A. 圣方济各教堂的特色
圣方济各教堂正门上方悬有一块石匾,匾长 89 厘米,宽 86 厘米,上半部分刻有铭文:“本教堂系英诺森教皇在位时,于公元 1361 年 1 月,为敬拜上帝、圣母、圣方济各和诸圣徒,经菲利普会友和其他圣马力诺修士授命,由梅内托大师动工兴建。”下半部分则刻着一只头戴皇冠、展翅欲飞的雄鹰的浮雕,旁边为一戴冕头像的浮雕。教堂内,以主祭台上的 14 世纪木刻耶稣头像和小巧而颇为精美的古钟楼(建于 1405 年),最为引人注目。在带有拱顶的回廊里,还设有陈列室,珍藏着 13 世纪以来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 13 世纪的圣骨匣,14 世纪和 15世纪的仪杖十字架,15 世纪初的壁画《圣诞像与圣塞巴斯弟盎》,15 世纪的雕像《圣徒马力诺》和《帕多瓦的圣安东尼》,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圣帘,圣马力诺人马里诺、马德罗尼主教的高帽和遗物及其墓碑等,都是世间珍品。圣方济各教堂还曾是圣马力诺学社的旧址,培育出过一批知名的神职人员,如今它又成为圣马力诺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B. 圣方济各的故事是怎样的
圣方济各教堂是天主教在意大利境内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重要圣地。圣方济各是天主教方济各会的创始人,诞生于1182年。他原是一位富有、俊朗且充满征服野心的年轻人。但是1201年的一场大病,改变了他和基督教的一切。由于病中数次的看到圣母玛丽亚和耶稣基督显灵,这位年轻人遂将其随十字军东征的心愿,转换成以出世的方式奉献给基督的热忱。
当时的教会因罗马帝国败亡,而成为欧洲最大的权力中心,权力带来的腐败使得基督教逐渐偏离了原来的教义,教会在社会道德上的地位一落千丈。圣方济各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走入传教之路的。为了纠正、改革当时的教会风气,他开始创导并严格恪守清贫苦修的戒律,效法耶稣当年在物质条件不佳的环境中,披荆斩棘、传播教义的做法,试图将误入歧途的基督教会拉回初创时期的正确道路。他曾千辛万苦地在全城乞讨石块,修复了圣多米安和圣玛丽天使两座教堂。他的做法激起了很大的反响,圣方济各教派的满腔热情也因此成为中世纪以来基督教内的一股清流,让另外一些有心改革者亦起来效仿。后来的圣道明教派、圣班耐狄克教派等,均使基督教逐渐健全起来。也正因为如此,圣方济各在基督教会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宗教画里,穿着褐色僧袍、腰系白色棉绳、呈地中海型秃头、脸庞消瘦并带有慈悲神色、手掌和脚掌及胸前有类似耶稣十字架钉痕的圣方济各,是陪伴在耶稣或圣母周围的必有人物之一。
1226年10月3日礼拜六的夜里,圣方济各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他脱下僧袍,裸体躺在地面上,仅用借来的衣裳覆盖,表示割断与尘世的最后联系。次日,人们抬着他的遗体游行,然后将他安葬在圣乔治教堂内。1228年,教皇格利高利九世在圣乔治教堂追封他为圣徒,并为现在这座圣方济各教堂奠基。两年之后,圣方济各的遗骸被秘密地深葬在粗建成的教堂的地下墓室中。这里正是他曾谦卑地请求过的,死后埋葬的阿西西城外的“地狱丘”。
C. 圣方济各的介绍
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1182—1226,又称亚西西的圣方济各或圣法兰西斯)天主教方济各会和方济女修会的创始人。方济会又称小兄弟会。他是动物、商人、天主教教会运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守护圣人。传说因着天主的圣意安排,在圣弥额尔总领天神的四十天斋期前,天主显现异相,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稣受难时所承受的五伤(即双手双脚与左胁)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愆而得救恩。圣方济各的圣痕也是至今为止罗马教廷唯一官方承认的圣痕。
D. 圣方济各详细资料
圣方济各又称亚西西的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 (生于1182年意大利亚西西,卒于1226年10月3日) 成立方济会又称"小兄弟会"。他是动物、商人、天主教教会运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守护圣人。
(照约旦·卡塔尔拉尼的记载是1209年), 玛窦福音第十章第九节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使他决定终生要神贫. 那段福音的故事是耶稣告诉他的信徒要他们出去宣扬天国的来临, 他们宣扬时不需要带钱, 连走路的拐杖都不用带, 而且他们也不要穿鞋.
