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首歌,mv是一個穿旗袍的女的裡面就她一個人在唱,背景是雪景
應該是是,塞北的雪
Ⅱ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1 大概有兩個月到三個月,整個北平城市,都籠罩在一片白光下。只有北平這個地方,有高大的宮殿,有整齊的街巷,有偉大的城圈,有三海幾片湖水,有公園、太廟、天壇幾片柏林,有紅色的宮牆,有五彩的牌坊,在積雪滿眼,白日行天之時,對這些建築,更覺得壯麗光輝。
2 目的是為了 顯示出北平的雪,是冬季一種壯觀景象。區別於北方的一般的城市的雪景。
Ⅲ 急需一篇2000字以上的論文 關於日本和服
淺淪日本和服
和服是日本傳統民族服裝的稱呼。它在日本也稱「著物」。和服是仿照我國隋唐服式改制的。公元八至九世紀,日本一度盛行過「唐風」服裝。以後雖有改變形成日本獨特的風格,但仍含有我國古代服裝的某些特色。婦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別是區別年齡和結婚與否的標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緊袖外服,已婚婦女穿寬袖外服;梳「島田」式發型(日本式發型之一,呈缽狀),穿紅領襯衣的是姑娘,梳圓發髻,穿素色襯衣的是主婦。和服不用鈕扣,只用一條打結的腰帶。腰帶的種類很多,其打結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較廣泛使用的一種打結方法叫「太鼓結」,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有一個紙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個方盒。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和服背後的裝飾品。由於打結很費事,戰後又出現了備有現成結的「改良帶」和「文化帶」。雖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裝早已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禮、慶典、傳統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場合,和服仍是公認的必穿禮服。
和服」,是日本人的傳統民族服裝,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誇耀的文化資產.和服的穿著巧技,乃是隨著時代的風俗背景,琢磨考驗,蘊育而生.高雅而優美的圖案,源自於日本民族對於山水的欣賞及對於風土的眷戀,乃至於對人本精神與情境的細膩感受.
和服不僅融合了優雅氣度與深層內斂之本質,更反應了穿著之人的「心」與「動」.每一套優美的和服,都經精心裁製,講究穿著時的每一個細節及步驟.因此,不論是坐姿或站姿,都需經由完整的學習訓練,而成為內外在兼具的完美禮儀.和服又有另外一個名稱叫「賞花幕」,因為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當人們穿著和服走動時,會因為晃動而使得和服如同一塊動態的畫布
和服的製作方式,須先決定布料所需的寬度,再以一標准化的單元,決定各部份的長度,男性與女性的和服寬度是不一樣的.做好布料的裁製分配之後,以直線裁成一塊塊直條的布,再一片一片加以組合,製作過程中不會有多餘的布料.
孩童的和服,則是在丈量布料時,便事先預留一部份縫份,以便隨著成長過程,適時地加長放寬,而修正成合適的尺寸.和服之所以採取這種設計與製作方式,其精神也符合日本民族「不浪費,代代相傳,多人能穿」的傳統風俗.
過去有人認為,腰間纏著寬寬的,厚厚的一層帶子,是對身體進行束縛,是不科學,不衛生的,但是,近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和服的腰帶不僅能平均地壓迫身體,使人體的血壓下降,可以將胃往上托,更是一種科學和衛生的方做法.
一, 和服的傳統
和服是以中國唐代的服裝為基礎,亦有其悠久的發展史的服裝.
西元8世紀,中國唐代的服裝傳入日本,對日本的和服帶來很大的影響.而今日日本人所穿的和服,大約是在600年前基本定型的.
時代和服
1: 和服女裝最早被稱為」貫頭衣〃,男裝被稱為」橫幅〃.所謂」貫頭衣〃就是在布上挖一個洞,從頭上套下再用帶子系住兩腋下的布,再配上類似裙子的下裝,原始而實用.所謂」橫幅〃就是將未經裁減的布圍在身上,如同和尚的袈裟般露出右肩.
2 :繩紋時代和彌生時代
日本出現了兩種的服裝樣式.一種是套肩式圓領衫,類似今天的圓領針織套衫;另一種是對襟式,門襟采右衽,領尖至腰間,袖子為筒形袖,長度在膝蓋以上.
與上衣配套的還有領巾,於須比,袴.領巾一般作為裝飾搭掛在兩肩,形式不限,通常依個人喜好而定.須比是一種比領巾大且長的一種帶狀織物,由肩垂至腰間〈古代日本妃女忌諱被男子看到,所以用於須比蒙面〉.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內的布,此只由腿部連接的類似於褲子的下裝.
3:日本的奈良時代
正值中國的盛唐時代,日本派出大批的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把唐代的文化,藝術,服飾,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故此時期的日本服裝受中國影響深遠,但服裝色彩還是較簡單.
4:平安時代
國風盛行,和服漸漸擺脫外來的影響,發展出獨特的奢華與精緻的特色,服裝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發展.女性的服裝主要是」十二單衣〃和」唐衣〃,男性的服裝主要是」束帶〃,」直衣〃和」狩衣〃.
貴族社會的服裝是以絹為主,平民則是以麻為主,不可使用絹.
5:鐮倉時代
政府過度腐化,窮奢極欲,公卿統治衰退.此時期精幹,簡易的武家文化出現,服裝上也反映出此時期的特徵.當時中國正值元朝,元朝大軍連續數次侵犯日本,日本人為了便於戰爭,服裝再度恢復樸素,寬袖又變回窄袖.
6:室町時代
此期開始在衣服上印上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直垂和侍烏帽子是時髦的男裝,女裝則是朝簡單化發展.
7:江戸時代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男裝,女裝雖有變化,〈如女裝小袖形狀變的接近現代,而男裝流行羽織,帶結開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時代,現代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後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
今天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續了江戶時代的服裝特色.
8:明治,大正,昭和時代
現代日本的服飾雖為和洋並存,但在明治時期,女性仍著和服.男性方面,雖有一部份穿著洋服,但視和服為正式服裝.
進入大正時期,男子流行穿著西裝,女性亦開始穿著西式服裝.而在和服方面,女性流行華麗的羽織.
大正以後,因為戰爭,使得和服演進中斷,戰後才又繼續發展.
二, 和服分類
1: 浴衣
浴衣也是和服的一種,洗完澡後或夏天較熱季節時,.所穿的簡易和服,材質大多為綿織品.明治時代 (十九世紀後半)之後,引進洋服,西服所以穿和服的人就相對變少了.近年來,在夏天的廟會,煙火大會中等熱鬧場所,浴衣就成了年輕女性夏季流行的新寵兒!
2: 振袖
振袖為未婚女性的禮裝,依袖子的長短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小振袖.因為未婚女性專用衣裝,婚後須將袖子剪短.
