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儀式對比,看完就知道還是中國最好看,印度太尷尬了
還是中國閱兵看著最養眼,中國閱兵儀式也被稱為世界上最震撼的閱兵,很多其他國家的網友看了中國閱兵都說自己國家的實在太差勁了。中國的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非常整齊劃一,精神抖擻!
❷ 軍事!軍裝的禮服和常服的區別
軍裝的禮服和常服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外觀不同
禮服的是方形軍旗(國旗)臂章,肩章底板為呢面底質,帽檐會有金穗花的裝飾。
常服比禮服少了兩顆扣子和一條綬帶,禮服的袖子和褲腿上多了一道明黃飾的帶,常服的臂章由盾形臂章,底板為布面。
2、應用場合不同
禮服則有條令規定穿著的場合,例如在一些重大的紀念節日,各種國家級慶典活動、還有就是進行各種軍隊儀式時穿著。
常服就是軍人日常穿的非訓練日服裝,例如參加部隊的政治教育課、部隊節假日、慶功會等場合穿著。
3、配備的軍人不同
禮服的配備有軍人等級限制,能擁有禮服的軍人正常級別達到軍官或者以上,其次就是某些特殊部隊士兵有特權配備。
常服是正常普通軍人都會配備的軍裝,是入伍首先分發的統一服裝。
軍服發展:
1955年,為了配合軍銜制的實施,我軍於當年10月1日起,開始在全軍范圍內配發55式軍服。55式軍服結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該系列軍服按照陸、海、空軍依次分為常服、禮服、工作服,並根據相配套的服裝發放常服肩章、禮服肩章和領章。
1965年6月1日,全軍換著65式軍裝。陸、海、空和公安部隊一律佩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官兵戴解放帽。陸軍軍服為草綠色;空軍上衣顏色與陸軍相同,褲子為藍色;海軍軍服為深灰色。
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閱兵部隊穿著85式軍服亮相。從1985年5月1日起全軍換著85式軍服。85式系列軍服分為夏服、冬服、大衣、制式襯衣、軍帽和標志符號。
1988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再次實施軍銜制。全軍開始穿著87式系列服裝,分為禮服、常服、作訓服三大系列,並重新設計了陸、海、空三軍的標志服飾。
1997年5月1日,駐港部隊開始試穿新軍裝。97式軍服分為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9個部分,為我軍下一代軍服設計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00年5月1日,全軍換發99式夏服,配發貝雷帽。
2005年11月10日,空軍軍服顏色由原來的上棕綠、下藏青統一改為藍灰色,制式、面料不變,被稱為「05式常服」。軍服史上一次全面系統的改革。
2015年12月31日,陸軍領導機關、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全軍於年初開始陸續換發15式臂章和胸標。2016年7月1日,火箭軍官兵啟用新式禮(常)服。
2017年8月1日,全軍將統一換發佩戴夏常服帽並取消貝雷帽,這是與夏常服配套的新式軍帽品種,設計上突出中國元素和我軍特色。
❸ 軍人的「行進間舉手禮」的動作要領是什麼
行進間敬禮要領就是走正步注目禮就是眼光緩緩跟受禮人移動,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敬禮分行進間間敬禮,注目禮,持槍禮。常見的敬禮要領,聽到「敬禮」的口令後,上體正直,右手取捷徑迅速抬起,五指並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約2厘米處(戴卷檐帽、無檐帽或者不戴軍帽時微接太陽穴,約與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
手腕不得彎曲,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聽到「禮畢」的口令,將手放下,成立正姿勢。
(3)閱兵式帽子上是什麼擴展閱讀
1、脫帽要領:立姿脫帽時,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將帽取下,取捷徑置於左小臂,帽徽朝前,掌心向上,四指扶帽檐或者帽牆前端中央處,小臂略成水平,右手放下。
2、坐姿脫帽時,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將帽取下,置於桌(台)面前沿左側或者膝上,使帽頂向上、帽徽朝前,也可以置於桌斗內。
3、戴帽要領: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取捷徑將帽迅速戴正。
4、攜槍(筒)時,用左手脫帽、戴帽。
5、需夾帽時(作訓帽除外),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取捷徑將帽取下,左手握帽牆(女軍人戴卷檐帽時,將四指並攏,置於下方帽檐與帽牆之間),小臂夾帽自然伸直,帽頂向左,帽徽朝前。
❹ 55式軍裝中的船形帽有什麼不好
55式軍服推廣開來以後,軍隊官兵對軍服的很多方面都很滿意,不過有一點卻遭到了非常大的爭議,就是給士兵戴的仿蘇式船形帽,相當多的戰士們都不太喜歡。
考慮到當時軍隊的軍服基礎條件和簡朴作風,士兵們都是身著布質軍服和膠鞋,配合船形帽確實體現不出明顯的效果。
因此,在基層士兵們的強烈要求下,中央軍委在1958年開始做出將船形帽改為解放帽的決定,並於次年起,開始給士兵們換戴了解放帽。後來,軍官們也開始戴解放帽來配合領章軍服,而大檐帽則配合肩章來穿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