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四軍和八路軍服裝的區別
1、軍徽不同
八路軍的有「八路」「十八集團軍」「18GA」幾種,新四軍則為「新四軍」或「N4A」等。
2、軍服顏色不同
八路軍軍裝色調極其混亂,骨幹部隊為繼承自中央紅軍的草木灰色,早期少部分得到國軍後勤供給的部隊為仿德國灰色,後來軍服均為根據地土法生產,山東、河北製成時通常為黃綠色,穿著後逐漸褪成黃灰或灰白色。陝北製成時多為灰色,穿著後逐漸褪成草綠色。
新四軍位於江浙,條件較好,一般為較穩定的藍灰色。
3、軍帽帽徽不同
新四軍:早期八路軍、新四軍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引起新四軍全軍極大憤怒,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
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遠遠超過3個師的協議規模,加上國共合作時好時壞,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八路軍
Ⅱ 新四軍和八路軍有本質的區別嗎為什麼他們的軍帽上都是國民黨的軍徽
新四軍和八路軍都是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陝北紅軍和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接受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的軍事改編,改陝北紅軍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為第十八集團軍),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為副總司令,左權為參謀長下轄第一一五師、第一二〇師、第一二九師,主要活動在華北抗日戰場上。改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南方八省游擊隊為中國國民革命軍新四軍,葉挺為總司令,主要在江南地區進行抗日斗爭。
抗戰伊始,新四軍和八路軍都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改編,成為國民革命軍,帽子上有國民黨的徽章是正常的。而進入後期,國共矛盾日益加大,國民黨的徽章也逐漸從八路軍的帽子上消失了。
所以說,新四軍和八路軍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雖然在序列上屬於國民革民軍,但是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
Ⅲ 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的帽徽是什麼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沒有統一的著裝,也沒有帽徽。還保留抗日戰爭時期的國軍軍服。各個野戰部隊的軍服顏色各是不同,有黃的,灰的。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以後,共產黨的部隊(八路軍,新四軍)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摘取所有國民革命軍的標志(白日帽徽以及八路軍和新四軍臂章)。開始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牌,沒有帽徽。直到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結束,1949年2月解放軍開始統一軍裝,及四九式軍裝,有胸牌沒有帽徽。同年六月份,渡江戰役結束。全國大勢已定,確立了國旗,國徽,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確定以南昌起義日期(1927.8.1),為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固每年八月一日就成了解放軍建軍節。解放軍才有自己的軍徽,開始佩戴八一紅星帽徽。這種八一紅星帽徽一直延用到1955年。1958年徹底取消使用。65式軍裝為大紅帽徽,沒有八一。直到1985年,解放軍換裝,帽徽上才又恢復八一字樣。八十年代中期出現了新的現役兵種,公安武裝警察部隊,也就是武警部隊。武警部隊的帽徽跟其他警種一樣,帽徽上是國徽。所以區分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可以看帽徽。解放軍帽徽上是八一五角星,武警部隊的是國徽。
Ⅳ 新四軍帽上的國民黨軍徽是什麼時候撤下的據父親說是皖南事變國共合作破裂他是38年加入新四軍江抗
這個問題我在前年回答過
當時為了抗日,國共第二次合作。
八路軍,/全稱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來又改中國革命第十八集團軍.
總司令是朱德,副總是彭德懷。八路軍轄三個師。每師1萬5千人。全軍4.5萬人
新四軍,全稱為,中國國民革命第編第四軍。軍長為葉挺。副軍長項英。
新國軍是原來的中國共產黨南方八省的游擊的紅軍組稱。主要是在南方與日軍作戰。新四軍一共才1萬人左右。
當時是的軍隊雖然是中國共產常領導的隊伍,但是為了抗日,國共第二次合作。
紅軍的隊伍改編成國民黨軍隊。 這是政治上的須要
當時八路軍與新四軍的軍帽上都會有一個青天白日帽微。新四軍的右臂標章是『N4A』不是「新四軍」。八路軍的右臂上標章為「八路軍」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被國民常以叛軍的罪名,向新四軍發起進功。新四軍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犧牲。新四軍只有10分之1的部隊突圍出來。
後來。抗日即勝利,國共合作也破裂。 中國共產黨從組新四軍,共九師,每師一萬人。代軍長陳毅。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看電視劇時,有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帽子上有的有「青天白日」帽微呢。有的就沒有呢?