大振袖:花嫁新娘裝...等.中振袖:參加結婚喜宴,成人式,畢業式,謝師宴,茶會...等場合.小振袖:正式,非正式等各種場合都可穿.
3: 留袖
留袖為已婚女性的正式禮裝,多半穿著在結婚喜宴等正式場合.顏色為黑色,裙擺及袖口織有圖案,再搭配鑲有金,銀線的腰帶留袖又分黑留袖和色留袖.
4: 訪問著
訪問著有稱"色留袖" ( 色彩留袖 ),因下擺多半是較花俏的圖案,故並無婚之規定,穿著場合較廣.
5: 花嫁衣裳
花嫁新娘裝是女性一生中最美的時候.日本人結婚形態可分為兩種:傳統的神前結婚,西洋教堂結婚;傳統在神前結婚,花嫁裝是不可缺的.一般常見花嫁裝有三種:白無垢,打掛,振袖.頭上配戴及衣裳種類,會因家族規定及個人風格有所不同.
6: 普段著
種類諸多,依衣料的材質,織法,花紋,顏色...等,其稱呼不同.所謂普段著為日常衣裳,從居家休閑,逛街,購物,茶會,同學會...等場合,均可穿著.
7: 畢業服
專科以上的畢業典禮或學位受與儀式中,所穿著的衣裳.鞋子可分和服夾腳鞋和馬靴兩種.
三, 和服款式
和服款式十分之多,婚,宴,喪,禮,春,夏,秋,冬皆不同.按和服花紋和質地也有貴賤之分.
今天,和服不僅是人們婚,宴,喪,禮時喜愛的服裝,和服及其飾物還成了布置的裝飾品.例如新娘的結婚禮服,以同樣的圖案設計不同顏色來強調它的變化,一般正式新娘禮服要穿三層,此三層完全相同圖案的設計,惟以不同顏色,分別在不同場合穿著,如在夫家宴客穿著的顏色和在娘家宴客時的穿著,以不同的顏色為之.也有以代表長壽的松,鶴等吉祥圖案設計的結婚禮服.少女在正式場合的穿著,強調及地的長袖(振袖),其意義類似我國早期的三寸金蓮,意味著出身名門,不是勞動階級;而一般結過婚婦女的衣袖則是短的,已表示已婚的身份.
春季:櫻花盛開或以春天的西洋花圖案為主題的設計,以粉色系較多.
夏季:以清涼色系為考量,圖案常以浪花,水中嬉戲的魚兒,甚至水邊水草,花鳥為主題.
秋季:以秋天的菊花為主題,添上一些蕭瑟的秋意,暗色系較多.
冬季:以冬天的北國雪景意境為考量.
各國都有屬於自己的代表服飾,好比中國唐代的胡漢相融,清代的旗袍,荷蘭的木鞋等等…也都有他各自的起源與歷史.而大多影響服飾發展的是地形,氣候,即獨有的歷史文化.
Ⅳ 近期熱播五部劇,《旗袍美探》《太古神王》上榜,你在追哪一部
第一部《仲夏滿天心》楊超越、許魏洲
一口氣追完八集,看劇笑到臉都要抽筋了,真的很好的一部劇,不光是甜,裡面也有很多感動和勵志的感覺在。許魏洲和楊超越在劇里的cp感真的好強,甜而不膩,開心中也有為女主抱不平的小氣氛,劇情有起伏。但是看到豆瓣評分里帶著對男女主的惡意無腦黑的,明顯會影響評分的公正性吧,我覺得豆瓣評分的公信度真的越來越低了,建議豆瓣改善一下評分機制。要不然很多好的作品因為偏見被刷一星。
Ⅳ 全面的黑龍江民俗
那邊在現在去的話可以先去哈爾濱冰雪世界看一看好看的冰雕 好好玩玩 體驗一下冰城的魅力 然後可以去太陽島玩一玩 但是如果要真正體驗它的魅力應該去一個小農場玩一玩 如果不是冬天你可以看到大片的莊稼田 轟轟作響的大型耕作設備 黑龍江的田地廣闊 絕對不是南方的田地能比擬的 根本忘不到邊 最好有熟悉的人 可以去山裡采榛子 核桃 不過現在這個季節 只能說遺憾 不過你可以向當地人買點野生的榛子嘗嘗 我在家吃了很多年之後覺得外面賣的人工榛子太坑人了 黑龍江的黏豆包很好吃 用糯米做的 炸了就更好吃 另外 血腸 殺豬菜 都不錯 黑龍江的酸菜跟外地的不太一樣 是黃色的 挺不錯的 黑龍江人很熱情 跟尊敬的客人吃飯都會盡量把客人喝倒 而且會帶很多能喝酒的人一起灌 如果沒把客人灌醉自己卻先醉了說明主人沒盡到地主之誼 東北人喝酒白酒都是用大杯的 很少喝紅酒 最低也是喝啤酒 男人一般熱情豪爽 並且喜歡熱情豪爽的外地人 女人也很大方 東北人個頭都高 但姑娘很漂亮 黑龍江雖然在北方 但取暖非常好 且是乾冷 並不是那種忍不了的冷 不用如臨大敵一樣 其實那裡室內溫度非常高 一般在二十度左右 很好適應 火炕是暖和又舒服的 但只有住平房的人家有 你有機會可以住住看 很有趣的經歷 沒事的時候可以找個沒人的地方欣賞雪景 甚至在雪上打個滾 堆個雪人 在冰上打滑 玩雪總是很好玩的 我們從小到大都樂此不疲
黑龍江人有時說話冒粗話 不一定是惡意 有時是一種表達友誼的方式 黑龍江特產非常多 比如說我家附近的那座小的不能再小的山 但是人進去絕對餓不死 遍山都是你們可能聽都沒聽過的山野菜和堅果野果 猴頭 貓爪 婆婆丁 榛子 核桃 蘑菇 山丁子這些東西我吃了很多年了 如果夏天去 真的可以去那邊的山上 采采
說到這里 干蘑菇是很好吃的 還有土豆乾 干豆角絲 都非常好吃 家家冬天 應該都有 還有凍梨 凍蘋果 非常好吃
我不是齊齊哈爾人 但是齊齊哈爾非常好玩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建議去
我在網上看了一下 真是扯淡 那些東西只能看看 你要來了這邊基本見不到那些少數民族和節日的 我在這邊從小到大也沒見過
以下是在網上查到的 我只能說百分之九十是扯淡 借鑒一下吧
黑龍江省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現有少數民族4 6
