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靖遠哪有定做校服的
靖遠縣校服 靖遠縣校服公司
立泰校園服飾
㈡ 靖遠縣第一中學的躬耕校園苦作樂許身孺子竭赤誠
素有「文化縣」之美稱的靖遠縣山環水繞,地域遼闊,歷史源遠流長,自古人傑地靈。就在這片生機蓬勃的土地上,坐落著一所名師薈萃、英才輩出的文明學府,省級示範中學——靖遠一中。
翻開靖遠一中的校史,其久遠的辦學歷史可上溯至1942年。該校前身為靖遠縣立中學,由隴上著名教育家蘇振甲先生倡導創辦,1958年定名為靖遠縣第一中學,為省屬重點中學。2002年12月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甘肅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回首該校幾十年風雨里程,這里放飛了多少家鄉父老的希望,多少恢宏的理想從這里升騰。這是怎樣的一段輝煌之旅,怎不讓人為之心動! 近幾年來,靖遠一中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縣教育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不斷創新教育理念,探索強校之路;重視教師教育,狠抓強校之本;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強校之策;改善辦學條件,夯實強校之基;加強校際交流,汲取強校之水;突出辦學特色,鑄造強校之舟。多年來,該校努力奮進,以提升省級示範中學的綜合實力為根本,在充實完善軟硬體建設的同時,探索出了一條教育教學的和諧發展之路。
繼2000年該校獲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單位,白銀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市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之後,2003年又被確定為省招生先進單位,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實驗學校,全國少年軍校示範校,縣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獲甘肅省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優勝獎;2004年被評為白銀市素質教育先進集體、靖遠縣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05年榮獲白銀市園林化學校、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2006年再獲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沿著靖遠一中的發展足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樣的治學理念:在繼承傳統和面向未來的交匯過程中,校長、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思想、品格、追求能否達到最佳的融合,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關鍵。辦好學校,辦成名校,在於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校長作為學校管理的核心,他的教學管理理念直接關繫到學校的發展。所以談起靖遠一中,就不得不提到該校的當家人趙得璧校長。作為中學高級教師、甘肅省特級教師,趙校長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從教師講台走上管理崗位以來,他一直在積極摸索靖遠一中發展的路子。趙校長首先從改變辦學理念、更新教育思想入手,根據靖遠一中的實際,主持制定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宗旨,確立了「一流的辦學思想,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學手段,一流的育人環境,一流的教學質量」的辦學目標。在他的要求和帶領下,校領導班子和全校師生同心協力,逐漸形成了「德育為首,質量為本,綜合治理,環境育人」的辦學特色。
一支甘於奉獻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得以發展的基礎所在,一支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是學校不斷攀上新台階的支撐力量,高素質隊伍的培養依託的是好的領導班子、好的校長。因此,該校在班子建設中,緊緊圍繞「樹立四個觀點,體現八種意識」。即樹立「一碗水端平的領導觀點,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工作觀點,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苦樂精神,關心師生生活的群眾觀點」;體現「服務意識,公僕意識,公平意識,責任意識,民主意識,改革意識,大局意識,團結協作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無法保障。學校為了進一步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先後制定了「一抓二考三查四評五公開」制度、青年教師校本培訓制度、「1358」名師工程;對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有「一抓二嚴三勤四嚴五心六性」制度。面對各學校爭奪優秀教師資源的實際,學校進行了突破性改革,出台了《靖遠一中校內結構津貼實施辦法》,徹底打破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分配方法,執行校內結構工資。從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優秀成果獎勵等方面,體現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同時制定了《靖遠一中科任教師崗位目標責任》30條和《靖遠一中高考評估和獎勵辦法》,以確保校內結構津貼公正公平的發放。這一政策的實施,迅速穩定了教師隊伍,極大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半個世紀,一座豐碑,長達64年的辦學經歷,賦予靖遠一中顯明的辦學特色。面對時代的變遷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靖遠一中人秉承學校幾代建設者深厚的文化底蘊,確立了以德育為首的育人主線、綜合治理的養成教育,環境熏陶的育人氛圍。
