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漫畫 動漫 繪畫的知識,越多越好。比較專業的詞也要。。
about動漫:
TV版:就是在電視上放的動畫版本
OVA:Original Video Anime(原創影象動畫),一般能夠作為OVA的作品一定是在首次推出時是未曾在電視或戲院上映過的,如果在電視或戲院上映過的作品再推出的錄影帶(或LD/VCD)等等就不能稱作OVA了。
劇場版:動畫的電影版本。
動漫體裁:
SF=SCIENCE FICTION科幻類的作品,如EVA,高達,涼宮春日的憂郁
動漫作品的縮寫:
動漫發燒友之間常常用縮寫代表自己熟悉的作品,縮寫通常是能理解的,但也有些對於新人來說不是很熟悉,在此略舉一二,以後逐漸補充。
FF: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FF(FINAL FANTASY)系列了,FF系列本來是SQUARE公司的一個著名游戲,因為非常受歡迎所以有很多周邊,比如游戲動畫,OVA,電影等。但是
最近使用FF的縮寫則需要辨別一下了,因為《黑客帝國》系列也出品了一部動畫短片名叫FINAL FLIGHT OF THE OSIRIS(歐西里司最後的飛翔),縮寫同樣是FF。該片導演和《FINAL FANTASY》的電影版是同一個人(安迪*瓊斯),怪不得連名字都一樣了。
M0=MACROSS ZERO(ZERO是零的意思,所以用「0」表示)
ROD系列:目前出品的有兩個作品,一個是READ OR DIE(OVA),中文名為「死亡的思考」;另一個是正在製作放映中的READ OR DREAM(TV),目前國內還沒有D版。它們的縮寫均為ROD
[編輯本段]☆製作動畫片人員解釋:
監督:導演
原作:原漫畫或小說的作者
腳本:依據原作進行創作劇本人員
CAST:聲優,配音演員
STAFF:參與製作動畫的人員
製作:指負責製作該動畫的公司或部門
(在日本,要製作一部動畫通常是要數個部門或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分工明確,流水線操作。一部動畫的製作水準往往會受到製作單位的影響。所以在一些情況下,知道製作某部動畫的公司或部門就知道該動畫的水準。)
[編輯本段]部分日本動漫術語:
BL: 原英文為Boy's Love,特指男同性戀,又稱耽美.
GL: 原英文為Girl's Love,特指女同性戀,又稱百合,蕾絲邊。(如《神無月的巫女》)
BG: 原英文為Boy and Girl,特指男女之間的配對。
CP: 指的是配對。
SM: sadomasochism的簡寫,統指與施虐、受虐相關的性意識與行為,多見於H動畫或游戲中(日本稱為鬼畜)。
殘念: 日語音譯,遺憾的意思,引申詞語有「碎碎念」 。
幼齒: 年齡在8歲以下的小女孩。
達人: 日語音譯,對動漫或某部動畫十分執著,並且對動漫或某部動畫有深刻的了解。另有某領域專業人士的意思。
soso : 在日文中是指對,對的意思.;但在英文中指的是一般般,不怎麼樣。
御姐: 由日文中姐姐的含義引申過來,在動漫中常指有姐姐個性的女子。長發,豐滿的多見,但主要是指個性強勢。
歐巴桑/歐巴/巴巴:基本意是「阿姨」(有親屬關系的),但也可用於泛指;老婆婆的話通常稱為「巴巴」。
歐吉桑/歐吉/吉吉:基本意是「叔叔」(有親屬關系的),但也可用於泛指;老爺爺的話通常稱為「吉吉」。