個。其中尤以黑河鄂倫春族、富裕滿族、同江赫哲族、
杜蒙泰康蒙古族特點淳厚,在我省多民族的百花園中,
宛如四支奇葩為這片美麗的土地增光添色。
古老質朴的鄂倫春
鄂倫春族的發祥地是黑龍江流域。舊中國,鄂倫春
人靠「一匹獵馬一桿槍」過著單一的游獵生活,實行共
同勞動,平均分配製度,保持著濃厚的原始社會的痕跡
,吃獸肉,穿獸皮,居住條件十分簡陋。他們相信萬物
有靈。
鄂倫春人禁忌很多,對猛獸不能直呼其名,獵到熊
,還為其舉行儀式,把熊骨用草包好放在樹上,敬煙,
叩頭。他們相信野獸的肩胛骨有預知的本領,因此,在
出獵前不告他人去向何方。狩獵是鄂倫春人傳統的生產
方式,長期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判斷野獸蹤跡的准
確力令人驚嘆不已。
鄂倫春族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打獵歸來或逢節
日,都要歌舞狂歡、模仿動物和飛禽,顯示出豪放粗獷
的民族個性。
滿族———馬背上的民族
滿族是女真人的後裔,黑龍江省是滿族的發祥地。
滿族是騎在馬背上發展起來的民族,崇尚騎射的傳統至
今保留。在滿族鄉村,生了男孩就掛一張弓,以期望他
長大後成為優秀的射手。滿族婦女的旗袍,充分顯現了
東方女子窈窕的身材和優美的曲線,如今已風靡全國,
並在巴黎世界服裝展上一枝獨秀,它蘊育著中國古老的
傳統文化和審美觀。
滿族人禁忌殺狗、食狗肉和帶狗皮帽子,相傳是因
努爾哈赤被狗相救後定下的規矩,這其中有許多美麗的
故事。滿族人有許多傳統的娛樂文化。正月里,青年男
女喜歡扭秧歌,正月十五成群結隊觀冰燈。現在每年哈
爾濱、齊齊哈爾等地舉行冰燈游園會,就是從滿族人那
里沿襲而來的。精美的冰燈製品透析出滿族人的智慧和
浪漫情懷。
捕魚能手———赫哲人
赫哲族是黑龍江省獨有的民族,也是我國人口最少
的民族之一。他們以捕魚為生,長年忙碌在江面上。勤
勞智慧的赫哲人冰下捕魚的技巧令人驚訝。1 0 0 多米
長的大拉網,在說說唱唱的同時便下到了近兩米厚的冰
層下,看上去漫不經心,實際早在下網前就觀好魚群,
因而一網可獲成千上萬斤魚。雖沒有獨釣寒江雪那份幽
靜恬適,但卻比垂釣來得瀟灑自在。
赫哲人早年日常吃魚肉,穿魚皮衣,蓋魚皮被,點
魚油燈,夏秋用木船,冬季用狗拉雪橇作為交通工具。
時至今日,雪橇仍是孩子們冬天野外打柴、到江上垂釣
、在冰天雪地之中玩耍的好工具。皚皚白雪的世界中,
十幾只毛茸茸的小狗拉著長長的雪橇奔跑其中,那份樂
趣無以言表,彷彿置身於冰雪的童話世界。
蒼茫草原上豪放的蒙古族
黑龍江省的蒙古族聚居在松嫩平原。這里地勢平坦
,土地遼闊,河流縱橫,水草豐美,是宜牧宜農的好地
方。白雲是藍天的詩行,鮮花是草原的笑臉,牛羊是生
命的乳汁,馬背是成長的搖籃。千百年來,剽悍的蒙古
族人民,在這「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肥美土地上生息繁
衍。
古樸的民風,豪放的性格,傳統的民居、飲食、文
化、體育、祭祀構成了杜爾伯特草原獨特的人文風景線
。茫茫草原上馬頭琴的弦音盪氣回腸,高亢蒼遠的頌歌
唱出了蒙古族人民的好客。每當金秋時節,草原上牛羊
肥壯,流金淌銀的時候,杜爾伯特舉行傳統的「那達慕
」大會,草原男兒競技較量盡展強健的體魄和颯爽的英
姿。
總之,黑龍江的民俗風情豐富而多姿。
以下是旅遊路線 但說實在的 有些我們本地人聽都沒聽過 只供參考 亂七八糟的
亞布力二日游
線路特色:
滑雪主題游
線路設計:
D1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D2風車山莊 線路指導:
第1天:早晨從哈爾濱火車站乘過路列車赴亞布力鎮,2小時左右到達。建議盡量乘火車,因為冬天公路上結冰會很滑,而火車則又快又安全。鎮上有中巴到亞布力滑雪場。如果遊客住在風車山莊的話,會十分方便,因為出門就是雪場。穿上雪服之後就可以乘索道上山,要坐有防護罩的椅子,否則到半山腰時會凍得抬不起頭。午飯在風車山莊的餐廳內吃,點一些當地的特色菜如地三鮮之類嘗嘗。
下午開始滑雪,租用合適的雪具,這不用擔心,會有專門的教練指導。滑雪是很耗費體力的,而且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結束的時候就想飽餐一頓,這時候可以去找一家有火炕的飯店吃飯,風車山莊附近有好幾家這樣的飯店。晚上洗個熱水澡,舒舒服服地睡一覺。
第2天:早上起來,可繼續滑雪,在前一天的基礎上鞏固成果,如果想節約時間多滑會兒,建議你帶些巧克力和餅干在中午充飢。午後回賓館。如果是夏季,可以游靈芝湖、天印湖,進行垂釣、劃船等水上項目。如果有時間,可以乘一趟從風車山莊到百果園的蒸汽小火車,百果園里果樹成林,夏天景色很好。下午乘汽車返回哈爾濱,晚上返程。
小貼士:
1.雪服盡量租借連體雪服,就是上衣和褲子連在一起的那種,很暖和且不會拖拖沓沓,萬一摔跤,雪粒也不會竄進衣服里弄得很濕。
