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俄戰爭中 日本皇軍裝備與沙皇俄軍裝備的比較
武器是俄國好,俄軍擁有馬克沁重機槍,是當時先進武器,但海軍在太平洋地區是日本強一些,日本鬼子受武士道精神影響嚴重。戰爭中日軍還是用集團沖鋒的老套路進攻,最後連他們的司令也加入沖鋒的隊列,而俄方已經開始裝備了機關槍,新式的機關槍使日軍傷亡慘重,但日軍蝗蟲般的進攻也使沒見過這種陣勢的俄軍嚇破了膽,陣地不斷被突破,最終喪失鬥志投降。
⑵ 日俄戰爭時日軍和俄軍誰更殘暴
這場戰爭中沒有誰比誰更殘暴,而都很殘暴。
日俄戰爭,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以俄羅斯帝國的失敗而告終。
這場戰爭日本:陣亡82847人,傷153584人,被俘約2000人
俄羅斯:陣亡42628人,傷146032名,被俘79454人
這場戰爭在中國東北進行,受害最深的是中國人民。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順的工廠被炸毀,房屋被炸毀,就連寺廟也未能倖免。耕牛被搶走,糧食被搶光,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日、俄都強拉中國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葯,服勞役,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慘遭殺害。僅就中國東三省部分地區而言,「自旅順迤北,直至邊牆內外,凡屬俄日大軍經過處,大都因糧於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馬料。縱橫千里,幾同赤地。」「蓋州海城各屬被擾者有300村,計遭難者8400家,約共男女5萬多名。」遼陽戰場「難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萬餘人」。「烽燧所至,村舍為墟,小民轉徙流離哭號於路者,以數十萬計。」甚至連日本人辦的《盛京時報》(1906年10月18日)也不得不承認,東北人民「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⑶ 對於日俄戰爭,俄軍存在哪些劣勢
俄國艦艇的火炮射程、裝甲、航速均不如敵艦,旅順口的海軍主要基地尚未建成,基地的陸地設防薄弱。遠東戰區的遙遠和構築簡單,以及一條唯一的,還未敷設完工的西伯利亞鐵路的通行能力又不足,這些就嚴重地削弱了俄國軍事力量。整個說來,俄國沒有做好對日本戰爭的准備。
⑷ 俄羅斯為什麼那麼大
莫斯科公國的崛起
韃靼人統治俄羅斯後,一個新誕生的俄羅斯小國,藉助韃靼人的支持,悄悄崛起。這個小國,就是莫斯科公國。
莫斯科城建於十二世紀中葉,起先只是弗拉基米爾公國的一個城市。韃靼人的入侵,摧毀了早先那些較大的俄羅斯公國,十三世紀末,莫斯科從在韃靼統治下日趨衰弱的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中獨立出來,成為莫斯科公國。
莫斯科公國建國之初,地不過數百平方公里,不過,它位於森林深處,受韃靼人的侵擾較少,所以很多俄羅斯人聚集於此,躲避戰亂,於是莫斯科公國人口漸漸增多,漸漸興旺起來。
1283年,莫斯科公國建國。俄羅斯人的確是侵略擴張成性,莫斯科公國剛一建國,第一個王公丹尼爾初登君位,就奪佔了梁贊公國的一些地方,莫斯科公國長達數個世紀的擴張,就此拉開了序幕。
1303年,丹尼爾去世,其子尤里即位。當時,韃靼人的統治方法是,在諸俄羅斯公國中挑選一個王公,作為弗拉基米爾大公,代金帳汗向各國收取貢賦。當時,強大的特維爾公國王公米哈依,成為弗拉基米爾大公。
