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大全
★傳統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義、鋤頭。 ★皇宮官府★:宮庭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中庸》《大學》《孟子》《論語》) ①道家(老子、莊子;思想:道德,無為、逍遙) ②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愛、非攻、舉賢、節儉) ③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思想:君主集權,以法治國) ④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⑤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⑥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⑦雜家(呂不韋《呂氏春秋》) ⑧小說家( 吳承恩《西遊記》、羅貫中《三國演義》、蒲松齡《聊齋志異》、曹雪芹《紅樓夢》)施耐庵(《水滸傳》) ⑨兵家(孫臏《孫臏兵法》孫武《孫子兵法》思想:強調作戰前一定要做好准備) ⑩醫家(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 下面有著作) ★琴★: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 ★書★: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畫★: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傳統文學★:《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 ★傳統節日★: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 。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 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 ★中國戲劇★:崑曲、湘劇、京劇、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 | 京戲臉譜 中國傳統文化之崑曲
★中國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漢字漢語★: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傳統中醫★:中醫、中葯、《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 ★宗教哲學★: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算命、禪宗、佛教、觀音,太上老君;燒香、拜佛、蠟燭。 ★民間工藝★: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麵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中華武術★:太極拳、詠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峨嵋、崆峒、昆侖、點蒼、華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鄉、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 ★民風民俗★:禮節、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餃子。 ★衣冠服飾★:漢服(漢族)、唐裝(漢族盤領袍)、苗服(苗族)、維服(維吾爾族)、綉花鞋、虎頭鞋、偽唐裝(滿族馬褂)、旗袍(滿族)、肚兜(滿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絲綢。 中國傳統服飾 漢服
★四大雅戲★:花鳥蟲魚、牡丹、梅花、桂花、蓮花、鳥籠、盆景、鯉魚; ★動物植物★:龍、鳳、狼、麒麟、虎、豹、鶴、龜、大熊貓...;梅蘭竹菊: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隨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壺、蠟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寶劍等)、青銅器、古玩(銅錢等)、鼎、金元寶、如意、燭台、紅燈籠(宮燈、紗燈)、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芭蕉扇、桃花扇、裹腳布。 ★飲食廚藝★: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國菜、八大菜系(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徽)、餃子、團圓飯、年夜飯、年糕、中秋月餅、筷子;魚翅、熊掌... ★傳說神話★: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後羿射日、嫦娥飛天、誇父逐日,精衛填海,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閻羅王、黑白無常、孟婆、奈何橋···
中國傳統文化一覽表
-漢服(漢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滿族)、中山裝、其他少數民族服飾、木屐、綉花鞋、翹頭履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崑曲臉譜、湘劇臉譜、川劇臉譜、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古代發明(指南針、火葯、造紙術、活字印刷術)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箏、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箜篌、胡琴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漢族盤領袍)、唐巾、深衣(漢族男裝)、襦裙(漢族女裝)、直裰(漢族男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滿族)、偽唐裝(滿族馬褂)肚兜(滿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束發戴冠(漢族)、清朝大辮子(滿族)、苗族銀飾(苗族)、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⑵ 看了大太監,我想問一些歷史事件
關於肅順
肅順(1816—1861),清末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愛新覺羅氏,字雨亭,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子。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受咸豐帝的信任和重用,與其兄鄭親王端華及怡親王載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時。是同治帝顧命八大臣之一。不久,恭親王與兩宮太後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垮台,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
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她是逃到熱河去了。
熱河行宮就是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the Imperial Mountain Summer Resort[1])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具體自己網路去。
後宮甄繯傳里的雍正去避暑的那個行宮是圓明園。
判斷一個人不能單純用好或者壞來鑒定吧。得看他一生的事情。再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自己去了解她的一生,在自己去想吧。
咸豐死後的事情你了解了慈禧自己就知道了。
慈安沒有兒子。慈禧權力沒有她大。在封建的等級社會中,宮中後妃的階位不僅森嚴,且難以逾越,嫡庶(妻妾)的差別更是不可抹殺。皇後母儀天下,總管六宮。在宮中即使是咸豐帝也頗為敬重慈安,更何況聰穎如慈禧這樣的人物,自是執禮恭謙,不敢稍有放肆。
雍正只有一個正式皇後,姓烏喇那拉氏,是內大臣費揚古的女兒。 這位皇後少年時代即入宮侍奉,當時康熙帝很喜愛她,作主將她許配皇四子,為雍親王的正室嫡福晉。雍正元年被冊為皇後時已屆中年了。其他的自己網路吧。
⑶ 流光溢彩近義詞
1、光焰萬丈
光焰:光輝。燦爛的光輝射向遠方。出自郭沫若《女神·太陽禮贊》原形容詩文美妙,留傳後世。現多形容新生事物前程遠大。光焰萬丈的,將要出現了喲——新生的太陽!
