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明王朝在國內歷史劇中算什麼水平的
告訴你個小竅門:看劇先看編輯、之後是導演,再之後是演員。
編輯是靈魂,是片子的根本,只是國內沒有給編輯該有的地位與社會聲譽;
導演是軀干,再好的本子,需要好導演表達出來;
好演員是會調本子的。
陳寶國、焦晃、倪大紅、歸亞蕾、李立群等這些老話劇出身的,一般都不會很差。
❷ 辛棄疾最出名十首古詩有什麼
1、《青玉案·元夕》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釋義:
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2、《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釋義: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3、《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代.辛棄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釋義:
郁孤台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裡傳來鷓鴣的鳴叫聲。
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釋義:
江山千古依舊,割據的英雄孫仲謀,卻已無處尋覓。無論繁華的舞榭歌台,還是英雄的流風余韻,總被無情風雨吹打而去。那斜陽中望見的草樹,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們說寄奴曾經居住。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麼輕率魯莽,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狠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還記得四十三年前,我戰斗在硝煙彌漫的揚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的行宮下,神鴉叫聲應和著喧鬧的社鼓。有誰會來尋問,廉頗將軍年紀已老,他的身體是否強健如故?
5、《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釋義:
從哪裡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卻只見北固樓一帶的壯麗江山,千百年的盛衰興亡,不知經歷了多少變幻,真是說不清,也道不完,有如這浩渺江水無窮無盡,奔流不還。
遙想當年,那孫權多麼英武威嚴,青年時期就統率著萬千健男。占據住江南百戰猶酣。天下的英雄誰堪配做他的對手?惟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難怪人說,生下的兒子就應當如孫權一般。
6、《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代.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釋義: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穀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急急地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裡去了?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7、《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宋代.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釋義:
醉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醒時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發人!
8、《清平樂·村居》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釋義: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9、《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宋代.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釋義:
楚天千里遼闊一派凄清秋色,長江水隨天流去秋色無邊際。極目眺望北國崇山峻嶺的風景,他們彷彿都在傳送憂怨仇恨,就好似碧玉發簪和螺形發髻。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里遊子悲憤壓抑,吳鉤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欄桿,沒人能理會我登樓遠眺之心。
別提家鄉的鱸魚肉精細味美,盡管秋風吹不會像季鷹不歸?更不想許汜只顧謀私利。那將羞於見雄才大氣的劉備。借時光如水憂愁國勢如風雨,樹猶如此倩人誰能去換來啊?就讓那紅巾翠袖多情歌女,為我擦去英雄失志時的熱淚。
10、《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宋代.辛棄疾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釋義:
我年輕的時候帶著一萬多的士兵、精銳的騎兵們渡過長江時。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備著箭袋,而我們漢人的軍隊一大早向敵人射去名叫金僕姑的箭。
