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寫一篇議論文《生活中的藝術》
談生活中的藝術一談到藝術,大家就會感到高深莫測。實際上,生活中,藝術無處不在。也正如羅丹所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含義比藝術要廣,美包括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我們都知道黃金分割率,又稱黃金率,是指公元十九世紀德國美學家柴依辛(Zeising)所發現的矩形中短邊和長邊的比例為0.618。他認為這種比例具有「多樣的統一」,輕重勻稱,沒有均等或懸殊的形勢,最合乎美感的要求。現在許多門、窗、畫框、國旗的寬與長大多接近這種比例。人身上很多部位的比例都接近0.618。畫家陳醉寫過一本《裸體藝術論》,他以人類的發展史為線索,以古希臘藝術、基督教藝術,以及印度、中國和非洲藝術為背景,從美學、文藝學、藝術史理論等多種角度入手,通過對大量裸體藝術作品的研究分析,系統地論述了從原始至現代的裸體藝術。沒有那一個畫家不研究人體,不畫人體的。一幅好的人體寫生,就是一幅藝術作品。年輕人都喜歡穿著打扮,其實,穿著打扮就是一種藝術行為。穿衣服要考慮自己的體形、個性,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去選購衣服,有些衣服別人穿上很好看,你穿上不一定好看。過去,學生專門有學生裝,現在中小學生有校服,大學生沒有統一著裝的規定,我們的著裝要穿出身份,穿出品位,穿出氣質,要讓別人一看,你就是個大學生,是個有知識的文化人。穿衣服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我們大家可以看一看,你的左右前後,穿衣服是否體現了藝術修養。這里講的是生活中的藝術問題,旨在引導大家發現身邊的藝術。我想循著宿舍、學校、社會、自然的思路來講。前些年,我們學校抓宿舍文化建設,我參觀過大家精心布置的宿舍,給我的感覺特別好。有的宿舍布置得確實讓人感到藝術、高雅,從整體看女生宿舍略勝於男生宿舍。其中一個宿舍的一幅水墨竹子和幾根從「天興洲」採回的雪白的蘆花,讓我感到賞心悅目。藝術就是這么奇特,並不需要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就是在簡陋的茅舍,只要有一架書、幾幅畫就能蓬蓽生輝。在我們學校,也有許多美的地方,就在我們這階梯教室與實驗樓之間這塊地方就很美。那座水池中的假山,只要我們用藝術的眼光去看它,它就是一座富有個性和藝術韻味的假山。學校的主樓、廣場、體育館等等,也都具有建築美。只要我們心中有藝術,眼前就會有藝術。當我們走出校門的時候有沒有細心觀察一下生活中的藝術呢?商店的門牌,櫥窗的擺設,街道的燈光,商店裡琳琅滿目的商品,這裡面都有藝術。武漢市的文化氛圍要差一點,我身居這個城市二十多年,一直沒有感受到她的文化。今年十月份,我到了西安以後,才有了切身的體會。西安是一座美麗的歷史文化名城,我在西安住了一個多星期,感覺時間太短。陝西歷史博物館簡直就是一部中國古代史,最讓我激動的是「書院門」至碑林博物館那一條長長的街。那是一條藝術的街,文化的街,那裡的書畫店一家接著一家。在一家專賣書畫方面書籍的書店,一天零售三百多份《美術報》。我在武漢市的任何一家書店、報刊零售店都看不到《美術報》。那裡的書畫很有市場,不少畫店就是書畫家本人開的,樓上作畫,樓下賣畫。主要是中國書畫,油畫少一點,還有一些木製的工藝品。我是一家一家地看,不厭其煩,每到一處都覺得賞心悅目,也都覺得有所收獲。每走一店,老闆不會主動與你打招呼,「你看看這個,這個比那個更好」,而是讓你靜靜地品味,等你有意搭話的時候他才會主動和你講。不像我們這里的營業員,熱情過度,你想逛逛,不成,只要你眼睛看到哪裡,她就會跟到那裡,不厭其煩地給你介紹怎麼怎麼好,讓人怕接近。上個星期,我在洪山禮堂聽報告,實在是坐不住了,出門逛逛,偶爾看到一家畫店,讓我激動了一番。走進去一看,就不再激動了。因為那裡的作品,都是畫匠製造出來的,風景畫是俗氣的艷色堆砌,人物畫像塗了脂粉的僵屍,沒有一點靈氣。唯有一幅俄羅斯街頭雨景,讓我感受到了藝術,上面沒有標價。其它的畫都有標價,一百、兩百都有。我跟老闆講,這幅油畫我出三百元拿走。老闆告訴我,那幅畫的進價是四佰五,說給我四佰,並希望我有書畫作品給他代賣。聽說這樣的畫店漢口有幾家,大家有機會,有時間可以去逛逛,也看看你們能不能分出畫家與畫匠的作品。黃秋耘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愛美的瑞士人」。