2、光芒萬丈
形容光輝燦爛,照耀到遠方。出自巴金《旅途隨筆·香港的夜》:當我注意到那座光芒萬丈的星的山的時候,我彷彿又聽見了那無數的燈光的私語。
3、光輝燦爛
色彩光亮耀眼。多比喻前程的遠大或事業的偉大。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序言》:其中有著時代的眉目,也決不是英雄們的八寶箱,一朝打開,便見光輝燦爛。
4、光華奪目
猶光彩奪目。形容鮮艷耀眼。出自錢鍾書《圍城》五:[這女人]頸里一條白絲圍巾,身上綠綢旗袍,光華奪目。
5、光彩奪目
奪目:耀眼。形容鮮艷耀眼。也用來形容某些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的極高成就。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解開來,只見一團綿裹著寸許大一顆夜明珠,光彩奪目。
⑷ 內蒙古有啥有山有水的旅遊地方
去喀喇沁啊。
喀喇沁旗是北京通往塞外草原的咽喉,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東部,赤峰市南部,地處大興安嶺山脈和燕山山脈交接地帶,屬七老圖山脈東北麓,東經118°08′-119°02′,北緯41°53′-42°14′,具有明顯的華北、東北向內蒙古草原過渡的特點。山勢奇特,森林茂密,東西長 104公里 ,南北寬 75公里 ,總面積3701.8平方公里。處於內蒙古、河北、遼寧三省區交界地帶,具有雞鳴三省的區位優勢。旗政府錦山鎮距赤峰市 43公里 ,距承德市 160公里 ,距北京 360公里 ,人口37萬,處於環渤海經濟區。發源於茅荊壩的錫伯河日夜不停地奔向西遼河。
喀喇沁旗歷史悠久,淵源流長。喀喇沁漢譯「守衛者」,後金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立旗,清代為卓索圖盟喀喇沁右旗。民國年間屬熱河省管轄,東北淪陷時期為偽熱河省轄區,抗日戰爭結束後喀喇沁右旗建西縣聯合政府建立,1949年改為喀喇沁旗。該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5- 7°C ,平均濕度 60-80%,年日照時間2900小時,≥ 10°C 積溫1900- 3100°C ,年平均降水量 420.7毫米 ,無霜期130天,風速 2.4米 /秒,冰凍深度1.3 -1.4米 。
喀喇沁旗旅遊資源豐富。在其境內,主要的人文景觀有:內蒙古自治區目前保存最完整、品級最高、規模最大的清代蒙古族親王府,清代蒙古族地區藏傳佛教聖地福會寺、靈悅寺,清代公主陵,遼代古剎龍泉寺、遮蓋山石窟,遼代耶律琮墓等。主要自然景觀有:人頌「塞外黃山」的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山川秀美的皇家獵苑茅荊壩自然風景區,神秘的樓子店月牙山溶洞,充滿異域風情的美林谷私人山地牧場等。
http://..com/question/60897348.html
喇沁王的遠祖是成吉思汗的勛臣者勒篾,屬烏梁海氏。烏梁海氏,是近代蒙古民族的著名大姓,同時也是蒙古族歷史中的一個古老悠久的氏族稱號。烏梁海在古代歷史典籍中,也被譯寫為:「兀良哈」「兀良孩」「兀良海」「兀良罕」等等,音譯字樣雖不相同,其實內容相同,都是對烏梁海一詞的譯寫。
史料記載,烏梁海曾是一個森林部落,烏梁海部生活於高原森林中的年代,要遠早於《蒙古秘史》所敘的成吉思汗時代,據波斯人拉夫德所著《史集》記載:兀良哈人,原來棲居於巴爾古真灘的森林百姓,後來徙至不而罕哈喇敦。