後宮: 就是N大於等於3的異性把圍繞著主角的情況和故事,通常見於戀愛養成游戲,包括BL向與GL向,特點是人物極為美型,音樂等非常優美。
同人: 有著共同愛好的人群
OTAKU: 御宅族
OP: 片頭曲/主題曲
ED: 片尾曲/結束曲
OST: 原聲配樂
CAST: 聲優,配音演員
STAFF: 全體製作人員
監督: 導演,日本影視劇製作的導演是決定整部作品,掌管故事進行的步調,出演方式,美術、音樂效果等。是要對整個作品,按照對劇情,劇本的獨自解釋從整體上指導(如,演員演技,美術,攝影,音樂等等)整個作品的人。
腹黑: 外表善良,溫柔,內心惡毒,邪惡,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折磨死人誓不罷休的人,腹黑也有較多的版本有興趣的人可以去了解。(比如網球王子中的不二周助和櫻蘭高校男公關部中的鳳鏡夜)
2次元: 泛指動畫,漫畫,游戲(主要是galgame,也就是日式風格的動漫美少女)中的平面女性角色(非3D)。
馬鹿: 馬鹿(ばか,baka,八嘎)有笨蛋、傻瓜等意思。一般用這個比較少,多是八嘎或baka
ACGER:動漫遊愛好者
【妹控】指喜歡上自己妹妹的情結。除了親妹妹外,ACG作品中出現喜歡上乾妹、繼妹(因父母再婚而來的無血緣妹妹)、堂妹、表妹情節的也可以算是妹控取向作品。著名的妹控題材作品有妹妹公主。
【女王控】女王:指個性強勢、習慣指使別人做著做那,能力很強說一不二的千金大小姐或女強人。女王控就是指對這類人物十分喜愛的人。通常有自虐傾向。
【女僕控】指的是男性(今亦有指女性)對女僕更具性方面的興趣的一種性向,或是指有著這種性向的人。多是迷戀ACG的人群。
【正太控】指比起對成年男性,對少年抱有更大的性方面的關心之性向。以及具有此類性嗜好之女性。亦指對0~18歲左右之未成年男性、少年本身及以這兩者為對象之繪畫少年、漫畫、小說抱有強烈愛情、感情的人們。
【蘿莉控】指的是男性(今亦有指女性)比起對成年女性而言,對於未成年的少女更具性方面的興趣的一種性向,或是指有著這種性向的人。
【偽娘控】偽娘是相貌、身材接近於(幾乎是)女性,心理、性格介於男性與女性之間,同時擁有男性與女性魅力(在女性眼中擁有男性魅力,在男性眼中擁有女性魅力,至少在ACG故事中是如此)的非女性人物。偽娘控就是指很萌這類人物的人。
【美少年控】廣義上指喜歡美少年的人,大部分是霸氣型的或是特別溫柔的女生。如果是BL,美少年控一般也是美少年。
【大叔控】指喜歡了一個年齡比青年大的男人(或許更喜歡他的內在),大叔外貌特徵:年齡已超越了青年,一般是有鬍子的,喜歡說"大叔"的這個詞的多數都是動漫迷,所以,大叔一般都是動漫人物。大叔的內涵在於不同於正太和少年的成熟,在無助孤獨的時候這類人往往充當著安慰者的角色。
【御姐控】意為對年輕的成年女性的特別喜好,也指對比自己年齡大的女性的偏好。
【貓耳控】就是指萌有貓耳的動漫角色的癖好(不論男女),而貓控的意義也是差不多的。
【百合控】喜歡GL(女同性戀)漫畫的人。
【銀發控】銀發控就是指只萌銀發的動漫角色的癖好(不論男女),而白發控的意義也是一樣的。
【鏡子控】喜歡照鏡子,對鏡子非常喜愛。
【襪控】非常喜愛襪子,如棉襪。
【絲襪控】大體如上。
【長靴控】喜愛長靴。
【冰山控】意為對冷酷的人的特別喜好(不論男女),一般這類男性被稱為「冰山」。不過自己有這類傾向(喜歡自己裝冰山)的也稱為冰山控.
【腹黑控】意為對腹黑型的人的特別喜好(不論男女),如自己有這類傾向的也這樣稱呼.(和上述差不多)
【眼鏡控】非常喜歡眼鏡(無論戴不戴)對戴眼鏡的人特別喜好的都意為眼鏡控.
