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個人頭上有一頂帽子 並舉著雙手打一成語
成語為:
怒發沖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解釋】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指激於義憤。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補語。
【正音】發;不能讀作「fā」;沖;不能讀作「chònɡ」;冠;不能讀作「ɡuàn」。
【辨形】沖;不能寫作「忡」;冠;不能寫作「寇」。
【近義詞】大發雷霆、怒形於色、怒火中燒
【反義詞】喜不自勝、欣喜若狂、喜形於色
【例句】戰士們看到班長犧牲了;一個個~;發誓為班長報仇。
【英譯】beinatoweringrage
拓展資料:
【成語故事】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壁玉。這塊壁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
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再說,也找不到一個能隨機應變的使者,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並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壁交換15座城池。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麼辦?」
「秦王已經許了願,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壁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兩方面比較一下,寧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
就這樣,藺相如帶了和氏壁出使秦國。秦王得知他來後,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里召見藺相如。他接過璧後,非常高興,看了又看,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現在又見他只管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馬上退後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後,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里,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壁後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願把自已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並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壁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後,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② 帶帽的褒義四字成語
【鞭絲帽影】馬鞭和帽子。借指出遊。
【穿靴帶帽】原指官員的打扮。現也比喻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生硬地加上公式化的套話。
【穿靴戴帽】穿著衣服鞋帽的方式或習慣。比喻在寫文章或講話的前後硬加進一些例行的政治說教。
【戴大帽子】比喻給人加上誇大了的罪名。
【戴高帽兒】吹捧、恭維別人。同「戴高帽子」。
【戴高帽子】吹捧、恭維別人。
【丟帽落鞋】形容緊急匆忙的樣子。
【戴綠帽子】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
【好戴高帽】比喻喜歡別人吹捧,喜歡聽奉承討好的話。
【孟嘉落帽】孟嘉:東晉時大將軍恆溫的參軍。形容才思敏捷,灑脫有風度。
【亂扣帽子】指隨意給別人定性。
【龍山落帽】在龍山上被風吹掉了帽子。形容人氣度恢宏,臨亂不驚。
【青衣烏帽】青衣:自漢以後即為卑賤者之服;烏帽:烏紗帽,本為官帽,隋唐以後流行於民間。平民的衣著。
【脫帽露頂】古代指不受禮儀的約束。
【烏帽紅裙】泛指男女。
【雨巾風帽】遮蔽風雨的頭巾和帽子。常借指浪遊之客。
沒有「帽」開頭的成語,含「帽」的成語有:
1、雨巾風帽[ yǔ jīn fēng mào ]:遮蔽風雨的頭巾和帽子。常借指浪遊之客。
2、謝郎著帽[ xiè láng zhe mào ]:喻指不拘禮數。
3、鞭絲帽影[ biān sī mào yǐng ]:馬鞭和帽子。借指出遊。
4、好戴高帽[ hǎo dài gāo mào ]:比喻喜歡別人吹捧,喜歡聽奉承討好的話語。
5、青衣烏帽[ qīng yī wū mào ]:青衣:自漢以後即為卑賤者之服;烏帽:烏紗帽,本為官帽,隋唐以後流行於民間。平民的衣著。
