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空中乘務員的制服
制服是作為一種職業識別的專用服裝,初期空勤制服是根據耐用度、實用性及以激發旅客向心力而設計的,也有禮服之類的,或許由於早期民航多帶有空軍背景的延伸;空勤制服都具有濃厚空軍軍裝的特徵;都是灰暗色,如 頭帽、外套、裙裝多是直線剪裁同時附有銅扣及袖口軍銜縫條。許多設計也分有冬裝及夏裝兩種,以顏色和布料材質做區分。
隨著空姐角色的演進發展;許多航空公司開始了解到自家空姐形象的公眾價值,在1930年代末、1940年代初開始加入了更多女性化的線條剪裁以及顏色的選擇;往後更常委由知名品牌設計師製作;付予空服人員一種尊榮與秩序統一的專業形象。
1960到1970年代初出現許多充滿未來感的設計;每次的更換都能成為媒體的焦點。空服人員大都被期許具有更高水平的整潔度與裝扮;在穿著制服的期間有不允許展露刺青的規定;這是航空公司為了能給予旅客更正面的形象要求。
部分航空公司的女性空服員會穿著具有民俗特色的制服,如泰國國際航空、嘉魯達印尼航空、馬來西亞航空和新加坡航空的東南亞風格服裝,以及中華航空使用的旗袍制服;而部分伊斯蘭國家的航空公司,如汶萊皇家航空、海灣航空、阿聯酋航空、伊朗航空、埃及航空與沙烏地阿拉伯航空,為遵守伊斯蘭教義,女性空服員得依照教義需求配戴面紗。
一部分的廉價航空業者,在制服要求上就比傳統航空公司來得隨性;如韓國真航空、新加坡酷航與日本樂桃航空等,該公司班機上的空服員穿著制式Polo衫。
② 作為中國第一個空中樓閣 ,為何成為國內「未解之謎」
作為中國第一的“空中樓閣”懸空寺,被稱為世界上最為危險的十大建築之一,它歷經了千年的時間,在懸崖的之腰處,就算經過了地震也從此屹立不倒,每個人看到都嘆為驚止。直到現在專家們也弄不明白當時的人們是如何的將它建在此處,也弄不明白經過一千多年還如此的堅固耐用。
懸空寺經歷過許多個朝代,令無數的文人墨客無不為之神往。而當年的懸空寺是處在地震經常發作的地方,但是就算如此,懸空寺經過一千五百多年還穩穩的保存到了現在。懸空寺經過戰亂、天災和多次的修葺,歷經了時代的變遷,星月沉浮,仍然牢牢的矗立在這里,留給人們的是許多未解之謎。
③ 中國最早的制服
我認為,中國最早的制服應該就是朝廷中官員所穿的衣服了吧。從影視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商朝時,紂王他們的衣服就應該是制服了吧。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④ 中國國航空乘制服和機型的發展史
中國國航飛機發展史如下:
1909年9月21日 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由馮如製造並駕駛在美國的奧克蘭市郊區試飛成功。
1910年8月 清政府撥款委任留日歸來的劉佐成、李寶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廠棚製造飛機。並利用南苑駐軍操場修建了中國第一個機場。
1913年9月 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北京南苑航空學校成立。秦國鏞任校長。
1920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條民用航線——京滬航線京津段試飛成功。於5月8日投入運營。
1920年5月1日 中國第一個出版的航空期刊《航空》雜志創刊。
1920年5月1日 中國最早的民間航空團體,中華航空協會在北京成立。汪大燮任會長。曾主辦《御風》半月刊。
1922年3月31日 直系軍閥為其「京漢航空線籌備處」作宣傳,在保定舉辦空中游覽,一架享德利·佩治型旅客機失事,機上14人全部遇難。這是中國民航首次事故。
1927年1月1日 廣東航空學校第2期學員畢業,飛行教官丁紀徐在該期畢業典禮上進行了空中跳傘表演,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空中跳傘者。
1928年10月10日 中國第一所民辦航空學校——廈門民用航空學校成立。
1929年6月6日 中國航空協會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開設航空陳列室,有模型、圖片以及飛機實物展出。這是中國首次舉辦航空展覽。
1936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製造的風洞在清華大學進行首次開車運轉試驗。
1950年6月19日 人民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聶鳳智兼旅長。下轄2個殲擊團、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
1951年4月18日 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在沈陽成立,段子俊任局長。
1954年7月25日 南昌飛機廠試制雅克-18(初教-5)型教練機成功,並通過國家鑒定。
1956年9月8日 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種噴氣式殲擊機米格-17Ф型(殲-5),並獲批准批量生產。