他說瑞士人的客廳、卧室的牆上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名畫(大多是復製品),從現代派的水彩畫,梵高和戈雅的名作,到中國的水墨畫,應有盡有,隨主人的興趣而異。可以說,瑞士人的家庭幾乎是一個小型的美術館。而公園,則是一個小型的雕塑展覽館。有白石雕塑,大理石雕塑,青銅雕塑。題材也是多姿多彩的,有古希臘的神像,英雄和美人,也有近代的英雄人物(包括林肯和華盛頓)。我也到過一些裝潢華麗的家庭,在那裡看不到一本書,沒有一幅畫,雖然華麗,可惜缺少了一點高雅。我們隨便到一個家庭,不用介紹主人的身份、職業,只要看看他家裡的陳設布置便知道一二。大自然是一座豐富的藝術殿堂,她給藝術家們以無窮無盡的素材,有些藝術作品,基本上就是自然風光的再現。雖然我們不可能人人都去游歷名山大川,但我們都有機會接觸大自然,我們可以利用春天的時候出去踏踏青,三五個好朋友騎自行車,或搭乘公車去游一游春。96年春,我們幾個好朋友一起去了蒲圻,蒲圻的陸水湖真是讓人心醉。我們一早上8點多鍾就到陸水湖邊,那裡有機動的游輪,感覺總不太好,於是,在附近找到一個劃小木船的農民,讓他劃船帶我們游一游湖。那天真是風和日麗,五月的太陽曬在身上暖暖的,幾個人上船後都找好了自己的位置,那一湖碧水,你恨不得下去洗個澡,山青青,水碧碧。起初,我們是用手在船邊劃一劃水,清涼清涼,喝一口,甜甜的。後來朔性把鞋襪脫了,坐在船邊上,腳在水中與船同游。只是這時候再也沒有人喝水了。大概是在93年,我帶著幾個學生搭乘公車跑到東西湖,去感受五月的田園風光。我這人生性喜歡大自然,一見到麥田、水田、田埂、渠水就激動。那路邊長滿了各種顏色的野花,他們幾個男士總要去采幾朵向女士獻殷勤,我告訴他們,路邊的野花不要采!那天天熱,帶去的水不夠喝,我們跑到農民家裡討水喝,又打著赤腳跑到稻田裡玩。田裡還沒有插秧,那泥土軟軟的,涼涼的,當時的整個心情都融入了大地。空氣也清新,夾雜著泥土的芳香,玩夠了就坐在水溝邊洗腳,到大樹底下乘涼,看遠處,藍藍的天,金黃的麥浪。那時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心曠神怡。自然是美麗的,但是境由心造,如果你缺乏藝術修養,就不能做到「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歌德說,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在他每一頁的字句里我們讀得到最深奧的消息。徐志摩說:「只要你認識了這一部書,你在這世界上寂寞時便不寂寞,窮困時不窮困,苦惱時有欣慰、挫折時有鼓勵,軟弱時有督責,迷失時有南針。」-----------------------------今年夏天,我有幸到印度走了一遭,跑了幾個大城市和旅遊景點,對這個文明古國有了粗淺卻是親身的了解。一方面,我為這里大多數人民生活環境的惡劣程度所震驚 —— 貧困,污染,人口爆炸,交通無序隨處可見 —— 並為我們中國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但是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不少值得我們中國人借鑒的地方。當今的中國似乎一味地向西方看齊,但也許和我們一樣急於發展的傳統國家在某些方面更有讓我們參照的價值。作為一個藝術史學生,我尤其對印度的藝術感興趣,不僅是陳列在博物館里的藝術,更重要的是藝術在大眾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她是如何構成他們生活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角度講,我覺得印度人仍然保持著很強烈的審美意識。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這里大多數的婦女仍然穿印度的傳統服裝紗麗( saree) 。以前我覺得這是印度婦女受壓抑的表現,但到了這里以後,我不禁為紗麗即使是穿在肥胖婦女身上也顯出的優雅所深深打動。在印度三個月,看到的紗麗成千上萬,也不記得兩件完全相同的。其色彩和圖案的千變萬化令人目不暇接。在聖城威若那西( Varanasi ),我看到成群的婦女在恆河邊上的白沙灘上晾紗麗。紗麗攤開來,其實只是一整匹沒有任何剪裁的布或絲綢,兩個婦女各執一端,它便迎風鼓動,遠望去像是著了色的浪。我不禁想起我們中國的傳統服飾也是千姿百態,而且每個朝代和地域都有不同的特色,絕不比紗麗來得單調。可惜,雖然現在國內的服裝設計漸漸地吸收傳統服飾的成分,但一般只是基於一種 「 奇風異俗主義 」 ( exoticism) ,佔主流的還是西方的服裝風格。