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家長拒絕孩子態度要堅決,不行就是不行,一旦給了不行的答案,就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如果孩子一不依他就打滾,我們可以不用管他。既然我們已經說不行了,不要因為他哭鬧就投降。
另外,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拒絕孩子時,態度要堅決,方式要溫和。只有當孩子遭受過幾次挫折後才會明白,有些事情是發牌氣和哭鬧都沒有辦法解決的。而當他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用無理手段來迫使大人投降的情況自然就會減少,直至消失。
㈡ 孩子不聽話 制服孩子第三招 求大神知招
。給你這篇文章《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希望你讀了這篇文章不再困惑。 記住:孩子要管,但張弛有度。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說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給孩子不斷地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優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優秀」是一把雙刃劍!當孩子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得來的「優秀」!這樣「優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彈!隨時會被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有一個統計數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認是「很優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緒支配,只想著:你是我孩子,你要給我臉上貼金,你要讓我有面子,你不能丟我的臉!然後用你自己奇多的規條和框框來束縛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縛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聽! 有一個寶貝女兒在有一個假期剛開始的時候天天打游戲,晚上打到12點才睡覺。家裡的媽媽、姨媽和姥姥都沉不住氣了:這天天打電腦,作業不寫怎麼辦!指責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聲,依然故我。她老爸那次出差回來,正趕上妻子為此事犯愁。他進了女兒的房間:女兒回頭叫了一聲「爸爸」。他說:玩電腦呢,沒事,你玩!然後手放在女兒的頭上,半開玩笑說:爸爸給你傳送一些愛的能量,別耽擱你玩,你繼續玩吧。十幾分鍾後,他松開說:好了,不想玩了就早點休息啊,別累壞了!那天晚上,女兒十點半就睡了。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在負疚的狀態下仍然可以得到愛,孩子才會有順從以及有自我負責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麼滿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時,無言地陪伴,單純地給予孩子愛的支持更顯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遊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遊!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准,才是被愛的。然後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上文講到的那位爸爸對女兒學習從沒什麼要求,甚至戲謔說:「不要考前幾名,考前幾名被老師盯上就麻煩了!」可是有次女兒考了第三名,心裡還是很高興的。她對爸爸說:爸爸,今天請我吃肯德基吧!這個爸爸說了:好啊!不過爸爸不是因為你考第三名才要請你。爸爸愛你,即使你考倒數第一倒數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會請你的! 孩子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裡怎樣,還用說嗎,幸福著呢!       5、數落孩子的不是       家長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家長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征服的快感。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氣,還是心裡服氣!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數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讓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讓孩子喪失自尊。         6、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後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完全喪失鬥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有一個農村長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個哥哥。從小父母就偏愛哥哥,認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裡很委屈、很不服氣。所以自我砥礪,一定要爭口氣給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後來她果然比哥哥成績還好,考上大學,有不錯的工作,成家立業。但是因為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證明給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無可忍,要和她離婚……       7、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幹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麼衣服你也要代為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 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歡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這樣,我越要怎麼樣!       9、總是擔心孩子       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結果最好的辦精銳五
㈢ 怎麼管教不聽話的孩子
秘密武器強勢登場!!!三步應急解決方案:
退步思考(Step Back):旁觀事情的發生現場以獲取准確的判斷。 仔細觀察(Observe):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什麼人說了什麼話或是幹了什麼事情。 行為干預(Step In):做出決策並迅速地做出有效的反應。
第三步:行為干預(Step In)
要進行有效的行為干預,你就必須允許孩子產生情緒,釋放情緒。你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就會接納自己的情緒。因為難過,失望,沮喪等負面情緒是當時情景下產生短暫的心理反應。如果你能幫助孩子克服負面情緒,孩子會更好的度過眼前的逆境,更善於忍耐,更能堅持自己的想法並能從完成任務中獲得成就感。
能夠在逆境中保持專注並專注並過度逆境的能力是一種情感層面的肌肉,需要不斷進行錘煉才能強化。但常常我們做的就是太積極的代替孩子完成任務,這樣只會讓孩子缺乏耐心,缺乏毅力和堅持到底的心性。
這需要你了解孩子發育階段的特點,比如3歲多的孩子精細動作沒那麼好,你就需要買穿脫容易的鞋子;2歲多的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你就要尊重孩子的對先開燈後拿鞋子的順序......
多多問自己:我怎麼才能解決眼前的問題?我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更好的理解他這么做的後果?是孩子好奇探索還是故意的行為?
經常運用這三步,會讓你越來越擅長解決問題。作為一個有約束力和管教力的爸爸媽媽,需要在事後回想下:「通過處理這個問題,我了解到關於自己的什麼信息?」。沒有比養娃更能讓自己了解自己了,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養出什麼樣的娃。You are what you do, you are what your say.
