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程|马克笔水彩手工创意画《戏曲帽子》
导读
虽然新时代对戏曲科普逐渐减少,但孩子们有没有见过电视里唱戏的这些人呢,是不是总感觉他们穿的很漂亮,服装发饰总让我们眼前一亮。传统戏曲中演员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戏帽。戏曲盔头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丝绦、雉尾等,同穿着的戏装相协调。盔头是中国传统戏曲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
准备工具 :镜面宣纸,勾线笔,马克笔,高光笔,白纸,剪刀双面胶
适宜年龄 :9岁-12岁
观察戏帽的造型和大区域勾线平涂戏帽
同色系边缘加深然后细化
用高光笔描边或者再加花纹细节更丰富
剪下来贴在镜面宣纸上
加上背景装饰完成
注:图文整理于网络 ,内容仅作为分享欣赏。
戏曲帽壳怎么做的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材料来定型
乌纱帽起初是用藤编织,以草茎为里,纱为表,再涂上漆。后来官员用乌纱帽时,由于纱经过涂漆后坚固而又轻便,于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纱帽上“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也就是帽子两侧伸出两只帽翅。
现在制作,用毛头纸多层(农村糊窗户用纸),浆糊粘合晾干,做成帽子的内胎;
外面用黑绒布幔上去,而且纱帽是分为前后两个独立的部分制作的。
纱帽翅用细铁丝拧成弹簧,窝出帽翅框架,然后用细铁纱裁成大小合适的片,用骨胶粘到铁丝框架上,喷上金色或银色漆打底色,再用硬卡纸雕刻出纱翅内的花纹,染上颜色,同样用骨胶,铁丝固定在帽翅骨架上,纠正一下形状,插在乌纱帽后面就行了。
其他盔头制作方法大概类似,王(皇)帽、帅盔、中军盔、驸马套、凤冠、大罗帽、大额子、小额子、通常,盔头全部是硬纸胎,没用纺织材料,方法也是想用硬卡纸雕出底板,用细铁纱附上去做胎。
北京、江苏,都有专门制作戏剧的盔头、头面、脚下的鞋子,靴子,彩鞋等等。有时间可以去参观一下学习学习,看一眼,就会一目了然。制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附录:
乌纱帽原来只是民间常戴的一种便帽,定为“官帽”则始于明朝洪武年间。
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乌纱帽按照官阶在材质和式样上是有区别的。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这两只帽翅从宋初开始逐渐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站班时互相交头接耳。如果交头接耳,两只帽翅相触,很可能会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发现。
戏曲盔头
(图片摘自《网络图片》)
Ⅲ 诸葛亮帽子的制作方法
诸葛亮帽子的制作方法:
1.把一张a4的纸从中间对折。
2.再将折成一半的a4纸对折出中线,然后把这一半的纸打开。
3.沿着中线折下两个角。
4.把一条长边向上折。沿着虚线折两个角。将另外一个长边也向上折,你就得到了一顶纸帽子--打开看一下。用报纸也一样可以做。如果用a4的白纸,你还可以把它涂成不同的颜色。诸葛亮的几种帽子是在各种地方戏曲里的设计,实际上诸葛亮的帽子只有一种,就是和流传下来的他的画像一样,围在头上的一块布,这在当时是大儒名士的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