關於德育教育,趙得璧校長常說的一句話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教育必須把德育工作堅定不移地放在第一位,這樣才能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真正合格的人才。」為此,學校成立了健全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了以「三熱愛教育為前提,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守則》、《規范》教育為基本內容」的德育工作總體方案,確立了黨群、行政、教學三個德育工作系統,構建了主渠道、輔助渠道相結合的育人立交橋,以「13458」工程的建設為具體措施,形成了「學校無閑人,人人育人;學校無閑事,事事育人;學校無閑地,處處育人」的良好氛圍。對教師重點進行師德、師風教育,對學生重點進行安全教育和養成教育。
關於綜合治理的養成教育,學校教育師生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群防群治,預防為主」的安全防範意識。班級管理措施有「班機量化積分管理辦法」、《學生常規管理細則》,做到管理的細、實、嚴。通過幾年的實踐探索,確定了養成教育「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方法。要求學生做一個遵規守紀、有禮貌、文明創新、勤奮學習、講究公德的新時代的中學生,建設一個無紙片校園、無污染牆壁、無浪費大灶、無垃圾宿舍、無煙頭廁所的五無校園。同時,學生會工作在學校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78人的學生會組織,分工明確,任務到人,涉及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今,學校管理為教育保駕護航,走上了民主化、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經常化的軌道。 很多中學都有這樣的認識,高考升學率是衡量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靖遠一中為做好高考這篇文章,專門成立了高三領導組,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採取多種方法加強對高三畢業生的學習管理,既抓點,又抓面,堅持不放棄一個學生。2000年高考本科上線468人;2001年600分以上的學生9人,本科上線506人;2002年600分以上6人,本科上線586人;2003年本科上線627人,重點上線180人;2004年786人;2005年本科上線766人,600分以上45人;2006年本科上線706人。每年都有學生考入北大、清華、復旦等名牌大學,自恢復高考以來,為高等學校輸送學生2萬多人。在這一組數據背後,我們不難尋覓出靖遠一中人,為了學校,為了學生,他們上下一心所付出的努力、汗水與心血。
近3年,學生參加種類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85人次。這一系列優異的教學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學校在工作中充分發揮教導處和教研組的職能作用,嚴格規范教學工作的管理常規;找准重點,狠抓質量;抓骨幹教師的培養,用名師支撐名校,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儲備了堅實之力。
教師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編輯出版靖遠一中教育教學論文集,選編了校本教材6本,編寫了研究性學習指南、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優秀作文集共4本。該校教師張長榮2005年在全省英語優質課競賽中獲二等獎,有兩名教師獲白銀市優質課競賽一等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學識淵博、德才兼備的靖遠一中老師成為學生們做人和成才的表率,以師德師風建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思想境界。正如一位老師所言:「傳授知識要隨風潛入夜,做思想工作要潤物細無聲。」
然而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工作,也是社會和家庭的責任。該校非常重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定期召開家長會,積極聽取家長意見;同時學校還定期開展教學開放日活動,邀請社會各屆人士走進學校,走進課堂。這些工作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密切學校與社會的聯系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靖遠一中充分發揮示範性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與兄弟學校的共同發展。針對幫扶學校,制定幫扶計劃、措施,每年派4至5名教師到對口幫扶學校東灣中學支教;接受東灣中學4至5名教師來該校培訓;校領導每學期至少有1次與東灣中學領導一起探討學校發展思路,探討如何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對東灣中學進行物質支援,圖書、課桌、實驗儀器、教育器材、床架、微機等,三年累計資金超過10萬元。在靖遠一中的幫助下,東灣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中考、高考成績喜人,特別是高中會考數學成績名列市縣前茅。 現代化的高中教育不僅需要一流的師資、優美的環境、激勵的制度、良好的氛圍,更需要在硬體建設上達到一定的水平。靖遠一中在創建了省級示範學校之後,依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投資達1400萬元,擴建了教室和宿舍,補充了設備和圖書,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培養學生的能力得到加強。
經過幾年的努力,校園內已形成綠樹成陰、花開四季的美麗景象,成為烏蘭山下小有名氣的花園式學校。整潔素雅的廣場,磚鋪的馬路寬闊平坦,與大理石花園牆、彩色噴泉、各種彩燈交相輝映,同雕塑、長廊、綠樹、草坪遠近呼應,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色和諧共處,營造出了良好的育人氛圍。
「同心同德為地方建一座文明學府,群策群力替國家造無量英俊人才。」這是一位老教師留下的訓言;「今天我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我為榮。」這也是學校向學生提出的理念。崇高的理想,飽滿的熱情,嚴謹的教風,刻苦的學風,形成了靖遠一中「致遠求實,團結奮進」的優良傳統和「奮發向上、文明整潔、尊師愛生、全面發展」的校風。今天,已過花甲之年靖遠一中正在與時俱進,搶抓發展機遇,走在全新發展的大道上。
綠樹紅花,書聲琅琅。走進靖遠一中如同走進了一幅自然清新的的水墨畫卷。群樓沐霞聳起一眼挺拔,綠樹浴露長出一片俊秀,花含清香引蝶舞,風送書聲伴鳥鳴,一座現代化特色鮮明,園林化風格突出,知識化氛圍濃厚的隴上名校已經形成,並且以一種令人振奮的新姿在隴原大地鏗鏘有力地奏響了一曲現代教育的時代強音。
㈢ 甘肅白銀市靖遠縣育才中學好不好
千萬別去 那老頭專門坑人錢的 學費可以像市場買菜一樣談判 千萬別去!
