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夏天大多數還是不戴帽子的,坦然享受夏日的陽光。
在俄羅斯十年,對俄羅斯人大部分時光各個都戴帽子這個問題也多次問過俄羅斯人,可沒有一個滿意的解答。那裡冬天冷,戴帽子可以理解。可俄羅斯人對於很多中國人深秋,初春,和冬天不太冷的時候經常不帶棉帽感到詫異,經常會體貼的問你:「出了什麼問題么?怎麼你不戴帽子?」眼睛中深深的同情一覽無余。而我們中國人卻覺得,俄羅斯人的腦袋不抗凍,離不開帽子。其實,俄羅斯人實在是抗凍!記得那次去俄羅斯是1992年冬天,西伯利亞北部小城維和列夫卡那時的氣溫是零下四十幾度,幾個同行的女同事央求我去摸摸幾個俄羅斯人的褲子,懷疑他們裡面穿著什麼格外保暖的東西,可我一個個摸了之後,卻發現單薄的牛仔褲裡面就是光光溜溜的大腿!而那時他們的頭上身上卻不含糊,皮毛一體的羊皮大衣,腦袋上是狐狸皮或者貉子毛皮的皮帽,蓬鬆松毛茸茸的,十分保暖。
所以只能說句笑談——俄羅斯人的腦袋不如我們的腦袋抗凍!
2. 俄羅斯一年四季的氣溫和天氣怎樣的去俄羅斯去要注意什麼
天氣:
俄羅斯處於多種氣候帶,由北往南從北寒帶到亞熱帶,從西北端的海洋氣候到西伯利亞的劇烈大陸性氣候再到遠東的信風氣候。但大多數地區屬溫帶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俄羅斯各地氣候差別很大,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8℃~-10℃,7月平均溫度為11-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東歐平原氣候較溫和,夏季溫暖,冬無嚴寒。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則非常寒冷,最低溫度可達零下70度。
注意事項:
1.俄羅斯人主張「左主凶,右主吉」,因此,他們也不允許以左手接觸別人,或以之遞送物品。
2.俄羅斯人講究「女士優先」,在公共場合里,男士往往自覺地充當「護花使者」。不尊重婦女,到處都會遭以白眼。
3.俄羅斯人忌諱的話題有:政治矛盾、經濟難題、宗教矛盾、民族糾紛、前蘇聯解體、阿富汗戰爭,以及大國地位問題。
4.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有地鐵,坐法和中國的一樣,票有單次的、多次的,早晨4點到晚上1點運營。計程車需打電話預定(賓館里有電話)。公交莫斯科聖彼得堡是上車後先買票刷卡,其他城市是下車的時候直接把錢給司機。。
5.最好結伴出行,尤其是晚上。單身女性或是小孩最好能隨身准備寫必備的防衛工具。
(2)西伯利亞帽子擴展閱讀
1、宗教
(1)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2001年俄權威社會調查機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信奉東正教,5%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天主教和猶太教的各為1%,0.8%信奉佛教,其餘信奉其它宗教。
(2)俄羅斯人被認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個民族,在現實生活和文學作品中,東正教所宣傳的愛與寬恕的思想處處可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列夫·托爾斯泰等著名俄羅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滿了種種宗教的哲理。
2、禮儀
俄羅斯人一般的見面禮是握手,但握手時要脫下手套。久別的親朋好友常用親吻擁抱禮,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在隆重的場合,俄羅斯人用「麵包加鹽」的方式迎接貴賓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應邀到俄羅斯人家做客,進屋後應脫衣帽,先向女主人問好,再向男主人和其他人問好。男士吸煙,要先徵得女士們的同意。
3、服飾
在俄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裡,俄羅斯人當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典型的俄羅斯民族服裝是:男子是斜襟長袖襯衣,通常在領口和下擺有綉花,穿時在襯衣外面系一根腰帶。襯衣一般是用麻紗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鮮艷的花布做成。褲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
