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女性服裝變化過程是怎樣的
服裝,從最初的保暖、減少傷害的實用作用,伴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作為文明的象徵,轉向了表現審美和身份地位的作用。在原始社會時,衣服是男女通用的,都是把毛皮披在身上,類似現在的無袖裙子,或者系於下腹。
明朝又恢復漢族服飾。婦女的穿著有:對襟寬袖大袍、豎領襦衫、高領衣、袖褙子、半臂、雲肩、襟袍、短袖衫、長裙、腰裙等。一般款式就是上襦下裙,但變化很多,且用料富貴。當時女性還有「鳳冠霞帔」的禮服樣式,更加的精美華麗。此時達到了我國古代女性服裝頂峰,服飾華麗,樣式多邊,細節規定,多有講究。
清代為我國的女性服飾注入了新鮮血液——旗裝。滿族的女子主要裝扮,窄而瘦長,外有坎肩,內配裙或褲。漢族女子多襲明朝款式,乾隆之後,衣服越來越肥,袖口日寬。明清時期,女性服飾從衣服的花紋到衣服的配飾,再到衣服的樣式,講究到了極致。
進入近代以來,女性的服飾又出現了旗袍和民國學生服,豐富了女性的衣櫃。數千年來,女性的服飾在不同的時代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但仍保留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特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明星,也是研究我國古代歷史的重要史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