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有革命先烈的故事
黃繼光(1930~1952)
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農歷1930年11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山村,他自幼家境極為貧寒,六七歲時父親因受地主欺壓,病恨交加而死。黃繼光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鄉解放,村裡組織起農會,黃繼光不但成為農會第一批會員,積極斗爭地主,還當上了村裡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國內停止復員並大量徵兵。1951年3月,中江縣徵集志願軍新兵時,黃繼光在村裡第一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徵兵的營長卻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到朝鮮前線後,黃繼光被分配到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聖山前沿陣地接防,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後勤。經過副指導員細致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後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幹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經上級批准,他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葯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另一特級英雄是楊根思);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黃繼光最後長眠於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❷ 排長,營長,連長,肩章的標志是什麼
一、你說的肩章,也就是軍銜標志。
二、軍官的職務與軍銜並不是完全統一的,純粹通過軍銜是不能准確判斷其職務的。
1、排長,正常的軍銜是少尉。
但也有副連職的排長,比如軍校本科生剛畢業時,就是授予中尉軍銜的。
另外,副連長的正常軍銜是中尉,老資格的,就授予上尉軍銜。
2、連長,正常的軍銜是中尉或上尉。
資格年輕的連長,就授予中尉軍銜。資格老的,就授予上尉軍銜。
另外,正常的副營也是上尉,資格老的,就授予少校軍銜。
3、營長,正常的軍銜是少校軍銜。
年輕的,也可以是上尉軍銜;資歷老的,也可以是中校軍銜。
另外,同樣的中校軍銜,是副團職軍官的正常軍銜,也可以是年輕的正團職的軍銜,而正團的正常軍銜是上校。
三、以下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的軍銜標志。
1、少尉
由上述分析可知,職務與軍銜不是完全對等的,以一個上尉軍銜的軍官為例,有可能是副連職(年老的),也可能是正連職(正常),也可能是副營職(年輕的),所以軍銜並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個軍官的職務。
❸ 小兵張嘎中嘎子用什麼刺破的連長誰的什麼
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為背景,以嘎子(謝孟偉飾)夢想參加八路,夢想得到一支屬於自己嘎子
嘎子
的真槍展開。奶奶為了保護八路老鍾(杜源飾)犧牲了,嘎子隻身上縣城找羅金保(金宏飾),打鬼子替奶奶報仇。在縣城結識了集賢居少掌櫃佟樂(張一山飾),嘎子仇沒報,反而陷入鬼子追殺。在佟樂和一個神秘便衣的幫助下,脫離險境。便衣原來是羅金保,將嘎子帶到區隊秘密隱藏之地,錢隊長(崔金華飾)收留了嘎子。嘎子從此以小八路自居,緊接著又和區隊八路打了一場挑簾戰,嘎子繳獲一把真槍。眼看夢想全部實現,槍卻被區隊長收了。嘎子想不通,和打賭認識的小夥伴胖墩(杜雨飾)一起重返縣城。嘎子要單獨替奶奶報仇。由此同時,後方特派員劉燕(錢多多飾)肩負使命路經白洋淀被伏擊。劉燕不知下落,鬼子派了石磊(劉乃藝飾)冒充特派員混入區隊。鬼子的計謀被嘎子無意中發現,嘎子和佟樂、胖墩行動起來,誤認為區隊聯絡員純剛(宋軍飾)是鬼子奸細。純剛竟然被孩子制服,報信不成有口難辯。白洋淀漁戶女兒玉英(王莎莎飾),打魚時救了劉燕。劉燕受傷難行,請玉英去城裡尋找聯絡員。玉英在城裡遇到了嘎子一夥。三方力量圍繞著真假特派員鬥智斗勇,特派員肩負的任務迫在眉睫,大批葯品將在指定時間內經過白洋淀。鬼子方面,龜田和齋藤(矢野浩二飾)一武一文,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奸細石磊了解真相,將區隊八路和葯品一網打盡。區隊錢隊長則逐漸識破石磊真面目,將計就計引鬼子出動。而真特派員劉燕卻與孩子們在一起。經過種種誤會和巧合,以嘎子為首的孩子們,粉碎了敵人的陰謀,配合區隊八路使葯品順利過境,一舉殲滅龜田齋藤一夥日本鬼子