但西方服裝的很多特點,比如標准化,簡潔,以及在國內一年勝過一年的夏季服裝的暴露,如果我們仔細反思一下,其實只是工業文明的象徵符號,和人類天然的美感沒有多大聯系。我們覺得 「 美 」 的,其實是作為工業文明賴以生存的價值體系的載體而被灌輸給我們的,是一種條件作用( conditioning) ,並不是發自內心被感覺到的。我們帶著這種異化了的審美觀去看待傳統服裝,自然覺得它 「 不合時宜 」 。殊不知傳統服裝才往往更與一個民族內在的審美情趣結合在一起,它的造型圖案凝聚著這個民族的人民對其生活環境的觀察和體驗。現代西方服裝擯斥傳統服飾為 「 繁瑣 」 ,並不是因為它發現了一種新的 「 美 」 ,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工業文明急功近利,一味追求生產效率的結果。
B. 《穿校服的利與弊》800字議論文
1.
不利於學生個性的培養
2.
不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
3.
在崇尚個性的年代,千篇一律的校服,是否扼殺了孩子們的審美發展,抹殺了個性
4
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根據生理學刺激反應理論,毫無個性的千人一服,不僅是對孩子個性的抹殺,也是對孩子創造力、想像力的打壓。
5天天穿同一件校服,違反了「事物是變化反展的」哲學道理,
6
大都是運動服之類,學生穿上雖然整齊劃一,但是不見得精神,對提振精神面貌無多大益處
7是校服都是按統一型號生產的,不是量體裁衣;
8學生穿校服,整齊劃一,看上去紀律不錯,其實這僅僅是表面現象。然而,不少領導看中的就是這種虛假的「紀律感」,強令學生穿校服,以顯示治校有方。
9穿校服將使個人所有衣服閑置,造成國家資源的極大浪費。
10穿校服多為強制執行,不利於我國民主制度的建立
11穿校服不利於我國民族服裝產業的發展。
日本
日本的學生制服都非常漂亮,在日本社會形成了一種時尚
美國
對校服要求寬松,學生可以自己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的校服,或者乾脆不穿校服
家長看法
學生不愛穿校服,家長怎麼看?一名家住南京市鳳凰西街150號、醫生出生的曹姓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學生不愛穿,家長也不愛買。他的理由是,現在的校服一般都是非棉織品,系化纖成份,對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學生極不利。同時,每一學生穿的校服又不是量身訂做,或大或小,或松或緊,有的由於褲子太長,體育課都沒有法子上;有的上裝太寬松,穿出來像個小老頭,男女不分,根本顯不出學生的青春氣息和活力。
C. 穿校服的利與弊 議論文
寫作思路:可以說一說穿校服的好處,然後再談一談穿校服的弊端,穿校服的好處和弊端完全是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所產生的,中心要明確等等。
正文:
穿校服的好處一大堆,每天選擇穿什麼其實也是一種壓力,穿校服就避免了這種壓力,同時也節省了選擇的時間。校服一般比較便宜,這無形中為父母節省了一筆錢。
穿校服有利於管理紀律。避免攀比服飾,可以把孩子的精力集中在功課上。穿校服可以減少追趕潮流與名牌的壓力。增強對於學校的自豪感,有利於團結。外來的入侵者很容易被認出來。
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可能是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校服倡導者。他表示,穿校服會讓學校更加有序,更加有紀律。也會讓年輕人學會通過內在判斷一個人而不是外在,所以我們應該要求穿校服。
穿校服也被認為有一些弊端,校服有損於孩子的個性。孩子不喜歡,校服款式不好甚至可以導致入學率下滑。學生們總能找到表達自己的方式,切斷校服這一表達方式,可能會導致他們選擇其他方式,比如紋身和穿孔。
學校應該是一個多樣性、不統一的地方。校服會對自我形象產生不利影響。有的校服可能比廉價品牌和清倉物品更昂貴,而且可能是低收入家庭的經濟負擔。減少孩子在學校或幼兒園的舒適程度。
D. 我有急問啊……請問關於中學生的校服議論文怎麼寫啊
春天又來了,在屋子裡就能聽見窗外清脆的鳥叫聲,感覺到樹木萌發時的歡快,涼風中似乎能聽到小草破土而出的聲音一切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街上,姑娘穿的花枝招展,漂漂亮亮.我很羨慕,也很渴望.每次我走過街上,對著櫥窗里擺著的女式服裝會忍不住多看幾眼,有時還會戀戀不舍的多看幾眼.
