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中國建國60周年的資料
愛國者國慶60周年演講稿:放歌祖國60年
天安門廣場上的巍峨的華表,記載了共和國60年的歷史滄桑。歷史的耳畔,銘記著祖國60年前建國禮炮的隆響,60年前,一位巨人俯瞰著世界、聲音洪亮, 讓全世界震撼了,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那鮮紅勝利的旗幟,在北京、祖國的各地迎風飄揚,從此中國人民昂起了頭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歷史銘刻如歌的歲月,塗染金秋十月的陽光,一聲嘹亮慷慨激昂,築起了一座共和國的豐碑,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輝煌的紀元,激揚的文字,輝煌的歷史,抒寫了新中國燦爛的篇章,人民自豪地指點江山。苦難的祖國母親,敞開黃河的胸懷,長江的臂膀,長城由衷地歡暢,祖國豪邁地走進了共和國時代,也走向了繁榮富強。謳歌共和國的歷史,60年繽紛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海之濱,山之陽。泛起層層漣漪,響起陣陣回響,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凝結一個主題:偉大祖國母親萬歲!我們以《詩經》關雎的歌喉,以屈原《橘香》的音韻,以古風與樂府、律詩與散曲,以京劇與秦腔、用梆子與鼓詞唱響您歷史恢宏歲月的滄桑與輝煌,唱響您不屈的尊嚴與神聖。我們回想建國恢復經濟三年;回憶抗美援朝通過鴨綠江,回想「三反」五反歲月「,從人民公社號聲嘹亮,祖國十年麥浪滾滾閃著金光……文革浩劫留下多少遺憾與悲壯……,階級斗爭不是人民走向富裕,國家走向富強的方向!國人不會忘記計劃經濟時期憑證供應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兩件新的衣裳,「過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們那個時期的同齡人都有過的願望,買東西憑票更是讓國人難忘,三十年前,許多家庭只有一間住房,幾乎相同的布局就是一個大立櫃和一張床……
60年,可謂彈指一揮間!60年的個人經歷讓我觸摸到了社會前進的脈搏,60年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每一個國人的生活。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國家經濟在三十年間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也在這三十年間發生著巨變,衣食住行和生活環境、工作條件哪一樣都是翻天覆地的改善。六十年間的種種變化讓我感慨多多,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來之不易。我們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黃金時代,這種幸福和安定和諧的局面也需要我們倍加珍惜和維護,通過我們的努力和奮斗,祖國還會越來越富強,人民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6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青藏鐵路,一條幾乎不可能的鐵路,中國人民做到了;火車多次提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奧運場館建設,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舉國上下一片歡呼雀躍……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著一個又一個壯舉! 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沒了許多樓房,淹沒了許多人民,卻淹不滅中華兒女的愛心;2007年年底,當春節來臨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雪災,阻礙了人們回家的道路,卻阻礙不了中華兒女救災的決心;2008年5月,里氏高達8.0級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牽動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樓房,震碎了一顆顆逝世者家人的心,卻震不倒中華兒女突破重重困難、手挽手,心連心,團結救災的願望!
改革開放,使中國建設新農村的腳步越走越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上了中學、大學,成為了建設祖國新一代的智囊團;以前,農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過的都是苦日子。現在,農村人的經濟能力越來越好,紛紛過上了小康生活。手機、彩電、冰箱……以前,農村給人的印象是又亂又臟。一下雨,小路便成為了「水泥路」。現在,一提到農村,人們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氣,美麗的青山綠水……改革開放,讓農村展現出了勃勃的生機,讓人們的生活過得更加幸福。綜合國力大幅度增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和增強。
60個春秋,錦綉大地神采飛揚。60個春秋,江山如畫詩意酣暢。 60個春秋, 改革開放解放思想,放歌農村豐收的喜悅與歡唱。 60個春秋,奧運鳥巢拱起鋼鐵的脊樑,神舟實現太空翱翔。60個春秋,一座座天塹變通途, 雄偉的三峽大壩鎖住萬里長江。60個春秋,人民的軍隊威武雄壯,捍衛祖國的江山鐵壁銅牆。 60個春秋, 改革的春風,讓人民喜奔小康,實現了舉辦奧運會的夢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 勃發出震驚世界的力量, 實現著光榮與夢想!
