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70年代中国校服

70年代中国校服

发布时间:2021-08-02 17:41:48

❶ 为什么八十年代中学男生竟然穿短裤的比例竟然高到了90%以上这比例实在太高了

八十年代的初中生,那是70年代的人,就是六几年生的,那个时候群众普遍还没有对时尚的敏感,衣服讲得是舒服、便清洗方便。所以短裤对那个时候的人来说是很好的选择。而且那个年代对时尚的追求就是大部分人穿什么,什么就是时尚。既然比例高,那么不穿短裤的人就会有种与时代脱节、不合群的感觉。烫发、宽肩、小脚裤在90年代不是也很流行么,道理一样啊。
现在的女生不但要看服装的款式,还要看自己的体型。应试教育让学生从早到晚在书桌前,体型都是上窄下宽,大部分女生都有腿粗的烦恼,自然不会把腿露出来。
为什么要把现在的女生和从前的男生比呢?穿短裤和害羞有什么关系。女生可以穿裙子啊,男生又不可以,所以男生只能穿短裤。
女生不穿短裤的理由有很多的。穿短裤的话,要涂防晒霜吧,要除腿毛吧,大腿粗小腿粗都不行,穿了显腿短不行。
男生要涂防晒吗,要除腿毛吗,会嫌弃自己腿粗吗,会嫌弃自己腿不修长吗。
而且,在女生纠结裙子长短的时候,短裤???

短裤这种玩意是当代女生冬天穿的

❷ 中国校服怎么

我感觉中国校服是最好的情侣装了。
在我们那个美好的上学的年代,我们最喜欢的就是校服了,因为每个人穿的样式基本上都是接近的,尤其男同学和女同学穿着同样的格式的衣服站在夕阳西下的校园里拍一张风景照,那真的是太美了。
校服也是给了我们一种不惧攀比的心理,因为每个人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所以说不在乎什么,特别高档或者是价格够低。
校服那是学校里面一种亮丽的风景线啊。

❸ 还记得七八十年代,火遍全国的“的确良”吗为何现在不流行了

历史岁月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有些时候总在感叹为什么有些东西还没有感受够,就已经被淘汰了,就像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些电子产品一样,我们或许不是因为质量过差而选择了放弃,却是因为有了新一代的替代品而选择放弃旧款。当代人与过往时代的人已经在很多层面有了不一样的思考,物质享受方面我们或许更在意方便和时尚,但是对于过往岁月的人来说实用是最受关注的,对于现在的老人们来说,还是讨厌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思想,或许正是源于他们曾经所感受到的生活就是如此,我们在疑惑他们为什么有这样想法的同时或许也可以预见一下我们在年老之后的种种形象,或许等我们年老之后也会依然钟爱我们青年时光中的那些美好和东西。

“的确良”的使用其实在八九十年代都还有,不过那时候由于各家各户都有了电风扇、空调,加上涤纶、棉质的衣物逐渐流行了起来,步入八十年代对于懂得潮流的人来说大墨镜、牛仔裤、皮衣和牛仔衣就代替了以往很多的穿搭,基本上看不见那种大喇叭的裤子了,不过“的确良”也没有完全失去它的市场,很多学校的校服,一部分特殊环境下的工厂也会使用它作为工作服的原材料,虽然大家对这种材料的审美兴趣已然没有了,但是它轻薄散热的特点还是很有价值的。没有曾经火热的它,自然在价格上就落了下风,但是总体上来说销量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知道上世纪90年代都有很多的人在穿这种面料的衣物,不过大家基本上都不会再去讨论面料叫什么名字。

结语

过往时代的东西,在它独属的那个时代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时光总是会驱赶着人们前进,淘汰是必然的,新的面料、新的款式、新的需求,可能在一些老一辈百姓的家中还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不过可能也只是一种收藏。步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衣物、用品的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而那些东西就永远的封印在了过往的岁月中,鲜有人提起。

❹ 为什么中国校服那么难看

“中国校服的难看是有历史原因的。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直到近代才慢慢开放。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某些私塾就有了统一定制的棉袍,这就是中国最早期的校服。租界时期,上海公共租界里的一些西方学校率先使用了西装和裙子作为校服,但是这在当时的中国人来看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传统思想的束缚让他们无法接受...”