每當我起床穿衣時,總會不由自主的去拿那件粉紅色外衣,但理智告訴我應該穿著「 肥大」款式,顏色單調,千篇一律,不能展示我們少男少女個性的校服,我總是很不情願。
我煩校幅.穿著它我有很多不滿:款式單調,很不好看.有時冬天想多穿幾件衣服也不行,因為校服穿在外面,肯定會鼓鼓的.那個校褲更討厭,穿著有點笨拙的感覺.反正一穿校服,就覺得不爽.更何況一天都是如此.
「不穿就不行了嗎! 」「 啊,什麼,不穿,說得倒容易!」要是穿校服有選擇那該有多好啊.學校強調校服有很都多優點:運動式瀟服穿著舒適,寬松,適合運動,寬大適合青少年身體發育.還有整齊統一,有整體的美感.穿瀟服最大的好處--艱苦樸素,讓同學不要在穿衣上互攀比,把心集中到學習上去.為了鎮住我們這些青春騷動的少男少女,學校制定「政策 」,不穿者個人扣分,集體扣分,看你還敢不敢不穿校服.
班主任更有辦法,「 多種懲罰伺候」.輕一點的,回家換上就算了;一般的嘛!進行口頭教育,講了一遍又一遍的道理給你聽,可說是時時講,日日講.如有重犯,就會告知家長,要家長協同做好工作.為了學校還會牽連父母.校服啊,我是愛你也不是,恨你也不是.
我在父母眼裡是聽話的乖女兒,在老視眼裡是規矩的學生,在同學眼裡是文靜學生.雖然天天穿著校服,表面帶著微笑,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又有誰知道我內心世界呢?我真希望學校不要統一穿校服,或是有多種款式,顏色的校服供我們自由選擇,或是對校服的面料、款式、顏色做一些大膽改革.我夢想的校服是面料純棉或麻的,款式新穎,顏色時尚流行.
一些大膽的學長學姐乾脆在校服上動了手腳,受緊了衣身,改短了褲裙,穿在身上還真好看.我也想改.多次向父母表明我的態度,但他們總是瞟我一眼,淡淡的說:「這樣也很好,改什麼. 」乖女兒也愛美啊!父母真是不懂我的心.父母總是忙自己的事,不能了解女兒的內心世界,青少年擁有天真浪漫的情素.我真希望父母能走進我的心靈世界.
也許是我愛漂亮,要打扮的緣故吧.所以不想穿校服.但世界上有哪個人不愛美的呢!
校服,你真讓我煩.