讓您的靈魂與精神唱響。親愛的祖國,讓我們以億萬雙手,編織花壇錦綉,建造華燈明亮;讓我們在金黃季節里,黃金般的早晨,把五星紅旗飄揚國歌唱響,唱響千百年來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黃河猛、長江長、泰山雄、昆侖莽,萬里山河浩浩盪盪從天安門前走過,走過一隊隊鐵軍,走過一隊隊鋼搶,走過一車車導彈,走過60年共和國的無比輝煌……走出中國人民最風光最風情的步伐,走出的方陣顯赫中華民族最壯美最雄壯!親愛的祖國,五千年的蘊含和積淀,60年的揚棄和繼承,和平與發展是共和國熱切表達的希望。祖國啊!我為你自豪,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匯入歷史的長河,永遠在我的胸中激盪。祖國啊!我為你驕傲,在這精彩神奇的土地上,構建和諧社會的藍圖,一次次萌發騰飛的希望,煥發出科學發展的容光。滿懷豪情的展望未來,執著的堅信20年後的暢想,中華民族的明天更加絢麗美好!共和國一定會走向新的輝煌!
Ⅱ 做了什麼,為什麼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至死都不肯原諒他
說起梨園藝術,就不得不提中國乃至世界的里程碑人物——梅蘭芳。申報曾經評價梅蘭芳是「青衫亦為都中第一流人物,色藝之佳,早已名滿都下二難兼並,必有特異之技藝以動人,觀聽者有梨園癖者自必聯翩往觀,第一台又將座物隙地矣。」
梅蘭芳在戲劇上的成就可以說是一位真正的演員,是美的創造者。
此話一出,梅葆玖老先生更是十分氣憤,認為李玉剛假充其梅派傳承人,半路出家只因在歌里加了幾句戲腔就妄想是梅派的傳承人,這讓梅葆玖更認定了李玉剛是一個不知尊敬的人,於是兩人的誤會更深了。
於是,在這之後,兩個人再也沒有碰過面,李玉剛也再也沒有機會像梅葆玖澄清自己的本意,而就是在梅葆玖去世了,他也沒有原諒李玉剛,兩個人的誤會也隨著陰陽兩隔,成了永久難解的遺憾。
小結:其實,梅葆玖和李玉剛都沒有錯,一個是對傳統藝術的堅守和傳承,一個是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這兩種方式都是藝術的生命力的延伸,恰巧說明了梅派藝術經久不衰的魅力,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傳統藝術的美麗。但是,有時候藝術的美麗是需要碰撞的,而梅葆玖和李玉剛之間就是這樣,是一場藝術之間的碰撞。
其實如果李玉剛和梅葆玖能夠有機會相聚,心平氣和地解開矛盾,兩人的誤會也不會成為永久的遺憾。
但是即便如此,這兩人對藝術都有自己的見解和傳承,而藝術需要新的生命力,無論是經典還是新潮,或是兩者的結合,他們兩人之間都是一場關於藝術碰撞的美麗的誤會,沒有孰對孰錯之分。
Ⅲ 黑馬拉丁舞蹈班在維多利的哪呢
維多利亞瑪麗女皇街1007號
Ⅳ 肖戰首次話劇演出圓滿成功,自稱緊張到冒汗,你怎麼看呢
肖戰出演的《如夢之夢》劇已經正式開始首演,第一次首演圓滿成功,而且肖戰剛剛上台的時候超級緊張,這次第一次挑戰話劇可以讓他如此完美和沖擊,很多粉絲都盯著他,他總是是一個正能量的男孩,這次他演話劇的時候,五湖四海的粉絲給他祝福了,武漢的花幾乎都被賣完了,現場擠滿了紅色的花海,這是帶你去看錶演的祝福,當然除了粉絲的朋友以外,還有一些電視台和他的代言人,廠家都給他送去了最誠摯的祝福,這次選擇了在武漢首演,還有特別的意思,因為之前的疫情,武漢遭受了嚴重的災害,這次帶所有的花海去武漢。
Ⅳ 2004年"四川萬源奢侈演出事件"是怎麼回事處理如何
四川萬源市為請宋祖英等花2000萬搞豪華演出 <中國青年報>四川萬源市為請宋祖英等花2000萬搞豪華演出 <中國青年報>
四川萬源市財政赤字1.6億 為請宋祖英等花2000萬搞豪華演出------中國青年報 [東北老鄉] 於 2004-09-01 10:36:39上貼
四川萬源市財政赤字1.6億 為請宋祖英花2000萬搞豪華演出---中國青年報
[突飛猛進] 於 2004-09-01 10:11:15上貼
核心提示
●地處貧困山區的四川省萬源市年財政收入4000萬元左右,2002年財政赤字高達1.6億多元,但一場紀念活動耗資約2000萬元
●請宋祖英唱4首歌花了42萬元,是當地農民年收入的210倍
●請明星、看演出成了「政治任務」,紅頭文件強行攤派購買門票
●當地一名公務員月工資400多元,強行被扣除近1/5