他穿著粗布衣服, 赤脚, 而且照著圣经的说法连拐杖也没有, 四处呼吁大家要反省悔过. 很快的城内有名望的人士伯纳多·昆特瓦雷把所有财产都贡献出去来跟随他, 而在一年内陆续加入有将近十一个跟随者. 他称这些跟随者为"fratres minores", 在拉丁话中"小兄弟"的意思. 方济会修士有时候会被称为Friars, 这是由拉丁话的兄弟"fratres"转来的.
圣方济各与大自然
很多圣方济各生平的故事是和他对动物的爱有关. 关于圣方济各对于大自然的关怀最有名的故事大概是在小花 (Fioretti)一书中提到的, 说到关于圣方济各和鸟的故事.小花 一书搜集了在圣方济各死后的多种传闻及民间故事. 一天圣方济各和他的伴侣们在旅途上看到了路的两边的树上有很多鸟, 他告诉他同伴们说 “你们等我, 我要去对我的鸟姊妹传教.” 鸟在他传教的时候围绕著他, 被他的声音吸引, 一只都没有飞走. 圣方济各对他们说:
“我的鸟姊妹, 你们受助于天主太多了, 所以你们一定要随时随地感谢上主. 为了他给你们自由在天空飞翔, 为了他给你们衣裳… 你们不用耕种不用收割上主就喂了你们, 给你们河流和泉水止渴, 给你们山谷遮荫, 给你们高树筑巢. 你们虽不知道如何缝纫或编织, 上主就帮你和你后代制好了衣服. 因为主如此爱你们, 他对你们满是恩惠. 因此, 永远要赞美天主”
圣方济各与中国
据学者介绍,“瑞士学者米歇尔·泰勒的《发现西藏》描述1245年圣方济各本人的弟子方济各会士柏朗嘉宾(Jean- PlanCarpin)到二十世纪初期欧洲人对西藏的探险和侵略,为我们提供了早期藏学的丰富素材。”
圣方济各和平祈祷文
主啊,
请将我塑造成和平工具
哪里有伤害,让我传达宽恕
哪里有仇恨,让我播种爱德
哪里有疑惑,让我提供望德
哪里有绝境,让我带去喜乐
主啊,
请赏赐我所梦寐以求的
不是被理解,而是去理解
不是被安慰,而是去安慰
不是被人爱,而是去爱人
因为
只有给予,我们才会获取
去原谅,我们才会被宽恕
死于旧我,才会获得永生
E. 香港粉岭圣芳斋各书院简介
可能是"圣方济各"吧?