E. 關於校服的議論文800字
我國90後大學生校服設計調查與研究
【摘要】進入21世紀10年代中期,各高校學生們的校服是否有必要存在,如果存在是否與以往年代校服不同,是否與國外大學生服裝有所區別;如何把握高校校服設計脈搏,這些都是本論文重點開展研究的。本文通過收集國內有關校服的資料以及採用了不同群體及在校大學生問卷的形式調查現在高校學生對自己的校服所持觀點,得出不同結論並根據這些要求進行探討高校學生服問題的研究,並通過款式色彩材料尺寸上的設計力爭表現出符合中國國情,深受90後大學生們喜歡,注重簡潔、大方、美觀的新型校服。
【關鍵詞】21世紀;大學生校服;設計研究
校服最早出現在日本。當時由於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學校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於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
學校文化和形象的代言之一就是校服,校服是一種符號、一種標識、一種身份的象徵。校服的實施,不僅有利於教學管理的統一化、規范化,而且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應與校園環境相協調。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我們集體凝聚力和純朴的精神。近年來,我國校服文化正在普及和發展中,但如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校服文化,仍是一個應該多方位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一、大學生校服現狀調查
調查過程:通過發放色卡、圖片、調查問卷完成。
1、款式設計風格調查
以中國內地與香港為例,內地多數校服款式陳舊老套,運動服式的校服設計成為「千篇一律」現象嚴重。這種單一形式的校服設計嚴重抑制了大學生們對美的追求,著裝形式上,基本上未脫離高中學習的服飾環節,產生了對學生個性的壓抑感;學生活潑好動、生氣勃勃的特性不能很好的體現。目前校服結構設計多為松垮,缺乏個性。
相比而然,香港各校服百花齊放,水手服式樣的女生校服配上百褶裙以及男襯衫西褲、五花八門的毛背心顏色配以白襪黑鞋,給人感覺新鮮朝氣。
2、體型特徵調查
根據國家標准號型系GB1335-97標准體型分類分為:Y(瘦體,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22-17cm,24-19cm),A(正常,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16-12cm,18-14cm),B(微胖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11-7cm,13-9cm),C(較胖,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11-17cm,13-9cm),D(胖體,胸圍腰圍差男女分別為6-2cm,8-4cm)。
女子體型分類特徵
男子體型分類特徵
例如:對於女子號型而言,160/84A表示身高為160㎝,凈體胸圍為84㎝,胸腰落差為18-14cm之間的屬於A型女性。
調查顯示:A/Y體型占據多數比例。不過顯示,從孩童時代到大學間,每5人中就有一個胖子的現象已經出現。
3、色彩要求
春夏校服多淺色為主,72%的人選擇了白色56%的人選擇了藍色。秋冬校服以深色為主,52%的選擇了黑色,35%的人選擇了紫色。對於校服喜歡什麼風格:
A、日系;B、韓系;C、休閑系;D、運動裝。
調查顯示:65%的同學還是喜歡運動休閑裝,30%喜歡韓系。43%的人認為春夏的服裝價位應在70-90元之間,57%的人認為應在90-120元,55%的人能接受秋冬校服價位在120-190之間。
二、90後校服設計要點
1、從款式上設計要創新。從創新思維下思考設計。校服已經成為體現本國文化的窗口,款式設計都與本地區、本國文化有機地結合。要在校服的設計中不斷加入流行元素。另外,不同地區高校校服在設計時都充分考慮我國不同地域氣候因素,可以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大學校服有較大的款式區別。
校服設計款式主要分為制服式學生裝和運動式(休閑式)學生裝,款式新穎,各系的校服顏色可不同,有個性,體現大學生的特點與活力。
2、色彩搭配要舒適。根據季節變換,穿著舒適,重視色彩和流行時尚的搭配與結合。夏季校服多以淺色為主,冬季校服以深色為主。
3、從服裝面料上設計要體現出舒適透氣、易洗耐穿原則。
4、從配件上設計考慮的因素就相應多了一些,如配件應該體現時代感,將時尚以及校園文化特色融入其中,配飾是設計的一個亮點,校標、領帶、裝飾帶被認為是校服應有的配件,Logo應結合校園特色。
5、質優價廉而耐穿原則。質優,就是服裝結構設計與工藝設計的合理性,校服加工質量校服是陪伴學生多年的服裝,但一些質地粗糙、不吸汗、起靜電的服裝面料,讓穿著者有明顯的不適感,對學生身體健康不利。此外,還有穿著不久就開線、破損等問題,甚至有被校服中的斷針扎傷的案例。