追憶著往事,感嘆如今的自己,春風也不能把我的白鬍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長達幾萬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東邊的人家換換種樹的書吧。
❸ 求推薦歷史小說。正劇,忠於史實,不要穿越。像劉和平的《大明王朝》就很好,還有《明朝那些事兒》。
歷史劇朱元璋胡軍 大明嬪妃 大明衣冠
看胡軍的朱元璋哪個經典我已經看了30遍還百看不
胡軍說,朱元璋平生美女如雲,但唯一讓他敬佩的女人就是馬皇後。馬皇後是唯一可以駕馭朱元璋的人,也是朱元璋徹頭徹尾最相信、毫無設防的人。
馬皇後死後,朱元璋傷心之極,徹底地感到了寂寞和孤獨,此後不再立後,「所以在我心裡,朱元璋是英雄,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英雄。」在劇中,胡軍扮演的朱元璋從青年到老年,年代跨度很大,對他的演技來講是個極大的挑戰,而他也表示這是他演得最認真的角色。
一、粗略觀感
明人謝肇淛在《五雜俎》中說「蓋自三代以來,戰國至於劉項,是一劫;三國至於五胡,是一劫;中唐至於黃巢、石晉,是一劫;女直至於蒙古,是一大劫:中國之人,無復孑遺矣!故我太祖皇帝之功,謂之劈開混沌,別立乾坤,當與盤古等,而不當與商、周、漢、唐並論也。二百四十年來,休息生養,民不知兵,生齒繁盛,蓋亦從古所無之事」
明人邱浚在《世史正綱》中說:「洪武元年,太祖即皇帝位,復中國之統。聖人之生。自有天地以來,中國未嘗一日無統也,雖五胡亂華,晉祚猶存,遼金僭號,而宋系不斷。未有中國之統盡絕。而盡夷狄之歸,如元朝之世者也。三綱既淪,九法亦釋,天地於是易位,日月於是晦暝,陰濁用事,遲遲至九十三年之久。中國之人漸染其俗,日與之化,身其氏名,口其言語,家其倫類,十室而九矣,不有聖君者出,乘天心之所厭,驅其類而盪滌之,中國尚得為中國乎?」
我的看法與此相似,朱元璋締造明朝,重新恢復中華文明的功績,無論怎麼高度評價都是不過分的。與此對比看看本來同樣高度發達輝煌的阿拉伯文明被蒙古踐踏蹂躪後的結果就知道了。雖然後來又經歷滿清浩劫,但明朝三百年所凝聚的文化力量,思想資源,已經給中國文明之進步發展提供了更堅實更有韌性的骨架,中國文化終究還是有希望恢復自身文化的獨立性強大性,為世界文化真正意義上多元化的均衡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的可能,若無明代近三百年文化的積淀,這樣的希望要比現在渺茫得多。
羅曼羅蘭《貝多芬傳》序中說「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朱元璋當然是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但我認為他更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否則我不會尊敬他,更不會推崇他,當然也不會在這里評論一部反映他生平的電視劇。
這版朱元璋,確實是一部嚴肅的有誠意的歷史劇。
如果拋開歷史的層面的,就電視劇本身而言論,它也很精彩,情節緊湊,波瀾迭起,扣人心弦,讓人慾罷不能,至少我看的時候,幾乎是一口氣看完,以至於熬了幾個通宵。
如果把歷史的因素考慮進去,那應該說能感覺出來創作者確實很真誠試圖把那段歷史通過電視劇講故事的方式呈現,基本上所有情節都還是遵循歷史的骨架,編劇自作聰明,過度發揮,喧賓奪主的地方很少。有些對事件人名的改換,發生先後次序的變化,以及分散的人物與事件合並化處理,個別的虛構,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能夠接受的。
對朱元璋這個人物,可以感覺到創作者既沒有因為自身的偏見,而給予胡亂醜化,也沒有迴避一直以來朱元璋最受詬病的所謂殺功臣所謂殘暴的一面。因此,我盡管不會同意該劇中對朱元璋行為心理的所有描述,盡管覺得該劇後半段,過度渲染朱元璋對官員的嚴厲打擊,過度渲染朱元璋對劉伯溫的威壓,以至氣氛幾乎始終是壓抑沉重甚至恐怖,但我仍然願意給這部電視劇以充分的好評。
更何況,在有些地方的處理上,該劇確實體現出一些突破。
比如按照摜常深入人心的說法:朱元璋殺功臣,僅僅是因為他害怕功臣功高震主,有威脅奪取他皇帝位置的可能,是猜忌心理作用的結果。但在該劇中,並沒有簡單的歸結於此。而有了更深入剖析的嘗試。提到了功臣權貴在建國後,貪圖享受,居功放縱,殘害普通百姓,橫行不法的一面,而朱元璋之所以痛下辣手,和這些權貴自身違法害民貪污腐化有莫大關系。
這點和孟森的分析是契合的,孟森說「以國家全體而論,當開創之後,而無檢制元勛宿將之力,人人挾其馬上之烈以自豪,權貴縱橫,民生凋敝,其國亦不可久也」 「太祖之好用峻法,於約束勛貴官吏極嚴,實未嘗濫及平民」「不能使官吏畏法,則既豢民膏,復以威福肆於民上,假國寵以殃民,則國家養千萬虎狼以食人耳」。當然劇中對這一點展開的還不夠充分,還不夠透徹,但總是有了部分表現,也就值得稱贊了。
傳統的觀點過於聚焦朱元璋對官員的嚴厲,乃至殺戮,說成是殘暴,至少給了朱元璋自我辯護的權利和機會。讓朱元璋對性格仁善的太子說了這么一段話
「知道這荊棘是干什麼有的嗎......這荊棘原本是味葯材,可以解毒療傷、祛寒活血。所以這荊棘不光是鞭打犯人的利器,還是救死扶傷這良物啊。大惡大痛是其表,大善大和是其性」
「標兒,你不要老把眼睛盯在京城裡面。你也應該去看看外面的天下。在京城爹是殺了不少人,但殺的都是那些不法勛貴,悖逆將士還有貪官污吏。在京城外,那些仕農工商良民百姓爹可都沒殺呀。奉天殿上是血流成河,可是咱的大明天下正在繁榮昌盛。不管是人口、耕地、錢糧、賦稅都遠遠地超過了前朝 漢朝 唐朝。所以爹殺的值。爹永遠都不會後悔! 」
更何況,除了以上這些之外,胡軍對這部電視劇的靈魂核心——朱元璋的演繹非常出色,從言談舉止,到眼神表情,簡直和我想像中的朱元璋相差無幾,可以說他演的就是我心目中的朱元璋
這就足以構成我贊賞這部電視劇,推薦這部電視劇的理由了
康熙王朝編輯是一個人 所以都很精彩 我看過陳道明康熙王朝後我感覺沒有人能和陳道明的演技相比 可是剛剛看完 朱元璋胡軍能和他相比而且略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