2.如果是夏季來度假,可以打小型高爾夫球、網球或乘坐滑翔傘和熱氣球,也可以在林間騎馬。
哈爾濱冬季二日游
線路特色:
哈爾濱城區精華游
線路設計:
D1聖索菲亞大教堂→中央大街→松花江→太陽島風景區→冰雪大世界D2東北虎林園→斯大林公園→防洪紀念塔→冰燈游園會 線路指導:
第1天:上午先去參觀遠東最大的東正教堂——聖索非亞大教堂。然後步行去近在咫尺的中央大街,中午可以在這里吃著名的俄羅斯西餐。午後到著名的松花江畔,乘纜車過江,游覽江對岸的太陽島公園。晚上遊玩太陽島西區的冰雪大世界。宿哈爾濱。
第2天:在松花江大橋廣場乘85路公交車去東北虎林園觀賞東北虎,午餐後沿游園街步行至松花江畔索道站,乘纜車過江到斯大林公園遊玩,這里有著名的哈爾濱市人民防洪紀念塔,是別具一格的帶狀開放式江畔公園。然後再去中央大街逛逛,觀賞街道兩旁的俄式建築,感受「東方莫斯科」的獨特魅力。晚上去兆麟公園參加冰燈游園會。宿哈爾濱。
五大連池二日游
線路特色:
感受不一樣的風景盛宴
線路設計:
D1老黑山 →葯泉山D2火燒山 →五大連池 線路指導:
第1天:從哈爾濱出發乘火車先抵達北安,6小時的車程,抵達北安後再換乘汽車前往五大連池。先游覽老黑山景區,觀賞水晶洞及白龍洞的景觀;然後到葯泉山觀光。
第2天:觀賞火燒山景區的火山石海奇景後,到五大連池欣賞連池戲水和群山倒影的景觀。午後返回北安,乘火車返回哈爾濱。
小貼士:
1、由於火山風光游特殊環境,要注意鞋子(最好旅遊輕便鞋)的舒適,太陽鏡、太陽帽或避陽傘帶好;
2、旅途中可以購買瓶裝礦泉水,即解渴又提神健胃;
3、攝相機、照相機要背好,防止碰到岩石上或掉入石縫中;
4、上下車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5、旅遊熱線:0456-7222221 回頂部
大興安嶺二日游
線路特色:
領略大興安嶺的美麗雪景,感受北方豪放的民族風情
線路設計:
D1漠河→洛古河 線路指導:
第1天:從哈爾濱至漠河的途中經過加格達奇,可游覽此地的嘎仙洞,觀鄂倫春族的民風民情,夜晚可宿加格達奇。
第2天:從加格達奇坐火車至北極村——漠河,再包車前往景點,包車費用約200元,可坐3-4人,觀中國最北第一哨、中俄界江、神州北極、極光白晝等。
鏡泊湖二日游
線路特色:
景色勝美的路線
線路設計:
D1鏡泊湖→白石砬子→小孤山→大孤山→城牆砬子→珍珠門→道士山→老鴰砬子D2地下森林→熔岩隧道→吊水樓瀑布→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 線路指導:
第1天:早上從哈爾濱站乘坐列車去牡丹江,中午抵達。午餐後乘車去鏡泊山莊,乘船游湖,觀賞白石砬子、小孤山、大孤山、城牆砬子、珍珠門、道士山、老鴰砬子等景點。夜宿鏡泊山莊。
第2天:乘車前往火山口地下森林,參觀地下洞府——熔岩洞,然後觀賞鏡泊湖勝景——吊水樓瀑布,返回牡丹江的途中參觀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牡丹江回哈爾濱的夜車很多,次日凌晨即可抵達哈爾濱。
小興安嶺林區三日游
線路特色:
體驗正宗的原始森林樂趣
線路設計:
D1涼水自然保護區D2涼水自然保護區D3涼水自然保護區 線路指導:
第一天 帶嶺
中午在哈爾濱乘坐列車到達①帶嶺,大約4小時。在帶嶺火車站周圍有許多旅館,價位很便宜,條件都差不多,晚上可以在這里休息吃晚飯。吃完飯,可以在小鎮里隨便走走。
小貼士:帶嶺四周都是山,城區規模不大,但是飯店很多,最繁華的是當地人所說的「十字街」。
第二天 北山
早上起床,先逛十字街的早市,在早市上吃完早飯,朝北山走。沿著北河爬②北山,風景很不錯。在山頂上朝帶嶺城區望去,有層煙霧籠罩在上方,還有遠方連綿不斷的山嶺,天上朵朵的白雲,偶爾傳來嘈雜的聲音。接近中午時分,走下山來,參觀山腳下的「帶嶺森林資源館」。看到各種動物標本和植被,小興安嶺地處針葉林帶:落葉松、紅松、白松、杉樹、柞樹一應俱全,
特產:松子、榛子、如果有體力上山可以採到很多。還有猴頭、靈芝草等。
餐飲:帶嶺有人養林蛙的,午飯可以嘗嘗林蛙的味道!
小貼士:本地人很熱情,爬山的時候,如果碰到當地人散步,可以詢問一些當地情況及山林知識。
第三天 涼水自然保護區
早上逛早市,吃早飯,買了一些水果。租車到涼水。
帶嶺地區主要有碧水、涼水兩個景點,③碧水有飄流;④涼水自然保護區有大規模的原始林,很值得一看。正宗的原始林樹木高高大大的,很有原始的氣氛。不過最好帶著指南針,往林區深入路是沒有的,走起來相對困難,有些地方是沼澤狀的,但頂多陷到小腿而已,沿途可以看到松鼠,聽到啄木鳥啄木的聲音。越深入森林,松濤聲越明顯,有遠及近,一波又一波,很有氣勢。建議不要走遠,往深處走了2個多小時就可返回,順著小溪流,沒用半個小時就回到了原地,准備購買一些特產,返程。
Ⅵ 廣州平安夜有沒什麼好介紹
聖誕狂歡心動方案
想好怎麼過這個洋味十足的節日了嗎?如果你還沒有成型的plan(計劃)的話,不妨看看我們的提議。無論是自由愜意地驅車郊遊、熱情洋溢的聖誕PARTY、還是浪漫溫馨的燭光晚餐……樣樣可都是讓人心動神往喲!