圣芳济各书院(英文:St.Francis of Assisi's College)位於香港新界东粉岭,是一间由政府资助的全日制天主教男女中学。该校始建于1977年(当时校舍位於石硖尾南昌街220至222号和石硖尾铁路站就近),并於1993年在粉岭开办新校。
学校为天主教香港教区属下之中学,致力培育学生之自律及自学精神,教导学生热爱家庭,关心社会,服务人群,以发扬中国文化。 本校尤重学生之灵性培育,强调信仰及生活结合的需要,引导学生追随圣人方济各的典范,实践基督精神,达至全人的发展。
校训:进德修业,敬主爱人,和平美善,芳济精神。
F. 圣方济各的详细介绍
贫穷微小的亚西西修道士圣法兰西斯,以及他那群喜气洋洋的跟随者,构成了基督教会简朴的另一模式。他们踏遍世界,内心沉醉于天主的爱中,充满着狂喜之情。澎湃的喜乐乃是他们简朴的标记。
他生于意大利古城亚西西富裕之家,年少时过着欢愉优悠的花花公子生活。他是当地青年贵族的领袖,时常发起玩乐,狂欢饮宴。敏锐的法兰西斯后来染上疾病,又参军不遂,再加上其也原因,于是开始了一连串很长而且激烈的心灵挣扎。这挣扎在1206年达到最高潮。那时他父亲非常愤怒,把他带到主教面前,废去了他的继承权。法兰西斯就脱下所有衣服,赤身离开,决心顺从主的呼召,过使徒式的贫穷生活。很多人看见他在迫害中仍然喜乐,听见他自称与「贫穷」女士结合,大受感动,成群结队地跟随年青的他。法兰西斯听见这决定性的呼召后三年,有位十六岁的女郎顾蕾娜(Clara)想要加入这运动,于是组成了法兰西斯会的妇女支会,通称「贫穷女士」(Poor Ladies),或者「贫穷顾蕾娜」(Poor Clara)。结果,这群快乐的男女成立了天主教中最浩大最有影响力的修会。
早期的法兰西斯运动结合了神秘的默想与传教的热诚,这情况并不平凡。沙拨((Paul Sabatier)也许是撰写圣法兰西斯传作者中最权威的一位,论到法兰西斯的传教热诚时写著说:「他满足快乐,越来越觉得必须叫别人也与他分享,并且要到地的四极去宣扬地怎样获得这快乐」。
他满怀热情,走过意大利许多地方,又到埃及向苏丹传道,也曾设法在西班牙的回教徒中服务。法兰西斯是位很有魅力的演说家,而他深刻的信仰以及闪闪发光的热爱,在人心中激发起近乎疯狂的热情。
他派出他的小弟兄(Brothers Minor)到欧洲和摩洛哥各地传道,称那谦卑的队伍为「天主的变戏法者」。他们的责任是「复兴人心,引导他们进入属灵的喜乐中」。
圣方济会不单传教,也歌唱。他们充满热情喜乐,崇拜时常常达到心醉神迷的狂喜地步。法兰西斯具有诗人的心灵,时常即兴作出赞美诗,最著名的一首乃是「太阳颂」,与太阳兄弟、月亮姊妹、风兄弟、水姊妹一同庆祝。那是一首欢乐的崇拜诗,颂扬天主为所有美善事物的创造主。
热爱受造物显然是这些简朴修士的一个记号。他们的生活与大地很接近,而且特别喜欢大自然。有一次,法兰西斯与墨瑟奥修士 (Brothe,Masseo)往一条小村子讨面包。回程时,他们拿著几片干面包皮,四处寻找可以取饮的水泉;终于找到了,并有一块平坦的石头做桌子。他们吃这微薄的食物时,法兰西斯好几次感叹地说:「墨瑟奥弟兄啊!我们真不配享受这样大的宝贝!」最后,墨瑟奥修士忍无可忍,禁不住抗议说:「这么贫乏的处境实在不能称为宝贝,既没有台布又没有餐刀,没有碟子,没有汤碗,没有房屋,没有餐桌!」法兰西斯兴奋地回答:「那正是我认为极大的宝贝。没有一件东西是用人工做成的。这里的一切东西,都是天主所供应一一烤过的面包,美好的石桌,清洌的泉水,都是明证。」他们高高兴兴地吃完了食物,然后继续向法国前进,「欢喜快乐,歌颂上主」。欢乐的信靠是他们简朴的特色。有一次,法兰西斯聚集了约五千个圣方济会的修士,在一片空旷的平原上举行露营大会,圣道明(St,Dominic)以及好几位著名人物都前来参观。会议到了某一程序时,法兰西斯站起来,发表一篇动人的讲章。结束时他吩咐所有修士:「不要为吃喝或身体的其他需要挂虑担心,只要全神贯注祷告天主,赞美。把一切身体的挂虑交给基督,因为他特别眷顾你们。」圣道明听了这话,心中不安,觉得这命令似乎不够谨慎。然而不久后,周围各城的居民陆续来到,带来丰富的食物。一个庆筵接着开始,所有修士都为天主的预备高兴感谢。圣道明大受感动,谦和地跪在法兰西斯面前,说:「天主实在看顾这些圣洁微小的穷人,我以前竟不了解。我答应,从今以后遵守福音的圣洁贫穷召命」。