尤里向金帳汗國的烏茲別克汗獻上大量財寶,烏茲別克汗大喜,改封尤里為弗拉基米爾大公,並將其妹康莎和嫁給尤里為妻。特維爾王公米哈伊十分氣憤,與尤里開戰,莫斯科軍大敗,韃靼公主也死於非命。烏茲別克汗大怒,將米哈依召到都城薩萊,將其處死。< br>
尤里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弗拉基米爾大公,對金帳汗忠心耿耿,盡心盡力為金帳汗收取貢賦。而特維爾人卻不買帳,他們想直接向金帳汗交納貢賦,不理睬尤里,並且向烏茲別克汗說了尤里不少壞話。米哈依之子底米特里還襲殺了尤里。金帳汗各打五十大板,殺了底米特里,又封其弟為弗拉基米爾大公。
尤里之弟伊萬即位為莫斯科王公。1327年,烏茲別克汗派韃靼人進駐特維爾公國。韃靼人驕橫跋扈,特維爾人造反,殺了不少韃靼人。烏茲別克汗大怒,伊萬甘為馬前卒,率五萬韃靼軍摧毀了特維爾公國。烏茲別克汗遂改封伊萬為弗拉基爾大公,莫斯科公國從此開始漸漸成為俄羅斯各國的老大。
伊萬利用替金帳汗收取貢賦的機會,中飽私囊,撈了不少,人送他一外號, 「錢袋伊萬」。伊萬致富不忘革命,對外擴張是家傳秘方,決不能忘。他有了錢,就用錢買下了加利奇等公國,莫斯科公國的疆土進一步擴大,人口也不斷增加。
1341年,伊萬一世去世,他兩個兒子謝苗和伊萬相繼即位,小心翼翼侍奉金帳汗,保住了弗拉基米爾大公的寶座。
1359年,伊萬二世去世,其子底米特里即位。底米特里為保住弗拉基米爾大公的寶座,與宿敵特維爾公國展開激烈的斗爭。雙方互相撕殺,纏斗多年,最後,底米特里通過向當時掌握金帳汗國實權的馬麥汗行賄,保住了弗拉基米爾大公的頭銜。特維爾公國已經精疲力盡,只好向莫斯科公國低頭認輸。莫斯科公國制服了一個勁敵,從此成為俄羅斯諸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當時,金帳汗國內部發生混亂,馬麥汗篡奪大權,汗國開始走下坡路。底米特里漸有不臣之心,發展到公開與金帳汗國對抗。
馬麥汗大怒,率二十萬軍隊直撲莫斯科公國。1380年九月,雙方會戰於頓河之濱的庫利科沃原野。這時的韃靼人,國勢日衰,韃靼軍早已不復當年之勇,雙方一場血戰,馬麥汗大敗而走。這是俄羅斯人第一次對韃靼人作戰獲勝。底米特里被稱為「頓斯科伊」(頓河英雄),威震俄羅斯諸國。
1381年,白帳汗拖拖密什擊敗馬麥汗,奪得金帳汗位,立刻用他的權力要求羅斯王公們以他們對金帳汗國諸汗的傳統方式向他表示效忠。羅斯王公們為庫利科沃勝利所鼓舞,拒絕服從。於是拖拖密什入侵羅斯諸公國,洗劫了蘇茲達爾、弗拉基米爾等城市,1382年8 月又將莫斯科夷為平地。企圖干涉羅斯事務的立陶宛人也被擊敗。俄羅斯再度被征服,在以後一個世紀中繼續被迫臣服於蒙古人的統治之下。
1389年,底米特里去世,其子瓦西里一世即位。
1425年,瓦西里一世去世,傳位其十歲的兒子瓦西里二世。
瓦西里一世之弟,加里奇王公尤里,與瓦西里二世展開長達二十年的君位之爭。在這場莫斯科公國的內戰中,瓦西里二世被挖去雙眼。1446年,瓦西里二世率軍進軍莫斯科,驅逐了尤里,奪回大公之位。
莫斯科公國不管誰上台,對外擴張是絕不改變的。瓦西里二世復位後,繼續對外擴張,國土面積達到四十三萬平方公里,成為東歐強國。
1462年,瓦西里二世去世,其子伊萬三世即位。
伊萬三世繼承父親遺志,即位伊始,就一舉吞並了雅羅斯拉夫公國。1474年,又吞並了羅斯托夫公國。
北方的諾夫哥洛德共和國,疆域廣大,伊萬三世早就垂涎三尺,但諾夫哥洛德不願與莫斯科大公國合並,卻打算投靠立陶宛大公國。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1471年,伊萬三世親率人馬,直撲諾夫哥羅德,雙方會戰於舍隆河畔。莫斯科軍隊驍勇善戰,以八千兵擊敗五萬諾夫哥羅德軍隊。
1477年,伊萬三世殺氣騰騰,兵臨諾夫哥羅德城下,諾夫哥洛德人無力反抗。比莫斯科公國面積大得多的諾夫哥羅德就此並入莫斯科大公國的版圖。
這時,內訌不已的金帳汗國已經分裂為幾個小汗國,只剩下比金帳時代小得多的大帳汗國還在支撐。
