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石榴花帽子的步驟

石榴花帽子的步驟

發布時間:2021-08-03 16:57:44

Ⅰ 簡單石榴花饃怎麼做的,有誰趕緊教一下

花饃的做法步驟

1
發面時加入牛奶,發好後加入適量白糖和鹼,揉勻。

2
揪劑子,大概雞蛋大小

3
把劑子揉到光滑均勻。

4
搓成條

5
交疊

6
注意順序哦

7
ok、

8
開始做第二種,准備好劑子和大棗

9
劑子一分為二

10
分別捲起來

11
背靠背放好

12
用筷子夾對角

13
團雲花饃也蒸好啦

14
下面開始做千葉花花饃,把劑子搓成條,反方向轉好

15
轉好後是這樣哦

16
用筷子從中間夾一下

17
用刀把各個花瓣切開

18
在中間放上切好的大棗,就可以上鍋蒸啦。

Ⅱ 石榴花怎樣

石榴怎麼吃?石榴,一個跨時代的水果品種。它擁有粗超的表皮,卻擁有寶石般的果粒。在裡面是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紅色果粒。石榴就是吃裡面的紅色果粒(千萬別把皮吃了)。石榴裡面的紅色果粒,味道是相當不錯的,所以很受大眾的歡迎。
但是眾所周知,好吃是好吃,但是就是吃的不「爽」。因為石榴的果粒都是一顆一顆的分開,要一粒一粒的拿起來吃,實在太麻煩了。但只要學會下面的方法,吃石榴也能變得非常簡單。
准備工作:干凈的臉盆2個、干凈的水、一個干凈的盤子、一個石榴
步驟:
1、首先我們把從市面上買來的石榴拿出來,放到干凈的桌面上.
2、拿一一塊干凈的布,放到石榴的下面,拿出水果刀,把石榴從中間切成兩半。
3、切開後,我們可以試著取出裡面的果粒,真是相當的不容易啊,而且還是一顆一顆的,估計沒耐心的人最煩的就是吃石榴了。
4、這時候別急,先拿出事先准備好的臉盆,倒入干凈的水,接著再把切開的石榴拿過來放入水中。
5、在水中把原來切成一般的石榴用力掰成兩半。
6、然後再掰,把石榴裡面的果粒都給取出來,因為放水裡,所以取出果粒非常的簡單。 不一會而,全部的果粒就會取出來,沉在水底了。
7、接著,上面會浮著一些石榴裡面的果衣,拿出另外一個盆,將水倒入進去(別連果粒都一起到進去)
8、倒完後,再拿出一個盤子,把盆裡面的果粒都拿出來,放到盤子里。
這樣就可以了,以後吃石榴完全可以用這個辦法,簡單而且實用,再也不用煩吃石榴了。
石榴籽的營養價值有哪些?
石榴果肉紅如瑪瑙、清甜甘酸,十分誘人。現在正是享用石榴的最佳時間。但很多人嫌吃石榴麻煩,一顆顆還得吐籽。其實大錯特錯:吃石榴吐籽不但費事,更浪費營養。
石榴籽富含大量維生素C、多酚類物質和類黃酮,這些都是強抗氧化劑,有延緩衰老的作用,還可預防和緩解由衰老引起的疾病。石榴籽中豐富的維生素C,常吃不僅能讓人皮膚更白嫩,還可以增加心腦血管的彈性,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多酚類物質和類黃酮可幫助皮膚抵抗自由基傷害,有助於預防皺紋過早形成,還有淡化老年斑的功效。多吃石榴籽還可保護關節,其中的營養物質有促進關節潤滑液分泌的功效。此外,石榴籽還能促進排便,容易便秘的朋友不妨一試。
需要注意的是,石榴籽不太容易消化,腸胃不好的人可以連籽嚼嚼,然後吐出來。由於石榴的品種不同,籽有軟有硬,吃時也要看情況,不習慣的人吃幾顆即可。牙口和腸胃功能都不太好的老年朋友可以將其榨汁打碎後喝,這樣就能一起喝進籽的營養了。另外,特別推薦了一種讓石榴抗氧化作用加倍的果汁:1個石榴和半個蘋果一同榨汁。

Ⅲ 「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唐朝女子各種裙子的名稱分別是啥

唐代女子服裝,分衣裙、冠帽、鞋履幾類。唐制規定,女服分四種,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種為後妃命婦女官於朝會、祭祀等正式場合穿著的大、小禮服,後者為日常穿著。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

衫為單衣,襦有夾有絮,僅短至腰部。裙子長而多幅。此外還有襖、半臂、縵衫等。襖為夾衣,長於襦而短於袍。半臂是短袖的緊身上衣,套於衫外,流行於唐前期。縵衫是女子歌舞時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脫。其衣裙顏色豐富多彩,以紅、綠、紫、黃色最為流行。

如時人所雲「紅裙妒殺石榴花」、「藕絲衫子藕絲裙」、「折腰多舞鬱金裙」等,衫、襦、襖、裙上多有織文和綉文,如唐詩所描述:「新貼綉羅襦,雙雙金鷓鴣」、「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衣料有絲綢、棉布、葛、麻、毛等,而以絲綢最為常用。

此外,「時世妝」,袒領服、男裝、胡服也是重要服飾。

「時世妝」,即時裝,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繞披帛,緊身長裙上束至胸,風格簡約;盛唐時,衣裙漸寬,裙腰下移,服色艷麗;至中晚唐時,衣裙日趨寬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帶,寬袍大袖,色彩靡麗。袒領服、男服、戎裝和胡服,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時期的婦女中廣為流行。