烏梁海氏族是較早歸附成吉思汗的蒙古部落之一。《蒙古秘史》中記載:札兒赤兀歹老人的兒子者勒篾弟兄二人,來到成吉思汗身邊後立下了汗馬功勞。扎兒赤兀歹與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曾為一代摯友,所以,當成吉思汗忙於統一蒙古各部的時候,扎兒赤兀歹便將自己的兩個兒子者勒篾和速不台送到成吉思汗那裡,做了成吉思汗的「伴當」。當成吉思汗成就一代偉業時,者勒篾兄弟二人成為了成吉思汗麾下的佐命功臣。
者勒篾,也譯為「濟拉瑪」,喀喇沁王的遠祖,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時曾三次救過成吉思汗性命,特賜他九次犯罪而不罰,被封為第九位千戶那顏。後來,成吉思汗又將女兒花茵公主嫁於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的稱號(駙馬)。成吉思汗1206年在斡難河源宣布建立大蒙古國。
明朝,烏梁海蒙古七傳至和通(又譯成「花當」),其領地為明朝屏藩福余衛、泰寧衛、朵顏衛。1627年,包括烏良哈三衛在內的喀喇沁屬地向南抵張家口.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雄心勃勃一直想重振黃金家族雄風的北元政權林丹汗,對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抗拒汗庭的行為進行討伐,擊敗喀喇沁部,喀喇沁余部東遷至烏梁海三衛地。但由於林丹汗長年征討和殘酷的剝削,引起了其他諸部的反抗,後發生了一場著名的戰役趙城之戰。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喀喇沁部封建主達來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圖汗等糾集內喀爾喀等部,聯軍10萬,在土默特的召城(也稱趙城)消滅了林丹汗4萬多人馬。這便是著名的朵顏反擊戰.同年七月,朵顏衛首領蘇布地,色楞等害怕遭到林丹汗的報復,遂率喀喇沁部投靠了後金皇太極,行青牛白馬之誓。皇太極出兵相助蘇布地,在西拉沐淪河邊,突襲林丹汗營地,林敗走青海,皇太極詔封蘇布地仍駐喀喇沁故地,賜號為都固棱。
喀喇沁部遠祖為游牧於中亞草原今伊朗境內的的烏古思人,東遷後與朵顏烏梁海合二為一,仍以喀喇沁為部落名稱,而烏梁海人其首領是者勒篾的後裔:革蘭台之子恩克為者勒篾的10世孫,長昂為11世孫,色楞為第12世,長昂之子賴洪大為第12世,賴洪大之子蘇布地為第13世,也是明代朵顏衛的最後一任首領。 現喀喇沁左翼檔案館藏有其家族族譜.
蘇布地歸附後金之後,為滿清入主中原攻錦州、破長城立下汗馬功勞,後病死,其子固魯思奇布繼任喀喇沁部首領。皇太極於天聰九年(1635)詔編喀喇沁部為左、右二旗,以固魯思奇布掌右翼旗(今喀旗),並授扎薩克銜,編95佐領,治所在錫伯河北岸龍山。也是清朝開始喀喇沁旗的第一任首領。其叔色楞掌管左翼旗(今遼寧喀左)。
清崇德六年 (1636) ,皇太極詔令蒙古諸部清查戶口,編制牛錄: 300 人為一牛錄, 150 箭丁為一佐, 50 丁為一馬甲。整編後的喀右旗有 22 牛錄, 44 佐領,計 6600 戶, 33000 口,晉封固魯思奇布為固山貝子,賜多羅杜棱號。(清代,在蒙古地區推行七等爵制,即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台吉(塔布囊)統稱王公貴族。「台吉」是只有成吉思汗血親後裔才享有的稱號,是漢語太子之意;塔布囊是喀喇沁貴族享有的品位,因其先人曾是成吉思汗的女婿,即附馬的意思。)其後,喀喇沁右翼王旗歷經十二代、十四襲。家譜世次如下:
清順治七年(1605)喀喇沁右翼旗札薩克固魯思奇布崐晉封貝勒,順治十五年(1685)死,其長子圖巴色楞襲扎崐薩克多羅杜棱貝勒,不久,病歿,由其弟班達爾沙繼任,崐康熙七年,晉封班達爾沙為郡王。班達爾沙卒後,其兄崐札什襲任札薩克郡王。(康熙十四年(1675),札什向清延密報林丹汗之孫崐布爾尼謀反,康熙皇帝重賞札什。又曾先後多次巡視塞崐外,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巡幸至哈拉和屯(今寧城崐黑城),札什奉獻土地充行圍之地。康熙三十一年(1692)康熙帝封其第五女端靜為和碩公主,下嫁札什之子噶爾崐藏。康熙三十二年(1693)康熙巡視塞外,駐蹕錫伯之勒(崐今錦山鎮),幸端靜公主府。次年,康熙再巡塞外。駐崐喇嘛洞山(今寧城頭道營),賜喀喇沁郡王札什冠纓、蟒崐緞及銀兩。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北巡,駐和碩崐端靜府第。)道光十六年(1836)喀喇沁郡王布尼雅巴拉卒,詔崐其子色伯克多爾濟襲爵,仍命御前行走,戴三眼花翎,崐道光二十七年(1847)色伯克多濟之女被清廷指定為惱親崐王妃,咸豐五年(1855)卓索圖盟盟長色伯克多爾濟,因崐奉剿太平軍有功,諭令表獎優敘。同治七年(1868)清廷崐詔准已故郡王色伯克多爾濟之子旺都特那睦濟勒襲爵。崐光緒二十四年,旺王病卒,其子貢桑諾爾布襲爵,一直到民國時期。
風土人情
虎圍:喀喇沁旗地處東木蘭圍場,乾隆年間建有虎槍營分健銳、勁強、堅固、扶翼、精壯、素通6隊,每隊10個人,各持虎槍一把。每次圍獵時每隊後面各備10名炮手。參加虎圍的人穿戴也很講究,一律灰色馬褂、戰裙、秋帽、貂尾、足履戰靴,腰帶火鐮、小刀,還有短柄鐮、斧、鐵腿齒等。每年自農歷九月十五起,扎薩克衙門每天4人值班,發現被老虎咬傷的牲畜,急速報告,然後王爺召集虎圍人員布置任務,請喇嘛誦經。虎圍人員在出發前都要吃啟程飯叫貓耳湯(一種蕎麵食品)。臨出發時候王爺祝吉祥之詞「罕山之福無疆,所適收獲無量,神佛保佑五私,立盼捷旗飛揚」。
出發後,眾人履跡尋蹤,尋的蹤跡確認並報總管,在山進口處駐隊,查明地勢魚貫而入,當看到藍旗會於谷口及知合圍成功。見到老虎先辨毛色,再分雌雄。雌者性柔狡猾難制,雄者剛猛氣大易捕,同時還要看虎是熟睡還是警醒,卧地不起亦不怒者在槍頭綁爆竹向其燃放,激怒老虎,同時高聲大喊,報告虎位。老虎受驚張口伸腿,以尾左右擊地當前爪抓地欲躍時,虎槍手各將槍柄插地,左足在前,右足在後,雙手緊握槍柄,槍頭向前待立,激怒的猛虎張口一跳,在其即將落地時,獵手將槍頭刺入口中,借虎撲之勢,從舌根刺入顱內,兩旁炮手立即開槍,老虎斃命,獵手大喊「罕山之主,賜於無疆」。有虎假死者,尋隙逃匿時不可緊追。,立呼虎之去向,使其他隊圍捕,捕得老虎,載虎回府,請扎薩克郡王過目,然後論功行賞。接著大擺筵席,殺虎英雄坐首位,扎薩克郡王賞酒賞肉並賜紀念品,虎圍結束。
民族服飾:喀喇沁旗蒙古族清初以前過著游牧生活,著長袍,穿為衣,脫為被,騎乘護膝蓋。喀喇沁右旗建旗後,旗內人民開始過上定居生活,所以服飾方面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風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男女都喜歡穿蒙古袍,其特點是瘦長。服裝也分四季,有柴木其(單衣長袍),夾柴木其(夾長袍),得勒(皮長袍),馬甲(坎肩),原爾摩(馬褂)顏色喜艷,尚蘭。
婦女穿長袍有標志:老年婦女穿白布「柴木其」;中青年婦女穿旗袍,未婚婦女穿鮮艷的長袍套馬甲。蒙古靴子多為牛皮革製作。男帽有禮帽、便帽之分,禮帽又分冬夏,夏為仿清代圓錐形紅纓涼帽;冬為卷邊紅纓暖帽。喀喇沁蒙古族婦女的頭飾受滿族婦女頭飾的影響。
飲食:豬、牛、羊肉為喀喇沁蒙古族傳統肉食品。每年農歷五月後草茂羊肥開始宰殺,隨宰隨食。初冬小雪後,天氣轉寒,牲畜膘情好,進行一次集中宰殺,備足冬春肉食,俗稱「卧羊」。喀喇沁蒙古族肉食品通常吃法有全羊席、手把肉、烤、燉、炒、涮火鍋等,其中最具特色的為喀喇沁烤豬。
烤豬是喀喇沁郡王專為祭祀神靈和向清朝皇帝進貢而燒制的食品。每年正月、五月十八、八月十五,王府舉行祭禮大典,供奉家廟及祖宗神靈,都烤制整豬整羊。臘月,王爺進京值班前,伙房都要備好這些熟食,以備孝敬皇上,饋贈在京親友。