1478年,伊萬三世停止向大帳汗交納貢賦。大帳汗阿合馬大怒,率軍親征莫斯科,雙方大軍對峙於烏格拉河兩岸。這時,天寒地凍,韃靼兵苦不堪言,阿合馬又怕本土遭受莫斯科盟友克里米亞汗國的襲擊,於是不戰而退。在克里米亞汗國的幫助下,俄羅斯最終擺脫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韃靼統治。
1485年,伊萬三世又吞並了特維爾公國,統一了整個東北羅斯。莫斯科大公改稱全俄羅斯君主。一個新興強國俄羅斯誕生了。
1505年,在位四十三年的伊萬三世去世。他在位期間,基本完成了俄羅斯的統一,並結束了韃靼人對俄羅斯的統治,在俄羅斯歷史上可謂居功至偉。也有人把他算做是俄羅斯第一個大帝。
伊萬三世之子瓦西里三世即位。他吞並了梁贊公國和普斯科夫公國,並奪取了斯摩棱斯克,到1533年瓦西里三世去世時,俄國面積已達二百八十萬平方公里,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
瓦西里三世年僅三歲的兒子伊萬四世即位,就是後來有名的伊萬雷帝。
1547年,十八歲的伊萬四世正式加冕為俄羅斯君主,正式改稱沙皇,莫斯科大公國正式改稱沙皇俄國(王國級),後來彼得大帝時又進一步稱俄羅斯帝國。
伊萬四世加冕後在位三十七年,以嚴酷的手段加強中央集權,通過不停的屠殺,將許多大貴族徹底消滅。
在對外戰爭方面,伊萬雷帝也不含糊,他連續數次親征喀山汗國,百折不撓,終於吞並了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
1584年,伊萬四世因誤殺太子,悲傷而死。他另一個兒子費多爾即位。此人甚為懦弱,於1598年病死。
費多爾無子,統治俄羅斯七百年的留里克朝最終絕了後。
費多爾死後,他的大舅子,實際上掌握大權的韃靼人戈東諾夫被推舉為沙皇。此人頗有才幹,惜命運不濟,在位剛兩年,俄國發生了大災荒,有三分之一的人被餓死。160 5年,沙皇戈東諾夫突然死去。
經過一番對皇位的爭奪,1613年,各界代表一致推舉俄羅斯貴族米哈依.費多洛維奇.羅曼諾夫為沙皇。此人與留里克朝也算沾親帶故,其父頗有威望。從此,開始了羅曼諾夫朝對俄羅斯三百年的統治。
米哈依之後,他的兒子阿列克塞即位為沙皇,1676年,阿列克賽病死,其長子費多爾即位,但六年後也病死了。經過一番腥風血雨的爭斗,1682年,阿列克賽的另兩個兒子同時為第一沙皇和第二沙皇,就是伊萬五世和彼得一世。1689年,彼得一世奪得政權,從此開始了雷厲風行的改革。由於深受拜占廷和蒙古影響,俄國充滿了宗教氣氛和東方特點,是一個愚昧落後的國家,大大落後於當時的先進文化。彼得一世的改革,一舉使俄國告別落後,開始步入歐洲強國之林。1721年,彼得一世被尊稱為彼得大帝,俄國正式稱為俄羅斯帝國。
彼得大帝去世後,其妻葉卡捷琳娜一世即位,兩年後死,彼得一世之孫彼得二世即位,在位三年而死,羅曼諾夫家族男性絕嗣。1762年,葉卡捷琳娜大帝即位,她是彼得大帝真正的繼承人,在位期間,俄羅斯帝國達到極盛。至二十世紀初,當年數百平方公里的莫斯科公國,以驚人的速度擴張成為面積超過二千二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
俄國立國以來,幾乎每任君主,無論賢愚,都以近乎瘋狂的信念擴張領土,積數百年之功,終成一大帝國,其後的蘇聯帝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達到頂峰,套句老話說,大有吞並世界,停止地球轉動之勢。
⑸ 日俄戰爭,俄國為何會失敗
日俄戰爭,俄國失敗的原因:
1、俄羅斯在戰略上受到美、英的牽制,盟國法國由於力量不足亦無法支援。
2、俄羅斯戰略重心在歐洲,遠東地區處於次要地位,未做充分准備,指揮體系、後勤混亂,軍隊士氣低落。
3、俄軍軍官人事制度之腐敗折射出沙皇專制制度的沒落,皇叔遠東總督阿列克謝耶夫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與前任總督庫羅帕特金爭權奪利;太平洋艦隊司令馬卡洛夫上任後撤換了一批不稱職的軍官,引起了彼得堡官場的騷動,因為這些人好多都與是彼得堡的宮廷和上層的親戚朋友,一句話這是我的人你就得用;