驅車郊遊―――享受自然
一提起聖誕,人們便會不由自主地聯想起郊外一望無際的銀色世界,飛奔的馬車,悅耳的馬鈴兒聲,伴隨著清脆的《鈴兒響叮當》的歌聲前行。這幅如詩般的畫面已經深深地印刻在我們的記憶中。人們在羨慕之餘不禁慨嘆這天與地、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如今,這樣的畫面已不再是望塵莫及的遐想。逢聖誕之際,約幾位品性相投的好友驅車郊遊,遠離都市的喧囂,盡情享受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無窮魅力,將生活的煩惱、工作的壓力、學習的勞苦統統拋到腦後,讓禁錮已久的心情隨著歌聲飛揚。
如果能提前准備一點野餐的必備之物,那就更加愜意了。新朋老友共敘情誼,舉杯換盞辭舊迎新,那份溫馨和浪漫更不是用語言所能夠表達。
聖誕PARTY―――張揚個性
聖誕PARTY是聖誕節中的重頭好戲。由於目前住房等條件的限制,能夠在家開PARTY的人還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喜歡參加酒店或迪吧組織的活動。因為這種活動的籌備更加到位,從活動的策劃,到環境的布置,還有活動項目的安排都面面俱到,你只需約上幾位好友去盡情享受就行了。
不過,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參加這樣的大型聖誕PARTY,你一定要穿上自己平日最漂亮的服裝;如果有晚禮服或者旗袍的話,那就更好了。要知道,服裝是交際場合的無聲語言,身著富麗的晚禮服是贏得他人尊重和好感最簡潔而行之有效的方式。脫下穿久了的職業裝,盡情展現一下自己的嫵媚與高雅吧,在如夢似幻的燈光之下,你一定會讓朋友們刮目相看的。你還可藉此機會大膽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形象,嘗試一下平日里不敢運用的色彩,做一個極盡誇張、張揚個性的發型,你會突然發現,自己的魅力原來遠不止於此。
燭光晚餐―――體味浪漫
在平安夜裡與相愛的人一起共進燭光晚餐,實在是再浪漫不過的事了。搖曳的燭光,伴隨著悠揚的樂曲,襯托著愛人的噥噥細語,那分繾綣與纏綿將愛意展現得淋漓盡致。你可以選擇一間環境典雅的西餐屋,去那裡體味一下西餐的新鮮與雅緻,在刀叉之中比較一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你也可以選擇典型的中式大餐,於色、香、味之中領略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你還可以到富有情致的咖啡屋小憩,品味一下平日里難得的悠閑和雅緻。相信這樣的聖誕大餐會讓你一生難以忘懷。不過,有一點需要提醒您,赴這樣的燭光晚餐,男士一定得西服領帶穿戴整齊,千萬不敢蓬頭垢面,一身的齷齪,而破壞了情調。
保齡較量―――展現英姿
平日里為工作而奔波的上班族是難得有時間活動一下身體的,那就不妨借聖誕節的機會好好舒展一下自己的筋骨,到保齡球館里一展身手。你可以邀幾位朋友同行,在保齡球館里好好較量一番,體會一下運動健兒奮力搏殺的豪氣,也給節日的溫馨增添一分英姿。但一定要記住了,去打保齡可千萬不能西裝革履,長裙飄曳的,自己活動起來不方便不說,讓別人看到也會恥笑你的服裝文化如此貧乏。
街頭漫步―――感受聖誕
如果你還從來沒有過過聖誕節的話,那就不妨在平安夜或聖誕夜裡攜家人到大街上走走,看看,去感受一下節日的氣氛。看看商場裏手拿聖誕禮物的聖誕老人;看看街頭綴滿點點星光的聖誕樹;看看川流不息、車水馬龍的大街小巷;看看絢麗多彩的霓虹閃爍;看看夜色中不斷舞動的成千上萬支熒光棒;看看頭戴飛禽走獸各類面具的姑娘、小夥子;看看手拿各種玩具布偶的大人孩子。置身於歡樂的海洋之中,你能不被這節日的氣氛所感染嗎?心動不如行動,朋友們,快快行動起來,聖誕節,讓我們一起去狂歡!
Ⅶ 哪裡婚紗照拍攝質量好
哪裡婚紗照拍攝質量好,可以先確定幾家自己比較心儀的婚紗攝影工作室,然後自己去考量,可以多看客片、多對比、多了解,不要怕麻煩多去看看實物,樣片和客片對比,最後選擇選擇一個自己風格喜歡的工作室,又在你的預算范圍內就可以啦。好不好還是合適自己最重要嘛
給題主看看小瞳家的片子質量啊~
一、小清新校園風
2018校園風火了,校園風的明媚、青春、充滿活力以及看不膩的年輕氣息俘獲了不少新人的芳心,重返18歲,向青春致敬,時光匆匆,不忘初心,回到最單純的歲月,把你我的愛情故事繼續~
Ⅷ 清朝官服都採用哪些工藝
清代朝冠
清代官服中的禮冠,名目繁多,用於祭祀慶典的有朝冠;常朝禮見的有吉服冠;燕居時有常服冠;出行時有行冠,下雨時有雨冠等。每種冠制都分冬夏兩種,冬天所戴之冠稱暖帽,夏天所戴叫涼帽。皇帝朝冠,冬天的暖帽用熏貂、黑狐。暖帽為圓形,帽頂穹起,帽檐反折向上,帽上綴紅色帽緯,頂有三層,用四條金龍相承,飾有東珠、珍珠等。涼帽為玉草或藤竹絲編制而成,外裹黃色或白色綾羅,形如斗笠,帽前綴金佛,帽後綴舍林,也綴有紅色帽緯,飾有東珠,帽頂與暖帽相同。皇子、親王、鎮國公等的朝冠,形制與皇帝的大體相似,僅帽頂層數及東珠等飾物數目依品級遞減而已。皇帝的吉服冠,冬天用海龍、熏貂、紫貂,依不同時間戴用。帽上亦綴紅色帽纓,帽頂是滿花金座,上銜一顆大珍珠。夏天的涼帽仍用玉草或藤竹絲編制,紅紗綢里,石青片金緣,帽頂同於冬天的吉服冠。常服冠的不同處是帽為紅絨結頂,俗稱算盤結,不加梁,其餘同於吉服冠。行冠,冬季用黑狐或黑羊皮、青絨,其餘如常服冠。夏天以織藤竹絲為帽,紅紗里緣。上綴朱氂。帽頂及梁都是黃色,前面綴有一顆珍珠。