4、飲食
(1)魚子醬、羅宋湯,還有傳統小煎餅,都是非常有民族特色的。
(2)通常在俄羅斯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肉類食品,幾乎每餐都會有牛肉、羊肉、牛排、香腸等。
(3)俄羅斯人常飲用的飲料有蜂蜜、格瓦斯等。俄羅斯人愛喝酒是世界聞名的,其中最重要的酒類當屬伏特加。俄羅斯人有喝茶的習慣,主要飲用紅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俄羅斯
3. 4月份去俄羅斯應該穿什麼衣服
根據所去旅遊的城市選擇適合的衣物,最好攜帶羽絨服、棉襖等較厚的禦寒衣物。四月出遊俄羅斯一定要戴帽子,俄羅斯的冬天風特別大,為避免頭疼還是佩戴好帽子,
4月的俄羅斯,均溫-1℃~9℃,天氣較國內更為寒冷,儼然還處於北國的冬季。俄羅斯室內供暖條件較好,室內穿著較單薄,針織類的衣服是不錯選擇。
俄羅斯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北極圈內為寒帶氣候。當地晝夜溫差較大,較為冷濕。四月份的俄羅斯尚未擺脫寒冷的侵襲,最高溫度大約在9攝氏度。不同地區稍有差異。四月底時有些地區溫度會達到20多攝氏度,具體情況以所去地點為准。
1、四月去俄羅斯旅遊的遊人不多。俄羅斯景點眾多,參觀冬宮、葉卡捷琳娜宮等地,注意攜帶大包及穿外套均禁止,大包需寄存,外套需脫下。若天氣較冷,可在棉衣里套一件小外套。
2、 4月的俄羅斯較寒冷,且伴隨著陣雨,防寒衣物和雨具都是必不可少的。
3、 俄羅斯的通用貨幣為盧布,出行請提前兌換好現金。
4、 在俄羅斯消費是需要支付小費的,所以遊客需提前准備一些零鈔。一般需要支付消費數目的百分之十為小費。
5、俄羅斯的冬天,女生一般是打底棉褲搭配一條裙子,上身穿一件風衣或者羽絨服。男生一般是棉衣棉褲,並且一定要戴帽子,因為俄羅斯的冬天風特別大,吹多了會頭疼。
6、 俄羅斯的酒店往往提供簡單的早餐,如麵包吐司、牛奶咖啡之類7、 俄羅斯通用電壓為230V,遊客須提前購買插頭轉換器。
4. 西伯利亞寒流的西伯利亞介紹
提起西伯利亞,人們立刻就會產生寒冷、孤僻、遙遠等聯想。特別是在隆冬季節,西伯利亞就意味著令人恐懼的刺骨寒流。
我們這些受西伯利亞寒流波及的國家都經常被冬季里時不時來騷擾一回的冷空氣弄得膽戰心驚,那些真正生活在寒流中心的西伯利亞人又是怎樣度過漫漫嚴冬的呢?本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親身感受了一下西伯利亞隆冬的滋味。
入冬以來,西伯利亞寒流幾次「襲擊」中國,給國內大部分地區帶來了寒冷的雨雪天氣。北京出現了罕見的大雪堵車場面;新疆地區更甚,不僅人穿上了羽絨服,就連駱駝也前所未有地穿上了棉衣。這影響力巨大的西伯利亞寒流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記者走訪了西伯利亞寒流的「老家」———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州的首府新西伯利亞市。
西伯利亞人冬天穿短袖
按俄羅斯行政區劃所屬的西伯利亞,西起烏拉爾山脈,將北冰洋與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嶺作為其東界,面積約為1000萬平方公里。新西伯利亞州位於西西伯利亞平原南部,距莫斯科3200公里,面積18萬平方公里,人口275萬。其首府新西伯利亞市成立的西伯利亞聯邦行政區的行政中心,也是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城市和科技、工業中心,被稱為西伯利亞的「首都」,共有125萬人口。當然,記者決定走訪這里的關鍵並不是因為這些,而是據歷史記錄,這里是整個西伯利亞最低溫度出現的地方,時間是1938年12月,當時的氣溫達到了零下55攝氏度。
從莫斯科乘飛機向東飛行約4個小時就來到了新西伯利亞市。從飛機上向下看,滿眼皆是冰雪的世界,而且白得那樣干凈,毫無皺褶。
在來新西伯利亞之前,朋友們就多次提醒我,一定要多穿點,這可是個連夏季前來都要帶足禦寒衣服的地方!於是我就將自己所有的厚衣服都帶齊了,想像著這里寒風透骨、呵氣成冰的「恐怖」情景。但在我走出飛機的那一刻卻並沒有感到刺骨的寒風。根據飛機上的氣象預報,這里的平均氣溫在零下13攝氏度左右,最低也就零下16攝氏度,和莫斯科的溫度並無太大差異。有意思的是,當我坐進計程車時,司機的第一句「問候語」竟是:兄弟,怎麼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來了!