婚俗: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婚俗吸收了漢、滿族部分的禮節,形成具有地區特色的禮儀程序。分定親、娶親、婚禮。
待客:喀喇沁蒙古族熱情好客。客至,全家出門迎接依次問安,男子屈右膝,俗稱「打單千」婦女雙手相握,屈雙膝「打雙千」。請客人吃飯時,晚輩男女垂手而站伺候客人。禁止晚輩陪客,但要向客人獻茶敬酒,以示尊敬。
王爺出行:[ 府門前,月台,四帶刀護衛從側門出,四名典儀隨後。 ? 典儀官:黎民百姓聽真:今日大清康熙爺五公主奉旨下嫁,王爺與世子率隊出迎。吉時已到,大開府門! ? [ 音樂起,府門緩緩打開,刀旗隊、護衛隊,由府門而出,分列階下,儀仗、文武官員分列月台兩側 ? 典儀官:恭請王爺、福晉、世子! ? [ 王爺、福晉、世子上 ? 典儀官:敬酒 ? [ …… ? 鳴炮 ? [ 放號聲音樂,後鳴炮 …… ? 擂鼓 ? [ …… ? 典儀官:鳴鑼開道! ? [ 音樂起 ? [ 鳴鑼開道,刀旗隊、護衛隊、隨從等依次而行 …… ? 安 代 舞 ? [80 名身穿黃色蒙古袍的少女,分別從府門兩邊側門湧入廣場,在歡快的樂曲聲中,進行舞蹈。
公主下嫁:[ 送新隊伍至府門月台前 ? 太 監:多羅杜棱郡王喀喇沁扎薩克扎實、世子嘎勒藏皇封,晉見和碩端靜 公主! ? [ 三人下至台前,公主下轎 ? 王 爺: ? 福 晉: 參見公主! ? 世 子: ? [ 公主示意,三人起。王爺、福晉上至台上,世子台下。 ? 典儀官:請貴賓入府 ? [ 太監、王爺、福晉、世子 ( 由典儀攙扶 ) 公主、公主隊伍、王爺隊伍依次入 府。 ? [ 留在回事處的有:太監、小太監、福晉、王爺、世子、四典儀、四帶刀護 衛、文武官員、品級牌
[ 四帶刀護衛、典儀官上 ? 典儀官:世子與公主大婚,即時舉行,文武官員排班就位 ( 品級 牌、文武官員從丹陛橋上至台上 ) ? 典儀官:恭請王爺、福晉 ? [ 王爺、福晉上,一典儀陪同。 ? 眾文武:恭喜王爺、恭喜福晉! ? 典儀官:恭請欽差大人! ? [ 大太監、小太監上,一典儀陪同,王爺、福晉迎。 ? 典儀官:恭請世子、公主! ? [ 世子、公主上至台前,一典儀陪同。 ? 太 監:多羅杜棱郡王喀喇沁扎薩克扎實 —— 接旨! ? [ 王爺、福晉、世子接旨。 ? 太 監: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多羅杜棱郡王喀喇沁扎薩克體恤 民情,愛護百姓,致使民心安定,百業興旺,功績卓著。特將 五公主和碩端靜許爾長子嘎勒藏為妻,即日完婚,望爾等再接 再勵,效忠朝庭,欽此! ? 老王爺: ? 福 晉:萬歲!萬歲!萬萬歲! ? 世 子: ? 典儀官:先請世子射三箭,驅邪避禍無災難。 ? 再請公主邁火盆,紅紅火火福滿門。 ? 還請公主跨馬鞍,步步登高保平安。 ? 典儀官:一拜天地 ? 二拜高堂 ? 夫妻對拜 ? 地久天長! ? 典儀官:龍鳳呈祥結良緣, ? 揭開蓋頭見紅顏! ? 太 監:公主與世子大婚,萬歲爺還有封賞哪! ? 金寶玉冊, ? 御前行走, ? 御賜黃馬褂一件, ? 皇韁一付 ? 三眼花翎一頂 ? 雅樂樂班一支 ? [ 交接儀式結束,雅樂就緒。 ? 典儀官:世子與公主大婚,普天同慶,萬民同樂,歌舞起來! ? (1) 雅樂表演 ? (2) 搏克摔跤舞 ? (3) 旗槍舞 ? (4) 時裝表演等 ?
⑸ 滿族簡介
見網路:
滿族在古時稱肅慎、勿吉、靺鞨、女真。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數散居滿族。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人口為982.118萬;2000年人口普查時,滿族人口為1068萬。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居第二位。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漁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但現在只有黑龍江市愛琿鎮和富裕縣,還有少數老年人會說滿語,其他地方絕大多數滿族人民已通用漢語文。
⑹ 一些地方的民風民俗
1、大同風俗之出生俗
大同地區,在嬰兒出生後,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必須給新生嬰兒贈送衣服、被褥、枕頭、鞋襪等禮物。在孩子生下12天時,親友中的婦女,要來看望孩子的母親,名曰:打聽。要給產婦帶來些紅糖、掛面、蛋糕等禮物,表示慰問。
產婦家中也須設便飯招待客人。在產期內,忌諱外人進產房,尤其是忌諱外家男性進產家門,為了防止有人冒然闖進,特在門上掛個紅布條,表示家中有產婦,禁止外人入內。
在滿月之前,要由嬰兒之父母或者其它長輩給嬰兒起一個名字,一開始要有個「乳名」,也稱「小名」,叫起來不連姓,過幾天再起個名字,也稱「官名」,叫起來與姓相連,以後報戶口、上學皆用此名。
嬰兒生下一個月,父母要給過「滿月」,一百天則要過「百日」,一周年還要過生日。
2、老北京
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禮數多,講究多,禁忌也多。俗話說:「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如牛毛。」確實,胡同可以說是北京的特色景觀和文化之一。
老北京是由胡同組成的,胡同是北京的精髓。但是,到胡同中去參觀旅遊,卻不能用「逛胡同」或「串胡同」來表達,這是因為,胡同中妓院比較集中,一些嫖客今兒去這條胡同,明兒去那條胡同,在胡同里逛來逛去,串來串去,尋花問柳。
日子長了,老北京人便把那些經常到胡同妓院里嫖娼的人,先說成是「逛窯子」,後來就含蓄地說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了。再往後其意逐漸引申,把那些作風不正派、不正經而在胡同里閑逛的人也說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
3、廣東早茶
廣東人飲早茶的茶葉主要分為紅茶和花茶。此外還有菊普茶,菊普茶是普洱茶混合菊花,其他還有普洱茶、水仙茶、鐵觀音等。
最經典的茶點是;蝦餃、燒麥、叉燒包、糯米雞、鳳爪、腸粉,其他各類特色茶點應有盡有,如蒸排骨、豬肚、牛百葉、魚蛋、牛肉丸等等。
4、山西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北宋年間,山西各地活躍多種土戲——這些土戲是中國戲曲的雛形;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台基本都在山西(晉南);
至明代時,山西蒲州、陝西同州、河南陝州一帶的民間藝人把北雜劇唱腔進行改革,演變出了「蒲州梆子」戲;蒲州梆子後分別與晉中、晉北、晉東南等地的土戲相結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
清朝中葉,中國戲曲開始了「花部」(即梆子戲)和「雅部」(即崑曲)之爭,山西民間賽戲之風也盛行開來,大村鎮往往同時邀兩個戲班演出,唱「對台戲」。1980年晉查顯示,山西地方劇種達54個,佔300多個劇種的六分之一。
5、天津年俗
天津的年俗最主要的價值取向就是「闔家歡樂」,其社會意義是保證宗法社會下父系家庭的團圓。農歷臘月初八的臘八節在天津稱為「臘八兒」,許多天津人在這天喝臘八粥並用醋泡大蒜,從而為正月准備臘八蒜和臘八醋。