法兰西斯懂得何谓喜乐,不过那种喜乐是根源于十字架,而不是逃避十字架。有个可喜的故事说到法兰西斯如何教导利奥修士|(Brothe,Le。)完全喜乐的意义。一次,他们两人在严寒的雨中同行,法兰西斯逐一提醒利奥什么是一般人相信会带来喜乐的事物,每次都加上一句:「完全的喜乐不在其中。」最后利奥捱不住了,就问:「我奉天主的名恳求你,请告诉我完全的喜乐究竟在那儿?」于是法兰西斯开始列举他所能想像到的最屈辱、最自贬的事物,每次都加上一句: 「利奥弟兄啊!你把这个写下来,完全的喜乐就在其中。」结束时他向利奥解释:「圣神的恩典和才干中,最要紧的是要能克服自己,并且甘心乐意因为爱基督的缘故,忍受痛苦、侮慢、屈辱、艰辛」。
圣法兰西斯的生平给我们提示了一种健全的独身模式(不健全的独身例子在教会史中罄竹难书)。独身这事不可等闲视之。坦率地说,有些简朴的生活模式,独身是必须的条件。假如法兰西斯不是独身,也不可能做到他所做过的一切。耶稣亦然。
独身不是简朴本身必要的因素,然而某些简朴的模式,则非是独身不可。假如我们想要过像法兰西斯那样的生活,最好不要结婚;如果想要结婚,那么最好不要试行像法兰西斯那样生活。因为不了解这简单的事实,人类社会已造成了许多痛苦不幸。
法兰西斯和圣方济修士懂得上主的喜乐。他们的记号是单纯的爱和欢乐的信靠。他们以兴奋快乐的心对抗物质主义以及心怀二意的精神。今天最需要的乃是这种满有胜利喜乐之简朴。
圣洁的贫穷法兰西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性,但造就他丰盛生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贫穷」与「和平」的坚持,这是他自圣经,尤其是耶稣教导的体会。法兰西斯曾对他的同伴们说:「一旦我们拥有什么,就需要武器保护它们和我们自己,这是为什么会有许多争吵、战祸及法律诉讼的原因。这些事,使我们失去了造物主之爱,也使得邻舍反目成仇。对我们这小群人而言,我们已完全溶入『不拥有世上任何短暂物质』的生活中。」他又说:「造物主已呼召我们,过着贫穷和一无所有的生活,为要施行拯救的计划』。为我们与世界立约:『我们给世界一个好榜样,世界供应我们所需』。让我们坚持这圣洁的贫穷,这是一条窄路,却是通向完全与永恒之福的保障。」他融入自然的生态生活。法兰西斯与其同伴,除了外出讲道、作工、乞讨、照顾贫病外,其它的时间,就是在旷野自然中静思、默想、祈祷及亲近造物之主。
他常有数周,甚至长达40昼夜的独处、禁食生活,在这样的时间里,他必然由周遭自然环境中,体会到人与生物及人与造物者的亲密关系。法兰西斯的故乡山谷青翠秀丽,再加上他敏锐的心灵,以及喜好创作吟咏诗歌,就更使得他与自然有着融为一体的关系。他对自然生物之爱,远超过罗曼蒂克的情感,我们可由他创作的诗歌及一些轶事中略窥一二,尤其是他那首传颂数百年的「太阳颂」(Canticle of the Sun),更突显了他那拥抱,关爱万物的剔透心灵。他不只是爱有生命之物,对无生命的万有,也看到他们内在所贯穿的永恒生命,更体会到自己(人)与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他在每一样受造物中,在每一种自然脉动里,法兰西斯都看到原创者的形像与祝福,他没有现代环保运动的「回收」、「减废」、及「生态保育」观念,但他却完全融入有生命、无生命、死亡及永恒之中。