從機場乘計程車到新西伯利亞市中心的飯店用了大約40分鍾,車窗外目光所及之處也都是一片白茫茫。當我到飯店大堂登記的時候,迎接我的是一位身穿白色短袖襯衫的服務員,而我此時全身被厚厚的羽絨服武裝著,頭上嚴嚴實實地捂著絨線帽,這「一厚一薄」形成了鮮明對比。可能是剛剛從冰天雪地的室外進來,頭腦里還是屋外的大雪,看到的卻是身著夏裝的服務員,實在有些不適應。
一年要過兩個冬天
安頓好後,我趕緊打電話聯系采訪。一切進行得比較順利,很快便找到了俄羅斯西西伯利亞水文氣象研究中心的主任雅古京先生。
熱情的雅古京先生痛快地答應可以馬上接受采訪。在向雅古京說明來意之後,他說,其實西伯利亞寒流的形成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些氣象學的相關知識。
雅古京說,任何一種天氣情況產生的背後都有十分復雜的原因,也就是說,在許多因素共同的作用下才會產生某種天氣情況。而談到西伯利亞寒流的產生,他說,在西伯利亞中南部與蒙古交界的地方,也就是在俄羅斯的圖瓦自治共和國境內,那裡地形比較特殊,有一個圖瓦盆地,在圖瓦盆地上空有一個對周圍氣候起著巨大影響作用的高氣壓中心,被稱為「西伯利亞氣壓最高區」,它產生的冷空氣可以影響到西伯利亞周圍的地區。然而單單靠它本身的能量還不足以影響到中國。在俄羅斯西北的北極圈內還有一個類似的氣壓中心,這兩個氣壓中心相互影響,相互傳遞能量。北極圈內的氣壓中心會不斷給「西伯利亞氣壓最高區」輸入能量,當能量積攢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出來,形成對周圍氣候影響巨大的寒流,影響到俄羅斯、蒙古和中國的北部地區。這股寒流既可以稱為西伯利亞寒流,也可以稱為蒙古寒流,簡單說就是這樣。
為了讓我更好地理解,雅古京先生還專門找出了地圖,為我細心地講解。他說,2001年11月初這里曾出現過一次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但這個低溫段已經過去了。我讓他預測一下下次寒流什麼時候會來,他笑了笑說:「你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天氣預報是一門十分復雜的科學,根據現在的科技水平,我們只能預測出一周內的天氣情況。」
隨後,雅古京又翻出了一摞厚厚的氣象記錄讓我看,根據以往的資料,西伯利亞的冬天一般會出現兩次最冷的低溫段,一次在11月份,一次在次年1月份,溫度在零下40—50攝氏度左右,而平時則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所以這里的人們一年要過兩次冬天。在一般情況下,一年當中最冷的日子出現在1月份。
屋外嚴寒屋內暖
由於西伯利亞的冬季漫長而寒冷,因此每年過冬的准備都是當地政府的首要大事。一般在八九月份就要開始,檢查各種供暖設施,修葺房屋。俄羅斯的建築一般都採用雙層玻璃,有些還是雙層窗戶,西伯利亞也不例外。而這里的牲畜,在冬季到來時也都統統搬進了有暖氣的棚內,以便躲過漫長的寒冬。
新西伯利亞市的供暖保障十分完善,居民家中都是暖氣供暖,一般冬天居民家中的溫度都要在25攝氏度左右,賓館、飯店內的溫度還要更高一些。
在采訪水文氣象研究中心雅古京先生前,我就一直很想知道在零下50攝氏度的低溫下人們出不出門?出門穿什麼衣服?當這個問題提出以後,雅古京笑了笑說:「為什麼不出門,人們還要工作。天冷就多穿點。」「那穿什麼呢?」我又問,「皮衣。」他說,俄羅斯人一般冬天都穿皮衣,非常暖和,在新西伯利亞也不例外。一般每位女士都有一件皮大衣,既美觀又能禦寒,而男士則大多穿皮毛一體的夾克,再戴一頂皮帽子,這就是新西伯利亞市民典型的「裝備」了。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無論是走在莫斯科街頭還是在新西伯利亞,身著皮大衣的女士隨處可見,男士一般是皮夾克,而年輕人則更多選擇顏色鮮艷的羽絨服。據了解,皮衣在俄羅斯的需求非常大,基本人手一件,至於像「保暖內衣」之類的倒是沒見到有賣。