1958年2月18日 海軍航空兵部隊在山東諸城上空擊落國民黨空軍RB-57A型主空偵察機1架。
1958年7月 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殲教-1型噴氣式教練機在沈陽首飛成功。
1959年9月30日 由沈陽飛機廠製造的米格-19(殲-6)殲擊機首飛成功。
1962年9月9日 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在南昌首次擊落國民黨空軍U-2型高空偵察機飛機1架。
1964年2月20日 中國航空學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了學會章程。沈元任理事長。該會出版的刊物有《航空學報》、《航空知識》。
1964年4月11月 由株洲航空發動機廠試制的霹靂-1型空空導彈定型並投入批生產。
1964年9月 轟-5型飛機在哈爾濱飛機廠試製成功。1967年4月投入批生產。
1966年1月17日 國產殲-7型飛機首次試飛成功並於12月28日定型投入批生產。
1971年9月13日 林彪等人倉皇登上停放在山海關機場的空軍一架三叉戟型飛機,強行起飛外逃,後墜毀於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地區,機上人員全部摔死。
1979年12月 新中國自行研製的殲-8型高空高速殲擊機設計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軍試用,1981年開始裝備空軍部隊。
1980年4月8日 由空空導彈研究所和株洲發動機廠承製的「霹靂」-3型空空導彈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
1983年8月23日 新中國第一個熱氣球在河南安陽首次自由飛成功,飛行員為劉連成、郝東山、宋茂森。
1984年6月12日 沈陽飛機公司試制的高性能殲擊機殲-8Ⅱ型飛機由試飛員曲學仁駕駛首飛成功。
1986年2月18日 新中國第一艘熱氣飛艇「蜜蜂6號」在北京航空學院試飛成功。
1992年1月16日 國產直-9型直升機首飛成功。
固定翼飛機或定翼機(Fixed-wing aeroplane),常簡稱為飛機(英文:aeroplane),是指由動力裝置產生前進的推力或拉力,由機身的固定機翼產生升力,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重於空氣的航空器。它是固定翼航空器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另一種固定翼航空器是滑翔機。飛機按照其使用的發動機類型又可被分為噴氣飛機和螺旋槳飛機。1923年7月30日,中國第一架雙層螺旋槳敞蓋飛機由廣東飛機製造廠研製成功。
⑤ 中國第一位空中小姐出現與那年
據記載,產生於1938年。
1929年,由美國寇蒂斯·賴特飛機公司與中國國民政府合作,成立了民國第一個家民航公司——中國航空公司(簡稱中航),但那時的飛機上還沒有空姐。
舊時中國的空姐招聘條件相當嚴格。據當時《申報》記載歐亞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的前身)1937年首次招聘空姐的條件是:年齡20—25歲之間、體貌端正、身高1.5米—1.7米之間、體重40—59公斤,能講國語、粵語、英語,並能讀寫中英文字。
世界上最早的空中服務員出現在1930年,這位名叫埃倫·切奇的25歲護士被美國聯合航空聘用在飛機上照顧乘客。 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空中服務員主要是女性,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男性加入到空中服務員的行列。由於空中服務員對女性的外表很重視,所以美麗程度也是能否成為空中服務員的條件之一。
⑥ 誰知道中國最早的警察的制服是什麼樣子的
和部隊衣服一樣,那會兒叫公安部隊,就是胳膊上和胸前多一個標志。後來才有了自己的制服,以前的紀錄片上看到過,黑白的也看不出什麼顏色,反正是沒有軍裝顏色深。
⑦ 空姐制服的相關歷史
空姐制服:從性感到典雅
齊膝長筒靴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流行,因為那個年代特別注重美腿。再搭配上熱褲,這樣的絕配估計是沒有任何制服能夠媲美的,這種制服當時受到了大眾以及西南航空公司的追捧,風靡一時。
當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座右銘就是「性感才是最賣座的」,空姐們的穿著也相當符合這個座右銘,是眾所周知的「愛的航班」。西南航空公司曾經一度抵制僱用男性空乘人員,直到1980年打輸了一件集體訴訟案才開始僱用男性空乘人員。
由於當時的社會越來越適應裸露的性感,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康多爾航空公司,空姐的制服往往都是無袖的。
20世紀80年代起性感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高雅、專業的美。