G. 圣方济各的大自然
很多圣方济各生平的故事是和他对动物的爱有关. 关于圣方济各对于大自然的关怀最有名的故事大概是在小花 (Fioretti)一书中提到的, 说到关于圣方济各和鸟的故事.小花 一书搜集了在圣方济各死后的多种传闻及民间故事. 一天圣方济各和他的伴侣们在旅途上看到了路的两边的树上有很多鸟, 他告诉他同伴们说 “你们等我, 我要去对我的鸟姊妹传教.” 鸟在他传教的时候围绕著他, 被他的声音吸引, 一只都没有飞走. 圣方济各对他们说:
“我的鸟姊妹, 你们受助于天主太多了, 所以你们一定要随时随地感谢上主. 为了他给你们自由在天空飞翔, 为了他给你们衣裳… 你们不用耕种不用收割上主就喂了你们, 给你们河流和泉水止渴, 给你们山谷遮荫, 给你们高树筑巢. 你们虽不知道如何缝纫或编织, 上主就帮你和你后代制好了衣服. 因为主如此爱你们, 他对你们满是恩惠. 因此, 永远要赞美天主”
H. 粉岭圣芳济各书院好还是粉岭基新学校好
摘要 亲这边已为你找到相关答案: 因为圣芳济各书院(St.Francis of Assisi's College)位于香港新界粉岭,是一间由政府资助的全日制天主教男女中学,开设中一至中三五班,中四至中五开设五班(文科两班,理科两班及商科一班),中六至中七开设两班(文科一班,理科一班)。
I. 圣方济各·沙勿略的介绍
是最早来东方传教的耶稣会士。他是是耶稣会创始人之一,首先将天主教传播到亚洲的马六甲和日本。天主教会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是“传教士的主保”。
J. 圣芳济各书院的方济各
他是方济各会的会祖,又称五伤方济各,毕生善度神贫生活、服务他人。他爱与花草鸟谈,并视所有受造物为兄弟姊妹。
方济各在1181年,生于义国翁布里亚山地的一座亚西西城。方济各年青时,恋上“外在美”。
一切从他富裕的出身开始。父亲伯尔纳多是布商,家中绫罗绸缎,随手拈来,就可随意缝制时装,带领潮流。因此,少年方济各被吹捧为“青年之王”,绝不为奇。
根据薛拉诺多默(Thomas of Celano)所著的圣方济各传(上)卷一第一章中记载:“他因为自幼接受了父母玩世不恭和依恋世俗的教养,并在长时间效法他们的劣行……因而沦为一个比他们更为俗化和傲慢的人。”华服美衣的内涵,是深层的虚荣。
传记中继续叙述:“及至他们成为少年,你可想象他们将变成怎样的人呢?他们一定要辗转于泥沼中,并且,因为可以为所欲为,完全将自己献身于无耻的荒淫。”
他爱好虚荣,冠于所有猪朋狗友之上。引诱别人作恶,十分巧妙。他跟时下许多“时髦”的青少年一样,夸张地炫耀自我,无意识地说些怪诞不羁的所谓“笑话”,还有张口闭咀都是粗鄙及无益的说话。方济各奢侈、挥霍、视金钱如真的粪土,因此,许多恶少年追逐他、拥戴他、吹捧他。
在方济看似金光灿烂的生活时,风云涌现。
他患上重病!在圣方济各传(上)卷一第二章,薛拉诺的多默这样记述:“长期被病魔所纠缠的他,一如冥顽不灵者,除非经过苦刑,否则不知悔改。”
这个重病不简单。叱咤无双的“青年之王”,如今卧病在床,不能动弹,方济各真的受得了?不!痛苦的,不单止是身体,更甚者,是心灵。心房内风云涌现,因为,病魔吞噬了他最亲恋的“外在美”。憔悴的面容,孱弱的躯体,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可以说,病魔所摧毁的外在美,就等如毁灭了他的生命一样。
另一方面,内心开始感受到从没有过的事物,脑海里不停思索:这些对我来说,是什么?