【腦殘控】常常喜歡些讓常人無法理解接受的另類東西,所以都意為腦殘控。
【男性發卡控】非常喜歡讓周圍的男性戴上發卡並拍照留念,更有甚者發到網上共享。
【制服控】指非常喜歡那種制服的人
【過膝控】喜歡看穿過膝襪+短裙,看大腿裸露出的部分。
【狐狸控】表示對狐狸有愛,且喜歡狐耳漫畫角色
【重器械控】喜歡復雜累贅的仙界魔法類或是高科技武器等戰斗用具的人物,或者是喜歡前者的漫控。
【三無控】(參考詞條:三無少女)即喜歡三無少女的人
【強大控】喜歡動漫中能力強大的人
【萬控】可想而知的強大
[編輯本段]日本動畫分類
劇場版
初公開是為了在電影院播放而製作的動畫稱之。這類作品的製作成本與投資、人力都高於OVA與電視版動畫,畫工也極盡可能的豪華,不論在動作的流暢度、使用的分色數等,可以明顯地看出與前兩者的差別。通常一部劇場版動畫是90分鍾,不過沒有一定,歧異度很大。
現今,只要的受歡迎的TV動畫,通常都會推出相應的劇場版,但劇場版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物,不太會和原TV版有所差異。
OVA版
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的原意是:原創動畫錄影帶
指以錄像帶或DVD形式直接發售的動畫作品,後期發展為「Original Visual Animation」的縮寫,其涵蓋的范圍和內容更加廣泛,但主體扔指未在影院或電視台放映過的作品。
TV動畫
在電視上進行連續播映的動畫作品,又稱"TV版"。根據播出時間、電視台和地區的差別,還可分為全日帶ANIME 深夜ANIME UHFANIME WOWOWANIME CSANIME等幾類
SP
special 的首寫字母,譯為「特別」.也就是特別篇,特別版
(CLANNAD 古河 渚)
[編輯本段]簡單歸納中國動漫落後部分原因
⒈起步較早,開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產生於當年的水墨動畫是當時一絕,以及後來的布塑動畫。但遺憾的是國內未能對這一行業領域給於足夠的重視,自然也就無法使這一新興的藝術門類一直保持優勢並不斷創新,最終導致技術停滯不前以致於遠遠落後於國外的製作水平。
⒉受現今環境影響,人才的能力嚴重受制約,創新意識無法得到有效發展,多抄襲、復制,無任何自己動漫特色,吸引力極差。
⒊不成熟的市場環境。在中國,受傳統思想的限制,國內很多家長認為漫畫創作是不務正業,動漫影視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對動漫往往持反對態度。這種觀念占據著社會主體思維,使得中國動漫創作缺乏良好的環境和空間。書店、學校等文化場所對動漫創作並不重視,甚至將其視為非正統的東西,以致中國很多動漫作家的作品在中國沒有市場,只得賣給國外動漫創作公司。
⒋因管理方對動漫產品觀眾的錯誤定位,導致動漫觀眾顧客群年齡層次單一且不具消費水平,不是時尚主流,許多動漫只針對幼年兒童,極少數針對青少年、成年人。
⒌資金難以落實到位,導致國內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製作動漫
⒍沒有形成完整的動漫產業鏈,中國的動漫產業環節基本上集中在「動畫製作」及「電視播出」兩個環節上,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條,衍生產品尚未完全開發。再加上盜版的影響,使得很多動漫企業因此難以回收成本,賺取利潤。同時動漫行業缺乏專業運營和管理團隊,這也大大制約了動漫產業化的發展速度。怎樣進行成功的產業運營,形成良性的產業鏈條,已成為動漫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⒎動漫人才缺乏,國內動漫產業較難補充新鮮血液,長期以來,中國傳統的模式化教育,從某種程度上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形成了順從、統一的傳統文化心理。然而動漫的創作離不開豐富超凡的想像能力,有時甚者需要的是極富誇張的想像,這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原創動漫人才的匱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後已成為制約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關鍵。據了解,國內動漫產業急需創意研發人才、兼通藝術與技術的復合型動漫人才和經營開發人才。目前,全國動漫從業者不到1萬人,只及韓國的1/3,因此中國動漫人才的需求正處於嚴重緊缺狀態。
⒏中國動漫作品,在製作理念上始終顯得過於保守。一位動漫迷認為,中國的一些動漫作品有時過於強調教育意義,就像一個古板的老學究一樣,全然沒有漫畫作品本身應有的娛樂元素。現在我國許多動漫作品都是翻版,故事情節平淡無味,缺乏創作性作品,許多作品都是換人頭不換情節。國產動漫形象不可愛、缺乏幽默誇張之感;動漫故事老套、幼稚說教、缺乏自主創新;動漫人物刻畫草率,造型平庸甚至令人反感,無美感。這些困擾中國動漫界多年的老問題依舊沒有多少改觀。因此,在人們心中,動漫世界尚沒有「中國製造」的概念。