國內叫空姐,國外變「空嬸」
對於國內外航空公司的航班都坐過的人來說,普遍會有一種感覺:國內的空姐普遍年輕漂亮,而國外的空姐,特別是歐美國家的空姐,很多隻能稱作「空嬸」。
實際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外空姐的地位近乎於明星:身材苗條勻稱,穿著定身製作的制服,戴著白色帽子和白色手套,在眾人的注目下昂首闊步走上飛機。連她們的私生活也備受關注。1958年,100人只有3至5人能夠受聘。這意味著在空中提供服務比進哈佛大學更難,哈佛大學錄取率為15%。
不過,隨著國外航空業的發展,飛機早已成為一種極其普通的交通工具。國外的空姐已不再是吸引旅客的「招牌」。因此,在空姐的選擇上,國外航空公司顯得比較務實,不再局限於年輕貌美的空姐。航空公司認為年紀大點的空姐更能為旅客帶來「恰當」的服務。
而在國內,航空業發展的時間相對短暫,雖然現在國內空乘這一職業已經不像多年前那樣被人認為是很高檔的,但沖著相對殷實的待遇,還是有很多人趨之若鶩,供大於求必定使甄選條件不斷加碼。國內空姐多貌美便不足為奇。
⑧ 建國以來幾個時期的警察制服的區別,今天可算是知道了
人民警察是維護社會治安的重要力量,警服是警察的專業制服,在人們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公信力,同時也代表著國家的強制力。刑法第279條就規定了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罪,其中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將從重處罰。一般來說,冒充警察最多的方式就是穿警服了。讓我們來看一看中國的警服的變遷史吧。
第一,1950年時期的統一制服。全國解放時期國內並沒有統一的警服樣式,後來,1950年公安部向各地下發統一制服的通知,並明確了樣式,被稱為"50式警服",並分為警察服和幹部服。
但近年法院的制服再次大變樣,公安機關的警服很可能也要隨著時代變化和潮流改變進行新一輪的改革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⑨ 為制服新中國第一悍匪,調動7輛坦克,4輛裝甲車,16門迫擊炮,他是誰
“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警世名言一直提醒著每個人,但是一到關鍵時刻,往往就會出現各種岔子,在40年前,就因為槍械裝備不良,導致一場警匪大戰,而且還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警匪戰役。
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經過上級同意,立刻調動了4輛裝甲車,7輛坦克,11門榴彈炮,16門迫擊炮,同時調動了駐守柴河大橋部隊進行增援,這支部隊趕到了後,將兩大歹徒雙雙擊斃。
這場戰役,也是給全國提醒,我國為防止類似的案件發生,立刻加強的槍械管理,並且淘汰了老舊的槍械,在人們危難之時,這些人民子弟兵不畏犧牲,戰斗在第一線,他們才是最值得銘記的人。
舉報/反饋
⑩ 中國第一位空中小姐出現於多少年
1935年
資料來源:
2010年11月上旬的一天,一個越洋電話打進了位於上海匯川路88弄的一幢居民樓內。
電話那端,傳來一個蒼涼但是清晰的聲音:
「小秦呀,你問的那個問題,我回憶了一下,是這樣的——」
電話這端,被稱為小秦的是一位87歲的老人,他操著上海話連忙回答:
「老陳呀,請等一等,阿拉拿支筆記一下。」
來電話的,是定居在美國舊金山原中航的飛行員陳文寬。他1932年進中航開始飛行,今年已經96歲高齡。接電話的,也是原中航的飛行員,後參加1949年11月9日「兩航」起義北飛行動的機長秦永堂。秦永堂比陳文寬小9歲,晚進中航11年,因此,陳文寬完全有資格喊秦永堂為「小秦」。
幾天前,秦永堂將電話打到舊金山,問了陳文寬這么幾個問題:中國的第一個空姐是誰?誕生在哪一年?屬於哪一家航空公司?大體上有多少人?陳文寬答應好好回憶一下。
陳文寬告訴秦永堂:中航,他記憶中是1935年開始有的空中侍應生,是男的擔任。在只有14個客座的DC-2飛機上,每架飛機配備1名男侍應生。大概半年之後,空中侍應生就改為女的擔任了,空姐也就出現了。
陳文寬還告訴秦永堂:中航有一名空姐叫李月娓,現定居在美國波特蘭,今年91歲了。她1943年至1945年在重慶至印度加爾各答的航班上做空姐,1946年以後停飛。她是中航的第十一位空姐。
據1948年進入中航當空姐,後來參加「兩航」起義回大陸,現在美國定居的張維霞2010年7月回憶,中航最早的空姐是E.Lan,Betty Ho,R.Chuk,Alice Dung。那時由於美國人在中航占據統治地位,機長全部是美國人,因此,中國人說英語,取英文名字是常態慣例,而中文名字反倒被忽略了。至於時間,張維霞並沒有說清楚。
「空中小姐」這一稱謂,是抗戰勝利後中航招收的第一批空中服務員培訓期間,有一家上海著名大報的記者進行了采訪並為她們在停機坪上一架改裝為客機的C-46型飛機機艙內照了相,見報時這位記者為Air Hostess 首創了一個中文名稱「空中小姐」。從此,這一稱謂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