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牌識別:貨號第一位數字代表品牌,例如數字「1」可能指代巴拉巴拉品牌。
2. 款式分類:第二到第四位數字代表款式的分類,例如「001」可能指某一款式的童裝。
3. 年份與季節:第五到第七位數字結合表示服裝的生產年份和季節,如「123」可能代表2023年的春季款式。
4. 季節區分:數字「223」可能指2023年的夏季款式,而「3」可能代表2023年的秋季款式,「4」可能代表冬季款式。
5. 性別區分:第八位數字用於區分服裝性別,其中「1」可能代表男童裝,「2」可能代表女童裝。
6. 顏色編碼:最後三位數字是顏色代碼,用於標識服裝的顏色,例如「001」可能代表白色。
❷ 兒童衣服碼數5、7、9、11、13、15怎麼對照
男童標准尺碼:
常用「尺碼」:
S: Small 小 --- (女:
M: Middle 中
L: Large 大
XL: extra large 加大
大概身高:
S 165 155
M 170 160
L 175 165
XL 180 170
XXL 185 -
常見服裝有兩種型號標法:一是S(小)、M(中)、L(大)、XL(加大);二是身高加胸圍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第一種標注不規范。不管是國產服裝還是進口服裝,必須按中國的服裝型號標准GB/T1335標注型號,英文字母只能作為輔助代碼標注。
在國家標准GB/T1335中,女裝上衣S號(小號)的號型是155/80A;M號(中號)為160/84A;L號(大號)為165/88A。「號」是指服裝的長短,「型」是指服裝的肥瘦。如165/88A,斜線前後的數字表示人體高度和人的胸圍或腰圍,斜線後面的字母表示人的體形特徵。Y型指胸大腰細的體型,A型表示一般體型,B型表示微胖體型,C型表示胖體型,區別體型的方法是看胸圍減去腰圍的數值而定。
四種:Y型、A型、B型、C型。
Y型(22—17):瘦型、胸圍與腰圍的差數為22—21厘米(男子),
24—19厘米(女子)
A型(16—12):標准型、胸圍與腰圍的差數為16—12厘米(男子),
18—14厘米(女子)。
B型(11—7):微胖型、胸圍與腰圍的差數為11—7厘米(男子),
13—9厘米(女子)。
C型(6—2): 胖型、胸圍與腰圍的差數為6—2厘米9(男子),8—4厘米9(女子)。
女上裝:36 38 40 42 44
S M L XL XXL
9 11 13 15 17
女下裝:24 25 26 27 28
S M L XL XXL
男上裝:15 15 16 16 17 17
38 39 40 41 42 43
M L XL XXL
145 150 155 160
男下裝: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8 、40
女的 S=155=小號,M=160=中號,L=165大號,XL=170=加大(以此類推)男的 S=165=小號,M=170=中號, L=175=大號,XL=180=加大號,XXL=185=加加大。
❸ 童裝上衣上的碼數標,6.8.10.12.14.16.。一般多大小孩穿的,褲子標,100.110.
1. 童裝上衣的碼數標示為6、8、10、12、14、16,這些碼數通常對應較大兒童的大小。
2. 褲子的標示為100、110,這些數字代表兒童的身高。
3. 上衣的碼數對應的具體身高和年齡如下:6碼適合身高100cm,年齡3-4歲的兒童;8碼適合身高110cm,年齡4-5歲的兒童;10碼適合身高120cm,年齡5-6歲的兒童;12碼適合身高130cm,年齡6-7歲的兒童;14碼適合身高140cm,年齡7-8歲的兒童;16碼適合身高150cm,年齡8-9歲的兒童。
4. 褲子的尺碼選擇則可以直接根據兒童的身高來決定。
5. 當兒童不在場或無法直接測量時,可以通過一些估算方法來選擇合適的童裝。例如,兒童的頭部占整體身高的20%,而身體高度佔80%。因此,可以根據兒童的身高比例來選擇衣服的尺碼。
6. 不同類型的童裝,其尺碼與身高的比例略有不同。例如,兒童西裝的尺碼應該是兒童身高的53%,兒童襯衫為50%,短褲為30%,茄克衫為49%,女童連衣裙為78%,長褲為75%。
來源:網路—童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