一唱一和 一呼百應 一干二凈 一舉兩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樣 一暴十寒 一目瞭然 一竅不通一心一意 一敗塗地 一本正經 一臂之力 一塵不染 一見如故 一箭雙雕 一脈相承 一視同仁 一瀉千里 一草一木 一成不變 一帆風順 一鼓作氣 一鬨而散 一如既往 一絲不苟 一言難盡 一衣帶水 一朝一夕 一針見血 一知半解 一表人才 一波三折 一步登天 一籌莫展 一觸即發 一刀兩斷 一技之長 一蹶不振 一勞永逸 一鳴驚人 一念之差 一貧如洗 一氣呵成 一清二白 一掃而空 一息尚存 一相情願 略勝一籌 兩敗俱傷 兩虎相鬥 兩面三刀 兩全其美 兩小無猜 兩袖清風 進退兩難 三長兩短 三顧茅廬 三令五申 三生有幸 三思而行 三頭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兩語 半夜三更 入木三分 火冒三丈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四海為家 四分五裂 四面楚歌 四通八達 四平八穩 危機四伏 四海昇平五彩繽紛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門 五顏六色 五體投地 五臟六腑 五穀豐登 學富五車 五雷轟頂 六神無主 六親無靠 六月飛霜 六根清凈七零八落 七拼八湊 七上八下 七手八腳 七嘴八舌 七竅生煙 七情六慾八面玲瓏 八面威風 半斤八兩 胡說八道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九霄雲外 九牛二虎之力 含笑九泉 十拿九穩 十年寒窗 十全十美 十萬火急 十指連心 十冬臘月 神氣十足 百無禁忌 百川歸海 百讀不厭 百發百中 百廢俱興 百感交集 百花齊放 百口難辯 百煉成鋼 百年不遇 百年大計 百思不解 百戰百勝 百依百順 百折不撓 百孔千瘡 精神百倍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百聞不如一見千變萬化 千差萬別 千錘百煉 千方百計 千呼萬喚 千軍萬馬 千鈞一發 千里迢迢 千門萬戶 千難萬險 千篇一律 千千萬萬 千秋萬代 千山萬水 千絲萬縷 千頭萬緒 千辛萬苦 千言萬語 千真萬確 千奇百怪 千姿百態 千慮一得 千慮一失 千載難逢 千難萬險 橫掃千軍 萬水千山 萬無一失 萬眾一心 萬紫千紅 萬死一生 萬籟俱寂 瞬息萬變。
描寫女性的褒義詞成語 小巧玲瓏 雍容華貴 *** 嫵媚動人,小家碧玉 大家閨秀 秀外慧中 清純可愛 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柔情似水 善解人意 雅緻婉約 美艷絕倫 艷絕千秋 傾城傾國 清新淡雅 美輪美奐 螓首蛾眉 目若秋水 膚若凝脂 氣似幽蘭 烏珠顧盼 朱唇素手 回眸生花 纖纖玉指 素麵桃花 冰清玉潔 溫宛可人 含笑盈盈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神采奕奕 眉飛色舞 昂首挺胸 炯炯有神 心曠神怡 心平氣和 目不轉睛 眉開眼笑 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 一身正氣 臨危不懼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瀾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直言不諱 無所顧忌 真心誠意 侃侃而談 推心置腹 振振有辭 對答如流 自圓其說 描寫人的容貌或體態的成語 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齒 美如冠玉 傾國傾城 國色天香 鶴發童顏 眉清目秀 和藹可親 心慈面善 冰清玉潔 雍容華貴 文質彬彬 威風凜凜 如花似玉 容光煥發 落落大方 描寫人的語言的成語 談笑風生 高談闊論 豪言壯語 誇誇其談 描寫謙虛的成語 不驕不躁 功成不居 戒驕戒躁 洗耳恭聽 虛懷若谷 慎言謹行 描寫學習的成語讀書學習 學無止境 學而不厭 真才實學 發奮圖強 廢寢忘食 爭分奪秒 力爭上游 披荊斬棘 日積月累 孜孜不倦 專心致志 神情專注 聞雞起舞 自強不息 只爭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似懂非懂 描寫人物品質的成語 奮不顧身 舍己為人 堅強不屈 赤膽忠心 不屈不撓 忠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捨死忘生 肝膽相照 克己奉公 一絲不苟 兩袖清風 見禮忘義 永垂不朽 頂天立地 豁達大度 兢兢業業 描寫人物行為的褒義詞成語:⑴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溝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遠致 高山景行 功德無量 厚德載物 懷瑾握瑜 蕙心紈質 見危授命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長 拾金不昧 玉潔松貞 沅茝灃蘭 雲中白鶴 志士仁人 傑出 補天浴日 風流人物 風華正茂 伏龍鳳雛 蓋世英雄 蓋世無雙 桂林一枝 鶴立雞群 鶴鳴之士 加人一等 矯矯不群 金榜題名 舉世無雙 絕世超倫 崑山片玉 人中之龍 首屈一指 鐵中錚錚 頭角崢嶸 無出其右 裒然舉首 一代風流 一世龍門 庸中佼佼 尊貴 不虞之譽 不言而信 不惡而嚴 榮華富貴 山中宰相 師道尊嚴 著名 草木知威 馳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風雲人物 功成名遂 功標青史 赫赫有名 舉世聞名 如雷貫耳 