文武官員的朝冠式樣大致相同,品級的區別,一是在於冬朝冠上所用毛皮的質料不同,而更主要的區別是在冠頂鏤花金座上的頂珠,以及頂珠下的翎枝不同。這就是清代官員顯示身份地位的「頂戴花翎」。頂珠的質料、顏色依官員品級而不同。一品用紅寶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硨磲〔chēqú車渠,一種南海產的大貝,古稱七寶之一〕,七品用素金,八品鏤花陰紋,金頂無飾,九品鏤花陽紋,金頂。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員冠頂制度,以顏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寶石。至乾隆以後,這些冠頂的頂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稱作亮頂、涅頂的來代替了。如,稱一品為亮紅頂,二品為涅紅頂,三品為亮藍頂,四品為涅藍頂,五品為亮白頂,六品為涅白頂。至於七品的素金頂,也被黃銅所頂替。頂珠之下,有一枝兩寸長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琺琅、花瓷製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藍翎、花翎之別。藍翎是鶡羽製成,藍色,羽長而無眼,較花翎等級為低。花翎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
「目暈」俗稱為「眼」,在翎的尾端,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為貴。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曾對花翎作出規定,即親王、郡王、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許戴花翎,貝子以下可以戴。以後制定:貝子戴三眼花翎;國公、和碩額駙①戴雙眼花翎;內大臣,一、二、三、四等侍衛、前鋒、護軍各統領等均戴一眼花翎。
清初,花翎極為貴重,唯有功勛及蒙特恩的人方得賞戴。康熙時,福建提督施琅以平定台灣功第一,沼封靖海侯,世襲不變。而施琅卻上疏辭卻侯爵,懇請依內大臣之例賜戴花翎。經部議,在外將軍、提督沒有給翎先例。最後,還是由康熙帝特別降旨賜戴。以世襲侯爵換取一翎,足見當時花翎之貴重。而「頂戴花翎」也就成為清代官員顯赫的標志。到清中葉以後,花翎逐漸貶值。道光、咸豐後,國家財政匱乏,為開辟財源,公開賣官鬻爵,只要捐者肯於出錢,就可以捐到一定品級的官銜,穿著相當的官服,榮耀門庭,欺壓地方。清代小說《紅樓夢》寫秦可卿死後,賈珍因賈蓉不過是個「黌〔hóng洪〕門監生」,寫在靈幡上不大好看,就用1000兩銀子為賈蓉捐了個五品職銜的龍禁尉,使葬禮風光了許多(《紅樓夢》第十三回)。清初極為難得的翎枝,此時也明碼標價出售。開始是廣東洋商(專營對外貿易的商人)伍崇耀、潘仕成捐輸十數萬金,朝廷無可嘉獎,遂賞戴花翎。以後,海疆軍興,捐翎之風更盛,花翎實銀一萬兩,藍翎5000兩。以後又援照捐官之項折扣,數目很少,捐者遂多。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時,條奏捐翎改為實銀,不準折扣,花翎7000兩,藍翎4000兩。此時的頂戴花翎其實已變了味道。但其象徵榮譽的作用依然存在。直至晚清,李鴻章因辦洋務有功,慈禧賞他戴三眼花翎。
二、清代官服
清代官服制度,同樣反映了清代社會政治制度的特點。清統治者是以騎射武力征服了腐朽的明王朝,要維持統治,鞏固政權,就要不忘這一根本。反映在服飾的典章制度中也是以「勿忘祖制」為戒。清太宗皇太極崇德二年(公元1628年),就曾渝告諸王、貝勒:「我國家以騎射為業,今若輕循漢人之俗,不親弓矢,則武備何由而習乎?射獵者,演武之法;服制者,立國之經。嗣後凡出師、田獵,許服便服,其餘悉令遵照國初定製,仍服朝衣。並欲使後世子孫勿輕變棄祖制。」(《清史稿·輿服志》)作為載入史冊的清代官服定製,是乾隆皇帝所定,距清定都北京已近百年。直至清末,官服制度再無大的變動。這是一套極為詳備、具體的規章,不許僭越違制,只准「依制著裝」。上自皇帝、後妃,下至文武官員以及進士、舉人等,均得按品級服用。
三、蟒袍
蟒袍,也叫「花衣」。蟒與龍形近,但蟒衣上的蟒比龍少去一爪,為四爪龍形。蟒袍是官員的禮服袍。皇子、親王等親貴,以及一品至七品官員俱有蟒袍,以服色及蟒的多少分別等差。如皇子蟒袍為金黃色,親王等為藍色或石青色,皆綉九蟒。一品至七品官按品級綉八至五蟒,都不得用金黃色。八品以下無蟒。凡官員參加三大節、出師、告捷等大禮必須穿蟒袍。
四、黃馬褂
清代還有一種黃馬褂,是較受榮寵者的服裝。巡行扈從大臣,如御前大臣、內大臣、內廷王大臣、侍衛什長,都例准穿黃馬褂,褂用明黃色。正黃旗官員的馬褂用金黃色。清代皇帝對「黃馬褂」格外重視,常以此賞賜勛臣及有軍功的高級武將和統兵的文官,被賞賜者也視此為極大的榮耀。賞賜黃馬褂也有「賞給黃馬褂」與「賞穿黃馬褂」之分。「賞給」是只限於賞賜的一件,「賞穿」則可按時自做服用,不限於賞賜的一件。如乾隆時曾給提督段秀林賞穿黃馬褂。段秀林為官古北口,一次隨駕扈從熱河,乾隆帝召見時,見他須發皆白,便問他尚能騎射否?段秀林答:「騎射乃武臣之職也,年雖老,尚能跨鞍彎弧,為將士先。」乾隆帝遂在宮門前懸鵠一隻,令段試射。段秀林一箭中鵠,乾隆大喜。為獎勵其武功,便賞穿黃馬褂。到清代中、晚期,得此榮耀者為數較多,僧格林沁、左宗棠、李鴻章等均蒙恩賞穿。
五、貴婦冠服
婦女服飾中的最高等級是皇後、皇太後,親王、郡王福晉(滿語「妻子」,譯為「夫人」),貝勒及鎮國公、輔國公夫人,公主、郡主等皇族貴婦,以及品官夫人等命婦的冠服。它與男服大體類似,只是冠飾略有不同。冠有朝冠、吉服冠,分冬夏二種。皇太後、皇後朝冠,極其富麗。冬用熏貂,夏用青絨,上綴紅色帽緯,頂有三層,各貫一顆東珠,以金鳳相承接,冠周綴七隻金鳳,各飾九個東珠,一個貓睛石,21顆珍珠。後飾一隻金翟,翟尾垂珠,共有珍珠302顆。中間一個金銜青金石結,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二條明黃色條帶,末端綴寶石。皇後以下的皇族婦女及命婦的冠飾,依次遞減。嬪朝冠承以金翟,以青緞為帶。皇子福晉以下將金鳳改為金孔雀,也以數目多少及不同質量的珠寶區分等級。冠飾還有金約、耳環之類的飾物。金約是用來約發的,戴在冠下,這也是清代貴族婦女特有的冠飾。金約是一個鏤金圓箍,上面裝飾雲紋,並鑲有東珠、珍珠、珊瑚、綠松石等。耳飾,按清制規定:「左右各三,每具金龍銜一等東珠各二。」原來滿族婦女的傳統習俗是一耳戴三鉗,與漢族婦女的一耳一墜不同。就是說,滿族婦女小時即需在耳垂上扎三個小孔,戴三隻耳環,一個小小的耳垂負擔三隻耳環,其苦可知。而皇後耳飾的重負,無異於一種刑罰。但滿族統治者卻樂此不疲,一再強調,不許更改。乾隆皇帝特為此事下過詔渝:「旗婦一耳戴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改飾。朕選看包衣佐領之秀女,皆帶一墜子,並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行禁止」(徐珂《清稗類鈔》)。以至到民國時期,滿洲婦女中仍有沿此陋習的。