微信公眾號:Cissy育兒思考
㈣ 怎樣才能制服不聽話的小孩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俗話說:七、八嫌。這時的孩子好奇心強,事事都想自己做主,去試一試,逆反心理也在逐漸增強,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從如下著手: 一、冷靜對待,當孩子發脾氣耍賴時,讓他獨自在一個屋子裡呆一會,不要急於去說服他,沒有多久,他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在和他講道理,他就會接受。 二、適當體驗,有時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本來是不正確的,這時,大人不妨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可以讓他嘗試,當他碰壁時,在給他講道理,他也會樂意接受。 三、交流溝通,當孩子做錯事時,不要一味的指責,要耐心的詢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並幫他分析這樣做的後果,使他認識到嚴重性,學會以後如何解決此類的問題,調控自己的情緒。 四、及時鼓勵,鼓勵對任何一個調皮的孩子都是良葯,當發現他有一點進步,就要鼓勵表揚,給他信心,他就會自覺的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斷的強化,逐漸改變不良的習慣。 五、榜樣作用,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名人從小聽話的故事,讓孩子說說你從故事中知道了什麼,也可以用孩子身邊聽話的孩子做榜樣,引導孩子效仿故事中的人物和身邊的孩子,做個懂道理的孩子。
㈤ 如何才能管住不聽話的孩子
第一步:從出生時開始關注孩子。孩子從小就期望父母而不是別人的肯定、欣賞和接受,父母的微笑和點頭告訴嬰兒,學習站立和走路很重要,甚至值得冒摔倒的危險。但有的孩子後來漸漸發現,父母的關注總是負面的———批評、命令、不滿,很自然地,孩子就不再有為表揚而努力的動力。
第二步:正確積極地關注孩子。這一步教父母注意和承認孩子的良好行為,同時忽視不良行為。幫助父母欣賞孩子及享受和孩子一起的時光。
通過「特殊時間段」:每天花15—20分鍾,完全投入地與孩子輕松游戲,不要命令、指導或提問,讓孩子做主。最好的游戲是孩子自己選擇的游戲,只要時間一到,就對孩子說:現在是咱們一起玩的特殊時間,你想玩點什麼?如果是兩個人玩的,父母就要處於次要位置,讓孩子做指揮官;如果不是能一起玩的游戲,父母則要心甘情願地做個親切的夥伴和有趣的旁觀者。
原則:
1、不指導,不糾正。不管父母說什麼,別指導孩子做什麼,或試圖改變孩子玩耍的方式,這種做法只會被解釋為您要控制局面,孩子會立刻跟父母頂牛。如果父母的描述不帶批評色彩,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對他乾的事感興趣。
2、不提惹人煩的問題。對9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問更多的問題,以顯示父母對孩子有真正的興趣,對年齡小的提問內容要豐富多采,如「你最喜歡哪塊積木?」「我們明天出去玩,你想買什麼?」。
3、有選擇地表揚。表揚孩子時應相當具體,也可以因為沒做不受人歡迎的事而表揚他,如「真高興看到你最近干凈多了。」
方法:
1、家長發出指令後不要離開孩子去忙自己的事,而是要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不論何時服從了家長的要求,家長都要表揚他。另外,家長要用放大鏡盯著孩子的良好行為,如果在沒有家長提醒的情況下,孩子遵守了家規做了家務,家長要給孩子以表揚和獎勵。
2、給孩子提出一系列簡單、溫和的指令,如「請把那隻鉛筆遞給我」。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孩子養成服從習慣的程度取決於練習機會的多少。每天至少找出兩三次機會指令孩子給家長幫忙,要選擇孩子不是很忙的時候,不至於讓孩子痛恨家長打斷他的事情。在孩子服從每個指令時表揚他1次,對於很小的孩子,可以用點心或飲料作為獎勵,對大些的孩子口頭表揚就可以了。
3、對於不聽話的孩子,只要改變發出指令的方式,就能極大地改善孩子的行為反應。發出指令時請注意:
不要發出沒有必要的指令。
家長發一些日常指令前,要停下來想想指令的重要性:這是需要先做的嗎?是孩子必須做的嗎?如果回答都是否定的,那家長就不必發這條指令了。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家長則要准備鼓勵和懲罰雙管齊下,讓孩子服從指令。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逐漸明白,家長是言出必行的,就會更加服從家長。
家長的指令要簡單,一次只發一個指令。
孩子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如果聽到一個復雜的指令或一次聽到幾個指令,就會犯糊塗,通常的反應是哪條指令也不執行。
㈥ 怎樣可以制服那些不聽話的人呢
制服人先要以身作則,要敢管、會管、能管
㈦ 我是他姐,他是個不聽話的6歲小男孩,怎麼制服他
你六歲的時候願意聽別人的話嗎?要想讓他聽你的話必須得和他做朋友達成共鳴他才會聽你的。
㈧ 你有哪些制服不聽話的孩子的方法
用孩子最喜歡的東西威脅孩子,或者限制孩子的游戲時間等等,都能夠很好的制服孩子,不行的話就讓他鬧,然後按照約定做出懲罰。
㈨ 怎樣把不聽話的小孩制服
小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最好是轉移注意力。語氣盡量溫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