6、設計特點。90後大學生校服設計要注重加入符合校園文化及90青年人活潑、積極、向上的特點,可將時尚元素其中設計中。90後大學生是早晚都是准職業人,具有學生成人等多重特點的人群,所以在考慮其校服設計是要考慮其心理特徵、形體特徵、身份特徵及經濟承受能力,這些都是高校校服設計者充分需要考慮的。
F. 以愛校服為主題些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每當我起床穿衣時,總會不由自主的去拿那件粉紅色外衣,但理智告訴我應該穿著「 肥大」款式,顏色單調,千篇一律,不能展示我們少男少女個性的校服,我總是很不情願。我煩校幅.穿著它我有很多不滿:款式單調,很不好看.有時冬天想多穿幾件衣服也不行,因為校服穿在外面,肯定會鼓鼓的.那個校褲更討厭,穿著有點笨拙的感覺.反正一穿校服,就覺得不爽.更何況一天都是如此.「不穿就不行了嗎! 」「 啊,什麼,不穿,說得倒容易!」要是穿校服有選擇那該有多好啊.學校強調校服有很都多優點:運動式瀟服穿著舒適,寬松,適合運動,寬大適合青少年身體發育.還有整齊統一,有整體的美感.穿瀟服最大的好處--艱苦樸素,讓同學不要在穿衣上互攀比,把心集中到學習上去.為了鎮住我們這些青春騷動的少男少女,學校制定「政策 」,不穿者個人扣分,集體扣分,看你還敢不敢不穿校服.班主任更有辦法,「 多種懲罰伺候」.輕一點的,回家換上就算了;一般的嘛!進行口頭教育,講了一遍又一遍的道理給你聽,可說是時時講,日日講.如有重犯,就會告知家長,要家長協同做好工作.為了學校還會牽連父母.校服啊,我是愛你也不是,恨你也不是.......我在父母眼裡是聽話的乖女兒,在老視眼裡是規矩的學生,在同學眼裡是文靜學生.雖然天天穿著校服,表面帶著微笑,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又有誰知道我內心世界呢?我真希望學校不要統一穿校服,或是有多種款式,顏色的校服供我們自由選擇,或是對校服的面料、款式、顏色做一些大膽改革.我夢想的校服是面料純棉或麻的,款式新穎,顏色時尚流行.一些大膽的學長學姐乾脆在校服上動了手腳,受緊了衣身,改短了褲裙,穿在身上還真好看.我也想改.多次向父母表明我的態度,但他們總是瞟我一眼,淡淡的說:「這樣也很好,改什麼. 」乖女兒也愛美啊!父母真是不懂我的心.父母總是忙自己的事,不能了解女兒的內心世界,青少年擁有天真浪漫的情素.我真希望父母能走進我的心靈世界.也許是我愛漂亮,要打扮的緣故吧.所以不想穿校服.但世界上有哪個人不愛美的呢!校服,你真讓我煩.
G. 中國校服應該改革 議論文
運動式校服的主要特點,一是去性別化,青年男女的性別差異被同樣寬松肥大的服裝抹平了,二是審美上的粗鄙化。
去性別化,折射出部分教育管理者對女性身體和性的恐懼,這種恐懼源於中世紀式的禁慾主義傳統。身體,特別是年輕女孩子的身體,被看作一種具有威脅性的、難以把握的危險現象,不得不受到文化過程的充分控制和管理。而有些教育管理者則樂於通過去性別化的校服對學生青春期正在發育的身體進行簡單有效但卻違背人性的「規訓」。例如有些家長認為過於好看的校服會讓學生早戀。曾經南京一所中學要給學生定做「韓版」校服,因反對的家長太多,學校終於放棄了這一計劃,將校服改回了運動服。
至於審美上的粗鄙化,則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基礎教育中美育的缺失,以及對學生基本人格尊嚴的忽視。穿上這種校服,學生恐怕很難有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說嚴重一點,這是對學生人格的粗暴踐踏,不是育人,而是毀人。有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中學生及家長對校服的滿意度極低。而網路上對中國式校服的全民吐糟,充分說明了那些曾經身穿運動式校服長大的青年一代的不滿。
一個國家的校服是文化、教育、歷史的縮影,它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時也反映了一所學校甚至一個國家的辦學宗旨和學生的精神面貌。男女區分的校服,有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性別認知。美觀時尚的校服,則有助於學生養成自尊自信、優雅從容的良好氣質。
不客氣地說,中國式校服是教育改革中最保守頑固的堡壘之一,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H. 求《校服可以有個性》作文,勸說校長改校服的作文,最好是自己寫的300
春天又來了,在屋子裡就能聽見窗外清脆的鳥叫聲,感覺到樹木萌發時的歡快,涼風中似乎能聽到小草破土而出的聲音一切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街上,姑娘穿的花枝招展,漂漂亮亮.我很羨慕,也很渴望.每次我走過街上,對著櫥窗里擺著的女式服裝會忍不住多看幾眼,有時還會戀戀不舍的多看幾眼.