⒐利潤問題,國外動漫作品中人物設計和後期製作,有百分之六七十是由中國作家完成,這在動漫行業也就形成為大家所接受的外包服務。一個好的動漫原創作家接外單,通常一分鍾可以獲得1000多元的加工費,而給國內公司創作,只有三四百元的收入。收益差距也造成國內優秀作品流向國外。
⒑先進中國的動漫產業鏈中,重視開發和扶植原創漫畫的力度還很不夠。漫畫可以延伸出動畫,且隱藏著巨大的市場前景,但國內目前幾乎「無漫可動」。原創漫畫是動畫和游戲的基礎和本源,沒有欣欣向榮的漫畫難以改變當前後勁乏力的狀態。
11.中國並非沒有好的人才和實力。只是缺少一些被發現的眼光。
[編輯本段]日本漫畫昌盛的部分原因
⒈日本擁有完善的動漫產業鏈,動漫產業基本包括動畫(anime)、漫畫(comic)、游戲(game)及相關的產業,日本動漫產業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漫畫創作——圖書出版發行——影視動畫片生產——影視播放——音像製品發行——衍生產品開發和營銷的較為成熟和完善的動漫產業鏈流程。而且,產業鏈上各個環節並不是完全獨立的
⒉日本的漫畫普及程度相當高,因為日本動漫是面向全年齡段的,因此動漫觀眾群體數量龐大,且大部分觀眾的消費能力很高,使得日漫能夠成為當地的時尚主流。同時漫畫作者的地位在社會中很高,使得主動從事這門職業的人非常多,動漫產業能夠及時補充新鮮血液。
⒊日本動漫工作者認為:好的動漫作品不僅要注重社會效益,更應該重視商業效益。日本的動漫作品創作之前,通常會對市場進行考察,不僅要把握觀眾的口味,還要考慮這部作品在推向市場後能帶來多大的利益回報。因此,日本動漫作品在內容上會考慮趣味性和娛樂性,畢竟這更能為觀眾所喜愛,更易有好的市場反應。同時,在創作上會考慮觀眾群的劃分,哪些是給小孩子看的,哪些是給成年人看的,針對觀眾不同年齡層,創作出不同題材的作品。甚至有哪些作品是給小孩和大人都可以觀看的,對這些,動漫製作者都會考慮進去。
⒋日本動漫產業非常重視新技術的應用,例如:一套應用於醫學、航天領域的三維軟體技術,也同時應用在動漫遊戲中,使作品表現形式更為豐富,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和感受。
⒌日本政府對動漫產業的重視程度很高,日本05年動漫產業已經成為第四經濟支柱,可見發達程度。
[編輯本段]韓國動漫政策
的1998年,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的韓國明確提出「文化立國」的方針,將包括動漫產業在內的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為此,韓國政府出台了《21世紀文化產業的設想》,制定了《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劃》、《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具體目標是,計劃用五年時間,把韓國文化產業的產值在世界市場的份額由2001年的1%擴張到5%(710億美元),海外出口額增加到100億美元。在動漫產業方面,2003年,韓國文化觀光部制定了《漫畫產業發展中長期計劃(2003~2007年)》。該計劃提出:至2007年韓國漫畫製作規模要達到5000億韓元,消費市場達1兆韓元,使國產漫畫市場佔有率提高到70%,銷售市場與借閱市場各佔40%和60%,出口佔10%。
2006年1月4日韓國的文化觀光部又發表了《動畫產業中期增長戰略》,提出了新的目標:將現在每年只有3000億韓元的韓國動畫市場規模在2010年之前提高到1兆韓元。為此,韓國政府將在2006~2010年間投資764億韓元(約7.36億元人民幣)。
此外,韓國政府還出台了《國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文化產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其中,《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是韓國政府第一部有關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法規,這裡面有很多條文與動漫產業相關,比如,它首次正式把漫畫列入文化產業范疇,為政府對漫畫產業的支持提供了法律依據。此外,韓國還修訂了《廣播法》、《影像振興基本法》、《著作權法》、《電影振興法》等相關法律條文,其中被廢止或修改的內容達70%左右。這些法律條文一方面明確了動漫產業的產業性質,為其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對其產業運行中的某些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規范約束。
[編輯本段]動漫詞語
初回特典--指在日本有名的動畫第一次放映時舉行的典禮
映像特典--放映有名動畫大片時舉行的典禮
予約締切日--預約期滿
無料--免費
登場--動畫人物出場
收錄--指這部作品中所收錄的東西
大人氣作--非常非常受歡迎的動畫作品