❹ 連長趙二斗接到了任務,要在敵人眼皮底下設置一處觀察點,在總攻發起茲將什麼大橋炸成廢墟
電影《集結號》中的情節,飾演炮兵連長趙二斗的鄧超接到了命令,設立觀察點,炸毀橫城大橋。
❺ 在真正的戰場上,狙擊手正確擊殺順序是什麼為什麼有人說打軍官是最傻的
狙擊手的狙殺順序根據戰場的具體情況分析,第一槍肯定要打戰略價值最高的一個人。狙擊手不可能連續開槍,在有限的射擊機會下,給敵人造成最大的損失,是狙擊手最重要的任務。戰場上敵人最有價值的目標首先就是高級指揮人員,打死一個將軍,遠勝於擊斃一百個士兵。打死一個偵察兵,打死一個通訊兵,很快就會有人補充位置,根本不會給敵人造成大的影響。部隊中的通訊兵和偵察兵,都有換班制度,死了一個緊接著就會有一個補上來的。狙擊手的首要目標不一定是敵方指揮官,假如有任務的情況下,狙擊手會優先攻擊任務要求攻擊的人。比如地方的技術工程人員,以及有一些特殊意義的敵人。沒有任務的情況下,狙擊手第一槍肯定打的是敵人的戰地實際指揮官,這樣既能夠沉重的打擊敵人,也能造成敵人的騷亂,給狙擊手撤退和繼續狙殺創造條件。
❻ 請大家幫忙語音念下:師部司令部指示:四團十連石連長帶四十人在十日四時四十四分按時到達師部司令部,師
根據我同學父親部隊真實故事拍攝的《馬石山十勇士》(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我同學妹妹導演)首映式於今天下午四點鍾在北京政協禮堂舉行。軍委及各總部領導,駐京部隊代表,各界群眾及文藝界人士600多人觀看了首映式。我和我弟弟全家,我們同學王洋洋,黃新原,張曄瓔等代表及家人(我夫人同學李夏平,小五,小郝及親屬也來捧場)也來到現場觀看了影片。 影片音響效果一流,演員表演出色,特技效果及戰斗場面震撼,真實故事感人,特別是電影採用了大膽的拍攝手法,使用黑白形式表現整個過程,使人回到了過去年代,結尾再還原彩色回憶,的確讓人耳目一新(雖然有個別地方稍顯粗糙,但是其振奮人心健康向上的題材及影片中幾個催人淚下的高潮,我給打90分)。 故事情節如下: 王殿元,膠東軍區五旅十三團七連二排六班班長、共產黨員。抗日戰爭時期,為掩護被日本侵略軍包圍的2000多名群眾轉移,王殿元帶領全班9名戰士,與數十倍於己的日偽軍進行了幾個小時的慘烈搏鬥,全部壯烈犧牲。 1942年11月下旬,日本侵略軍駐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指揮日偽軍兩萬多人,對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殘酷、拉網式的大「掃盪」。來自萊陽、海陽、文登、牟平、棲霞、福山等地的幾千名群眾,也被敵人網進了包圍圈,圍困在馬石山等地。 王殿元帶領全班戰士去東海軍分區執行任務,完成任務歸隊途中路過馬石山。他們見幾千群眾被圍進了敵人包圍圈,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和老人,決定留下來帶領鄉親們突圍。王殿元堅定地對大家說:「各位父老鄉親們放心,我們是人民子弟兵,是共產黨、毛主席教導出來的革命戰士,生和鄉親們在一起,我們一定把大家帶出去!」夜色中,他們利用事前偵察好的路線,分幾批帶領上千群眾先後沖出了包圍圈。 天色將明時,戰士們又返回來,准備把困在馬石山前的鄉親們也救出去。當護送最後一批群眾突圍時被敵人發現了。敵人的機槍、步槍一齊向突圍的人群掃射。王殿元一看情勢危急,立即向戰友們喊道:「機關槍吸引敵人火力,其他人跟我來堅決頂住敵人!」 就在群眾突圍的時候,王殿元果斷命令全班戰士:「同志們,牽制住敵人,把鬼子引到山上去!」戰士們將敵人的火力吸引過來後,邊打邊退,上了馬石山主峰。在戰士們的掩護下,群眾大部分突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王殿元和9名戰士陷入了重圍中。 晨曦中的馬石山主峰上,六班戰士以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憑借有利地形,與數十倍於己的敵人拼殺了5個多小時,抗住了敵機的幾番投彈轟炸,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沖鋒。子彈打光了,就用刺刀拼、石頭砸,與敵人展開短兵相接的白刃戰,打了七八十個鬼子兵。戰至最後只剩下身負重傷的共產黨員、班長王殿元和另外兩名同樣身負重傷的戰士,以及最後兩顆手榴彈。就在日軍再一次沖上陣地時,王殿元用盡全力把一顆手榴彈扔向了敵群,另一顆拉響後與沖到跟前的敵人同歸於盡。 戰斗結束後,鄉親們來到烈士們浴血奮戰的主峰,找到了王殿元、趙亭茂、李貴、王文禮等十勇士的遺體,把他們安葬在山頂那棵平頂松附近,並為十勇士豎立了紀念碑。「馬石山十勇士」作為一個英雄群體,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下面是相關資料: 其實,在這場反「掃盪」戰斗中為掩護群眾而犧牲的何止「十勇士」,那個夜晚和十勇士同樣壯烈的是數百勇士! 十六團團長周光、政委張寰旭率團機關和部分連隊突圍時,發現沿途有很多群眾,遂派人四處聚攏失散的群眾,帶領群眾一道突圍,結果延誤了時機,拂曉時分遭遇「掃盪」日軍,周團長、張政委指揮部隊拼阻擊敵人,掩護700多名群眾沖出了險境,而張寰旭政委和參謀長陳志英、參謀周文彬、組織股長牛文蔚等100多名指戰員英勇犧牲。 