8月25日,四川省萬源市某局公務員鄭毅(化名)發現工資單上的「補貼」欄的數字是「零」,他的當月工資整整少了78元。萬源市地處貧困山區,一個普通公務員的月收入僅400多元,78元是鄭毅近1/5的收入。
這一天,萬源市很多行政和事業單位員工,都發現自己當月收入減少了。更有跡象和傳言顯示,往後數月這樣微薄的工資能否按時發出都將成為問題。
「都是那場豪華演出害的!」鄭毅拿著工資單氣憤地說。
紀念萬源保衛戰勝利70周年 貧困市花巨款請明星出演
萬源地處川東北大巴山腹地,川、陝、渝三地交界處,是四川省達州市轄的縣級市。2000年,萬源被國家確定為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市。據該市一份向上級匯報工作的材料顯示:該市2002年的財政赤字高達1.6億多元。然而,當地市委、市政府連續兩年邀請明星、大腕前來舉行盛大演出,並以紅頭文件方式,強行攤派各單位購買價格高昂的演出門票。
今年8月7日,萬源市付出巨額報酬請來著名歌星宋祖英、費翔等人,其中,僅宋祖英一人獨唱4首歌的稅前報酬就達42萬元,相當於當地農民平均年收入(2002年)的210倍。當地一些人士對記者說:「紅軍烈士若是地下有知,還能安眠在自己灑滿鮮血的這片土地上嗎?」
為了紀念萬源保衛戰勝利70周年,早在一年前,萬源就成立了專門的籌備班子,由市委書記牽頭。紀念活動包括北京人民大會堂座談會、「重走紅軍路」旅遊觀光、萬人簽名暨街頭群眾文化宣傳活動、70周年紀念大會和專場文藝演出。萬源市一些幹部群眾說,「舉行一些活動來紀念和緬懷烈士、繼承紅軍優良傳統是非常必要的。但花巨款請明星演出,這讓人實在無法接受。」
據知情人透露,整個系列活動中,讓當地領導和政府花費時間、精力和金錢最多的,正是普通幹部群眾提出強烈反對意見的專場文藝演出。
明星日程決定慶祝活動日程 紅頭文件攤派演出票5000張
「請來宋祖英一直是市委領導的心願。」———多位萬源市幹部向記者透露。2003年9月19日,萬源舉行了「首屆大巴山旅遊節暨萬源建市1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以高額報酬請來著名歌星孫悅等人。原本邀請的頭號演員是宋祖英,但因日程沖突沒請到。
此後,萬源市委領導多次在會議上強調,一定要想方設法把宋祖英請來。在有關部門的再三努力下,宋祖英終於同意來萬源演出,她的檔期就定在今年8月7日。有資料顯示:8月6日,宋祖英在四川威遠參加當地一場商業演出;8月8日,宋祖英抵達鄧小平家鄉四川廣安,參加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廣安行」綵排,8月10日參加在廣安的正式演出。8月7日正是她在四川的一個空檔。宋祖英檔期敲定後,萬源有關部門全力動員,並按這個檔期來確定這場大型晚會、乃至整個慶祝活動的日程。萬源市委有關領導在會議上指出:「周邊的縣、乃至上級達州市,也從沒能請來宋祖英。我們能夠請來,就要大張旗鼓地搞好演出!」
「多荒唐啊,居然根據一個明星的檔期來確定紀念活動的日程!太不像話了。簡直是給萬源這個紅色城市抹黑!」———一些幹部群眾對此議論紛紛。
作為貧困山區,萬源甚至沒有足夠大的專門演出場地。萬源市委要求萬源中學騰出體育場作為演出場地,耗資購買了1萬把沙灘椅,搭建觀眾席,並從數百公里外的成都請來專業人員搭建舞台。普通舞台搭建人員一天的補助費就是80元。
7月17日,中共萬源市委辦公室、萬源市政府辦公室聯合發出「萬委辦【2004】38號」紅頭文件———「關於做好『紅色萬源』主題晚會演出票分配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紀念活動是今年我市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全市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盛事和喜事。為了確保晚會取得圓滿成功,現將演出票分發方案印發給你們……」通知要求各單位必須在7月30日前到市委宣傳部購票。
這份文件,詳細列出了萬源市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各鄉鎮的演出票分配情況,在每個單位後面都詳細標明了必須購買的4種不同檔次票的具體張數。文件還詳細列出了票價:主席區每張400元、VIP貴賓票每張320元、甲票每張220元、乙票每張150元。
這份文件共攤派演出票5000張,其中主席區票1000張、VIP貴賓票1500張、甲票1500張、乙票1000張,票款合計136萬元;共向211個單位進行攤派,從市委、人大到小學、幼兒園,從各個鄉鎮到主要企業,幾乎涵蓋了小小的萬源能夠稱為「單位」的所有地方。