冰雪運動最吃香
冬季的西伯利亞,最好的室外運動要算是滑雪和滑冰了。我看到在新西伯利亞市的許多公園里都有正在滑雪的市民。兒童通常是坐在專門的小雪橇上,由父母用繩子牽著滑行;成人則多是選擇滑雪板在雪地上飛速滑行,個個都似運動健將。
後來聽一位計程車司機說,差不多所有新西伯利亞市的市民都會滑雪,市裡中小學的體育課上也都有專門的滑雪課程,這可是新西伯利亞人最喜歡的運動了。
當車經過新西伯利亞市最大的體育館時,司機告訴我昨天這里剛剛進行了俄羅斯冰球聯賽的一場比賽,新西伯利亞市的冰球隊主場大勝。他說,足球和冰球是在俄羅斯最受歡迎的兩項運動,夏天時看足球比賽,到了冬天,大家就都來看冰球了。
5. 提個問題 關於賽睿西伯利亞耳機型號的 懂的來
那些是顏色的代號哇。。。二代把線加粗了,把絨的那塊換成皮的了,麥克風加如耳機內部了,其他沒區別。後掛我建議你算了,我買了一個,用了一晚上就拿去換了,帶著很不舒服。你要只玩CS 5HV2絕對沒錯,但又想要好點的音質,就西伯利亞,有好幾個顏色吧,具體有沒有賣你找個專賣店咨詢一下,前兩年還有個SK版的,藍色的,我也見過粉色,我買的是紅的,性能么,他都是一個廠出來的,能有多大差別呢,差不多了
6. 卡什庫拉克山洞有怎樣的未解之謎呢
在前蘇聯西伯利亞地區,有一個叫做卡什庫拉克的神秘洞穴。凡是到這個洞穴來考察的專家都有過一些令人震驚的故事。當這些人進入洞中的時候,有的人會無緣無故地感到驚慌失措,然後又會扔下所有裝備,不顧一切地沖向洞口,一心要沖向有光亮的地方。當人們清醒過來以後,往往不能解釋自己剛才的行為,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驚慌失措地逃跑。似乎在那一刻,他們都失去了控制。
那麼,卡什庫拉克洞穴里到底有什麼?人們為什麼會在這里有如此驚慌失措、不正常的舉動呢?難道這僅僅是人在漆黑的地下所產生的幻覺嗎?為了探索這個奧秘,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紛紛來到卡什庫拉克洞穴進行考察。
1985年,西伯利亞醫學研究所的巴庫林帶領一批洞穴專家來這里考察。在洞穴里經過幾個小時的考察工作後,他們依次向洞口走去,准備離開洞穴。最後一個往洞口走的是巴庫林。他胸部戴著專用的防護帶,防護帶上牢牢地系著繩子,他來到洞口,拉著繩子准備向上攀登。忽然,巴庫林感到後面似乎有一種凝重、專注的目光盯在他的背上,巴庫林突然感到身上一陣發熱。這時候,他心裡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逃跑,可他感到自己的腿好像已經僵直了,此時此刻,他又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從內心深處襲來,現在他根本不敢回頭看一看背後到底有什麼東西,好弄明白為什麼他會那麼害怕。
過了一會兒,巴庫林感到自己似乎已經處於一種被催眠的狀態下,冥冥中他似乎順從了別人的意志,慢慢轉過了頭,終於看到自己身後竟然站著一個人,是一位中年巫師,也叫薩滿。巴庫林一下子被嚇呆了。只見那個薩滿離他大約有5米遠,洞穴里沒有風,但是那人身上穿的衣服卻在飄動,他頭上戴著一頂有角的皮帽子,兩隻眼睛閃閃發光。薩滿看著巴庫林,對他做了一個讓他跟他走的手勢。巴庫林先是像中了魔法一樣,無意識地向深處走了幾步,然後又好像擺脫了這種魔法,又走到洞口,拚命拉起那根繩子來,因為這是他和上面同伴聯系的惟一紐帶了,當然這也是他請求救援的信號。就這樣,巴庫林擺脫了洞穴中那神秘的「誘惑」,終於安全地返回到地面。不過,在這件令人恐怖的事情過去很久以後,在巴庫林的夢境中還經常出現薩滿的形象,在夢中,薩滿做著那個神秘的手勢,叫巴庫林跟他走。每次,當巴庫林從噩夢中驚醒後,那種恐懼還久久不能散去。