通常版--一般\普通的,非精裝版的動畫
設定資料集--指一些游戲動畫等的設定資料集
原案--就是藍本初稿
作畫監督--類似導演,修改原畫的人
全員--全體成員
[編輯本段]動漫音樂
ED:(Ending)指的是動畫片片尾的音樂和動畫。日本動畫所謂的ED,全寫為Ending Song,日文名為エンディング曲,另有一較少人使用的名稱為結尾主題曲或動畫片尾曲,指動畫在結尾所播放的歌。一般以每一個季度(13集)更換一套OP與ED。但總集數只有13集或更少則多數不會更改換。一套動畫中,ED數目如多於一首歌的,在隨後發行的原聲CD、網上討論、以及動畫資料整理中等場合會以ED1,ED2,...等表示。根據統計,ED的數目往往比OP多。
OP:(Opening Song)日文名為オープニング曲,另有一較少人使用的名稱為開頭主題曲或動畫片頭曲,指動畫開頭所播放的歌曲。一般以每一個季度(13集)更換一套OP與ED。但總集數只有26集或更少則多數不會更換。一套動畫中,OP數目如多於一首歌的,在隨後發行的原聲CD、網上討論、以及動畫資料整理等場合會以OP1,OP2,...等表示。部份人會把此術語套用於日本動畫以外的動畫,例如美國動畫、歐洲動畫等。
bgm:(background music),就是背景音樂。
OST:(Original Sound Track)原聲大碟。
TRACK:曲目、音軌(也可縮略為TRK)。
COLLECTION:即選集,又稱合集。一張CD里即可以是同一個系列的選集,也可以是不同系列的選集,大部分收錄的是所謂的「精華」。COLLECTION有BEST COLLECTION、THEMES COLLECTION、SINGLE COLLECTION、DIRECTORS COLLECTION等。
IMAGE ALBUM:印象集,不同於OST,其中的曲子並非是對原劇中的音樂忠實的再現,而是通過與原作有些不同的方式將原曲演奏出來,以便相對獨立的構成曲目(更適合像音樂會演奏的場合)。給人的感覺是印象中的原曲。
IMAGE SONG:指角色歌曲,一般是由聲優以角色身份演唱。
MIX/REMIX: 一首曲子的混音版或一張混音專輯。和印象集又有點不同,混音版的樂曲在OST的基礎上對音樂進行重編輯,並加入人聲、環境音效或其他五花八門的東東,以期達到一種更好的或不同於OST的效果,給人的感覺非常的酷!一首在動畫中聽起來很沉悶灰暗的曲子,在REMIX版里可能是一首非常勁爆的舞曲哦!
LIVE:實況錄音盤,一般是現場演唱會的,可以感受到實際參加演唱會的效果。
VOCAL: 有人聲的,非純音樂帶,一般指歌曲。
DRAMA:類似於廣播劇,即是用一群聲優來演出,但一般都是相當具有水準的。
THEME SONGS:主題歌,一般是系列裡最有名的歌曲。
BONU TRACK:CD後特別附加的音軌,可有可無。
SINGLE CD:只有一兩首歌或兩三首歌的CD,天!這樣的CD也會有人買?好像是用來現炒現賣的,通常不可能見到再版。也有人說為了節約資源,在日本大多是用米碟灌錄的。
about漫畫:
漫畫跟動漫差不多,動漫就是由漫畫改編的=v=
about:繪畫
繪畫藉助於色彩、明暗、線條、解剖和透視;雕塑藉助於體積和結構等。這些手法和手段,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形成了這些造型藝術各自獨具的特殊的藝術語言,並決定了這些藝術各不相同的表現法則,關繫到塑藝術形象的成敗,以及藝術作品的感染力。藝術家對造型表現手段的規律性的不斷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藝術創作能夠表現新的生活內容和滿足人們不斷發展的審美愛好的必要條件。
黃金分割
亦稱黃金律、黃金比例。在一條線段上,按照最佳長短比例,將此線段分割為長段與短段,或按此最佳長短線段的比例構成一個矩形的最佳的長邊與短邊的比例,即構成黃金分割。
二度空間
繪畫術語。指由長度(左右)和高度(上下)兩個因素組成的平面空間。在繪畫中為了真實的再現物象,往往藉助透視、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間的平面上造成縱深的感覺和物象的立體效果,即以二度空間造成自然對象那種三度空間的幻覺。有些繪畫,如裝飾性繪畫、圖案畫等,不要求表現強烈的縱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間中追求扁平的意味,來獲得藝術表現力。
三度空間
繪畫術語。指由長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縱深)三個因素構成的立體空間。繪畫中, 為真實地再現物象,必須在平面上表現出三度空間的立體和縱深效果。
質感
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在作品中表現出各種物體所具有的特質,如絲綢、肌膚、水、石等物的輕重、軟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質的特徵,給予人們以真實感和美感。
【量感】
