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校服」事件是2013年初爆出的一起危害學生健康的生產責任事件。上海多所學校涉及此事件,此次共抽查了22批次學生服產品,覆蓋上海市主要生產企業,有6批次被檢測為不合格,合格率僅為73%,其中1款產品有致癌成分。目前對於校服生產標准,尚無統一定論,因此只要是服裝廠都可以生產,其結果直接導致了校服質量不一,危害學生身體健康的問題。此事經過報道引起廣泛關注,因此,應該從政府層面盡快制定相關標准、規范,以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望採納
② 毒校服的事件概況
開學在即,校服質量問題再受關注。2013年2月,上海市質監局在對上海市生產銷售的學生服產品進行質量專項監督抽查中發現,有6批次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生產的搖粒絨冬裝還被檢出具有致癌威脅,該公司也因此被立案調查。而上海飄歐服裝廠近年來已多次出現在校服產品抽檢質量不合格企業「黑名單」上。
抽查22批次校服產品,就有6批次產品不合格。個別校服產品廠家被檢出致癌威脅,有的校服廠家多次上黑榜。這事到底該賴誰?盡管部分校服生產廠家被立案調查,但是,這樣的校服質量現狀讓人揪心,問題校服企業為何一再上黑榜值得追問,如何確保學生穿上環保舒適的校服,無疑十分重要。
③ 北京市教委是如何回應延慶學生受辱事件的
據報道6月26日下午,北京市教委發布延慶學生受辱事件的聲明並要求並堅決支持延慶區教委依法依規處理此事,對觸犯法律法規的學生嚴肅處理,並加強對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啟動問責機制。
據悉目前學校已安排專業教師對受欺凌學生進行安撫及心理疏導,將盡快調查清楚並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④ 北京市教委:投訴
最好找市人大代表反應,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
⑤ 向重慶市教委發送舉報信件的地址
我是重慶忠縣白石中學的學生 明天上完網課 每個老師都是發視頻 沒有直播過 只有我們班主任天天上 特別是我們的英語老師現在沒有上過課 還要我們每天交作業 沒有做完的 還要遭被家長罵 不是一個成績好的 根本不會英語了 已經有好多人都跟我說了 我希望教委管一下
⑥ 關於要求解決 學生宿舍擁擠等問題的請示 市人民政府、市教委: 我校今年由於住校生急劇增加,已有學生
1、標題用語不當,「要求」語氣、「學生宿舍擁擠等」問題表述不明確
(關於要求解決學生宿舍擁擠等問題的請示)
2、主送單位,請示一般只有一個。從隸屬關繫上,應保留:市教育局
3、正文內容:其一,現象描述沒有抓住重點,應主要陳述學校規模、學生人數與現有學校學生宿舍的矛盾;其二,請示事項有兩個,一般是一文一事,刪除第二個問題。
4、正文結尾用語不妥,沒有體現下級對上級的尊重與恭敬,「特此請示,請回復。」
⑦ 市教委是幹啥吃的
.:說話的時候要講證據,現在孩子已經正常上課了,合校就是要進行互動交流.進步教學水平,以後你孩子會嘗到甜頭的
⑧ 市教委是怎樣對待投訴信的
說實話,你問也是白問,這是要看當地市教委人員如何,有的舉報就是走個過程,很少處理。如果你舉報的事情很嚴重,那麼我推薦你約領導單獨談談。這樣會比較有效果,心裡也有底
⑨ 你好,市教委的電話您知道嗎,可以告訴一下嗎,學校加課舉報的
可以打到教育局,如果依然是沒人問那採用越級舉報,直接打到更高的部門,比如教育部。
因為雙休日加課是違反法律的。
教育部已經明確發布通告禁止學校假期補課,違反公民是有權利來舉報的。
⑩ 毒校服的後果影響
近日,上海市質監局在抽查中發現上海歐霞時裝公司生產的一款演出服中含有致癌物質芳香胺染料。浦東教育部門通過官方微博公布了目前排查出的21所采購涉事企業生產校服的學校名單。目前,21所學校的26444套校服已全部暫停使用並送檢,相關檢測結果將在近期對外公布。(2月19日 《光明日報》)
相信隨著有關部門調查的深入,「毒校服」事件的真相將大白於天下,違法企業也必將受到嚴厲查處。但如果僅僅停留於此,這起事件就與普通的產品質量糾紛案件的處理沒有多大的差別,保不齊違法企業還會「好了傷疤忘了疼」,再冒出來毒害學生。
從表面看,直接受「毒校服」之害的是孩子們的身體。「毒校服」銷售到21所學校,面不可謂不廣;21所學校的學生受到不同程度的身體傷害,量不可謂不大。更可怕的是,據上海市質監局抽查通報的情況,有的校服使用了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這類染料含有偶氮基團,不僅對人有可致癌性,而且傷害具有不可逆性,這種毒害或許將成為一些孩子身上的「定時炸彈」。
然而,來筆者看來,「毒校服」毒害的不僅僅是孩子們的身體,更毒害了他們純潔的心靈。中小學生年齡尚小,正處於成長發育階段,在判斷、分析、自我調節能力等方面都還不成熟。當他們知道自己身穿的曾引以為豪的校服可能成為「回扣」對象的時候,或許會對社會誠信產生懷疑,進而影響他們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毒校服」事件,上海浦東不是第一起,早在2008年,廣東就發現了不法廠家在生產校服時使用含有毒化學品聯苯胺的染料和助劑;即便是上海浦東的「毒校服」,相關部門也透露「3年4次抽查不合格」。為何「毒校服」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呢?認識不到位恐怕還是致命原因。不論是不法廠家掙「黑心錢」,參與其中者「拿回扣」,還是相關部門一次次的重拳出擊,都是著眼於事而忽略了事背後的人,這才導致了監管有漏洞、打擊有死角,死灰復燃現象才一再抬頭。
讓孩子的眼睛充滿童真;作為他們的呵護者,應當讓孩子的內心充滿信任和溫暖。這個觀念不樹立起來,查處「毒校服」事件就難徹底,類似的毒奶粉、毒饅頭、毒文具事件,也就會屢禁不止、屢打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