其實,巴庫林的奇遇並不是獨一無二的。新西伯利亞洞穴探測俱樂部的一些年輕人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有一次,在一所地下大廳里,他們曾經和一個黑色的軀體意外地遭遇,那個軀體一見到他們就急忙躲進了岩石縫。
人們對於在洞穴里發生的一切所進行的描述大同小異,由此,有人開始懷疑:會不會是洞穴里某種空氣特殊的化學性質在作怪,從而讓人們產生某種幻覺?
為了探究真相,巴諾夫斯基教授決定與其他學者一起去考察卡什庫拉克洞穴。教授一行人進入洞穴後,就屏住了呼吸小心翼翼地行走。洞里的溫度很低,大家走在裡面,能聽到腳下的泥水在喀吧喀吧地響著。要是不小心一腳踩空了,就會像走在結了冰的斜坡上似的,有一股力量會拉著你往下滑。
漸漸地,巴諾夫斯基教授面前出現了一條裂縫,深約70米,要想繞過這條裂縫,就必須經過一段狹窄的斜坡。沒有別的選擇,大家只好走到斜坡上,他們四肢都撐到地上,然後用手一點一點地摸索前進。逐漸地,前方變得寬敞起來。
以前,人們曾經在這個洞穴的深處開辟了一個專用的洞穴實驗室。探險隊的學者走到這里後進行了一些必要的試驗、測量,用來觀察人的心理變化。在一塊岩石上,已經安置了一台磁力儀。在儀器的刻度盤上,還有數字在不停地閃爍著。學者們發現,儀器刻度盤上的數字是在不停地變化的。這也就是說,洞穴的電磁場是經常擺動的。在眾多的信號中,有一個嚴格固定的脈沖出現。經過一系列的試驗,學者們終於弄清楚了,原來脈沖就來自洞穴深處。
開始,人們以為這大概就是岩石的地球物理特性決定的,然而,有關專家研究了信號和記錄後,作出了結論:在卡什庫拉克記錄到的信號和任何自然現象無關。具有這種振幅變化的頻率脈沖,只能是人工裝置發出的。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記錄到這種脈沖信號的時間和人們在洞穴中出現神經過敏、感到壓抑以及驚慌失措並跑向光亮地方的時間,竟然精確地保持著一致;而且,越往洞穴深處,這種狀況就越明顯。這種時候,在洞口的蝙蝠、鴿子也開始騷動,不停地在洞里亂飛。
當人們注意到這一現象後,便有意將一些軟體動物帶入地下進行試驗。果然,當脈沖信號一出現,這些軟體動物就蠕動起來。原因搞清楚了,但是這個信號究竟來自何方呢?人們找遍了整個地下,還是一無所獲。
這種信號對巴諾夫斯基也產生了影響。在他開始向洞外爬行時,最初一切都很順利,可是等到了剩下不足5米時,他右腿上的自動推進器突然壞了。這個裝置是爬繩時用的。這個裝置一壞,巴諾夫斯基教授只好無助地懸在地下頂棚的下面,像鍾擺似地來回晃動。他既不能再下去,又沒有辦法靠近陡壁。他惟一的出路就是往上爬。於是,教授痙攣著抓住繩子,緩慢地挪動著身子,一點一點地往上爬。他的同伴為他在上面提供著照明,一邊還安慰說:「沒關系,慢一點兒爬,小心點兒,一會兒就上來了。」教授一邊答應著,一邊小心地繼續爬。就在教授爬到和燈一樣高的時候,燈光忽然滅了。同時,只聽沉悶的「啪」的一聲響,教授的身子直往下掉。原來,繩子扣突然滑掉了。不過,幸虧繩子結實,保險繩在關鍵時刻起了作用。教授的同伴在他往下掉的時候也及時拉住了他。
脫險後的巴諾夫斯基教授對所發生的一切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性能良好的自動推進器怎麼會壞了?手電筒的燈光怎麼會在關鍵時刻突然熄滅?起支撐作用的繩子扣為什麼會滑掉?這許多無法解釋的事故,難道僅僅是巧合嗎?卡什庫拉克洞穴裡面究竟埋藏著什麼樣的謎?如何才能揭穿這個謎呢?