藉助明暗、色彩、線條等造型因素,表達出物體的輕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覺。如山石的凝重,風煙的輕逸等。繪畫中表現實在的物體都要求傳達出對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實在感。運用量的對比關系,可產生多樣統一的效果。
空間感
在繪畫中,依照幾何透視和空氣透視的原理,描繪出物體之間的遠近、層次、穿插等關系,使之在平面的繪畫上傳達出有深度的立體的空間感覺。
體積感
繪畫術語。指在繪畫平面上所表現的可視物體能夠給人以一種佔有三度空間的立體感覺。在繪畫上,任何可視物體都是由物體本身的結構所決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塊面所組成的。因此,在繪畫上把握被畫物的結構特徵和分析其體面關系,是達到體積感的必要步驟。
透視
繪畫法理論術語。「透視」一詞原於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視是採取通過一塊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將所見景物准確描畫在這塊平面上,即成該景物的透視圖。後遂將在平面畫幅上根據一定原理,用線條來顯示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投影的科學稱為透視學。
明暗
繪畫術語。指畫中物體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變化以及對這種變化的表現方法。物體在光線照射下出現三種明暗狀態,稱三大面,即:亮面、中間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間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顯現為五個基本層次,即五調子:① 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間面,半明半暗;③明單間交界線一亮部與暗部轉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單間面受周圍反光的影響而產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層次來描繪物象,一直是四方繪畫的基本方法。文藝復興時期瓦薩里在其《美術家列傳》中就曾論述:「作畫時,畫好輪廓後,打上陰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後在單間部又仔細作出明暗的表現,亮部亦然。」歐洲畫家中倫勃朗是擅長明暗法技巧的大師。
色彩
繪畫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種物體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於人的禮堂所顯現出的一種復雜現象。由於物體質地不同,和對各種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間萬物形成千變萬化的色彩。
色相
色彩可呈現出來的質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無限豐富的,如紫紅、銀灰、橙黃等。
色度
指顏色本身固有的明度。如七種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黃色色度最明亮。
色調
亦稱調子。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體表面籠罩在一種統一的色彩傾向和色彩氛圍之中,這種統一的氛圍就是色調。
色性
色彩的沒屬性。色彩基本分為暖色(也稱熱色)和冷色(也稱寒色)兩類。紅、橙、黃為暖色,給人以熱烈、溫暖、外張的感覺;綠、青、藍、紫為冷色,給人以寒冷、沉靜、內縮的感覺。
筆觸
指作畫過程中畫筆接觸畫面時所留下的痕跡。筆觸雖為一種技術因素,但也傳達出畫者的藝術個性和修養,因而,也是畫家藝術風格的一個組成部分。
孟塞爾顏色系統
稱為Chroma,並以黑白灰為彩度0點,將各種彩色按照表示「差別多大距離」而分級,導致各種顏色最鮮艷的彩度級別不一樣。如色相5R (紅)最高的彩度可以達到14,而色相5BG(青綠)最高的彩度只有8。即使同樣是彩度6,各種顏色的鮮艷程度並不是和人的感官直覺很一致。
HSV色彩屬性模式
中這個指標稱為Saturation,即飽和度。日本PCCS系統中,這個指標漢字寫作「彩度」,但是翻譯成英文是稱Saturation,即飽和度。將無彩色的黑白灰定為0,最鮮艷定為9s,這樣大致分成十階段,讓數值和人的感官直覺一致。色度由光線強弱和在不同波長的強度分布有關。最高的色度一般由單波長的強光(例如激光)達到,在波長分布不變的情況下,光強度越弱則色度越低。
紅綠藍三元色 (RGB)
發光的媒體(比如電視機)使用紅、綠和藍加色的三元色,每種光盡可能只刺激針對它們的錐狀細胞而不刺激其它的錐狀細胞。這個系統的色域占人可以感受到的色彩空間的大部分,因此電視機和計算機熒光屏使用這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