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蒙古帽子製作方法視頻

蒙古帽子製作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1-08-07 20:06:55

1. 製作蒙古族帽子的原材料從哪裡能夠買到

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 ,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帶披肩帽,女帶翻檐尖頂帽。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男子的顏色多為藍、黑褐色,也有的用綢子纏頭。

2. 古代蒙古族帽子上的帽飾紅珠子是什麼東西還有香味

據人類學家研究,帽子起源於巾。巾原是人們在勞動時圍在頸部搽汗的布,由於大自然的風、沙和太陽對人類頭部的襲擾,人們將巾從頸部移往頭上,裹住頭以防風沙,擋寒遮曬,漸漸地演變成今天各種各樣的帽子。蒙古人的祖先發明和使用帽子也不例外,高原四季分明的氣候環境,使帽子成為了蒙古人不能或缺的生活用品,其功能和樣式更加豐富,凝結為一種蘊含深邃的文化載體。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帽子的功能超出了使用價值范疇,上升為審美個性,社會身份的標志物。不同時期和不同款式的帽子,能夠折射出蒙古人的物質生產、加工工藝、精神境界、藝術水準。
蒙古先民最早是用貂皮、狐皮、羊皮等獸皮製作帽子的。後來逐漸有了棉、麻、絲等製作材料。其材料主要來自周圍的農業地區。雖然說頭巾的產生早於帽子,蒙古人一直把巾、帽並用至今。只是男士系扎頭巾的方法、樣式與婦女有所區別,而且一般不戴顏色鮮艷的頭巾。
蒙古帽子大體上有冬、夏兩種類型。在12~13世紀,蒙古男士在帽頂插上海青鳥或游隼的羽毛,把款式設計成猛禽形狀,這就是後來稱其為棲鷹冠的帽子。棲鷹冠的由來與蒙古某些部落把海青鳥當作自己的祖先_——圖騰有關。當時的蒙古成年男子戴尖頂或圓頂棲鷹冠,貴族或汗(部落首領)的棲鷹冠還要講究質地,夏天用上等錦緞,冬天用狐、貂皮製作,並配以金、玉頂珠。貴婦人則戴寶革卡(寶革塗革或罟罟)帽。
蒙古帽子原先分為男女、禮儀、官吏、軍戎、僧侶等不同的種類。在古代社會里,蒙古人的帽子是表明社會身份的最明顯的標志之一,因此有貴族與貧民、黃金家族與百姓之區分。在不同服飾中帽子的象徵意義最重要,所以蒙古族在漫長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有關帽子的內容豐富的風俗文化。
器重帽子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在人體器官中,頭顱被蒙古人認為是身體的代表部位,是靈魂的寓所這種信仰有關。古代中亞或北亞草原民族有祭奠重要人物頭顱的風俗。《蒙古秘史》中就有王汗(人名)死後,別的部落貴族找到他的頭顱進行祭奠的記載。蒙古語里,把社會地位高的首領人物稱之為「陶勞概奇」(相當於漢語的頭兒),口語中「人群有頭兒,衣服有領兒」等意思的諺語比比皆是。人的頭顱是非常重要的,它已經超出了生理范籌的意義,具有了社會的特殊屬性,從字面理解的「沒有腦袋」的蒙古語意思是說沒有主見的人,「不知腦袋」是指自己做不了主的人。
蒙古人正因為如此看重腦袋——頭顱,所以與頭顱有關的一切,諸如五官、頭發、眉毛、胡須等是不許讓別人隨便觸摸的。自然,腦袋上戴的帽子也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它代表的是作為人的一切及其尊嚴。如果別人無意中碰到自己的帽子,就被認為可能要遇到倒霉的事,故意讓人碰到帽子則意味著受到侮辱,有尊嚴的人當場就會做出反擊。
在古代,可汗去世後,夫人們哀悼的方式之一就是取下帽頂之修飾物,以示失去尊嚴或惡運之降臨。蒙古人有時用同樣的方法對付敵人(對手)。對待俘虜的首要措施是把他的帽子和腰帶取下來,其意相當於今天的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對方尊嚴的一種「程序」。成吉思汗懲罰他的弟弟哈斯爾時也是採取了這種措施。在蒙古人的意識中,帽子和頭顱同等重要,甚至帽子有時就是其主人的代替物。「牲畜好賴,要看是誰放的,帽子如何,要看是誰戴的」(直意:畜隨主,帽隨顱)。「二人行,長者為上,一人行,帽子為上」。如果兩個人到人家做客,歲數大的人必須坐在上面,另一個則把帽子放在高處,自己找一位置坐下。這樣主人馬上就明白你是一個懂禮貌、有修養的人。這時就可以說「放下帽子是我家,明天走了又是你家」。這句話,表明既然來了就不要客氣等人際交往方面的直率共識以外,也強調了帽子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在任何重要場合蒙古人都注意帽子及其戴法。迎接客人時不論男女也要戴好帽子出來見面。這有雙層意思,一方面證明自己的體面,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客人。尤其是古代,女人如果沒有帽子或來不及戴帽子就不能出現在陌生人面前。到了近、現代之後,蒙古社會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貧、富差別,但是再窮的人家也要想盡辦法置辦好出嫁姑娘的頭飾。這與蒙古人尊重帽子的習俗不無關系。值得一提的是,在蒙古風俗文化中有個別極端的例子。如拜見特別重要的人物或舉行祭奠活動時,反而要摘下帽子。祭奠天地、向佛祖磕頭、見德高望重的長輩時都是如此。在史書中明確記載,成吉思汗小時候,逃脫了三姓蔑兒乞惕的追殺,躲進不兒罕山之後,摘下帽子,揭開腰帶,向這座聖山磕了九頭,行了長跪禮。所以磕九頭行長禮是蒙古人最虔誠的禮節。
蒙古人雖然特別看重帽子,但要忌諱撿起別人丟下的帽。認為,口子朝下的物品盛不住好運氣,或者把自己的人氣遮住。而且不能帽子套帽子——疊加帽子戴。這種戴法預示著將受制於很多官人。可見歷史上蒙古人不喜歡官兒多。有些地方的民俗中,如果婦女戴雙層帽子就可能嫁兩次男人等等說法。有些部族的人們也撿口子朝上掉地下的帽子或用腳踢三次以後口子朝上落地的帽子。在一般情況下,如果無意中誰的帽子掉下就不撿它,這是惡運離開的預兆,是好事兒。同樣的道理,丟帽子的人也不會專門去尋找帽子的。
正常人必須把帽子戴正。小孩或頑皮的孩子,無疑中歪戴或反戴帽子也要受到大人們「這孩子沒有朝氣……」「象俘虜兵……」「連帽子都戴不好,長大能幹啥……」等等訓斥話。同齡年輕人則用「老人罵你了?老婆不要你了?」等言語諷刺一番。蒙古人特別小心不讓帽子掉地下。如果無意中掉了地下,就用右手輕輕托起,親吻一口再戴起帽子。如果別人踩踏或跨過帽子的話,用火「凈化」後才能戴帽子。摘帽子放下時,必須擱置高處或者折疊好的衣服之上。男人的帽子不可以放在女人衣服之下。
蒙古人在所有的服飾中最珍惜和尊重帽子,所以遇到特別忙亂或事情的緊要關頭,總會聽到「沒有時間撿起帽子」(沒有機會跟你說話)等言語。對蒙古人來說,帽子代表著他們的人氣、人格以及尊嚴。