每當我起床穿衣時,總會不由自主的去拿那件粉紅色外衣,但理智告訴我應該穿著「 肥大」款式,顏色單調,千篇一律,不能展示我們少男少女個性的校服,我總是很不情願。
我煩校幅.穿著它我有很多不滿:款式單調,很不好看.有時冬天想多穿幾件衣服也不行,因為校服穿在外面,肯定會鼓鼓的.那個校褲更討厭,穿著有點笨拙的感覺.反正一穿校服,就覺得不爽.更何況一天都是如此.
「不穿就不行了嗎! 」「 啊,什麼,不穿,說得倒容易!」要是穿校服有選擇那該有多好啊.學校強調校服有很都多優點:運動式瀟服穿著舒適,寬松,適合運動,寬大適合青少年身體發育.還有整齊統一,有整體的美感.穿瀟服最大的好處--艱苦樸素,讓同學不要在穿衣上互攀比,把心集中到學習上去.為了鎮住我們這些青春騷動的少男少女,學校制定「政策 」,不穿者個人扣分,集體扣分,看你還敢不敢不穿校服.
班主任更有辦法,「 多種懲罰伺候」.輕一點的,回家換上就算了;一般的嘛!進行口頭教育,講了一遍又一遍的道理給你聽,可說是時時講,日日講.如有重犯,就會告知家長,要家長協同做好工作.為了學校還會牽連父母.校服啊,我是愛你也不是,恨你也不是.......
我在父母眼裡是聽話的乖女兒,在老視眼裡是規矩的學生,在同學眼裡是文靜學生.雖然天天穿著校服,表面帶著微笑,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又有誰知道我內心世界呢?我真希望學校不要統一穿校服,或是有多種款式,顏色的校服供我們自由選擇,或是對校服的面料、款式、顏色做一些大膽改革.我夢想的校服是面料純棉或麻的,款式新穎,顏色時尚流行.
一些大膽的學長學姐乾脆在校服上動了手腳,受緊了衣身,改短了褲裙,穿在身上還真好看.我也想改.多次向父母表明我的態度,但他們總是瞟我一眼,淡淡的說:「這樣也很好,改什麼. 」乖女兒也愛美啊!父母真是不懂我的心.父母總是忙自己的事,不能了解女兒的內心世界,青少年擁有天真浪漫的情素.我真希望父母能走進我的心靈世界.
也許是我愛漂亮,要打扮的緣故吧.所以不想穿校服.但世界上有哪個人不愛美的呢!
校服,你真讓我煩.
I. 關於該不該穿校服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穿校服對於學生來說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利弊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校服有利方面:1、彰顯自己的學生身份,避免奇裝異服。2、集體活動,例如運動會、合唱會什麼的,看上去整齊劃一,給人一種美感。3、有利於防止學生之間穿著方面的攀比,凈化校園風氣。
校服不利方面:1、中國的校服太丑了有木有,要是像西方日韓國家那樣好看誰不愛穿啊。2、青春年少正是張揚個性愛美的,天天穿校服還怎麼穿自己心愛的衣服。3、學校統一采購的校服,質量不咋地,價格還不便宜,天天穿容易舊,破了也不好買新的。
綜上所述:校服應該穿,但不能天天穿,學生也有愛美的權利。
以上6個論點每個論點100多字,然後最後做一個總結,八百字妥妥的
J. 有關學生該不該穿校服的議論文700
利弊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校服有利方面:1、彰顯自己的學生身份,避免奇裝異服。2、集體活動,例如運動會、合唱會什麼的,看上去整齊劃一,給人一種美感。3、有利於防止學生之間穿著方面的攀比,凈化校園風氣。
校服不利方面:1、中國的校服太丑了有木有,要是像西方日韓國家那樣好看誰不愛穿啊。2、青春年少正是張揚個性愛美的,天天穿校服還怎麼穿自己心愛的衣服。3、學校統一采購的校服,質量不咋地,價格還不便宜,天天穿容易舊,破了也不好買新的。
綜上所述:校服應該穿,但不能天天穿,學生也有愛美的權利。
以上6個論點每個論點100多字,然後最後做一個總結,七百字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