從臘月十五開始,天津的年貨攤販要「上全街」,就是各商店把年貨全部上齊,把所有吃喝玩樂的商品都擺上販賣。天津的年貨市場主要集中在在天津天後宮為中心的宮南、宮北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古文化街一帶。
⑺ 承德市有開私訂旗袍店
不知道你是要自己做旗袍還是要開旗袍店呢?
⑻ 電影《娘,俺要上學》演職人員表誰那裡有,提供一下,謝謝
《娘,俺要上學》是袁一木 於2018年編劇導演的公益電影
電影《娘,俺要上學》是都市心靈影院系列作品的首部作品由劉嘉程、姚建峰、周夢瑤、陳秀君、韓美軒、李勇剛等主演,公益人杜永剛、楊春孝、安航、李少信、劉少沖、孫桂香、劉子賢、馮雯、鄭浩洋、王秀麗、李伊涵等參演
⑼ 滿族是屬於中國的哪裡
滿族人口及主要分布
目前超過1000萬人(截止1990年全國有982.1萬人),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遼寧最多。其餘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山東、福建等省區,一小部分散居於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廣州等大中城市,河北、山東、內蒙古、新疆、等也有少數居住。
遼寧居住著500多萬滿族同胞,佔全國滿族人口的一半以上。遼寧還有8個滿族自治縣(含兩個縣級市)和若干個滿族鄉鎮。是滿族聚集和活動的主要地區。
吉林滿族2001年底,人口有104.81萬人,其分布以長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吉林省有1個滿族自治縣,即伊通滿族自治縣(1988年8月30日成立),有10個滿族鄉(鎮)、4個滿族朝鮮族鄉、1個朝鮮族滿族鄉。
黑龍江滿族現有91萬多人。散居在全省城鄉各地,80%左右居住在農村。黑龍江省是滿族的發祥地。早在周朝,滿族人的祖先就居住在阿什河流域。現寧安市一帶的滿族土著居民較多,黑河、嫩江、齊齊哈爾一帶的滿族人多是清朝康熙年間為加強北部邊防,從吉林、寧古塔等地征軍來屯墾戍邊的;雙城、五常、阿城等市的滿族人,多是清朝乾隆年間從北京移民來的。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滿族人是從吉林、遼寧為謀生而來的。
河北滿族人口有204.6萬(可能不準確)。承德市,秦皇島市,唐山的遵化市,保定的易縣,滿族人口較多。滿族進入直隸(河北),因駐防、圈地、守陵、護圍,分布在全省各地。居住呈大散居狀況,也有相對聚居區。清代,滿族社會政治地位高於其他民族。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滿族失去了特殊社會地位,後受到很大的沖擊和壓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民族一律平等,河北滿族人民充分享有各項平等權利。20世紀80年代,我省先後設豐寧、青龍、寬城三個滿族自治縣和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北京滿族人口2000年16.46萬人。
山東滿族人口2.5萬人,主要居住在青島、濟南、淄博、濰坊、青州、煙台和德州等地。
廣東滿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人口有17972人,主要聚居在廣州市,廣州滿族人口僅佔全省滿族人口總數的59%,而且遍布市內各區,原聚居的越秀區也僅佔全市總數的31.2%。除廣州市外,全省已有18個市、65個縣有滿族分布,約佔全省滿族總人口的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