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戴的帽子是哪個的

戴的帽子是哪個的

發布時間:2022-05-12 00:54:32

⑴ 帶帽子哪個戴字

「戴帽子」是「戴」。戴(拼音:dài)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常用字),形聲字,最早出現在先秦。「戴」指頂在頭上,泛指把東西放在頭、面、頸、手等處;也引申為「尊崇、愛戴」;還有「豎立」;「正對」等意思。
戴相關組詞:
1、愛戴:意思是敬愛並且擁護。
出自明代唐順之《請皇太子受朝疏》:「內外官僚之眾,四夷朝貢之臣,咸於快覩爭覲之餘,興起其愛戴趨附之忱。」
2、披星戴月:指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自元·鄭廷玉《冤家債主》第一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3、不共戴天:意思是指不願和仇敵在同一個天底下並存,形容仇恨極深。
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此不共戴天之仇,兒誓不與俱生人世。」
4、感恩戴德:意思是感激別人給予的恩惠和好處。
出自《三國志·吳志·駱統傳》第五十七卷:「(統)常勸(孫)權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權納用焉。」
5、戴圓履方:意思是頭頂著天,腳踩著地。指生活在人間。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戴圓履方,抱表懷繩,內能治身,外能得人。」

⑵ 帶帽子是哪個戴字

戴。

戴(拼音:dài)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常用字),形聲字,最早出現在先秦。

簡介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為道負戴。

又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為丹穴。《注》: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又《謚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媯生桓公。《注》:戴謂謚。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

⑶ 帶帽子與戴帽子哪個正確

戴帽子正確。

戴帽,漢語詞彙,拼音是dài mào,指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於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亦作「戴帽子」。

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於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宋戴鼎臣《東原錄》:「海州朐山 ,俗言朐山 戴帽即雨,蓋謂雲出覆冒其上為雨候。」

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劉亞舟《男婚女嫁》第六章:「程玉柱的爹爹叫程濟仁,是個戴帽富農。」《花城》1981年第3期:「摘帽子戴帽子!好好的一個日常生活用語,和『衣服』『襪子』一樣的『帽子』竟變成一個使人膽戰心寒的聲音,這是多麼古怪的歷史現象!」

方言:上一級跨一級指定給某個具體人的榮譽、待遇等現象。例句:這個市級二等功是教體局戴帽給李老師的。

(3)戴的帽子是哪個的擴展閱讀

戴的釋義:

戴:讀dài。有如下解釋:增益;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插上、架上或套上;尊奉,推崇,擁護;古國名;姓。

[解釋1]:增益。《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

[解釋2]: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如:戴帽子;戴頭巾;戴假發;戴盆;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天戴其蒼,地履其黃(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解釋3]:插上、架上或套上。如:戴花;戴眼鏡;戴金戒指;戴手套。

[解釋4]:尊奉,推崇,擁護。如: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國語·周語上》)。

[解釋5]:古國名。姬姓。春秋時滅於鄭。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權縣東。《春秋》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解釋6]:姓,如戴汝虎。英語對照:Day / Tae。

帶的釋義:

帶是一個漢字,讀作dài,本意是指大帶、束衣的腰帶,也指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該文字在《儀禮·士虞禮記》和《詩·衛風·有狐》等文獻均有記載。

1、帶子或帶狀物:鞋~、車~;

2、區域:沿海一~;

3、攜帶:~上一本書;

4、引導:引導某人或某物。如:帶將(帶領);你帶路,我們跟你走。

5、附帶:連說~笑;

6、含:面~微笑。

⑷ 菩薩戴的帽子是什麼

菩薩戴的帽子叫:毗盧帽,又稱天冠,上有五方五佛,如天冠米勒,地藏菩薩等。

放焰口時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種綉有毗盧佛像的帽子,泛指僧帽。毗盧帽有多重性質,也稱為」蓮花帽「,」蓮花法師帽「等,老版《西遊記》唐僧曾經戴過這種帽子。

放焰口,一種佛教儀式,為一種根據救撥焰口惡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施食惡鬼的法事。


(4)戴的帽子是哪個的擴展閱讀:

基本解釋

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人物。

菩薩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形象,流傳到中國後,隨著菩薩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對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漸轉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薩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國的貴族的服飾裝扮,顯得格外華麗而優雅。

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都稱之為菩薩。

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回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寺廟中供的菩薩像,主要的是文殊師利Manjusrikumārabhūta 、普賢、千手觀音Samantabhadra 、觀世音Avalokite'svara 、地藏 Ksitigarbha 。

菩薩是修學大乘道的通稱,從初學,久學到最後身菩薩,淺深萬類。但一般人總是想到觀音、彌勒、文殊等大菩薩,這才不敢自稱菩薩。初發心菩薩,雖還沒有大功德,可是已經是一切「眾生之上首」;不但為凡夫,而且為二乘聖賢所尊敬。

⑸ 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什麼

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作襆頭。襆頭是中國古代,特別是唐朝的男子最常佩戴的「帽子」。襆頭最初是古代男子用來裹發的四腳頭巾,也就是折上巾,折裹頭部時,每個人的折疊技巧不一,所以折好的襆頭形狀各異。隋朝時,禮部尚書牛弘上書朝廷,建議在襆頭內設置骨架,罩在頭上,以利於折出造型一致的襆頭,後來發展成有骨架的烏紗帽。唐朝皇帝李世民穿常服時喜歡佩戴襆頭。很快,人們開始效仿皇帝,襆頭也成為唐朝最常見的「帽子」。襆頭的種類也有很多,如唐朝期的軟腳襆頭;唐中後期的硬腳襆頭。