這個問題我研究好久了,
當時有八路軍與新四軍都是國民黨的編制,軍服,服費都是由國民黨政府發響。
由於將介石太小氣了。給共產黨的軍隊番號只有八路軍,後來才爭取發新四軍。
只有兩個軍。5萬人的編制。由於共產黨也在擴充人民軍隊。到後來的百團大戰。軍服的軍帽都沒有「青天白日微」
皖南事變後,國共翻臉,由於當時共產黨還沒有自己統一的軍服。
有淺灰色的,淺黃色的。反正是五花八門。直到55年,新中國建立以後,中國第一套統一的軍裝是55式軍裝。
Ⅳ 我國出現第一家軍服展示館,你知道都有什麼樣式么
軍服伴隨著人民軍隊的產生而產生,伴隨著人民軍隊的成長而發展。在陸軍勤務學院訓練基地軍服展示館里展示著我軍從革命戰爭時期到現行裝備的各個時期的軍服。 軍服反應著人民軍隊由弱到強成長壯大的發展歷史,反映著人民軍隊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反映著人民軍隊威武不屈、敢於勝利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在我國軍服展示館中,主要有以下樣式的軍服。
三、解放戰爭時期軍服
抗日戰爭結束後,八路軍、新四軍仍沿用原來的番號,我軍的服裝樣式與抗日戰爭時期相同,只是不佩戴“八路軍”、“新四軍”臂章,標志符號由臂章改為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黑字白底紅邊的布胸章。
軍服的發展就是一部濃縮的軍隊發展史。軍服,見證了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見證了共和國的繁榮昌盛。
Ⅵ 解放戰爭時期新四軍的帽子什麼顏色
新四軍是國民黨在國共第二次合作後授予改編後的南方紅軍的番號,屬於國民革命軍戰斗序列,在解放戰爭時期已經沒有這個番號了。
Ⅶ 八路軍的帽子上總是有2顆扣子,這兩顆扣子有何講究
抗日題材的影視劇近些年來層出不窮,雖然神劇頗多,但是收視率卻頗為可觀。與此同時,有人也從這些影視作品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在大多數的抗日劇中,由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他們所戴的帽子並沒有帽徽,上面只有兩顆扣子。事實也是如此,在教科書、電影、電視劇以及紀念館的圖片中,八路軍所帶的無論是藍灰色還是土黃色的軍帽,總是有這兩顆扣子的身影,那麼這兩顆扣子又有何講究呢?