日軍進攻大連,俄軍防守不利撤退,撤退前本來要炸毀大連港,工兵司令拉則多夫斯基命令中尉蘇霍姆寧去炸,蘇霍姆寧是個酒漏子,喝!結果喝高了,醉酒誤事,日本人攻進來了他還懵哪,明白過來就跑了,日軍就這樣完整地佔領了大連港,獲得了陸上的前進基地,整個日俄戰爭期間,日軍的海上補給均通過大連港上岸。
日俄戰爭時,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龜縮在旅順港內,雖然俄海軍的港口防禦做得非常好,尤其是岸防炮,每次射擊都很准,日本用於閉塞封鎖港口的小船隊偷襲了三次都沒有成功,但是由於俄羅斯採取的是固守待援的消極戰術,最終旅順還是被日本攻佔,盡管如此,日本還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為日本低估了俄羅斯的實力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日本人當是還沉浸在曾經擊敗腐朽沒落的清朝的快感里,絲毫沒有意識到,俄羅斯雖然政治制度專制,軍官人事制度腐敗,但國家實力遠在日本之上。
日本人最終付出了上萬人的傷亡和,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才通過攻佔203高地引導炮兵炮擊俄艦隊取得了勝利,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都被擊斃。日軍攻佔金州之後傷亡四千餘人,戰況報到日軍大本營,上層極為震驚,認為是報錯了,是多寫了一個零。
⑹ 日俄戰爭時期的日軍士兵和俄軍士兵怎麼不裝備鋼盔
鋼盔的大規模裝備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的亞德里安頭盔才開了先河
而日俄戰爭是1904年的,早了10年,而且當時的作戰方式還是運動戰為主,鋼盔的重要性不像塹壕戰那麼突出,所以沒有裝備
最後,還要說一下經濟因素,兩國都是工業不足,人命不值錢的國家,自然不會將有限的鋼鐵用在防護上
⑺ 日俄戰爭,為什麼日本居然能打贏俄羅斯俄國在當時軍事實力如何
日俄戰爭前的沙俄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且動員能力最強的陸軍,以及一隻經過長久改革(克里米亞戰爭的戰敗促使)規模中上的近代海軍艦隊。這個軍事實力放在歐洲,俄羅斯說第二,除了英國應該沒有人敢站出來提出異議,就是克里米亞半島戰爭也是英法+奧斯曼土耳其三國對陣俄羅斯,再加上北歐的日常經濟封鎖,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日俄戰爭,毫無疑問的,大家一致性看好俄羅斯贏,就連日本國內也是很悲觀的。正值明治維新的日本已經全方位提升到了一個近現代化強國水平,再加上日本龐大的人口數量和用甲午海戰的中國賠款及超過國民稅收40%的金錢采購的鐵甲艦(比如對馬海戰日本旗艦 三笠號),還是有實力一戰的。
日本能贏有幾個方面把
1.俄羅斯遠東鐵路並未修建完成,開戰前乃至戰爭中期遠東方向的軍隊實力並不比日本要好到哪裡去。日本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殊死一搏。
2.此時的俄羅斯在歐洲方向連連受挫,國內改革也很遲緩,部隊的士氣低下且輕視日本,時常喚之為猴子。同時,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是殖民擴張,並非是本土作戰,並沒有抱著決一死戰的心情去應對。而日本剛剛經歷甲午海戰,士氣高漲,且旅順港和海參崴卡住了日本的命門,用東鄉平八郎的話說就是:「皇國興衰,在此一戰。」