十六團一營三連劉指導員帶領一排20多名戰士,在馬石山北麓組織第四批群眾突圍時被日軍發現,激戰中劉指導員和20多名戰士全部犧牲在馬石山的懸崖峭壁上。 十七團二營營長孫濤和團敵工股長賽自來帶領第七連突圍至馬石山以東時,遇到數百名群眾,隨即組織部隊阻擊日軍,掩護群眾突圍,賽自來犧牲,孫營長被戰士強行拖出陣地。三連連長叢培露、指導員黎光指揮全連百餘名戰士與日軍展開搏殺,除6人受傷被俘外,其餘全部犧牲。 十七團八連、九連在馬石山東麓掩護500多名群眾突圍成功,轉移至馬石店,未及突圍的數百名群眾全部被日軍殺害。當獲悉小股日軍宿營於海陽郭城鎮,為了給去的鄉親報仇,十七團決定八、九兩連向郭城鎮發起攻擊。戰斗發起後才發現日軍多達千人,攻入鎮中的八連遭到優勢日軍圍擊,力戰不退,只生還3人。 在馬石山南麓戰斗的膠東行署公安局警衛連指導員也叫王殿元,他帶領三排16名戰士連夜救援千餘名群眾脫險,天亮後被日軍包圍,血戰至中午,16名戰士全部犧牲。王殿元負傷倒地,將最後一顆手榴彈枕在頭下,用右手扣住拉弦,與沖上來的日軍同歸於盡。 為解救被敵人追趕至半島最東端的群眾,東海獨立團二連一排和日軍戰斗至彈盡糧絕,剩下的7名戰士寧不屈,懷抱槍支跳入了大海。 這是一個無比悲壯的夜晚:八路軍救出了被圍的6000多名鄉親,五六百指戰員為此獻出了生命。 豈止是那個夜晚,在抗戰八年的日日夜夜裡,膠東八路軍夜以繼日地和侵華日軍進行戰斗,烈士的遺骨埋遍了膠東大地;豈止是膠東大地,白山黑水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人民抗日武裝都在進行著反侵略的正義戰爭,戰士的鮮血染紅了神州大地。 這是怎樣的一支軍隊?青山遺骨可以作證,那個夜晚可以作證,抗戰的全部歷史可以作證:他們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是世界上少有的仁義之師、正義之師、威武之師。他們用最差的武器打敗了最強的敵軍,他們的勇氣和力量來自人民,來自他們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親密關系。有了這樣一支人民的軍隊,我們偉大的民族就能夠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個結論,印證著歷史,也昭示著未來。 看過電影後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動,影片真實再現了先烈們戰斗犧牲的壯烈場面。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六十多年,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他們!用他們偉大的精神時刻激勵我們,讓我們不要忘本!「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❼ 請問一般區武裝部的連長是什麼軍銜的,肩章上的MB是什麼意思
一般的城市區武裝部連長基本都是是上尉軍銜,縣級市部分是中尉軍銜。
如果肩章上有MB則表示是民兵連長,不是正規的軍隊軍銜。MB肩章只表示民兵身份。
廣州、深圳是副省級城市,軍分區司令是副軍級,軍銜為少將或大校,區武裝部長為副師級,軍銜為上校或大校。
珠海、東莞為地級市,軍分區司令員是正師級,軍銜為大校或少將, 區武裝部長為正團級,軍銜為上校或中校。
(7)出手制服敵軍連長擴展閱讀:
1、軍銜的意義
軍銜代表軍人級別,它將軍人的榮譽稱號、待遇水平和職務因素融為一體,兼有增強軍人的責任心和榮譽感,促進軍隊正規化建設,加強軍隊諸軍兵種之間指揮、管理和保障的協同,及便於進行國際交往的作用。
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研究員、軍銜研究專家徐平認為,軍銜制可以明確軍中指揮關系、責任和相互關系,也是國家給予軍人的榮譽。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指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同西班牙的戰爭中,由於法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軍銜制度,「軍人的銜級開始成為一種權利,大大優於家庭出身,受人重視的是勞績戰功,而不是祖宗門第」,使得法軍所向披靡,「路易十四一在邊境出現,邊境城市便紛紛落入法國手中」。
2、肩章指佩帶在制服肩部的銜級識別標志。一般由橫杠和星花等組成。反映了人員級別的高低。佩戴人群主要有軍人、警察、鐵路等。
作用:反映了人員級別的高低。
特點:形狀有梯形、劍形、斜角形、矩形等。綴有軍銜等級或軍兵種專業勤務符號。依佩帶時機通常分為常服肩章、禮服肩章、作訓服肩章等。
各種肩章樣式基本相同,禮服肩章以飾物相襯。肩章的作用,是按肩章的種類、式樣、顏色、肩章上的彩色杠(豎條帶)和條紋的數量、寬度以及星徽或其他圖案的數量、大小,區分軍銜等級和勤務的屬性。18世紀初,肩章作為一種識別標志在軍隊佩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