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織帽子的方法與圖解
工具:棒針、棉線。
具體步驟如下:
1、准備好棒針和棉線。
注意事項
1、編織帽邊:根據需要帽子帽子的大小來起針,起針後圈織上下針,這樣織出的帽邊很有彈性。
2、編織帽身:帽身編織下針,織到需要帽子的長度即可。
3、編織帽頂:織帽頂時先織兩針下針,然後兩針並一針收針。重復編織到棒針上還有10來針即可。然後穿上線頭在反面系好拉緊即可。
⑵ 帽子成年人的帽子怎麼打
起110針圈起,全織上針(自然捲曲),織15行左右做帽邊。然後一行內加成140針(三根針上每根針上加10針,總共十個花),開始織花:
1、加1針,織1針上針,加1,撥收1針,織9針反針,並1針;
2、遇到正針和加針織正針,遇到反針織反針;
3、加1針,織3針上針,加1,撥收1針,織7針反針,並1針;
4、遇到正針和加針織正針,遇到反針織反針;
5、加1針,織5針上針,加1,撥收1針,織5針反針,並1針;
6、遇到正針和加針織正針,遇到反針織反針;
7、加1針,織7針上針,加1,撥收1針,織3針反針,並1針;
8、遇到正針和和加針織正針,遇到反針織反針;
9、加1針,織針9上針,加1,撥收1針,1針反針中一次加5針(小疙瘩),並1針;
10、遇到正針和加針織正針,上一行加出的5針織正針,這五針單獨反過來織反針,再正過來縮成3針,接著往下織;
11、重新開始同(第1行),只是織到小疙瘩處要把剩下的3針並成1針;
這樣往復三次,也就是出現三次小疙瘩。然後在小疙瘩處隔行3並1,直到縮成1圖片:
5
一、黑色三七毛二兩多,線線比較粗還加了一股金絲線,兩付棒針。
二、78針上下針8行,接著一行加58針變成136針,1針上16針下,重復8次,一共136針,織8行。
第9行1針上(4針與4針交叉、4針與4針交叉)對臉擰,1針上針,(4針與4針交叉,4針與4針交叉)朝外擰。重復4次,10 行。
第19行上針,擰針上壓下一律向外擰,8行,第28行「一律右壓左」,擰的過程中上針縮掉,織8行後,將擰過麻花的邊緣那針壓在沒擰麻花的相鄰的針上,隔行分散減12針,8行共減64針,第四次擰麻花,8針一組,右側的壓在左側上,每組麻花(壓在上面的)邊緣那針減掉相鄰的針,每行分散減8針,共減32針,最後每2針並為1針,用多餘的線抽緊就OK了。
帽子如何收尾?
先把兩真織在一起 正的織反的,反的織正的,然後在把這兩針織成的這一針,穿到沒有織的那些針上,反復這樣織就搞定了,不知道你聽明白沒有?
拿一條線穿過,打一個結也行啊!
一種方法是兩針一收,中間不隔針,也不隔圈,一直收到只剩下六針,再找一根線把它們穿起來收緊就行了。
一種方法是把所剩針數分為八份(或六份、七份,都行,視所剩針數),每一份前面留一針,每次都收這一針後面的兩針,一直收到剩八針(或六針、七針)。再和第一種方法的所法一樣收緊就行了。
==================================================================
120針(根據線的粗細)大單羅紋針1寸(10行)再用紅色毛線織7行下針,第8行4下針1上針3下針依次循環.再織7行下針第16行一上針7下針依次織完.織32行(不算單羅紋)收針.
冒頂花樣用綠色線鉤花瓣先鉤8針鎖針連成圓圈,再叢圓圈裡鉤24針長針合成圓圈.然後鉤短針1針中長針1針再第3針鎖針里鉤3針長針1中長針1短針完成一個花瓣鉤8個.花瓣中間的軸起8針鉤6行短針用針縫成圈按在花瓣中間縫在冒頂.
