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現在中國的坦克兵還是延續使用前蘇聯的坦克帽
誰告訴你中國還在延續蘇式坦克皮帽?
2. 毛線坦克帽的圖片和織法
1、毛線坦克帽的效果效果圖片:
3. 老式坦克帽哪有賣的
老式的坦克帽,現在幾乎沒有賣的,可以到收藏愛好收藏者家裡可以高價了買了
4. 為什麼二戰德國坦克手不帶坦克帽
首先說明的是坦克乘員佩戴的坦克帽其作用並不是在坦克被擊中時起防護作用,提高坦克乘員的生存力,而是在坦克進行越野行進,由於地面不平產生顛簸,防止坦克乘員因身體與車體碰撞產生傷害,起到保護作用。仔細觀察二戰時蘇式坦克乘員帽,實際上就是以皮帽為襯底,在其上使用皮革包裹固定的橫豎長條海綿條(塊),其作用僅僅是為了防止碰撞,對槍炮彈沒有任何防護作用。
其次,德國早期的坦克乘員也都配發坦克帽(如一、二樓圖示),可以發現其帽頂非常厚大,原因就是在其頂部及周圍填充了厚厚的海綿襯層,其作用同樣是起到防止碰撞作用,只是由於這種帽型對佩戴使用車內通話系統的耳機有較大影響,加之後期坦克設計的發展,於1941年全部撤裝,轉而使用有沿戰斗帽(山地帽)和船型帽。
第三,德國後期坦克後不使用有防碰撞坦克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德國坦克減振性能極好。二戰中後期德國坦克的主戰坦克大多為重型坦克,其負重輪設置幾乎全部採用交錯排列的雙排大直徑負重輪,而且每個負重輪都有獨立的懸掛系統,相對於採用單排負重輪的蘇式坦克以及美英式坦克採用扭桿懸掛系統的小直徑負重輪,其減振效果極為優秀,即使在非常顛簸的地面上行駛,也能保持車體非常平穩,故少有乘員身體與坦克車體碰撞現象。二是德國坦克在製造時就在車體內部容易與乘員身體發生碰撞的部位敷設了厚厚的保護層,不僅同樣起到了保護作用,而且在炎熱狀態下,有利於坦克乘員穿著單薄,利於汗液蒸發,避免戴皮質坦克帽的悶熱感,長時間保持其良好的精神狀態。三是坦克戰術的影響。由於二戰時期的坦克不僅觀瞄系統比較原始,而且火炮沒有射向/射角穩定裝置(現代坦克火炮全部採用了射向/射角雙向穩定器),只能採取短停頓射擊的方式(行駛間發現目標,停止間瞄準射擊),故此,不同的國家採取不同的坦克戰術,如蘇聯坦克採用高速接敵,高速脫離戰術,甚至採用高速撞擊戰術,而德國坦克依仗其厚重的裝甲防護,則採用慢速接敵,快速停車,精確射擊的戰術,再加上極大的車體重量限制了坦克的車速,故此,德國坦克的行駛速度普遍較低,根本不可能有蘇聯T-34坦克那種飛離地面的瘋狂行駛場面,其坦克乘員更不會像蘇聯坦克乘員那樣在車體內如乒乓球似的左碰右撞,因此,基本不需要特別的保護措施。
5. 坦克兵戴的帽子叫什麼
坦克兵戴的帽子被稱為坦克帽。坦克在進行中,發動機發出的轟鳴聲,各部分發動機運轉時的嘈雜聲震耳欲聾的槍炮射擊聲,使得坦克成員之間無法進行對話和傳遞口令。戴坦克帽的首要目的就是為了排除各種雜聲的干擾,進行車內通話。為此,坦克帽上裝有3個主要部件:喉頭送話器(或唇式送話器)、耳機和胸前開關。喉頭送話器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話筒,通常把它裝在坦克帽和扣帶上,工作時將扣帶系緊,它就正好貼在喉頭兩側。如果進行車內通話,它能夠將說話時由喉部(或唇部)的振動轉變成電信號傳入送話器,從而有效地防止車內各種聲音對送話器的干擾,以達到通話目的。耳機與胸前開關則與通常見到的相仿。
6. 坦克帽有什麼功能
我軍裝甲兵一直都使用皮製坦克帽,坦克帽頂部設有三條縱向和兩條橫向海綿帽棱,用於防止碰撞;用於坦克乘員間通話的是緊貼喉部的送話器。盡管坦克帽價格低廉,佩帶輕便舒適.但與坦克頭盔相比,其固有缺陷十分明顯:首先是防碰撞能力仍顯不足.盡管坦克帽可以有效防護一般的撞擊,但在乘員頭部在撞擊到尖銳稜角時,仍然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而在面對進人車體內的射流或彈片時也不具備防護能力;其次坦克、裝甲車內的雜訊通常可達108-118分貝,屬於強雜訊環境,而傳統坦克帽一方面隔音效果不是很好,另一方面送話器
拾取語音信號的能力也不足,很可能造成語音指令聽取不清
7. 坦克帽三歲起多少針
它的織法是從後腦勺起頭織的也就是豎著織的.等一會我再發一頂橫著織的. 這頂就是橫著織的了. 第一頂是給4歲小孩織的,用的是4股的開司米.第二頂是給1歲8個月寶寶織的,用的是6股開司米. 第一個起了46針,織有8寸半長.側面是挑了60多針接著再加針,加針的針數是挑針的1/3,這樣就形成了圓形也就是耳朵的部分,這部分的針數最好是8的倍數,因為要把耳朵這個圓形部分縮到中心我是分8個點縮的,每隔一行縮一次這樣縮會比較圓,縮到最後還剩8針穿起來收緊,然後再在加針的部位挑針織寬頻開始是每隔3行兩邊各縮一針織一段再每隔一行兩邊各縮一針(我也不知道該叫它什麼,暫時叫寬頻吧)織夠長度(圍到下巴釘上按扣的長度)就可以了.