⑹ 帶帽子是哪個帶

「戴」帽子。

「戴」帽子、「戴」圍巾、「戴」口罩。顧名思義「帶」所謂攜帶,「戴」所謂穿戴。「戴」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dài、四角碼:43850

部首:戈、總筆畫:17、部首外:13

98五筆:flay、86五筆:falw、鄭碼:eheo

統一碼:6234、倉頡:jiwtc、筆順:12125121122134534

釋義:

1、 加在頭、面、頸、手等處。

2、 尊奉,推崇,擁護。

3、 姓。

(6)戴的帽子是哪個的擴展閱讀

筆畫

部分詞語解釋:

1、戴角:[dài jiǎo]

頭頂上生角。

2、披戴:[pī dài]

做道士。

3、欽戴:[qīn dài]

敬佩愛戴。

4、歸戴:[guī dài]

歸心擁戴。

5、瞻戴:[zhān dài]

猶仰戴。

6、北戴河:[běi dài hé]

中國避暑勝地。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南臨渤海。

⑺ 戴帽子的戴是什麼部首

一、戴的部首:戈

二、拼音:dài

三、釋義:

1、加在頭、面、頸、手等處:~帽子。披星~月。~圓履方。不共~天。

2、尊奉,推崇,擁護:~仰。愛~。擁~。感恩~德。

四、筆順:橫、豎、橫、豎、橫折、橫、豎、橫、橫、豎、豎、橫、撇、點、斜鉤、撇、點。

(7)戴的帽子是哪個的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戴目

[dài mù]

猶側目。戴,通「載」。

2、大戴

[dà dài]

稱漢戴德。詳「大小戴」。

3、戴任

[dài rèn]

見「戴勝」。

4、戴干

[dài gàn]

一種奇異的相貌。指頭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對立。

5、欣戴

[xīn dài]

欣悅擁戴。

6、愧戴

[kuì dài]

感謝。

7、擎戴

[qíng dài]

雜技的一種。

⑻ 他頭上帶著帽子的帶,是哪個帶

是這個 戴 字,戴上某些東西,這個帶字通常用於攜帶東西來用。

⑼ 博大精深的漢語知識,「帶帽子」與「戴帽子」有什麼區別

戴帽子正確。

戴帽,漢語詞彙,拼音是dài mào,指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於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亦作「戴帽子」。

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於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宋戴鼎臣《東原錄》:「海州朐山 ,俗言朐山 戴帽即雨,蓋謂雲出覆冒其上為雨候。」

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劉亞舟《男婚女嫁》第六章:「程玉柱的爹爹叫程濟仁,是個戴帽富農。」《花城》1981年第3期:「摘帽子戴帽子!好好的一個日常生活用語,和『衣服』『襪子』一樣的『帽子』竟變成一個使人膽戰心寒的聲音,這是多麼古怪的歷史現象!」

方言:上一級跨一級指定給某個具體人的榮譽、待遇等現象。例句:這個市級二等功是教體局戴帽給李老師的。

(9)戴的帽子是哪個的擴展閱讀

戴的釋義:

戴:讀dài。有如下解釋:增益;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插上、架上或套上;尊奉,推崇,擁護;古國名;姓。

[解釋1]:增益。《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

[解釋2]: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如:戴帽子;戴頭巾;戴假發;戴盆;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天戴其蒼,地履其黃(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解釋3]:插上、架上或套上。如:戴花;戴眼鏡;戴金戒指;戴手套。

[解釋4]:尊奉,推崇,擁護。如: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國語·周語上》)。

[解釋5]:古國名。姬姓。春秋時滅於鄭。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權縣東。《春秋》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解釋6]:姓,如戴汝虎。英語對照:Day / Tae。

帶的釋義:

帶是一個漢字,讀作dài,本意是指大帶、束衣的腰帶,也指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該文字在《儀禮·士虞禮記》和《詩·衛風·有狐》等文獻均有記載。

1、帶子或帶狀物:鞋~、車~;

2、區域:沿海一~;

3、攜帶:~上一本書;

4、引導:引導某人或某物。如:帶將(帶領);你帶路,我們跟你走。

5、附帶:連說~笑;

6、含:面~微笑。

與戴的帽子是哪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帽子說課稿 瀏覽:650
褲子案例怎麼寫 瀏覽:981
微信上賣童裝一件代發好賣嗎 瀏覽:332
棒球服校園裙子 瀏覽:157
童裝拿貨哪裡好 瀏覽:240
義烏童裝5一1優惠批發在哪裡 瀏覽:245
人流後二十天穿裙子受風 瀏覽:415
大碼花朵襯衫預訂訂購價格 瀏覽:813
京東自營童裝品牌 瀏覽:858
恆源祥襯衫男短袖價格及圖片表 瀏覽:126
蘇州的月亮旗袍表演 瀏覽:610
東莞品牌的文胸 瀏覽:298
wind季候風女裝完美演繹 瀏覽:522
帽子是多少厘米 瀏覽:367
寶拿媽媽童裝 瀏覽:850
孫怡曬穿睡衣抱女兒照片 瀏覽:228
童裝冬季促銷活動廣告語 瀏覽:40
二太太旗袍 瀏覽:925
淘寶賣童裝怎樣取名 瀏覽:878
校服詢價流程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