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生穿校服好不好(正方反方都要)至少200字
反方
學生應該張揚個性,才有利於自身發展,更好適應未來社會!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是青春期愛美的心理需要。更是培養自我創新思維的需要。
解脫束縛追求自由的需要。
試想:從小讓孩子在嚴格束縛當中成長,穿的、吃得、聽的、看得等等都是固定好的老套的,怎麼會能培養出思想獨立、想像力豐富、創造性思維的孩子呢!就跟一個小孩從小關閉在一個沒有人跡的屋子裡,他會變啞一樣。很多東西,在他們成長時期不培養,他們的特長、天賦就會漸漸退化
正方
穿校服好,大家都一樣就不會有人搞特殊、互相攀比、進而影響學習
初中階段的孩子不比小學生,愛美了,若不穿校服,每天早晨為穿哪件衣服就得耗費不少時間。在當今社會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人群,有著自己特有的身份,穿統一校服就是這種身份的優化體現,而且有著諸多好處,因此我方認為:學生應該穿統一校服。首先、學生穿統一校服是自己身份的標志,也是學校的一種標志。學生,是在學校里從事學習活動的人,他們有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學校是專門進行教育和教學的機構。學生和學校是相輔相成的兩個存在,學生穿統一校服,在體現自我身份的同時,也是學校的一種標志。這是學生穿統一孝服實質意義所在。第二、學生穿統一孝服有助於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穿校服是一種集體的體現,在外面看起來是一個整體,能讓學生時刻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有助於樹立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展示集體精神風貌,也有助於學校的整體形象。第三、學生穿統一校服利於培養學生的平等觀念,避免攀比。統一的校服體現了學生個體的平等身份和地位,這樣有利於同學間以平等的心態相處,對增強同學間的友誼和團結大有裨益。第四、學生穿統一校服整齊化一,便於管理,宣傳學校。學生穿統一的校服,學校能夠及時准確地確定學生身份,便於學校的日常管理。同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安全系數。而整齊劃一的校服也是一所學校整體面貌的展現,有利於學校的對外宣傳。除此以外,學生穿統一校服還有諸多好處:一、有養成教育的功能。學生都穿校服會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在行為舉止方面會自然地以學生身份要求自己;二、保護和監督功能。穿校服便於得到社會監督,比如不太容易隨意出入電子游戲場所、酒吧等; 三、有利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與一些時裝相比,校服具有含棉量高,穿著舒適等特點,符合學生的年齡和生活習慣,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益處。 綜上所述,穿校服的好處遠多於不穿校服,所以我方再次申明自己的觀點:學生應該穿統一校服。這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是學校管理和促進養成教育的需要,更是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2.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禮儀篇(所有內容)
一、校園禮儀:
(一) 基本禮儀:
1.參加升旗儀式要求穿校服,衣著整潔,戴好紅領巾,校徽胸卡。脫帽,面向旗桿方向立正站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不得交談、走動或做其他動作。唱國歌時神態庄嚴,歌詞正確,聲音響亮。
2.參加集會,聽講要頭正頸直,抬頭,挺胸。
3.在樓道、教室行走時,慢步輕聲。
4.使用好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等,也可以用英語交流。