⑶ 戴帽子的毛衣,帽子怎麼織
連帽子的毛衣都是編織好毛衣後再加上帽子的,具體操作如下:
所需材料:棒針、毛線。
1、首先,在領窩處挑起針,然後一直往上織。
(3)人的帽子是怎麼織的擴展閱讀:
編織是人類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據《易經·系辭》記載,舊石器時代,人類即以植物韌皮編織成網罟(網狀兜物),內盛石球,拋出以擊傷動物。在西安半坡、廟底溝、三里橋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十」字紋、「人」字紋,清楚地顯示出是由篾席印模上去的,有的還發現陶缽的底部粘附有篾席的殘竹片。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葦席,距今約有7000年歷史。1958年,在浙江湖州錢山漾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出土的竹編更為驚人,約有200 多件,其中大部分篾條經過刮磨加工。這一時期的編織工藝也相當精巧,有「人」字形、「十」字形和菱形、梅花形等形式。器物的品種有簍、籃、籮、筐等。
漢代以藺草(又名馬藺、馬蘭草、燈心草)編織為席,產於三輔(今陝西中部)、河東(今山西夏縣)等地 。唐代,草席生產已很普遍,福建、廣東的藤編、河北滄州的柳編、山西蒲州(今永濟、河津等地)的麥稈編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藝品。其中廣東藤編還有編織花卉、魚蟲、鳥禽圖案的簾幕。
宋代,浙江東陽竹編的品種已有龍燈、花燈、走馬燈、香籃、花籃等,能編織字畫、圖案,工藝精巧,在每平方寸(11平方厘米) 的面積內可編織120根篾條,有的還飾以金線。至明清兩代,浙江、江蘇、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地的草編、藤編、竹編等生產有了發展,並在19世紀末開始出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帽子編織
⑷ 如何織毛線帽子圖解
1、起好針後,開始織帽子的邊,我們織一針上針,一針下針。織到需要的長度。
⑸ 老人帽子的編織方法及圖解
給我媽媽新織的老年帽,跟去年的款式稍有不同。 材料:安伯士段染毛線
用量:100G
工具:5.00CM棒針
一、先上一個完成的帽子
(這個咖灰色的是送給我姐婆婆的)
二、帽子由7片組成,這是一片織完的樣子,每片是次隔行正面減針,每次織到帶有線頭的那端減針(倒數第2針和第3針相並),最後一針織下針,每行第1針挑下不織,從第2針開始織。
編織方法:每片先織四行反平針,也就是來回織8行,然後地九行開始織6行平針,第七行開始織花,織三針,將第4針脫掉,拆5行,與拆掉的五行線一起並織,每個花相隔三針。然後在織5行平針,第六行挑花,注意:第二組花是與第一組花錯開的。織完第二排花後將左側斜尖部分每個小辮挑一針,大概挑11針或10針,挑完針數又恢復到起針的針數四十針,開始織第二片花,以此類推織七片花。
三、帽身完成,合邊時,圖片標注部分為帽檐部分需要折過來的,所以需要在正面縫合。
四、帽身織完頭圍平鋪測量是25CM多,拉平是27CM,正好夠我媽的頭圍52-54CM。
五、帽子完成了,我媽喜歡鉤針花邊,我鉤了三圈花邊。
六、2兩線織完帽子還剩這么一點點
七、我覺得還是有花邊的帽檐好看
八、看看戴在頭上的效果,老人不喜歡帽身太深的帽子,這個帽子折完帽檐正好在眉毛上面。
九、正面效果
十、帽頂,一共七片
十一、順便來張給自己織的螺旋帽子
十二、側面效果,
十三、去年鉤的白色瓜皮帽子
十三-1、戴在頭上的樣子,不好意思見人,光看帽子就行,遮著點吧
十四、肉粉色的瓜皮帽,本想鉤帶帽檐的鴨舌帽,線不鉤了,就著剩的線頭鉤了三朵裝飾花。
十四-1、喜歡帽子上的花朵
⑹ 成人帽子的編織方法是什麼
准備材料/工具:悉尼樂譜線2兩、5.5cm圍針1根。8針起頭只適合悉尼樂譜線粗細的絨線
一、起頭8針,織15行,完成第一個橫條。見下圖:
⑺ 怎樣織帽子最簡單的
⑻ 成人帽子的織法
用中粗毛線、九號毛衣針,起120針,織3厘米一上一下或二上二下,再織二針上針,一個魚骨刺;織到個人喜歡的長度,先將二針上針並一針,織一魚骨針;再將一針上針也並掉;最後將所有的針數用線穿起來,形成一個極小的圓環,即成。女式的可做一毛線球放在頂部。(二行一花樣)。
⑼ 怎麼編織老人的帽子
1、首先要選擇一種適合中老年人的毛線顏色和毛線的粗細,再選擇好老年人自己喜歡的樣式,在開始著手來編織。准備好毛線和棒針,先起50針作為示範用,在具體編織過程中老根據中老年人的頭圍來決定起針的針數。
⑽ 老人帽子怎麼織
具體方法如下:
1、准備好棒針和棒針線。起40針來作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