有權有錢的政府部門攤派少 負債累累的中小學校叫苦不迭
這份文件,讓被攤派的單位叫苦不迭。萬源原本就長期處在巨額財政赤字中,各單位經費一向非常緊張。許多單位連差旅費都要幹部自行墊付,醫療費長期不能報銷的單位更是比比皆是。類似的演出門票攤派,去年已有過一回。短短一年內再次攤派。
萬源市委領導則多次強調:「這是政治任務,各單位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最終,各單位被迫以各種方式籌錢完成了這項「政治任務」。一些實在有困難的單位,只好以原價完成購票任務,再以半價把票賣出,以減少付出的代價。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記者從達州市有關部門查到的資料表明,由於地方財政吃緊,萬源市有關部門不斷減少教師編制和數量,導致該市中小學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即將迎來的秋季開學,萬源教師缺員將達1100餘人;萬源全市學校的危房面積達到5.6萬多平方米;萬源「普九」教育欠債高達6100多萬元。然而,在這次大攤派中,很多連校舍都無錢維修、連老師都發不出工資的學校被攤派門票的數額甚至遠遠多於黨政機關。
在萬源紅頭文件中,僅直接攤派到教育局和市區各學校的,就有10個單位、417張票。據知情人介紹,攤派給53個鄉鎮的1530張票中,又有很多被鄉鎮再次攤派給鄉鎮各中小學校。「這簡直就是對原本就窮得掉底的學校的一次『搶劫』!」知情人說。
把攤派演出票的文件與萬源「普九」教育欠債情況放在一起進行分析,幾個數字的對比觸目驚心:以萬源中學為例,其欠債總額高達1200萬元,卻不僅要提供操場作為演出場地,還被強行攤派演出票90張;太平二小欠債總額高達44萬元,被強行攤派演出票48張,而且該校學生參加這場演出的伴舞,服裝費用兩萬多元還要學校自己支付。
不過,那些有實權、有財力的政府部門被攤派的並不多。市外貿局僅被攤派了兩張,市招商局僅5張。即便是當地很好的單位市工商銀行,也僅被攤派20張門票,數量遠遠少於一個欠債累累的小學!
一位小學教師告訴記者:「一張票,可以支付我們教師1個月的工資,可以讓娃娃好好地上一年學!真不明白,政府欠著我們幾年的工資,還要攤派學校買票看演出。就算來的是仙女,我們哪有心思看下去啊!」
萬源全年財政收入4000萬元左右 知情者稱紀念活動耗資約2000萬元
攤派5000張票遠遠不是貧困的萬源所付出的全部代價。為了這場慶祝活動,萬源市委、市政府從中央、省、達州市有關部門邀請了600多位嘉賓前來參加,加上隨行工作人員、家屬,總共將近1000人。據知情人透露,他們的吃、住、行全部由萬源財政買單,自然也包括看這場盛大的演出。在這些嘉賓收到的請柬中,就附帶著一張演出的主席區票;倘若是萬源籍的,就會收到兩張票,邀請家屬一同前來。
因此,這場總共有1萬名觀眾的盛大演出,用公款買票的就有6000張以上,而整個萬源市城區的人口也不過5萬人。
除了市委、市政府出面邀請的這些客人外,萬源市委、市政府各部門也紛紛邀請自己的上級部門領導、相鄰縣市兄弟單位領導前來參加活動、觀看演出。這些又用公款買了多少張票,已經難有具體數目;而買票之外的吃、住、游、玩、交通費用,難以統計。
8月6日至7日,萬源城內所有能用於接待的旅店全部客滿,連10元一夜的簡陋小旅館也住滿政府部門邀請的客人。萬源市某局邀請的上級部門和兄弟縣市的同行沒有地方住,只好花1000元包下一座茶樓,玩個通宵。
那兩天,萬源每個旅店都有市委、市政府派出的工作人員專門負責接待安排;萬源市所有單位的車輛都被調集起來統一調配使用。除了參加活動和看演出,萬源還安排來賓參加各種旅遊活動。據透露,僅在著名的漂流勝地龍潭河,1000多名來賓的漂流費用就高達10萬元,全部由當地政府買單。
8月7日晚,萬源中學操場上,宋祖英、費翔、鄭緒嵐、董蕾蕾、大兵等明星人物上台演出。僅這些明星演出所上繳的個人所得稅高達40萬元。
萬源市年財政收入僅4000萬元左右、赤字高達1.6億多元,但據知情官員透露,包括座談會、紀念大會、演出及相關城市裝飾在內的整個紀念活動耗資約2000萬元。萬源市財政局一位前任老領導憂心忡忡地說:「這樣下去,萬源的財政必將面臨崩潰!」
老紅軍和幹部群眾議論紛紛 達州市委書記拒絕觀看演出
「我老了,但愣是不明白,費翔唱『冬天裡的一把火』和當年我們打仗有啥子關系?」演出現場,一位老紅軍提出的問題曾讓領導尷尬。