5.使用好體態語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禮讓,回答問題起立等。
微笑:是對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齒,嘴角微上。
鞠躬:是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個人對群體的禮節。行鞠躬禮時,脫帽、立正、雙眼注視對方、面帶微笑,然後身體上部向前傾斜自然彎下15-30度左右,低頭眼向下看。有時為深表謝意,上體前傾斜可再深些。
握手:起身站立,用右手握,雙目注視對方,面帶微笑,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多人同時握手不要交錯,待別人握後,再伸手依次相握。
招手:公共場合遠距離遇到相識的人或送別離去的客人,舉手打招呼並點頭致意,招手時手臂微屈,手掌伸開擺動。
鼓掌:表示喜悅、歡迎、感激的禮節。雙手掌有節奏地相擊,鼓掌要適時適度。
右行禮讓;在校園,上下樓梯,樓道或街道上行走時,靠右側行進。遇到師長、客、老、幼、婦、殘、軍人進出房門時,主動開門側立,讓他們先行。
(二)尊師禮儀
1.每天第一次見到老師要止步立定鞠躬問好:「老師早」或「老師好」、「校長好」,「客人好」。
2.排路隊五人以上向教師招手、點頭問候。
3.進出校門、教室、上下樓梯時遇到老師,應讓老師先行。
4.上、下課起立,站在座椅一側,雙手自然下垂,向老師行鞠躬禮。
5.課堂上准備提問、回答問題、有事報告先舉手,老師同意後方可發言。
6.進入教師辦公室要先喊「報告」或敲門經允許再進入,聲音以室內人聽見為適度。
7.與教師談話應站好,認真聽,不可東張西望,兩眼應注視老師。
8.對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地指出,要讓教師有思考和商量餘地。
9.見到領導、家長、客人應先主動問好。
10.師生常用語:
(1)師生相遇:「老師好!」「老師再見!」 「叔叔好!阿姨好!校長好!」
(2)請求老師幫助:「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沒有聽明白,您能不能給我再講一講?」
(3)匯報工作:「老師,這是我們班的作業本,全部收齊了。」「老師,我有事找您,您方便嗎?」「老師,近來班裡發生了一些事情您什麼時候有空,向您匯報一下。」
(4)受到批評:「老師,您批評得對,我一定改正。」得到表揚:「謝謝老師!」受到冤枉:「老師,我也有責任,但我不是故意的,以後我會注意的。」
(三)同學間禮儀
1.同學之間要互相問候、打招呼。早起說聲「早」,平時見面點點頭、笑一笑或說 「你好」。
2.尊重女生,不與女生爭搶座位,表現出「女生優先」。
3.不嘲笑或者惡意評價同學的考試成績,不以傷害別人感情的方式取笑別人。
4.不形成小圈子或者為了排擠別人組織小團體。
5.按順序排隊,從不加塞,不推擠前面的人,或者故意拖延時間阻礙後面的人。
6.不故意推倒同學,不向同學扔學慣用品、樹枝、石塊兒或沙子。
7.不搶同學的物品或對同學的物品作輕蔑的評價。
8.喝水時不用水噴吐同學。
9.玩游戲、運動設施的時候要自覺排隊等候。不要為了超過別人而去推搡同學。
10.在運動場上多幫助比自己小的孩子。
11.男同學應彬彬有禮,做個小紳士;女同學應文雅大方,做個小淑女。
12.同學間不起綽號,不講粗話、臟話和庸俗的傳聞。
13.同學間常用語:
(1)課間,碰掉了同學的東西:「哎呀!對不起!」「沒關系!」
(2)在教室,無意踩著同學的腳或撞同學了:「對不起,看看傷著沒?」「沒關系!」
(四)會議活動禮儀
1.按規定時間提前入場。在集合中不應隨便走動或發出聲響。進入後不經允許不講話,保持會場的安靜。報告和節目完後要鼓掌,對精彩的報告、節目要不斷報以掌聲。切不可鼓倒掌或發出噓聲。
2.在指定位置就坐,雙腿不要晃動,更不要踢前排椅子發出雜訊。
3.集會中如安排有自由發言程序,想發言時也應先舉手,得到同意後才能上台發言。
4.對別人的發言要認真聽講。如有不同意見可在會後有禮貌地指出。
5.參加各種活動都要遵守活動時間和活動紀律,做到提前入場,有紀律地退場。
6.觀賞性活動要認真觀賞、尊重表演者的勞動;參與性活動要積極參與,並注意同學間的互相禮讓。
7.當有賓客進教室聽課,參加活動時要鼓掌歡迎,當賓客離開時鼓掌歡送。
8.會後應輕輕扶起座板,杜絕隨意放置或弄出響聲。
二、家庭禮儀
(一)家庭交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其名,孝敬、體貼、關愛長輩。