㈣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部隊三等功有沒有獎勵
肯定是有的啊,既然立了三等功就肯定會有獎勵的。
㈤ 靖遠縣三灘中學怎麼樣
簡介:靖遠縣三濰中學成立於1999年,現設有教學班級26個,教職工91人,學生1600多人,佔地50多畝。
注冊資本:35萬人民幣
㈥ 靖遠縣第四中學怎麼樣
簡介:靖遠四中是一所於2006年秋季招生辦學的高級中學,學校佔地面積150餘畝,南對烏蘭,北臨黃河,環境幽雅,設施齊全。現有教師195人,學歷達標率為100%,現有學生3800多人,共55個教學班。
注冊資本:3368.43萬人民幣
㈦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2019年有多少名參加高考的學生
靖遠縣,都以上縣了,要管幾十個鎮,高考的學生有一萬左右吧。學生高考挺辛苦的。決定命運的時候了。考的好還有更好的選擇,考的不好的就看命運的安排的。
㈧ 靖遠縣第三中學的建設發展
自辦學以來,學校克服各種困難,樹起了教書育人的大旗,使教學規模不斷擴大,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取得了顯著成績,贏得了政府、群眾、學生及家長的肯定。 新思路活力頻現,新理念獨具一格,把學校辦成現代化、高質量、有活力、有特色的名校是三中人的共同追求,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三中人真摯而純情的期盼和願望。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靖遠三中堅持實踐「人文見長,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提出了「一快、二高、三名」的奮斗目標。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才。制定了獎學金制度(獎勵優秀學生和進步學生)和特困生助學金制度。學校承諾:絕不讓一位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同時,組織優秀學生開展參觀愛國主義基地、參加北大附中冬令營等活動,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辦學以來,學校把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納入了議事日程,不惜人力、物力、財力狠抓這項工作,制訂了培訓計劃,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大幅度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經常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參觀學習,每學年利用寒暑假派專任教師赴北大培訓,並獎勵在職取得學歷的教師,煥發了教師工作的熱情,調動了積極性。一批青年骨幹教師脫穎而出。讓「校級骨幹教師」享受學校特殊津貼。同時,為吸引人才制定了優惠政策——對來校任教的本科畢業生給予重獎。 在此基礎上,學校始終把德育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逐漸形成了「團結守紀、勤奮篤學、質量為本、全面發展」的校風、「言傳身教、勤奮嚴謹、精心育人、盡職盡責」的教風和「勤學苦練、惜時善思、不恥下問、立志成才」的學風。學校強化育人環境的營造,細化管理,銳意創新,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1999年至2003年連續五年被評為靖遠縣先進集體,2001年被白銀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集體及安全文明單位,2000年秋季在白銀市教委舉辦的初中英語口語競賽中獲得團體二等獎;2001年至2003年高一、高二各科會考成績均居全市榜首,全縣第一。2002年首屆初三畢業生在會考中名列榜首,其中許志蕊、張國靜同學獲得了全縣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績,2002年白銀市高一、高二英語質檢名列全市第三,2003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中,應屆理工本科上線率居靖遠縣第二名,英語平均成績居靖遠縣榜首,2004年本科上線人數達231人,重點上線人數達70多人,與2003年相比又是一個質的飛躍。 扎實的教育教學功底和教學結晶已嶄露頭角。人們沒有想到坐落在黃河之濱的這座帶有現代化氣息「稚氣未褪」的新學府一開始師生們就拿出了「殺手鐧」,「榜首、第一」等一連串的頭牌胸章在當地教育行業驚起了不小的波瀾。
㈨ 靖遠縣東灣中學怎麼樣
簡介:靖遠縣東灣中學,是距靖遠縣城最近的一所農村中學。學校是一所縣鄉兩級管理的完全中學,始建於1970年。校址佔地23970平方米,建築面積5466平方米,生均7.92平方米。現有教職工61名,學生691名,設17個教學班。有符合國家標準的教室、宿舍、課桌凳、八室六配套等設施。儀器、實驗三類標准。體音美器材700百餘件。圖書8000餘冊。學校每年訂購報刊雜志和教學參考用書108種;投入經費4000元以上。
注冊資本:9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