3. 蒙古族帽子的樣子

各個年齡段的帽子是不一樣的。各個地區也是不一樣的,

4. 這種蒙古帽怎麼帶 哪面沖前 這種帽子屬於那類帽子

這種男士蒙古帽是兩個尖角在後方,短的是戴前面哦。這種帽子一般是蒙古族跳舞的配飾,前面都會有個裝飾玉石寶石之類的,而你的卻沒有,也難怪你會分不清呢

5. 製作維吾爾族小花帽步驟

1、首先准備好需要的彩色鉛筆。

6. 蒙古族的頭飾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

蒙古族婦女頭飾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衣冠之國」的美稱,中國的少數民族是「衣冠之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服飾蒙古族的頭飾上十分講究,不同年齡段,不同地區的婦女使用的頭飾不一樣,她們喜歡用紅珊瑚、瑪瑙、綠松石來作裝飾。蒙古族婦女纏發髻的習俗可以追溯到蒙古汗國和元代,而在簪釵的銀板上鑲嵌紅珊瑚也是蒙古族古老的工藝。蒙古族的婦女的頭飾喜歡裝飾紅珊瑚與蒙古族的觀念有關,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們不像漢族那樣積累各種各樣的財富,他們的財富往往集中在婦女的裝飾上,尤其是頭飾上,而且,蒙古族喜歡紅色,喜歡鮮亮的顏色,貴重的紅珊瑚正好吻合了他們的這一習俗。另外,不同區域的婦女頭飾所用的紅珊瑚的部位不一樣,頭飾的組成也不盡相同,不同身份的婦女頭飾也有區別。比如,科爾沁、克什克騰、察哈爾等地區的頭飾都分為姑娘頭飾,新娘頭飾和已婚婦女頭飾。這些頭飾上都鑲著大量的紅珊瑚。

7. 蒙古族帽子分類

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帶披肩帽,女帶翻檐尖頂帽。

8. 怎麼折蒙古服飾(帽子及衣服)