2.對兄弟姐妹不要連名帶姓地稱呼,一般稱哥哥、姐姐或小妹、弟弟等。有時,弟妹也可直呼其名字,以示隨便。
3.回家時要與父母、長輩打招呼,離家時,要與他們道別,高年級的同學還應說一些表示關心、體貼的話。
4.到同學、朋友家串門要注意在休息時間,要避開處理個人生活的時間,不要逗留太久,不要妨礙他人學習、休息。
5.到同學、朋友家去玩,要徵得家長的同意,臨走時要告知家中要去的地點、時間。若延長時間,應設法告知家中,以免家人擔心。
6.沒有徵得家長的同意,不能在外宿。
7.問候常用語:
(1)早起:「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前:「爸爸、媽媽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媽媽回來啦!」
(4)長輩過生日:「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5)過新年:「祝爸爸、媽媽新年愉快!」
(6)爸媽外出:「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辦事順利!」爸媽外出歸來:「爸爸、媽媽回來啦!辛苦了。」 主動招呼,遞接物品。
(7)告別家人:「您放心吧,我自己會照顧好自己。」 「爸爸(媽媽),我走了」「再見」;離家時間較長,寫信或打電話問候家人。歸家說:「我回來了,爸(媽)好!」
(8)需要父母幫助:「媽媽,請您幫我找一下我的校服,好嗎?」「謝謝媽媽。」「媽媽,請您快一點好嗎?不然遲到了。」
(9)徵求家長意見:「媽媽,這個周末我想請×××到咱們家和我一塊寫作業,再玩一會兒,您看行嗎?」
(10)老師請家長:「媽媽,我們老師請您明天抽時間到學校去一趟,您別著急,沒有什麼大事,是我的錯,我一定改。」
(11)家中來了客人:「×叔叔,您來了,快請進。爸爸、媽媽,×叔叔來了!」「×叔叔,您請坐,我去沏茶。」「×叔叔,您慢走,再見!」
(14)隨家長外出做客:「×伯伯好!×阿姨好!謝謝!」「×伯伯,×阿姨再見,請您留步。」
(15)去看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好!您倆最近身體可好嗎?我可想您們了!」「爺爺、奶奶,我回去了,您倆要多保重身體,下周我再來看您們。」
(二)用餐
1.請長輩先就座,自己方可入座,等長輩先拿碗筷後,自己再拿碗筷。
2.吃東西或喝湯時要小口吞咽,閉嘴咀嚼,盡量不發出響聲。不要大聲說話,以免唾液、飯菜濺到他人的杯盤之中。
3.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
4.要學會給長輩添飯夾菜。夾菜時要用沒人用過的筷子、勺。
5.先吃完飯要說「大家慢吃」並對父母說些感謝的話「今天的菜真好吃!」「謝謝媽媽做了這么好吃的菜」。待大家都吃完後,主動協助大人收拾餐具、擦桌子、掃地等。
3. 為什麼老師對校服的檢查這么嚴格
為什麼老師對穿校服檢查的很嚴格,學生就是來學文化學紀律的學校,不光是學文化,穿校服是表現學生有組織性有紀律性的表現,要求學生一切紀律聽指揮,所以很嚴格。
4. 關於學生校服的,國家有什麼法規或文件嗎
國家目前有校服新國標文件,校服新國標文件是國家標准委批准發布的國家標准GB/T 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其是我國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校服產品的國家標准,標准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校服,在當時由於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學校是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炫耀,於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紛紛規定學生穿著同樣的衣服上學。
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校服制的實施在素質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份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有一種象徵的意義。
