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在幼儿园不知道和谁穿错了园服,我们的园服上有名字,穿回来的没有,该怎么和老师说,从群里问行吗
这个有多大的事呀,既然是园服就不用担心,又不是值钱的东西。跟老师联系一下,让老师帮忙问问学生家长。另外现在孩子一般都有家长群的,你也可以在群里问一下相信不久就会有答案的。
㈡ 校服在学校操场忘记拿了,结果不见了,老师说要重买,我该怎么对我家长说(12岁了)
去学校失物招领处看看,那里会有捡到的校服的,我们学校失物招领处每年都会处理掉大量学生失物,其中校服是最多的,有些校服放了很久都没学生来认领,只好处理掉了。
㈢ 今天老师把我儿子的校服借给别人,我儿子到没穿你们说这样伤我自尊吗
这没什么啊,如果你儿子因为没穿校服受到了批评或者有什么影响,可以让孩子直接和老师说,否则就完全没问题。
㈣ 请人代写道歉信
仅供参考:
绅士淑女课
道歉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每天都使用“请”和“谢谢”,但另外3个字同样拥有着巨大的力量,这就是“对不起”。
当一个孩子在学校走廊里无意撞到另一个孩子时,应该说“对不起”;当他发现别人还没吃完第一块巧克力饼干,自己已经吃了第二块时,应该说“对不起”来表示礼貌;当你的孩子迟到,或者忘记穿校服,抑或一不留神让自己的狗溜进邻居花园闯祸时,说一句“对不起”能够表示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认小的失误并为之道歉可以防止事态扩大,在以上情况下,如果他们一句话也不说,就有可能使友谊染上污点,破坏人际关系。
有时也需要进行书面道歉。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犯的错误比较小,并且有机会口头道歉时,就不需要做书面道歉,也不必过分地表达歉意。
如果孩子打碎了某件东西或者泄露了朋友的秘密,可以买一件新的替代品,或者送给感情受伤的朋友一袋糖果,同时还应附上一张道歉便条。
便条的形式可以仿照下面的例子:
亲爱的艾丽西亚:
非常抱歉我把你快要戴眼镜的事儿告诉了凯丽赛。你曾经说过这是一个秘密,而我一时多嘴就说了出去。我知道你很担心戴上眼镜后会是什么样子,可我却把事情弄得更糟了。请原谅我,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伤害你的感情令我非常难过。
吉娜给孩子讲一件你向别人道歉的事儿,告诉孩子你当时的感受以及事情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㈤ 忘记孩子生日的道歉信
忘记孩子生日的道歉信 虽然是自己的孩子过生日,但礼数还是要讲的,及祝福的话是免不了的,同时,也是沟通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之机会,与孩子构建合谐的平台。
㈥ 老师叫家长回一封短信,是有关于家长忘记提醒孩子要穿校服的,这个怎么回啊。。
俺家孩子只有校服可穿 你放心
㈦ 忘穿校服被扣分向班主任道歉的话
你是想长编大论还是简单写两句?
㈧ 想写封信给校长,反对穿校服。主要是反对穿校裤。该怎么写
各各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服。这个是不可能改变的。全国那么多学校的校服虽然都是教育局掌管。但是。校服都是显露出学校的区别所在。你只能提醒校长说。衣服太单薄。他们会改良。关于不穿校服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多穿点。比如毛裤或是三重保暖之类的。。
㈨ 孩子校服丢了
前段时间在电瓶车的座位上莫名捡到一条小学生校服上衣,不知道是哪个熊孩子落下的,真是搞不懂现在的小孩子丢三落四的现象有点普遍呢。
㈩ 我的孩子因没穿校服被老师批评,孩子不服老师的批评在本子上写骂老师的话语。然后孩子被老师拉出教室不停地
这里体现了孩子、老师、家长三方不同的沟通方式。其实,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说,孩子并没有多大过错,虽然他有在本子上骂老师,这也是有原因的,并不是他主动去做的。因此,主要的错在老师和家长,而孩子却是受害者。
具体来说:
1、孩子没穿校服,一定有他的原因。而当老师发现他没穿校服以后,可能没有问清楚原因就批评学生了。而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非常委屈的。所以,当学生发生了与校规不符的事情以后,要先了解学生这样做的原因,然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认同并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能把大人的意见强加于孩子。
2、在孩子骂老师以后,老师仍然没有正确引导,相反是进行体罚。这更增加了孩子对这件事情的不满,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会耿耿耿于怀。所以,当学生出现了骂老师这些过激的行为以后,千万不能再进行体罚。而应该搞明白事情的发展过程,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件事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优秀的学生会怎么样处理这样的事情等等,和学生一起反思这件事情,让他自己去体会这件事情的对与错,然后让他自己试着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及他自己应该承担怎么的责任。并让学生做出一个相关的承诺。
3、当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以后,家长如何处理。你并没有说你是如何跟孩子沟通的。这里提点建议:类似情况发生以后,家长不能直接批评孩子,这只会增加孩子的不满情绪;家长也不能当孩子的面批评老师,说老师不对,这会让孩子更加仇恨老师。所以,家长在了解到这件事情以后,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一起把这件事情的发生原因和发生经过梳理一遍,和孩子一起来分析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的原因。一起假设如果当初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会有怎样美好的结果。在分析的整个过程中,家长最好不要给任何肯定或否定,所有的肯定和否定让孩子自己去把握,家长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要做的就是及时的引导,把孩子的结论往正面积极的方向去引导。直到孩子的结论是你内心所希望的。
4、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去衡量孩子,更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孩子的思维往我们的要求这个方向去引导,让孩子自己跟着我们的思维或标准去做出他的决定。
以上只是本人意见,相关的专业方面建议你去官网或相关书籍中去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