蒙古袍一般是掛起來的
如果有條件的話
袖子也要撐起來
帽子也是掛起來
講究一點的有帽托
或者放在帽盒裡
如果沒有以上那些條件而需要折疊的話
蒙古袍應從背面沿肩膀向內折疊呈長條狀
兩袖反折袖口向下
沿蒙古袍底部向上折疊
如果成功的話正面應該像新買的襯衫一樣形狀
帽子的話如果有飄帶
飄帶圍繞帽頂旋轉放置
可以防止摺痕
自己打字
望採納

9. 格格帽(旗頭)怎樣做.謝謝了(跪求)

中國陶瓷│中國絲綢│東周圖說│風雲遼代│民族│印刷│園林│建築│

民族館> 風情篇> 滿族

民族概述
中華英才
各族人口
民族分布
自治地方

其他民族 阿昌族 白 族 保安族 布朗族 布依族 朝鮮族 傣 族 侗 族 德昂族 獨龍族 東鄉族 達斡爾族 鄂倫春族 俄羅斯族 鄂溫克族 仡佬族 高山族 漢 族 回 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赫哲族 京 族 基諾族 景頗族 柯爾克孜族 黎 族 珞巴族 拉祜族 僳僳族 滿 族 苗 族 門巴族 蒙古族 仫佬族 毛南族 怒 族 納西族 普米族 羌 族 畲 族 水 族 撒拉族 土 族 土家族 塔吉克族 塔塔爾族 佤 族 維吾爾族 烏茲別克族 錫伯族 瑤 族 彝 族 裕固族 藏 族 壯 族

滿族

旗袍」與「馬褂兒」
「發冠」與「旗鞋」
「六合一統」瓜皮帽
「滿洲餑餑」與「滿漢全席」
救駕傳說與敬狗崇烏鴉
努爾哈赤與八旗制度
尊祖敬宗修家譜
原始多神的薩滿教
「雪地走」與「采珍珠」

「發冠」與「旗鞋」

旗裝

二十世紀以來,滿族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傳統的服飾已十分鮮見了。但從電影、電視和博物館里,我們還常常可以欣賞到往日旗裝的風采。其中婦女頭上又寬又長、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頭飾――發冠十分引人注目。

過去,滿族婦女幼年時同男孩一樣,多剃去頭頂四周頭發,只留顱後發,編成辮子垂於腦後,一直到成年方蓄發留辮。婚後則開始綰大盆頭、架子頭、兩把頭等式發髻,其中以兩把頭較為典型。兩把頭就是把頭發束在頭頂,分成兩綹,各綰成一個發髻,然後再將後面的余發綰成一個「燕尾式」的長扁髻。平時,發髻上橫插長二三十厘米、寬二三厘米的被稱為「大扁方」的頭簪,喜慶吉日或接待貴客時便要戴上發冠了。

旗頭

發冠是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的長約三十多厘米、寬約十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之上即可。上面還常綉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此頭飾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發冠,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之身體挺直,再加上長長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們走起路來纖纖碎步,分外穩重、文雅。

馬蹄底鞋

除「旗袍」、「發冠」外,滿族婦女的「旗鞋」也極富特色。這種綉花的旗鞋以木為底,史稱「高底鞋」,或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統稱「高底鞋」。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綉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綉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現在都已不穿了。

滿族自古就有「削木為履」的習俗。關於這種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採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後來製做的日益精巧,發展成了高底鞋。另外還有一種傳說,說是滿族的先民為了渡過一片泥塘,奪回被敵人佔領的城池,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上綁上了高高的樹杈子,終於取得了勝利,達到了報仇雪恨、發展壯大的目的。人們為了不忘那些苦難的日子,紀念高腳木鞋的功勞,婦女們便穿上了這種鞋,並世代相傳,越做越精緻美觀,成了後來這種樣子。

〔上一頁〕 〔下一頁〕

關於我們 站點地圖 版權聲明 幫助信息
--------------------------------------------------------------------------------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Mail: [email protected]
Tel: 86-10-58812506

與蒙古帽子製作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這家廈門童裝加盟才5 瀏覽:980
男裝四個字的品牌 瀏覽:158
g2000男裝西服排行 瀏覽:959
夢到拉褲子怎麼回事 瀏覽:998
臨沂哪裡有睡衣加工廠 瀏覽:559
韓國旗袍限制電影 瀏覽:908
關於校服的感想 瀏覽:745
白色外套搭配黑色褲子圖片大全 瀏覽:658
哪個中國著名羽絨服是外國的 瀏覽:108
cry童裝批發 瀏覽:603
黑色短袖衛衣怎樣配褲子 瀏覽:319
終於能開團這個超好看的童裝 瀏覽:659
上熱門女裝批發 瀏覽:1000
媛姿女裝旗艦店 瀏覽:569
圍巾怎樣弄才好看圖解 瀏覽:401
最性感校服美女 瀏覽:182
女款夏季睡衣可愛款 瀏覽:136
立烏帽子線大概在多少 瀏覽:9
衛衣搭配哪個裙子 瀏覽:369
藏青羊大衣配什麼顏色褲子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