(4)校服規范行為意識擴展閱讀
文件頒布的背景:
有關校服的標准數量多,但標准分散,標准之間協調性不夠強,不便於各相關方使用,同時由於無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校服的專用標准,容易讓公眾產生我國沒有校服標準的錯覺。
為解決當前中小學生校服標準的混亂狀況,經教育部、國家標准委等有關部門多次協調會商,決定製定統一的中小學生校服國家標准,在匯集整合現行有關標準的基礎上,對中小學生校服的基本安全、性能要求和外觀質量要求等進行統一規定。
既便於有關各方使用,又可利用現有有效資源,構築中小學生校服質量安全門檻,為校服管理和監管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國家標准委於2015 年3 月18 日以國標委綜合[2015]25 號文件專門批准下達《中小學生校服》國家標准制定計劃,該標准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歸口,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紡織工業標准化研究所等單位負責起草。
標准制定過程中,廣泛聽取了社會意見,各方參與度高,共收到回函75 份,意見和建議500 余條。6 月4 日,標准草案順利通過審定。至6 月30 日國家標准委2015 年第21 號公告正式批准發布並實施,前後歷時3 個多月時間,創造了紡織標准制定新速度。
5. 《穿校服的利與弊》800字議論文
1.
不利於學生個性的培養
2.
不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
3.
在崇尚個性的年代,千篇一律的校服,是否扼殺了孩子們的審美發展,抹殺了個性
4
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根據生理學刺激反應理論,毫無個性的千人一服,不僅是對孩子個性的抹殺,也是對孩子創造力、想像力的打壓。
5天天穿同一件校服,違反了「事物是變化反展的」哲學道理,
6
大都是運動服之類,學生穿上雖然整齊劃一,但是不見得精神,對提振精神面貌無多大益處
7是校服都是按統一型號生產的,不是量體裁衣;
8學生穿校服,整齊劃一,看上去紀律不錯,其實這僅僅是表面現象。然而,不少領導看中的就是這種虛假的「紀律感」,強令學生穿校服,以顯示治校有方。
9穿校服將使個人所有衣服閑置,造成國家資源的極大浪費。
10穿校服多為強制執行,不利於我國民主制度的建立
11穿校服不利於我國民族服裝產業的發展。
日本
日本的學生制服都非常漂亮,在日本社會形成了一種時尚
美國
對校服要求寬松,學生可以自己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的校服,或者乾脆不穿校服
家長看法
學生不愛穿校服,家長怎麼看?一名家住南京市鳳凰西街150號、醫生出生的曹姓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學生不愛穿,家長也不愛買。他的理由是,現在的校服一般都是非棉織品,系化纖成份,對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學生極不利。同時,每一學生穿的校服又不是量身訂做,或大或小,或松或緊,有的由於褲子太長,體育課都沒有法子上;有的上裝太寬松,穿出來像個小老頭,男女不分,根本顯不出學生的青春氣息和活力。
6. 校園文明禮儀規范有哪些
校園文明禮儀規范:
一、接訪禮儀
尊重來賓(領導、專家等),在校園公共場所遇見來賓應主動停下,微微鞠躬問好。如遇到來賓提問要彬彬有禮,認真回答。
來賓進入課室、會場等場所時,要起立鼓掌歡迎他們的到來,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遵守課室、會場紀律,不吸煙,不交頭接耳,並關閉通訊工具;結束時,要起立鼓掌歡送來賓,待領導(專家)離開後再離開。
遇有來賓召集訪談,應按約定的時間提前15分鍾到達指定地點,衣著整潔、樸素大方;舉止文明、行為得體;關閉通訊工具;要把握語言技巧,發言要有準備,不說不負責任的有損學院形象的話。
來賓進入辦公室、教室、學生宿舍時,學生應主動起立、問好和讓座,來賓離開時起身送行。
二、言行禮儀
語言文明,使用禮貌用語如:您好、請(進、坐)、歡迎您(光臨、參觀、指導)、謝謝、沒關系、對不起、再見、晚安等,音量適中,講普通話,不說粗話。