及至略有起色,也为了迅速恢复健康的缘故,就倚靠拐杖在屋内慢慢散步。一日,走出好久没有踏越的大门,方济各开始好奇地观赏四周景色。
奇怪,从前看来赏心悦目的田园景色,再不能引起自己的兴趣。为什么?方济也替自己诧异起来。
由当日起,方济各开始轻看一切,包括他自己。他不再依恋“外在美”。因为,在生命边缘曾经挣扎过的人,更容易放低对生命──永远的生命障碍的东西。
但是,谈何容易?方济各痊愈康复后,便将所有病中体验都抛诸脑后。
真正的风云再度涌现。
为增加自己的财富和虚荣,方济各扬言要到亚普利亚(Apulia)打仗,誓要成为举国闻名的骑士,使自己不单止重获声誉,更有过之。
内心风云肆虐,绝不好受。但是,好胜的青少年方济各已将病中所得的宝贵人生体验放弃,再次虚荣上加虚荣地过活。不过,这也难怪,谁不喜欢别人的吹捧和激赏,为了证明“自我”的优越,就用浮云富贵把它一托吧。
方济各除了野心外,更获得天主的启示,所以,对于往亚普利亚作战充满信心。
有一晚,当他正在思量如何完成作战大计时,他看见一个来自天主的神视──方济各看见自己屋内满是兵器,如马鞍、盾牌、长枪等。他惊讶非常。忽然,有声音说道:“这一切将是你士兵们的兵器。”方济各大喜,以为这是凯旋的好预兆。
谁不知,天主要他打的,是另一场战役,就是,人生的战役。
方济各终于明悟天主的意思,跳出这道龙虎门,取消往亚普利亚的念头、但是,由于他改变,他进入了另一道龙虎门。
方济各明白到:“真正的喜乐不是在于拥有,而是于给予。”他从前视钱财如粪土,目的和理由都在于挥霍,如今,方济各视钱财如粪土,目的和理由都由于天主。他竟然将福利诺(Foligno)城出售布匹所得的利润如数捐助。
他对于这个决定,真需要披上铠甲手执武器去打一场心灵大战,不过,这只是序幕。
父亲伯尔纳多眼看自己的儿子如此行事,激动且震怒。再者,几乎全亚西西城的人都跑来取笑方济各是个疯子,薛拉诺的多默这样记载:“人们对于方济各的这类叫嚣和笑骂传遍了大街小巷,并响彻各个角落。”
伯尔纳多暴跳如雷,立即起来,不是为拯救方济各,而是为了毁灭他。伯尔纳多将方济各抓回家中,把他锁在黑房里好几天,先以言语,继而用鞭刑及铁链来折磨他。这是方济各第二道要跳越的龙虎门。方济各好像统领着一大队士兵,不是与父亲作战,而是与自己作战。
第三道龙虎门,是最激烈的一场战役。伯尔纳多公干回来,眼看妻子碧嘉将方济各从黑牢中释放出来,无名火起,立刻将方济各强拉到主教面前,来个审判调停。
据圣方济各传上卷一第六章记载:“方济各被领至主教面前时,不迟疑、不犹豫、不等人说话,自己亦不作声,立刻剥去了自己的衣服,并扔在一旁,归还父亲,尤其连内衣亦不保留,赤裸裸地站众人面前。”方济各赤着身与世俗交锋胜利了,真正从第三道龙虎门跳跃出来,成为新人。
方济各从每一刻的生活体验,渐渐地,找寻到合乎天主旨意的生活路路线。有时不免有些误会,但是,承行主旨的方济各,很快就会修正过来。
“一天,他靠近几乎坍塌并被人遗弃的圣达米安堂行走时,在圣神领导下,进去祈祷,并且热诚而谦虚地俯伏在苦像前……被钉的基督画像张口说话,并呼唤着他的名字:‘方济各,你去修理我房子吧!这房子如你所看到的,整个坍塌了。’”(圣芳济各传下卷一第六章)
方济各给被钉的基督溶化了。
他以为耶稣给自己的使命,就是重建这座快要倒塌的圣达米安堂,于是,立刻捐钱给立任司铎,请他购置灯与油,好使在该苦像前有其恰如其分的尊敬之光。与此同时,又立即忙于检拾及购买石头,重修圣达米安堂。
其实,方济各误会了,耶稣要他重建的,不是圣堂,而是教会。天主愿意方济各以他简单纯朴的生活,重建当时快被世俗倾塌的教会。
方济各对天主的旨意,坐言起行,虽然有时不免误会,但是,他并没有走了歪路,在圣神光照下,方济各渐渐走上成熟的路途。
1219年,方济各回头后第十三年,在十字军与穆斯林互相残杀的日子,方济各勇者无惧地走向叙利亚,拜见苏丹王,随行的只有一位同伴,他就是依林明那图弟兄。
“但谁能形容他是以何等坚决的心志站立在苏丹王面前,以何等英勇的心神向他讲话,并以何等的口才和信心来回答侮辱基督的人呢?”(圣芳济各传上卷第一第二十章)。
方济各只采用和平手法去跟苏丹王沟通,纵然在谒见苏丹王之前,他曾被士兵逮捕、凌辱、鞭打,但是,方济各并没有还手,这不表示他畏惧,他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接受一切加诸于身的苦刑,因为,连死亡也不能吓怕他,如困连死亡也不怕的话,一切皮肉之苦,何惧之有?