帽子的長度和寬度根據個人的用線和手勁的不同,可以自行更改.
第二個是橫起60針織到需要的寬度,兩頭再挑針織些羅紋,我織的是圍牆針.剩下的織法和上面一樣.建議,在織耳朵的時個織個狗牙邊,那樣看起來有立體感 趁你睡覺的時候我在網上苦找的~呵呵~我看這個做法不是很詳細啊~我搜到了一個論壇叫編織人生你可以看看
8. 二戰德軍裝甲兵不帶專用坦克帽的做法為何沒有流傳下來
首先,德國坦克兵是有專用的坦克帽,但是這種坦克帽一個是比較難看,還有就是本身坦克兵帶坦克帽就是為了在坦克內部碰撞車體,而德國的這個坦克帽體積還挺大,反而是很容易碰到坦克里邊的設備,與其這樣不如不帶。老虎的一個刨面圖,可以看一下老虎的負重輪。這張看的比較清楚,這么多輪子,要是里邊的壞一個,你就拆去吧。這個就是用模型重現在野戰條件下修理負重輪,但是這種交錯排列負重輪的設計,它的毛病也是非常嚴重,一個是那麼多負重輪,哪個壞了都不行,德國坦克特別是老虎豹子如果遇到盟軍的炮火,甚至是迫擊炮,如果一個負重輪被打壞那麼整個坦克就不能動了,而且如果是里邊的負重輪被打壞了,那麼修理的時候就得把外邊所有的負重輪都拆下來,這個可就太累了,而且還費時間,另外這些交錯排列負重輪中間如果是塞上了冰雪泥塊,很容易就被卡死,也是不能動彈了,所以綜合各種方面考慮,戰後各個國家都沒有再採用這種交錯排列負重輪的設計,這樣一來大大減少了故障。帶來的問題就是車輛行駛的平穩程度有一定的下降,不過這個給坦克乘員每人發一個帽子還是很容易辦到的,所以戰後各個國家的坦克兵都是帶上了坦克帽。
9. 裝甲兵的帽子為什麼是一條一條的
坦克越野時是很顛簸的,而且坦克里鐵塊子硬東西太多,那帽子是防撞的,你看到的一條一條的東西就是橡膠條或硬海綿條一類的東西。採用這樣一條一條的設計,既能很好地防撞,又能保持帽子的透氣和輕便,同時也便於安裝通話裝置。而美系和德系的現代坦克手,由於坦克內部空間較大,所以一般採用輕便的頭盔式防撞/通信帽子。 這種條狀防撞帽子在使用蘇系坦克的裝甲兵中使用普遍,防撞也效果很好。而德國坦克兵在1940年以前還是有坦克帽的,但不知是誰的主意,從這年開始就用船型帽替換了原來的坦克帽(其實德國二戰期間坦克兵也有防撞帽子是硬皮製的,再加上德國一些坦克採用交錯負重輪,減震效果比較好)。當然,磕碰是難免的,據說,蘇聯坦克兵里流行一個笑話,說是德國坦克兵每天操練完畢出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互相數對方腦袋上有幾個包,其中包最少的要請客的。
10. 中國俄羅斯的裝甲坦克帽和美國英國的裝甲坦克帽為什麼不一樣
主要是必要性和舒適性還要一些其它因素。
坦克頭盔和步兵的頭盔有所不同,由於空間狹小部分觀察設備還需要帖眼實用,所以坦克頭盔都是貼合式設計以便減小頭盔直徑,而這樣設計後透氣性就很差自然就談不上舒適性了,而且坦克內高溫戴久了很不舒服。而坦克帽雖然也是貼合式設計但他輕便透氣相對舒適的多。至於說防彈能力坦克頭盔的也只能是防流彈而無法防禦鋼芯彈的直射,應為它的功能就不是防彈,而且設計上也不是懸掛式和外翹帽檐的防彈設計。
另外,假設讓你在30度氣溫的天氣下騎摩托車,你願意戴頭盔么?如果必須戴你會選個什麼樣的頭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