八路軍的真實著裝
由於常凱申對於八路軍一直極為警惕和敵視,即便是在國民政府給八路軍發軍餉的前期,給的錢也並不多。皖南事變之後,更徹底停掉了八路軍的軍餉。而且,位於敵後的八路軍處於環境嚴酷的敵占區,後勤補給本身就十分困難,再加上當時的中國人民普遍十分貧困,八路軍在迅速擴張的過程中,很難保障每人一套軍服。
這支由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改編而來的部隊,軍服遠不如中央軍的軍服上得了檯面。在一些八路軍的集體照片,他們身上的軍裝形形色色,衣服都是胡亂湊合著穿,有些軍人的衣服更是破破爛爛,甚至一些剛參軍的八路軍戰士,還穿著百姓的衣服。當然無論是軍帽還是衣服,並不影響八路軍對於日寇的作戰,更不影響八路軍戰士們的滿腔愛國之情。
Ⅷ 八路軍的帽子上是國民黨的標志
是的。早期八路軍的帽子上佩戴的是國民革命軍陸軍帽徽,即「青天白日」帽徽。
紅軍改編國民革命軍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國民革命軍陸軍帽徽,即「青天白日」帽徽。抗日戰爭結束後,八路軍、新四軍也沒有立刻取消帽徽。全面內戰開始。八路軍、新四軍番號相繼取消,並不再戴帽徽。但也不是一下子全部取消,直到1947年,還有戴帽徽的。
(8)新四軍帶的帽子擴展閱讀
基本信息:
早期八路軍、新四軍佩戴的「青天白日」帽徽,是按照國共合作協議,由南京(重慶)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與之不同,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這並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
Ⅸ 八路軍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扣子,紅軍的帽子上是紅星
基本信息:
早期八路軍、新四軍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換帽徽(原紅軍純紅五星布制帽徽)時,由於戴上了昔日「敵人」的象徵,兩支軍隊均發生過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離部隊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國共合作協議,由南京(重慶)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引起新四軍全軍極大憤怒,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
與之不同,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遠遠超過3個師的協議規模,加上國共合作時好時壞,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這並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實上,1940年後的八路軍軍人是否佩戴帽徽相當自由,無任何規定或推薦,亦不納入班兵風紀考評,有的軍人將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國共破裂的1948年。
(9)新四軍帶的帽子擴展閱讀
八路軍:
八路軍,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隸屬國民革命軍戰斗序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
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但由於八路軍的稱號已經在各級部隊中廣泛傳播,且八路軍內部對此叫法已成習慣,因此,在一定的范圍內仍沿用八路軍番號,人民群眾亦習慣稱這支部隊為八路軍,在非正式場合,八路軍這個稱號一直沿用。因此八路軍的稱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戰爭後期。
Ⅹ 八路軍軍服什麼顏色新四軍衣服顏色是否也一樣
顏色不一定,灰的,黃的,綠的都有,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後換發國民革命軍服裝。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由於形勢的急劇變化,國民黨對兩黨合作抗日的態度轉向積極。中共中央應國民黨邀請,派周恩來、朱德和中革軍委副總參謀長葉劍英等,飛赴南京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的國防會議,並就紅軍改編等問題繼續同國民黨談判。8月15日,國民黨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表示了「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的決心,並下達總動員令。於是,兩黨最終就紅軍改編問題達成了協議。
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委任了正副總指揮。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將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八路軍總指揮部,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中革軍委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為主任、鄧小平為副主任。同時任命了各師的領導幹部。當日,朱德、彭德懷等高級將領發表通電,宣布就職,宣告部隊已改編完畢。
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將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簡稱「集總」。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懷發布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的通令。但此後仍沿稱八路軍的番號,其指揮機關仍簡稱總部。
1938年初,在南方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集中到皖南與皖東,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新四軍全軍共轄四個支隊。
紅軍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後,部隊編制、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服裝、標志基本都與國民黨軍隊相同。
改換軍服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八路軍佩戴「八路」二字的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戴「新四軍」或「N4A」的臂章。臂章的標准尺寸為8.5厘米×6.5厘米,白底藍字。軍服主要品種有軍帽、軍衣、軍褲、軍大衣、標志符號等。軍帽為直筒圓頂加圍式,分單帽和棉帽。直筒式帽牆,平面圓帽頂,帶弧形帽檐和帽圍,帽圍兩端靠兩粒小紐扣結合在一起,冬季帽圍可以放下,起到護脖、護耳的作用。軍上衣為立翻領、對襟單排五粒扣、四個明貼袋,分夏服和冬服。不分大小號碼,長度一律「二尺五」。軍褲,幹部為西式褲,士兵為改良中式褲。軍大衣為翻領、雙排扣、兩個暗袋(軍官大衣有袋蓋,士兵大衣無袋蓋)、後開衩(軍官大衣長開衩,士兵大衣短開衩)。軍服顏色,八路軍多為土黃色,新四軍多為灰色。當時一名八路軍正規部隊的士兵的裝具應包括八路軍軍帽、軍衣、鞋、綁腿、子彈帶、手榴彈包、腰帶和棉被,一般都是兩雙鞋。附屬的裝備還有干糧袋、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