六、清代男服
一般男服有袍、褂、襖、衫、褲等。長袍,又稱旗袍,原是滿族衣著中最具代表性的服裝。清兵入關後,全國軍民在必須「剃發易服」的命令下,漢族也迅速改變了原來寬袍大袖的衣式,代之以這種長袍。旗袍於是成為全國統一的服式,成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的服裝。它可以做成單、夾、皮、棉,以適應不同的氣候。旗袍的樣式為圓領、大襟、平袖、開褉。隨著社會的發展,旗袍也在演變,尤其是婦女的旗袍,變化較多。總的趨勢是更加符合人們實際生活的需要。到民國時期,這種長袍仍是一些正式場合的服裝。與長袍配套穿著的是馬褂,罩於長袍之外,原是騎馬時常穿的一種外褂,因便於騎馬,故稱「馬褂」。其式為圓領,有開衩,有扣襻,長僅及腰。
馬褂亦有單、夾、皮、棉之分。滿族進關之初,馬褂僅限於八旗士兵穿用。康熙(公元1662-1722年)末年,富家子弟開始穿著。雍正時(公元1723-1735年),穿者日多。以後傳至民間,不分貴賤,逐漸作為一種禮服。馬褂有對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樣。其中一種叫得勝褂,對襟方袖,最初僅用於行裝,自從傅恆①征討大小金川回京後,喜愛它的便捷,平時經常穿著,隨即風行一時。翻毛皮馬褂,是達官貴人們的服裝。坎肩,或叫馬甲、背心,清代很時興。坎肩是由漢族的「半臂」演變而來,無領、無袖、對襟,穿脫方便,有的還套在長袍外面起裝飾作用。清代坎肩在用料、做工上十分講究,式樣變化也多。「巴圖魯」坎肩,比較特殊。「巴圖魯」是滿語「勇士」的意思。其式樣如南方的「一字馬甲」,在一字形的前襟上裝有排扣,兩邊腋下也有紐扣。當時在京師八旗子弟中甚為流行。後來在它兩邊的袴襤〔lán蘭〕處加上袖子,稱作「鷹膀」。
《紅樓夢》中寫賈寶玉與眾姐妹相約到蘆雪庭觀雪景,寶玉就「穿一件茄色哆啰呢狐狸皮襖,罩一件海龍小鷹膀褂子」(《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八旗子弟騎馬時常穿這種「鷹膀褂子」以顯威風。坎肩既有裝飾作用,又有實用價值,至今仍是人們喜著的衣服。長衫、袍褂是清代男子的主要禮服,官吏所穿的開兩衩。另有一種冬季穿的不開衩的長袍稱「一裹圓」,是市民百姓的服裝,官紳人家也常以它作為日常便服。清代服裝的顏色,比較豐富,民間除不準使用黃色、香色(介於黃、綠之間的顏色)外,朝廷限制不多。然而人們的喜好和社會的時尚,各時期不同。清初,流行藍色,人們取其清淡、明快,於是天藍、寶藍等色受到人們喜愛,甚至影響到皇宮內院;乾隆中期,崇尚玫瑰紫,人們愛其「紅火」,於是圍繞紅色的大紅、真紅、棗紅、粉紅等又成為男女老少服裝首選的顏色;乾隆末年,福康安①喜穿深絳色,人們爭相仿效,稱為「福色」。「福」既代表絳色,又蘊含福氣,人們願借「福」色衣獲得幸福,故絳色又風靡一時;至嘉慶(公元1796-1820年)末期,又一反絳色的深暗而追求鮮亮潔凈的淺灰、亮灰、銀灰等色彩。
清代男子不分長幼,一年四季都要戴帽,這可能與滿族的習俗有關。帽有禮帽與便帽。禮帽分暖帽與涼帽兩類。暖帽用於寒冷季節,是緞子或呢絨、氈子做成的圓形帽,四周捲起約二寸寬的帽檐,依天氣冷暖分別鑲以毛皮或呢絨。涼帽,形如斗笠,一般百姓的涼帽是用竹、藤絲編織的。便帽,最常見的是瓜皮帽,帽由六瓣縫合而成,上尖下寬,呈瓜棱形,圓頂,頂部有一紅絲線或黑絲線編的結子。為區別前後,帽檐正中釘有一塊明顯的標志叫做「帽正」的。貴族富紳多用珍珠、翡翠、貓兒眼等名貴珠玉寶石,一般人就用銀片、料器之類。八旗子弟為求美觀,有的在帽疙瘩上掛一縷叫做「紅縵」的一尺多長的紅絲繩穗子。這種形制,也有變化。咸豐(公元1851-1861年)初,「帽正」已為一般人所不取,為圖方便,帽頂又作尖形。帽為軟胎,可折迭放於懷中。一般市販、農民所戴的氈帽,也沿襲前代式樣。冬天人們多戴風帽,又稱「觀音兜」,因與觀音菩薩所戴相似而得名。清代男子著便服時穿鞋,著公服時穿靴。靴多用黑緞製作,尖頭。清制規定,只有官員著朝服才許用方頭靴。
七、女服
清代婦女服飾,有滿、漢兩種。滿族婦女一般穿長袍;漢族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主。清中期以後也相互仿效。滿族婦女的長袍,圓領、大襟,袖口平大,長可掩足。外面往往加罩短的或長及腰間的坎肩。貴族婦女的長袍,多用團龍、團蟒的紋飾,一般則用絲綉花紋。袖端、衣襟、衣裾等鑲有各色花絛或彩牙兒。滿族婦女旗袍還時興「大挽袖」,袖長過手,在袖裡的下半截,彩綉以各種與袖面絕不相同顏色的花紋,將它挽出來,以顯示另種風致和美觀。領與袍分離,是清代初期旗袍的又一特色。婦女穿旗袍時也需戴領子。這是一條迭起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圍在脖上,一頭掖在大襟里,一頭垂下,如一條圍巾。至同治、光緒時期(公元1862-1908年),逐漸出現帶領的袍、褂,至坎肩也有領子。領的高低也在不斷變化。民國以後,已經沒有不帶領的袍、褂了。這種長袍以後演變為漢族婦女的主要服裝-一旗袍了。
八、清代滿族女服
滿族婦女的鞋極有特色。以木為底,鞋底極高,類似今日的高跟鞋,但高跟在鞋中部。一般高一二寸,以後有增至四五寸的,上下較寬,中間細圓,似一花盆,故名「花盆底」。有的底部鑿成馬蹄形,故又稱「馬蹄底」。