男女交往舉止得體,在公共場所的行為不超乎一般同學關系。
上下樓、過樓道靠右行;出入各功能室輕聲慢步;起身和落座時不發出聲響;抽屜、窗戶要輕輕拉推;不影響他人,保持安靜。
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不踐踏草坪;不在校園內亂寫、亂畫、亂張貼;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三、餐廳禮儀
節約糧食,文明就餐。不相互餵食。
維護食堂秩序,排隊打飯,相互謙讓。
維護食堂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
尊重食堂工作人員的人格和勞動,不與食堂工作人員爭吵,更不得有辱罵、毆打和其它無理行為。
禮儀:
是"禮"和"儀"兩個片語合起來的合成詞,是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符合禮的要求,維護禮的精神,指導、協調人際關系的行為方式和活動形式的總和。
禮儀是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符合禮的要求,維護禮的精神,指導、協調人際關系的行為方式和活動形式的總和。
禮儀的表現形式有:禮節、禮貌、儀表、儀式、器物、服飾、標志、象徵等。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7. 作為在校學生,我們該怎樣規范我們的儀容儀表,做到講文明講禮儀
、衣著整齊、得體、樸素大方,不穿奇裝異服,不穿不符合中學生地位的衣服,提倡平時穿衣服,參加升旗儀式和重要的集體活動,所有人都穿校服,所有人都戴著學校徽章。
2、男生理學生式、西裝式頭發,長發的標准和女生一樣。女生扎辮子或剪童花頭、短發,不留披肩發。男女學生不得燙發、染發或化妝。
3、在學校穿皮鞋或運動鞋,不得穿拖鞋、高跟鞋(一般不超過2厘米)、溜冰鞋及其它不適合學校穿的鞋。
4、帽子要戴好,不得把帽舌戴歪。上課或開會時脫掉帽子。
5、雨衣和雨傘應裝在塑料袋中,以防雨水滲入濕地板和地板。購物、參觀和乘坐公共汽車應脫下雨衣,以免弄濕別人和座位。應注意拿傘的位置,以免刺傷別人。
6、男女學生不得騎高檔自行車,不得穿名牌服裝和鞋,不得戴名牌手錶,不得戴墨鏡。
7、每天都要佩戴校徽。團員還應當佩帶校徽、校徽。應在左胸的校徽下方佩戴聯賽會徽。
8. 校服的意義
第一,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分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比如像榮譽感、遵紀守法、文明禮貌,這些方面校服都可以起到內在約束的作用,一種象徵的作用,對他們起到一種潛移默化地培養作用。
第二,校服還可以產生一種平等感。因為學生現在的家庭收入狀況很不一樣,在攀比方面比較盛行的時代。我覺得如果一個學校的學生它能穿一樣的服裝,這樣同學相互之間的感覺是平等的,容易形成一種合作、團結、相互尊重的精神。比如說,我們家稍微窮點,但是穿上校服也沒人能看出我們家很窮;又比如說,某某人很富,但他的孩子在學校里不許穿很好的服裝,這樣感覺培養學生艱苦樸素的品質,避免攀比之風在校園里出現都有積極意義。
第三,校服還可以減輕家長對學生服裝上的投入。現在社會沒有專門為中、小學生製作服裝很得體的服裝,特別像我們中學生,從12、13歲到17、18歲這個年齡段,在市場上就買不到他們合適的服裝,要不就是時裝,要不就是一些胖的,而根據他們的身材、他們的需求,作為商業行為沒人來關心他們這個群體。從推進學校工作來講,我覺得學生穿學生裝對於推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非常有益處的。學生裝統一的穿著對學生有教育的功能,比如說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第四,穿校服對學生有規范行為的功能。由於學校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它不同於外面的社會,我們學生正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對學生的行為都應當進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