3.俄羅斯海軍。這個其實是日俄戰爭的關鍵,日本海軍之所以能贏也並非完全依靠實力,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在被歐洲各國合夥封路+集體不給其補充燃料+外行指揮海軍的情況下,開了一萬多海里到對馬島進行海戰,這本身就很尷尬了。日俄戰爭的旅順港爭奪戰,對馬海戰都是戰爭關鍵點,是直接促使俄羅斯停戰的原因。盡管俄羅斯尚且擁有強大的陸軍,但是膠著狀態的戰爭都不符合雙方利益,最後以和談告終。
還有一些細節,篇幅有限,建議你看一下坂上之雲,這個電視劇相對來說已經很客觀了。
⑻ 日俄戰爭時期,雙方發生過上千次的白刃戰,誰的拼刺技巧更好
剛剛經歷明治維新的日軍拼刺技術其實並不強,即使面對幾乎沒有進行過刺殺訓練的清軍,日軍在甲午戰爭中和清軍海軍陸戰隊肉搏戰中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最多也就是勢均力敵,而清軍一般都是淮軍,進行的很多都是片刀訓練,刺殺訓練幾乎沒進行,即使是這樣,日軍還是占不到便宜,和俄軍就更不用說,日俄戰爭的時候,俄軍的拼刺技術讓日軍吃了很大的虧,旅順203高地上,5個俄軍士兵勉強幹掉一個俄軍士兵,2個日軍士兵往往被俄軍士兵輕松幹掉,不僅僅是因為俄軍士兵身材高大強壯,更重要的是,那時期的日軍士兵刺殺技術並不是很過硬,身體條件又太差,而且當時日軍裝備的步槍和刺刀也比俄軍裝備的莫辛納甘步槍短,陣地戰突刺,步槍和刺刀的長度和身高一樣絕對是一大優勢,所以中正式步槍和三八式步槍對射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沖鋒拼刺就沒什麼優勢了,所以槍沒有俄軍的長,身體又不如高大強壯的俄軍,日軍的技術也不過硬,所以日俄戰爭的時候,日軍和俄軍拼刺很不佔優勢,但是到了二戰就不一樣了,二戰時期,日軍士兵過硬的拼刺技術讓各國軍隊,包括同樣高大強壯的美軍士兵都很頭疼,所以二戰幾乎各國的軍隊都不願意和日軍拼刺刀除了中國西北軍的大刀隊。
⑼ 日俄戰爭里俄羅斯的人比日本多,為什麼還打不過日本
人多有什麼用
兵貴精,而不在多.
舊中國有4億人口,世界第一. 卻是世界第一弱.
盡管在1895年甲午戰爭中,中國吃了大虧。但是,在1905年,中國面臨的最急迫的威脅,卻是俄羅斯。清廷沒法,採取了用強盜來抵禦強盜的辦法,宣布中立,用日本人去對抗俄羅斯人。雖然,名義上按照國際法,宣布中立。但是李鴻章卻是暗地裡支持日本人的。清廷掌控的情報系統也在暗中支持日本。
日俄戰爭,雙方陸軍斗爭的焦點,實際上,是後勤。在清廷的暗中支持下,日軍的後勤輜重,幾乎無一被劫,暢通無阻,且距離日本本土很近。而俄軍的軍需物資需要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上萬公里運來!且當時,西伯利亞大鐵路是單線,非常脆弱,運輸速度和能力低下。
雙方海軍斗爭的焦點,是俄軍太平洋艦隊能否堅持到波羅的海支援艦隊的到來。結果,太平洋艦隊,被封鎖在海參崴,遠程好幾萬海里趕來增援的波羅的海艦隊,又被東鄉平八郎率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伏擊,全軍覆沒。
國土龐大,首位不能相顧,是俄軍的劣勢。
以逸待勞,後勤運輸比俄軍便利,打仗勇猛拼殺,不怕死,是日軍的優勢。再加上,清廷的暗中支持。
⑽ 日俄戰爭中,日本人為何要瘋搶俄國人的靴子
日本在戰爭當時的裝備非常的差,所以會搶俄國人的靴子。在日俄戰爭的時候日本人在俄國非常的寒冷,由於日本當時的實力較弱日軍的裝備非常的差,而俄國的實力十分的強大軍事裝備非常的優良。非常寒冷的日軍也是看見俄國人的靴子是非常的想搶。
在當時日本的實力非常的弱,國家也是非常的貧窮的,所以這場戰爭也是讓日本見識到了俄國的戰鬥力。在面對實力強大的俄國,日本軍隊也是非常的強悍,見到俄軍就想去搶俄軍的靴子,但是俄軍的靴子日軍穿上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