鞋面多為緞制,綉有花樣,鞋底塗白粉,富貴人家婦女還在鞋跟周圍鑲嵌寶石。這種鞋底極為堅固,往往鞋已破毀,而底仍可再用。新婦及年輕婦女穿著較多,一般小姑娘至十三四歲時開始用高底。清代後期,著長袍穿花盆底鞋,已成為清宮中的禮服。漢族婦女的服裝較男服變化為少,一般穿披風、襖、裙。披風是外套,作用類似男褂,形制為對襟,大袖,下長及膝。披風裝有低領,有的點綴著各式珠寶。裡面為上襖下裙。裙子初期還保存明代遺風,有鳳尾裙、月華裙等式樣,以後隨時代推移,裙式也不斷發展,創制不少新式裙樣,如一種「彈墨裙」,也叫「墨花裙」,是在淺色綢緞上用彈墨工藝印出黑色小花,色調素雅,很受婦女喜愛。以後也有在裙上裝飾飄帶的,有在裙幅底下系小鈴的,還有一種在裙下端綉滿水紋的,裙隨人體行動,折閃有致,異常美觀。
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時興的「魚鱗百褶裙」,是對傳統百褶裙的發展,即在裙子折襇之間用絲線交叉串聯,裙在展開時猶如魚鱗一般,新穎多彩。裙、衫的長短搭配也時有變化。清初時仍沿襲明嘉靖以來的遺風,上衣較長,裙子露出較短,不遮雙足;晚清以後,衣與裙漸短,衣長至胯,裙在腳面以上;辛亥革命後,變化更大,尤其知識婦女多著圓翹小襖,配以長褶裙,顏色協調,顯得端莊大方,清秀淡雅。清代後期,南方又流行過不束裙而著長褲,褲多為綢緞製作,上面綉有花紋。另外,還有背心,長可及膝下,多鑲滾邊。冬季所穿皮衣,有的將裡面的毳毛露在外面,叫「出鋒」。清代中期以後,婦女冬季流行披斗蓬,還有采自西式的大衣,也有沿用明代雲肩的。
九、梳妝
滿族婦女的發式變化較多,孩童時期,與男孩相差無幾。《紅樓夢》描述賈母八旬大壽時的排場,「邢夫人王夫人帶領尤氏鳳姐並族中幾個媳婦,兩溜雁翅,站在賈母身後侍立,……台下一色十二個未留頭的小丫頭,都是小廝打扮,垂手侍候」(《紅樓夢》第七十一回)。這未留頭的小丫頭就是男裝打扮的女孩子。女孩成年後,方才蓄發挽小抓髻於額前,或梳一條辮子垂於腦後。已婚婦女多綰髻,有綰至頭頂的大盤頭,額前起鬅〔péng朋〕的鬅頭,還有架子頭。「兩把頭」是滿族婦女的典型發式。這種發式,使脖頸挺直,不得隨意扭動,以此顯得端莊穩重。梳這種發髻者多為上層婦女。一般滿族婦女多梳如意頭,即在頭頂左右橫梳兩個平髻,似如意橫於腦後。勞動婦女,只簡單地將頭發綰至頂心盤髻了事。以後受漢髻影響,有的將發髻梳成扁平狀,俗稱「一字頭」。清末,這種發髻越增越高,有如牌樓,名「大拉翅」。漢族婦女的發髻首飾,清初大體沿用明代式樣,以後變化逐漸增多。清中葉,模仿滿族宮女發式,以高髻為尚。將頭發分為兩把,俗稱「叉子頭」。又有的在腦後垂下一綹頭發,修成兩個尖角,名「燕尾式」。後來還流行過圓髻、平髻、如意髻等式樣。此外,還有許多假髻,什幺蝴蝶、羅漢、雙飛燕、八面觀音等等。清末,又有蘇州厥、巴巴頭、連環髻、麻花等式樣。年輕女孩多梳蚌珠頭,或左右空心如兩翅樣的發式,或只梳辮垂於腦後。以後梳辮漸漸普及,成為中青年婦女的主要發式。頭飾,北方婦女冬季多用「昭君套」,是用貂皮製作覆於額上的。《紅樓夢》中寫劉姥姥見到「那鳳姐家常帶(戴)著紫貂昭君套,圍著那攢珠勒子」(《紅樓夢》第六回),就是這種打扮。江南一帶還時興戴勒子,上綴珠翠,或綉花朵,套於額上掩及耳間。髻上飾物還有簪,用金、銀、珠玉、翡翠等製作,有的做成鳳形而下垂珠翠,有如古代的步搖。還有的做成各種花形,行走時輕微搖動,華麗而動人。
Ⅸ 中國的所有有特色的地方
1、京劇
京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被視為中國國粹。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大熊貓
大熊貓,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5、中山裝
中山裝是中國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服裝,是在日本學生服裝(詰襟服)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這種服裝及其衍生的變化服裝,成為1980年代以前中國民眾的主要服裝樣式。時至今日中山裝更多代表的是中國共和與憲法精神。
Ⅹ 服裝色調怎樣搭配拍照更好看
愛美是女性的天性,與年齡無關。女性尤其喜歡拍照片,擺出各種pose,臭美一頓。拍照時更喜歡拍大面積花海,如何在花的海洋里拍攝出最美的你,而不會被美麗的花海所淹沒?
當你出遊時,先想一下今天拍攝的背景主色調是什麼顏色?如果你選擇的是薰衣草花海其主色調是紫色。最佳搭配是:白色、黑色。如果背景色是一片紅色,如紅楓等。最佳搭配是白色、黑色、藍色,(拍花海最好穿飄逸感十足的純色長裙,更有一種仙氣飄飄的感覺)
假如背景色是一片白色,如雪景或清邁的白廟等。最佳搭配是:紅粉色、藍色、紫色等總之穿的越鮮艷越好。
假如背景色是金黃色,稱之為大地色,最佳搭配是:白色、咖啡色、黑色、(黃色是華麗、富貴、神聖的象徵)這種顏色通常很少有人能駕馭的了,必須具備:皮膚好,高貴成熟氣質的人才適合穿黃色。
假如背景色是綠色,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也是最常見色。最佳搭配是;白色、黑色、米色、咖啡色、(在服裝搭配中最忌諱綠色與紅色搭配)不過在大面積的綠色外景里可點綴紅色。
假如背景色是藍色,最佳搭配是:白色、紅色、黑色、粉色。以上這些都是背景中最常見顏色,為了突顯你的存在,切記,不能穿與背景色同色調衣裙
假如背景是古鎮:最好穿旗袍,更能體現古香古色的韻味。假如是拍攝少數民族風景,最好穿民族服飾,更能突顯少數民族的與眾不同和神秘色彩。
著裝根據場合不同,場景不同、穿不同的服裝,更能應景,這是形象設計中的一門學科、也是一門美學,色彩的應用法則與應用空間息息相關。
簡單地說就是;暖色系搭配冷色系、冷色系搭配暖色系。選擇絲巾的搭配也是如此,一定要與大自然互補,搭配好了拍攝出來的照片與背景融為一體,更能體現個人的審美意識與形象設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