❺ 中国校服的由来

【中国校服发展史】
中国一百年校服的变化(19张)自从辛亥革命以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盍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咯,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锵、锵~~~80年代后期, “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 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为此,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虽说没有文件强行规定学校必须做,学生必须穿,仅是要求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推广,但好多学校还是做了自己的校服。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对于校服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校服将会变得怎样也不好下结论,我们也不妨试目以待。

网络“校服”,更多在http://ke..com/view/1118095.htm?wtp=pic
祝好运。

❻ 中国60.70.80.90年代服装变化

1、60年代和70年代,国人的服装色彩与款式十分单调,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绿军装、灰色中山装、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6)70年代中国校服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当时物资紧缺,商品供应匮乏。这种服饰上的统一,也倒映着当时的社会文化。当时的社会,集体主义与艰苦奋斗氛围浓重,强调牺牲个人利益为集体服务。因此,那种标榜个性、明媚艳丽的服饰,在那个时代并不为社会主流思想所认可。

时间来到90年代,时尚风潮一夜吹起。年轻人纷纷以追求“个性”为自己的服饰指导原则。不仅服装上有了更多“奇怪”的选择,染发、耳钉、文身等配饰亚文化也开始兴起。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不再随波逐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网络购物的便利,各种自主搭配、私人定制的服装悄然兴起。彼此不同的风格之间,也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是因为,更加发达的经济让人们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更为分散的互联网信息环境,让人们培养出更加独立的审美旨趣。在互相碰撞中,不同声音之间也逐渐学会了尊重和包容。

❼ 想买60 70 年代的那种校服,

六七十年代哪有校服呀?楼主你是不是弄错了。中国是1982年才有校服的。可能只是六七十年代的中学女生流行的衣着。

❽ 50至70年代的衣食住行详细点的和建国60周年的变化,急要,知道人请告知,谢谢

1。服饰特点就是:军装 中山装 卡其布 蓝大褂 工人服 头戴头巾 别芼徽章 手 拿红包书
2。食物特点是:米票 肉票 菜票 啥都要票 乡下的话一个月吃一次肉是享受,有的揭不开锅的就吃糠米(其实就是打米机,剩下的米壳)或者番薯 现在很多小吃,就是在那种生活情况诞生的!那时候流行一句话:糠米饭 梆梆硬,躲在厕所里喊救命!)!唉~~ 能吃饱就是好的!
3。行走的特点:马车 牛车 驴车 火车 自行车 红QI 解房车
4。住的特点 苏练式建筑 或者老房子 棚子 排子房 大会堂 公社

还有些特点就是:跳肿字舞 念芼语录 斗地主 反愅命 互相揭发 破四旧 下乡 賗联 红为兵
结婚要4件套:手表 自行车 收音机 缝纫机
那时候结婚热门对象:鍕人 工人 P农 裆员 革掵烈士家属

主要体现的词语:列宁装,布拉吉,粮票,户口本,公共食堂,排子房,给水站,当当车,卡通舞,离婚,洗澡,四联美发店,广播体操,打麻雀,斗D主,公屎合营,全民连钢,工资D级。是那时期的典型生活!

现代什么生活不用说你也知道,很多事 我不敢发 也发不了。那时候就差不多这样。

❾ 中国60.70.80.90年代服装变化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板书)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

❿ 中国的校服为什么不好看

中国校服的难看是有历史原因的。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直到近代才慢慢开放。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某些私塾就有了统一定制的棉袍,这就是中国最早期的校服。租界时期,上海公共租界里的一些西方学校率先使用了西装和裙子作为校服,但是这在当时的中国人来看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传统思想的束缚让他们无法接受女性的露腿行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在战后经济崩溃,国库接近空虚,很多百姓都是穷苦人家。当时为了不出现攀比心理,学校就统一制定了校服,特意设计成粗布大衣来减低学生的自卑心态和攀比心态,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现代社会,虽然中国已经比较有钱,但是依然没有更换校服款式。因为如果要制作类似西装的校服,成本会很高,因此没有学校会这样做,除了那些私人的民办学校。

中国的校服一般采用尼龙纤维制作,成本低廉可以大量生产,而且尼龙纤维耐磨,经久不坏。中国的校服就算不穿了,也可以用来做抹布,剪碎做成地拖把或者纤维袋,循环使用。

与70年代中国校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呢短款搭配什么裤子好看图片 浏览:411
旗袍模特手是左在上还是右在上 浏览:860
旗袍珮缨尺码2尺1 浏览:827
灰色裤子起黄斑 浏览:531
时尚秋装小外套批发 浏览:980
男生黑色卫衣配什么裤子好看吗 浏览:231
裤子和裤头先洗哪个 浏览:772
米白色裙子配什么衣服好 浏览:758
魔兽世界灰白夹克哪里掉落 浏览:386
唐装男夏装长裤套装品牌及商品 浏览:650
满大街牛仔衣白裙子 浏览:1000
王源脱完裤子图片 浏览:408
寻找佛山童装批发厂家 浏览:333
女厚长开衫衣外套批发 浏览:444
固原定做旗袍多少钱 浏览:50
金丝雀旗袍洛天依本子 浏览:682
恒源祥羊衫生产厂家在哪里 浏览:585
牛头帽子品牌精选 浏览:701
校花穿校服参加比赛被瞧不起 浏览:155
阿迪达斯的裤子面料 浏览: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