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下幾個說法:
1、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時,帽子上是一個青天白日加兩個紐扣,後由於國民黨反動派搞摩擦,消極抗日,青天白日應該是在抗戰後期才摘的。
2、2粒扣子是用來頂替帽徽的,八路軍也是應該有帽徽的,不過當時國民政府編制中八路軍也就是第18集團軍編制中也就3個師的編制,估計也就按編制人數下發帽徽,是實際情況是八路軍人數急劇增長,政府不承認,咱共產黨的部隊也不稀罕那晴天白日徽,更沒工夫去費工費料生產了,所以......沒有就沒有了吧。
據說是:當時改編後,許多紅軍戰士想不通、不理解,而且還要穿反動派的制服。後來中央做了很多思想工作,紅軍戰士才肯穿,但決不頂青天白日徽,所以就用紐扣代替。
3、 那兩個扣子是在當時中國共產黨沒有建國時,代替國徽來用的.因為那些兵將,都反感當時的國旗與國徽.所以,八路軍就在兵源過多,材料緊缺,民心所向的情況下,以及,一國不能兩旗也不能兩徽的道理下,只選用了兩個扣子.
⑵ 八路軍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扣子,紅軍的帽子上是紅星
基本信息:
早期八路軍、新四軍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換帽徽(原紅軍純紅五星布制帽徽)時,由於戴上了昔日「敵人」的象徵,兩支軍隊均發生過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離部隊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國共合作協議,由南京(重慶)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引起新四軍全軍極大憤怒,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
與之不同,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遠遠超過3個師的協議規模,加上國共合作時好時壞,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這並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實上,1940年後的八路軍軍人是否佩戴帽徽相當自由,無任何規定或推薦,亦不納入班兵風紀考評,有的軍人將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國共破裂的1948年。
(2)紅軍帽子拍多少錢擴展閱讀
八路軍:
八路軍,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隸屬國民革命軍戰斗序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
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但由於八路軍的稱號已經在各級部隊中廣泛傳播,且八路軍內部對此叫法已成習慣,因此,在一定的范圍內仍沿用八路軍番號,人民群眾亦習慣稱這支部隊為八路軍,在非正式場合,八路軍這個稱號一直沿用。因此八路軍的稱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戰爭後期。
⑶ 八路軍的帽子為什麼是八個角
八路軍的帽子為什麼是八個角八路軍,是不是這個八個腳就代表著八路軍,那看來知識還要不斷地更新了。
⑷ 請問這是什麼牌子帽子大約要多少錢謝謝了!
new era的棒球帽,new era是全球著名帽飾製造商,我知道的嘻哈界已經成了一種文化,棒球帽有紐約洋基(圖中這款就是),la道奇的等等,,,但是我個人感覺國內十有八九的人戴的都是假的,我也不太懂,知道這帽子不好買
⑸ 八路軍的帽子上是國民黨的標志
是的。早期八路軍的帽子上佩戴的是國民革命軍陸軍帽徽,即「青天白日」帽徽。
紅軍改編國民革命軍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國民革命軍陸軍帽徽,即「青天白日」帽徽。抗日戰爭結束後,八路軍、新四軍也沒有立刻取消帽徽。全面內戰開始。八路軍、新四軍番號相繼取消,並不再戴帽徽。但也不是一下子全部取消,直到1947年,還有戴帽徽的。
(5)紅軍帽子拍多少錢擴展閱讀
基本信息:
早期八路軍、新四軍佩戴的「青天白日」帽徽,是按照國共合作協議,由南京(重慶)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與之不同,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這並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
⑹ 趙本山的帽子拍賣多少錢
4千多
⑺ 紅軍的帽子怎麼用一句話形容
八角帽又稱"紅軍帽",是紅軍的象徵,也是紅軍軍裝佩飾最顯眼的部分之一。其帽頂外口呈八角形,下端接有一段落帽邊,前面中間有半月形的帽舌。
⑻ 解放軍帽子跟八路軍帽子有什麼區別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步兵制服的軍帽上的帽徽是「青天白日」徽章,下方有兩枚紐扣。當時八路軍的軍帽樣式與國民黨軍隊一樣。到了抗戰後期,由於國民黨基本上停止了對我軍的軍需供應,加之政治上的分歧和大小摩擦不斷,我軍就把軍帽上的「青天白日」徽章去掉了。因此,現在的影視劇作品中我們都只能見到八路軍的軍帽上只剩下兩枚紐扣。
⑼ 紅軍帽是三角帽還是八角帽