7. 海狗皮做的帽子要多少錢
全球一年也就萬數張海狗皮出產。海狗屬於嚴重瀕危保護動物,拋過偷獵每年產量太低了,大多數都做了小飾品,帽子屬於大件,是個有價無市的東西,二手的也是千金難求,這不僅僅有錢就能買到的東西,有一件海狗皮製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8. 西伯利亞極寒地區人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在這樣極寒的地方生活,衣服是極重要的。當地人穿的主要是各種厚實的皮衣、羽絨服等,高高的皮毛一體的長筒靴、再戴個皮帽子就行了。臉是唯一露在外面的地方,因此只要在外面待上一會兒,人的發梢、眉毛、鬍子、甚至鼻毛、眼鏡、帽子都會凝結上冰雪,成為「冰花人」。所以這里人出門必須坐車,徒步太久是很危險的。室內則溫度很高,通常都是二三十度,穿襯衫、裙子甚至短袖都沒問題。
9. 《我是特種兵》最後送西伯利亞狼離開時,怎麼老炮的常服上的軍銜和帽子以及胸章和其他人怎麼不一樣
立功立得多 軍銜比較高唄 或者是他們的道具丟了 隨便找了一個欺騙廣大的觀眾朋友們
10. 地球的兩頂白帽子有哪些作用
地球的兩頂白帽子分別是:是南極和北極。白帽子的作用很大,最大的作用是能呼風喚雨、調節氣溫。
另外,「白帽子」也是自然資源的寶庫,蘊藏著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此外,地球絕大多數的淡水,以冰的形態儲藏在兩頂「白帽子」里,有些冰都已經存在幾十萬年了。
南極和北極,分別是指南緯66度34分以南和北緯66度34分以北的地區,兩者的面積相同,都是2100萬平方千米。
北極海域與南極大陸的面積幾乎相同,前者是1310平方千米,後者是1362平方千米;北極海域的最深深度與南極大陸的最高峰高度也幾乎相同,分別為5419千米和5140千米。
(10)西伯利亞帽子擴展閱讀:
北冰洋的冬季從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長達6個月。5-6月和9-10月分屬春季和秋季。而夏季僅7、8兩個月。1月份的平均氣溫介於-20~-40℃。
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氣溫也只達到-3℃左右。在北冰洋極點附近漂流站上測到的最低氣溫是-59℃。由於洋流和北極反氣旋以及海陸分布的影響,北極地區最冷的地方並不在中央北冰洋。
在西伯利亞維爾霍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曾記錄到-70℃的最低溫度,在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地區也曾記錄到-63℃的氣溫。
在北極的冰天雪地中,仍然存在相當大片的綠洲,在這個綠洲中,不僅有高等植物,而且還有大片的森林。
北大西洋暖流把較低緯度(北緯50度以南)的暖水沿著挪威海自南向北輸送,一直到達北緯80度附近。
據海洋大氣學家計算,自南向北輸送的北大西洋暖流可以使挪威海域上空的大氣每年升溫約達攝氏20度。從多年平均的北半球地面氣溫來看,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斯瓦爾巴地區的年平均氣溫要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5-20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