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京劇里武生頭上戴的叫什麼
武生有兩種:長靠武生都身穿著靠,頭戴著盔,穿著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長柄武器,比如三國趙雲。短打武生可以分為戴硬羅帽(穿抱衣抱褲或箭衣),例如黃天霸,戴軟羅帽(穿抱衣抱褲,快衣快褲或箭衣),例如武松,戴扎巾(穿箭衣)等幾種。
B. 戲曲武生頭冠上的 長長的那個是什麼毛
武生帶的不叫頭冠叫做「盔頭」那兩根長長的羽毛叫做「翎子」也叫「稚雞翎」雖然叫做稚雞翎但是它並不是稚雞的尾翎,因為再大的稚雞也沒有那麼長的尾翎,它是「中華錦雞」的尾翎。很珍貴。
C. 黃曉明版的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有時候帶的帽子旁邊還掛了一個小球 那叫什麼帽子,
那個帽子是武松發明的蓓蕾帽 不是屬於明朝特有的帽子 因為帶的方法不同 所以感覺應該在頭頂上的球球 垂在耳朵旁邊
D. 在京劇【連環套】中的黃天霸耳朵旁邊帶的絨球叫做什麼代表什麼意思
「英雄膽」
盔頭上綴的「絨球」叫「英雄膽」,舞台上武俠、壯士專用。
E. 毛線帽子上的毛球球怎麼弄
准備材料:絨球器(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帽子的大小選擇具體尺寸)、剪刀
1、將兩片絨球器打開重合在一起,在其中一個半圓上均勻纏繞毛線。
F. 古代孝子戴孝帽,帽子上有好多紅絨球,這有什麼說法嗎
嗯,古代孝子戴孝冒帽子上有好多榮紅榮球啊,就是紅色的是證明是村孫子輩
G. 京劇中頭上有小球球的叫什麼
京劇人物冠帽絨球
冠帽絨球叫「英雄膽」
戲劇中武俠壯士專用,八角帽上綴的「絨球」叫「英雄膽」;高紗帽上綴的「三角形裝飾」叫「茨菇葉」。
屬於裝飾物,表現人物身份、行當。
H. 京劇"生"角頭飾資料
我暈 頭飾多了 給你說幾樣吧
翎子
戲曲中武將帽子上所插的雉尾。
翎子,也叫雉尾,俗話就是野雞尾巴,尺寸很長很長,最長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樣子。兩根大野雞翎子,插在頭上,作為頭上的裝飾品。凡是頭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氣勢很盛的青年角色。
髯口
髯口,戲曲中各式假須的統稱。又稱「口面」。用氂牛毛或人發製成。從山西明應王殿元代戲曲壁畫(見彩圖)來看,早期的髯口似用細繩所拴,三綹髯、滿髯都較短,緊貼面頰,接近寫實。後來改用銅絲作掛鉤,趨向誇張、裝飾,式樣上也逐漸豐富。髯口的改進,同演員注意利用髯口做種種身段動作以刻畫人物的情緒、性格有關,並由此而形成「髯口功」。各式髯口的色彩,一般有黑、灰(稱為「黲」、「蒼」或「花」)、白三種,以區別角色的年齡。少數形貌怪異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及神怪,也有戴紅髯、紫髯、藍髯、黑紅二色髯的。個別劇種還有戴紅黃藍白黑五色髯(如粵劇扮金兀術、方臘、東海龍王用的「扎髯」),這種過於怪異的髯口未能流行。髯口的式樣很多,其中短髯的式樣又比長髯豐富。現在戲曲舞台上常用的髯口式樣,主要有以下十多種:
清末以來,又有各種改良髯口,其掛鉤較細,緊貼腮邊,全都露口,尺寸也較短。這在某些劇種如越劇及某些新編歷史戲中用得較多。
大靠
扎靠是一種戲劇的服裝,一般是供刀馬旦用的,但刀馬旦也要具有一定的風范和內涵,動作有很到位才稱得上是能穿扎靠的刀馬旦.
鳳冠
明朝鳳冠是皇後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定義,想起來然後描述一下形狀就可以了
I. 京劇三岔口中演員帽子上的毛絨球是什麼
帽上有絨球的,表示這個人身上有功夫.一般是武丑和短打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