是八角帽。
八角帽和紅五星,是紅軍的象徵,也是紅軍軍裝佩飾最顯眼的部分之一。
紅軍的八角帽是馮玉祥贈的。馮玉祥在1930年爆發的中原大戰中失敗下野,所部被蔣介石收編。馮玉祥被迫出國「考察」。臨行前他悄悄將自己原本打算重振旗鼓的數十萬套軍服全部捐給了紅軍。從此,紅軍有了自己的軍裝,這就是以八角帽為標志的紅軍軍服。
歷史由來:
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紅軍的特殊標記。據說,有一次紅軍打了白軍一個埋伏。天黑了,紅軍就都散到溝里、坡上去抓俘虜,跟敵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麼抓俘虜。
唯一可以識別的記號,就是敵人的軍帽和紅軍的不同:敵人的軍帽帽檐又短又硬,紅軍的八角帽帽檐長,是軟布做的,帽檐邊上還撐了一條篾片。因此,紅軍戰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攔腰二抱,摸到對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槍繳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八角帽
⑽ 紅軍帽為什麼是八個角,有什麼寓意
八角帽和紅五星,是紅軍的象徵,也是紅軍軍裝佩飾最顯眼的部分之一。關於紅軍八角帽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流傳較廣的至少有四種。
第一種說法,前面提到過,1929年3月,紅四軍打下長汀後。趕制了4000套新軍裝,軍服款式仿照蘇聯紅軍的軍裝(中山裝式,下有兩個口袋)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
第二種說法,是尹德明設計的。尹德明,1909年7月7日出生於湖南茶陵縣火田鄉麻芙村,只上過半年學,9歲起跟叔叔學裁縫。 3年後出師,憑著超群的手藝獲得「尹一剪」的名號。 1929年,尹德明跟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編入譚余保(當時湘贛游擊隊司令員)的游擊隊。那時游擊戰士們沒有統一的著裝,戴的是「老帽」(即當時的學生帽)。 1930年2月,當時的湘贛游擊隊司令員譚余保專門召開軍容整肅會議,主要精神就是怎樣讓隊伍成為 「正規軍」,並將製作標志性制服的任務交給了尹德明。 3天內,尹德明從工農革命軍有8個縱隊,當地有八角樓等得到啟發,很快裁出第一頂紅軍八角帽。譚余保拿著帽子愛不釋手,連聲稱:「棒!棒!真棒! 」兩個月後,全縣兩千多名戰士戴上八角帽。一年內,中國工農革命軍全部戴上他設計的八角帽。
第三種說法,是趙品三設計的。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後,在紅都瑞金成立了紅軍學校。 1932年初,劉伯承調入紅校任校長。他到任後,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時,從各部隊抽調來的學員著裝五花八門,隊列很不整齊,就把學校俱樂部主任趙品三找來說:「學員的著裝太亂了,現在已經立國了,可以有條件製作統一的校服了,聽說你多才多藝,還是個能工巧匠,你就負責給設計一套校服吧! 」
趙品三領命後,經仔細琢磨,覺得還是參照蘇聯紅軍的軍裝比較好,衣服採用套頭緊口。帽子嘛,考慮布瓊尼式的軍帽不適合我國南方氣候,其他軍帽多是白軍的,不便參照。部分學員戴的那種大八角帽帽型太大,不適合中國人的身材和臉型。他考慮來考慮去,畫了許多張草圖,覺得還是要採用八角式,以示紅軍是工農的武裝。不過將帽型大大縮小,改變成小八角,這樣看起來與中國人的身材和臉型比較般配。衣服制好後,找來學員試穿,穿後覺得緊口套頭不方便,也不適合我國南方的氣候,於是就又改成開襟敞口。最後,做了幾套讓學員穿上請劉伯承校長來審定。劉伯承看後非常滿意,立即指示就照此樣子給全校教員、學員每人做一套。紅軍學校學員的新式軍裝整齊劃一,威武雄壯,很快引起了總部首長和各部隊的注意。於是中央蘇區各部隊紛紛效法紅軍學校,穿上了同樣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軍裝。
第四種說法,紅軍的八角帽是馮玉祥贈的。馮玉祥在1930年爆發的中原大戰中失敗下野,所部被蔣介石收編。馮玉祥被迫出國「考察」。臨行前他悄悄將自己原本打算重振旗鼓的數十萬套軍服全部捐給了紅軍。從此,紅軍有了自己的軍裝,這就是以八角帽為標志的紅軍軍服。
這么多種說法,到底以哪個為准?可以肯定地說,八角帽列寧確實戴過。馮玉祥的國民軍也戴過,這從照片上都可以看到。因此,實事求是地講,八角帽不是紅軍首創,應該是借鑒或仿製的,也不完全是哪一個人設計的。 1929年紅四軍的八角帽和1930年尹德明的八角帽都是大八角帽,1931年趙品三的八角帽是小八角帽。
但不管怎麼說,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紅軍的特殊標記。據說,有一次紅軍打了白軍一個埋伏。天黑了,紅軍就都散到溝里、坡上去抓俘虜,跟敵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麼抓俘虜呢?唯一可以識別的記號,就是敵人的軍帽和紅軍的不同:敵人的軍帽帽檐又短又硬,紅軍的八角帽帽檐長,是軟布做的,帽檐邊上還撐了一條篾片。因此,紅軍戰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攔腰二抱,摸到對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槍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