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生帶手機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近日,記者走訪呼市多家小學了解到:目前帶手機上學的小學生為數不少,其中又以四、五、六年級學生最多。對此,很多老師和家長表示:小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帶手機,容易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
調查:高年級小學生80%帶手機
昨日14時25分,蘇虎街小學五年級的高睿卿背著書包從公交車上下來,朝學校走去。到校門口時,他拉開校服拉鏈,拿出手機熟練地操作著按鍵,用簡訊告訴媽媽他已安全到校。高睿卿告訴記者,手機是今年爸爸媽媽送他的生日禮物,現在他們班差不多80%的同學都有手機。同學之間交流很方便,每次遇到學習上的難題或是節假日想出去玩,只要給同學打個電話或發條簡訊就行了。
東落鳳小學六年級的張宇陽告訴記者:「四年級下半學期時,由於上各種補習班,媽媽就把她的舊手機拿來給我用,方便聯系。去年過年時,我用壓歲錢買了一部新手機,差不多從五年級開始我幾乎天天帶著了。」張宇陽說,用手機可以保護隱私,如果使用公用電話,自己說的話會被旁邊人聽到。另外手機也利於溝通感情。「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賭氣,可又不好意思開口認錯,於是就給媽媽發了一條道歉簡訊,這樣可比當面檢討好多了。」張宇陽說。
正方:
不影響學習 便於聯系
在采訪中,一些家長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是可以帶手機的,這樣也方便家長掌握到孩子的動向。
家長劉女士說:「現在手機普及,我兒子今年上五年級,幾次提出要買手機,說班上很多同學都有,同事中也有不少給上小學的孩子買手機的。我就給他買了一個。現在的男孩比較貪玩,給他配個手機便於隨時了解他的動向,只要不影響學習,也是一件好事。」
張麗麗的女兒今年上四年級,平時她和丈夫的工作都很忙,除了每天早上把女兒送到學校外,幾乎全天都託付給了小飯桌。女兒幾次提出放學後不想再去小飯桌,為了防止女兒放學後亂跑,就給她配了一部手機。張麗麗說:「手機普及是大勢所趨,孩子能否認真學習並不取決於是否用手機,跟孩子說明在學校哪些功能可以使用,哪些不能使用,保證正常的上課秩序就好了。」
反方:分散注意力
有礙成長
「3月2日開學第一天,上五年級的女兒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跟我提出要買手機。她說班級里有很多同學在新學期里都買了手機,上課時她同桌還和其他同學互發簡訊。我一聽,忙問女兒是不是同桌發簡訊影響到了她聽課,女兒趕緊轉移話題並說沒有受到影響。」學生家長馬先生說,學生應以學習為主,沒有必要配帶手機。
家長張利芬反對的態度特別堅決。她告訴記者:「去年,孩子剛升入五年級時就提出要買手機,當時為了鼓勵他學習就答應了,並約定不準在上課時使用。期末考試期間,我發現他在復習功課時總走神,隔一段時間就發一次簡訊,後來我翻看他的手機,裡面的簡訊內容讓我目瞪口呆:竟然涉及一些黃色內容,彩信也有一些不健康的圖片。我毅然決然地把手機沒收了,後來孩子跟我鬧了差不多半個月的別扭。對於這件事情,作為家長,我自認為我的做法是正確的。」
老師:弊大於利
呼市玉泉區石東路小學教導處德育主任吳席泓表示,如今小學生上課帶手機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了,有的上課玩手機游戲,有的用手機簡訊聊天,嚴重擾亂了課堂秩序。同時,小孩子的攀比心理比較強,這樣也不利於他們身心的發展。
目前手機功能比較齊全,不管什麼樣的簡訊和圖片都能發,網路上的不良信息也能接收,學生很容易會產生負面認識。另外,手機輻射也比較強,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小學生帶手機唯一的好處就是便於家長及時聯系,但是聯系也存在欺騙性,如果學生不想讓家長知道自己的真實去處,帶手機也無濟於事。總之,小學生帶手機是弊大於利。「目前,教育部並沒有明令禁止小學生配帶手機,作為學校也無權干涉,只能是老師和家長齊抓共管,引導學生理性對待手機,合理文明使用手機。吳席泓說。
❷ 玉泉小學運動會作文400字左右
一年一度的運動會終於來了。星期四的早上,我們穿著整齊的校服,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學校。不一會兒,運動會的開幕式開始了。伴隨著運動會進行曲,管樂隊、花束隊、彩旗隊和各班運動員邁著矯健的步伐,向主席台走來。開幕式一結束,比賽正式開始。操場上頓時熱鬧起來。50米預決賽、跳高、跳遠幾個項目同時進行,操場上拉拉隊的「加油」聲此起彼伏。我覺得我們年級最精彩的要算女生接力賽了。「砰」的一聲槍響,各班的運動員就像離弦的箭一樣沖了出去。我們班跑第一棒的同學一眨眼的功夫就逼近了第二棒,跑第二棒的同學飛一般的沖了出去,和別班拉開了一小段距離。眼看就輪到我了,我多少有些緊張,不過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很利索地接過棒子就跑,盡管別班運動員緊追不舍,還是沒有追上我。就這樣各班運動員一個緊接一個地跑著,「加油」聲一浪高過一浪,最終我們班的女生接力得了全年級的第一名,我們激動地歡呼起來。運動會很快就結束了,但運動場上那激動人心的場面不時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