聲振寰宇 威望素著 寬容 海闊天空 含垢納污 呼牛呼馬 豁達大度 既往不咎 寬大為懷 寬宏大量 網開一面 網開三面 息事寧人 下不為例 下車泣罪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嚴以律己 寬以待人 以直報怨 以德報怨 宰相肚裡能撐船 知情達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將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傷 絕甘分少 普度眾生 起死人,肉白骨 輕財好施 設身處地 疏財仗義 為民除害 為民請命 雪中送炭 與人為善 雲行雨施 仗義疏財 助人為樂 榮耀 生榮死哀 死得其所 萬古千秋 萬古流芳 為國捐軀 ⑵志氣 有志 不恥最後 乘風破浪 頂天立地 鴻鵠之志 九天攬月 誇父追日 老驟伏櫪 老當益壯 力爭上游 陵雲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針 窮而後工 三戶亡秦 十載寒窗 鐵杵成針 韋編三絕 心小志大 胸懷大志 雄飛雌伏 雄心壯志 自求多福 移山倒海 迎頭趕上 自食其力 愚公移山 爭強好勝 知難而進 治國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擊楫 壯志凌雲 自力更生 自強不息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有志者事竟成 有為 大顯神通 大顯身手 大有作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奮發有為 公才公望 後生可畏 龍躍鳳鳴 鵬程萬里 前程萬里 如日方升 奮發 發憤圖強 奮發圖強 奮發蹈厲 披荊斬棘 聞雞起舞 我武惟揚 其他 八仙過海 不務空名 負重致遠 掞藻飛聲 ⑶忠貞 忠誠 碧血丹心 不避斧鉞 成仁取義 赤膽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報國 大節不奪 大法小廉 蹈節死義 斷頭將軍 肝腦塗地 故舊不棄 故劍情深 寒花晚節 久要不忘 捫心無愧 倩女離魂 捨身求法 田父獻曝 先驅螻蟻 心虔志誠 以身殉職 以身許國 憂國奉公 孝子順孫 忠孝節義 忠心耿耿 忠肝義膽 堅定 從容就義 一口咬定 海枯石爛 堅持不渝 堅韌不拔 堅定不移 雷打不動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鍥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堅石穿 心如鐵石 指天誓日 志堅行苦 至死不變 忠貞不渝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富貴不能淫 真金不怕火煉 之死靡它 堅強 堅苦卓絕 薑桂之性 寧死不屈 鐵石心腸 威武不屈 節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潤 冰清玉潔 冰壺秋月 高風亮節 古井無波 黃花晚節 堅貞不屈 儉可養廉 見利思義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屈節辱命 三貞九烈 喪身失節 歲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齒 心如古井。
③ 繁體鬢字少了上邊三個撇換成帽子和一頭長發打一成語
怒發沖冠
【拼音】: nù fà chōng guān
【解釋】: 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 《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舉例造句】: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宋·岳飛《滿江紅》詞
【拼音代碼】: nfcg
【近義詞】:大發雷霆、怒形於色、怒火中燒
【反義詞】:喜不自勝、欣喜若狂、喜形於色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補語;形容極端憤怒
【英文】: bristle with anger
【故事】: 戰國時期,秦昭襄王為得到趙國的和氏璧,便允諾趙惠王以15座城池交換。迫於秦國勢力,趙王派藺相如帶和氏璧去交換,秦王閉口不談城池的事,藺相如用計奪回和氏璧,並怒發沖冠地說:「如果不以城池交換,我就與和氏璧同歸於盡。」
④ 看圖猜成語金錢還有一個帽子是什麼成語答案
【成語】: 賣國求榮
【拼音】: mài guó qiú róng
【解釋】: 勾結投靠敵人,出賣國家的權益,謀求個人的富貴。
【出處】: 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六:「蘇循及其子楷自謂有功於梁,當不次擢用。全忠薄其為人,以其為唐鴟梟,賣國求利,勒循致仕,斥楷歸田裡。」
【舉例造句】: 賈似道賣國求榮,請速正法。 ★清·吳趼人《痛史》第六回
【拼音代碼】: mgqr
【近義詞】: 里通外國、媚外求榮
【反義詞】: 憂國忘家、為國捐軀、赤心報國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謀求個人的名利
【英文】: betray one's country in exchange for high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