「胡總書記在積極倡導『兩個務必』,我們的領導卻忙著在這么一個貧困地區搞豪華演出,真是對比鮮明啊!」萬源市的幹部群眾擔心,自己的生活將隨著貧瘠的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
對這場演出有異議的不僅僅是老紅軍和萬源市幹部群眾,甚至也有達州市委的有關領導。據知情幹部透露,達州市委書記晏永和在萬源參加了其他所有紀念活動後,堅持離開萬源,拒絕觀看晚上的演出。「既然號稱是商業演出,就應該完全商業運作,我們市委領導不應該參加。」這位書記同時要求達州市委其他領導同志必須離開演出現場。
但是,萬源演出的現場及電視直播中,依然介紹晏永和及其他市委領導觀看了演出。為此,萬源市委有關負責人受到了嚴厲批評,並被責令寫出檢查。
Ⅵ 李玉剛現身泰國機場,這次的《昭君出塞》演出在國外能否獲得圓滿成功
我覺得可以的,《昭君出塞》初次去國外演出,成為了大眾關注的重點,這一則熱搜的話題引起了網上的很大爭議,怎麼說的都有。
他用自己很多年的日積月累,他對反串表演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他吧一些經典的、古裝的美女形象,拿上了舞台,真的是大飽了觀眾的眼福,無論在造型上還是在裝扮上和化妝上都設計的非常的用心,現在的他在反串表演的地位很少有人和他媲美,現在的他的作品已經登上了國際的舞台,真的是讓人佩服不已。
Ⅶ 內衣秀演出時需要剃掉陰毛嗎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哦,如果穿內衣可以把多出的陰毛可以剃掉,不會有什麼影響的
Ⅷ 孩子們的演出圓滿成功,是病句嗎
是的,缺少動詞。改為:孩子們的演出(獲得)圓滿成功。
Ⅸ 小香玉有弟子嗎
有啊,以下為詳細介紹:
小香玉,女 1965年出生 漢族 中共黨員 研究生學歷 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優秀專家政府津貼 出生藝術世家,是豫劇大師常香玉的孫女。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聯誼會會員 中國慈善總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山西省青聯特邀常委 山西省第八屆第九屆政協委員。 代表劇目有《紅娘》《花木蘭》《白蛇傳》《破洪州》等常派名劇 電影故事片《雞犬不寧》電視連續劇《常香玉》《貞姐》綜藝作品戲歌《中華祖訓》 《中國鼓》《戲比天大》戲曲小品《狗娃與黑妞》豫劇音樂劇《搶媽媽》《俺請老師吃年飯》等作品,連續參加十幾屆春晚並多次榮獲觀眾最喜愛的春晚節目一二三等獎。
她多次把我們的民族藝術帶出國門,在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巴西委內瑞拉 印度尼西亞、加拿大、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演出交流中,驗證了她與國際接軌的理念。她在日本數月的文化交流成果顯著;更是在紐西蘭舉辦的亞洲國際藝術節上榮獲《藝術節最佳表演獎 》;2006年中國文化澳洲行的主要活動之一,《梨園飛歌》大型戲曲晚會,經歷一年多地排練,終於登上了悉尼歌劇院的音樂殿堂。小香玉表演的豫劇《花木蘭》選段震撼了全場觀眾,演出獲得圓滿成功;在巴西以及委內瑞拉的演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積極推動和參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激發各國朋友關注和學習中國文化。
同時她還培養了許多優秀的藝術人才,1994年創辦中國第一所全免費的招收山裡娃和孤兒的「小香玉希望藝術學校」 2000年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小香玉藝術工作室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北京朝陽小香玉藝術培訓學校」2005年推出全免費培養農民工子女藝術教育的「小香玉農民工子女藝術培訓計劃」。是一位在戲曲 藝術教育 電視電影 歌曲 小品等方面一專多能,在社會公益慈善方面有突出貢獻的青年表演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