苏丹王有见及,此先发制人,当方济各还没开口给他宣讲福音之前,试图以利诱动摇他的意志,苏丹于是利用许多礼物及钱财来打动方济各信主之心,不过,方济各坚持信念,再一次视一切如粪土。
苏丹王大为惊讶,深感方济各是位非同凡响的人物,并因他的言论而深受感动,并乐意聆听他的宣讲。
这是方济各的和平精神。
“他逝世前三年,在格慈奥(Greccio)城……在圣诞节前大约15天,命人邀请该城一位名叫若望的人来,向他说:‘你若愿意我们在此地庆祝圣诞节,赶快去准备我吩咐的一切;因为我有意做些事来纪念诞生在白冷的婴孩,并以具体的方式,将他为婴儿时的贫穷与困苦,如卧于马槽,并置身于牛驴及干草之间等,表现于人们眼前。’”
方济各深深体验到降生成人的伟大,到达极点,这份浓烈的还爱之情,驱使他破天荒地制作马槽,以此来表达耶稣对世人的爱,不致因为人们的疏忽冷漠而失传,反而每年在圣诞节期间,成为美丽的装饰品外,活灵活现的提醒每一位信主或不信主的人,耶稣真的爱我们每一个,无论美丑、贫富、高矮……使本来因罪恶变为不可爱的人,成为可爱的人,因着耶稣。
方济各在1224年9月17日前后,印上了耶稣的五伤。
在维纳山(La Verna)隐修院,一天,他看来自天主的一个神视。在方济各面前出现一位长有六只翅膀的人,双手伸开,双足并合,被钉于十字架上。
由于出现眼前这位相似炽爱天使者的美丽超出方济各意想之外,再者,他以和善及可爱的眼光看着方济各,方济各因而感到绝大的喜乐和愉快。
另一方面,使方济各惊惧不安的,是该位“炽爱者”被钉的惨痛和苦刑。
就在喜乐与惊惧互相跌洫之间,钉印开始出现在方济手足之上,另外,他的右肋好似被长枪所刺透,鲜血源源由伤口流出染满一身会衣和裤子。
方济各从天主得到这个特恩,很清楚地,耶稣愿意他分享五伤的痛苦,从而体验到耶稣的生活意义,正如耶稣分享了人性,具体地经历到人世间的生活一样。
方济各总不引以为傲,他将五伤好好地隐蔽于会衣之内好奇的访者,他总不接见。因为他深明大义,属神的人去处理属神的事的时候,绝对不是表现表演自我的时候。方济各就在他离世升天前的两年,默默地经验十字架救赎与爱的奥秘。
“他亦曾遇到一些里面赞同而内心反对,当面喝彩而背后讥讽他的人们,一些只求为自己争取荣誉而不惜使正人君子遭到猜疑妒忌的人们。因为邪恶者往往偏于污染纯洁者;许多人既习惯于撒谎,所以,少数讲真理的人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圣芳济各传上卷二第三章末段)
方济各洞悉人间世的种种虚伪虚荣虚无,自然地,将美丽动人的五伤特恩好好珍贵地保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