袒領服為一種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為紗羅製品,時人形容為「慢束羅裙半掩胸」、「參差羞殺雪芙蓉」、「綺羅纖縷見肌膚」等,下配以曳地長裙,充分體現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

唐代婦女喜好戎裝、男服。「軍裝宮娥掃眉淺」,則描繪了宮中女子穿著戎裝的情景。武宗時,王才人因著與武宗同樣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誤認為皇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盛唐時,士人們的妻子不約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們也紛紛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圓領服,頭裹襆頭,足蹬烏皮靴。

(3)石榴花帽子的步驟擴展閱讀:

唐代婦女並無華夷之別的觀念,開元天寶年間,在長安、洛陽等大都市的街頭,處處可見身著翻領、窄袖緊身胡服、腰系蹀躞帶的漢族女子,體現了盛唐帝國婦女們開放、健美的精神風貌。

唐代女服的領子,有圓領、立領、方領、斜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短襦長裙的特點是裙腰系得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

「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絲」。「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顏色絢麗,紅、紫、黃、綠爭艷斗研,尤以紅裙為姣姣者。街上流行紅裙子,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早在盛唐時期,就已經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許是受陰陽五行說的影響,楊貴妃最喜歡著黃裙,那是地位的象徵。「慢來羅裙半露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思想開放的程度。

Ⅳ 石榴花果管理技術有哪些步驟

1.花期修剪 抹芽除萌時期為萌芽後至開花期,抹除主幹大枝杈處、背上及剪鋸口處新生旺芽。挖除根際大量萌櫱枝。抹芽工作要反復進行。花期樹上不能出現長度超過50厘米的旺枝。環剝環割時期從4月下旬到5月中旬,對花果少的大枝,從基部多道環狀切皮到木質部或剝枝粗1/10左右的樹皮,能顯著增加結果數量。

2.疏花保果 從4月下旬起,疏除結果枝上的所有退化花。對樹冠下部、內膛成串退化花枝疏除或回縮。

3.葉面噴肥、噴生長調節劑 從5月初花期起每隔7~10天,噴一次0.5%尿素混合0.3%硼肥及0.2%多效唑。最好在上午進行噴肥,共噴2~3次。

4.果園放蜂或人工授粉 花期有條件者每667米2園中放入一箱蜜蜂幫助傳粉。也可每隔2~3天,上午用毛筆採集花粉,再對其他品種初開果花柱頭點花授粉。采一次粉,可點授40~50朵花。

5.疏果定果 從5月下旬起疏果定果。原則是按樹定產、按產留果。母枝粗1厘米時留中短梢果1~2個。留單果,不留雙果、畸形果、病蟲果。結果過晚的長梢果全部疏除。

6.摘葉套袋定果後疏去緊貼果面的葉片和果梗基部小托葉。果實噴殺蟲滅菌劑後立即用單層紙袋套果。8月下旬上色前除袋。袋的套法與桃、梨等相同。但石榴套袋不能用舊報紙等製作,以免油墨污染。

Ⅳ 石榴花是堅韌和( )的特點

十六畫像燈籠,像帽子。喇叭。

Ⅵ 求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寫維吾爾族花帽)

衣服又稱「服飾」,因為人們穿衣,不僅是為了遮體的保暖,而且還有很重要的美化作用。維吾爾族的服飾當然也不例外。 維吾爾族的服飾不僅花樣較多,而且非常優美,富有特色。維吾爾族婦女喜用對比色彩,使紅的更亮,綠的更翠。維吾爾族男性講究黑白效果,這樣粗獷奔放。
維吾爾族是個愛花的民族,人們戴的是綉花帽,著的是綉花衣,穿的是綉花鞋,扎的是綉花巾,背的是綉花袋,衣著服飾無不與鮮花息息相關。
維吾爾族服飾形式清晰,紋飾多樣,色彩鮮明,圖案古樸,工藝精湛,其發展演變規律清楚,有些服飾款式與新疆出土衣物頗為相似,體現了一個地區、一個文化的歷史沉澱。又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審美接受範式,從中窺見民族服飾的傳承性與地域性的習俗。 維吾爾服飾解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維吾爾族的服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西服和新潮服裝已越來越受到維吾爾族群眾,特別是青年男女的喜愛。
維吾爾族花帽維吾爾花帽不僅選料精良,且工藝精堪,製作小花帽的維吾爾工匠,都有一套「絕活」。花帽的圖案與紋樣千變萬化,各不相同花帽的樣式、花紋與圖案也與各地域環境的有關,各地的花帽,都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喀什地區花帽樣式繁多,尤以男花帽顯著,那種以黑底白花紋為主,色彩對比強烈、格調典雅的「巴旦木」圖案,按紋飾的線構成的,凌角突起而顯出立體感,卻把黑白色深印在人們的腦海中。和田、庫車地區的花帽則以優質的絲絨面料,又配色彩各異的絲絨編織紋樣,疏密有致的穿插,致使紋樣透溢出獨特韻味。有的花帽鑲飾串珠、金銀飾片,珠飾圓潤光澤,巧妙地運用圖案本身結構的因素,使花帽繁花似錦。還有的花帽頂部紋飾凸起,綵線編織細膩,綵球串綴閃亮奪目,是新娘的喜愛之物。吐魯番地區的花帽則以色彩艷麗著稱,那大紅的花紋配上翠綠的花紋,宛如朵朵絢麗的奇葩。伊犁地區的花帽,不僅突出線紋的流動感,它的特色具有素雅、大方的優點,花帽造型扁淺圓巧,紋樣簡煉概括。
參考:http://ke..com/view/254302.htm

Ⅶ 佩蘭詩石榴花精萃套盒化妝步驟

這個基本上就是水精華,乳液面霜,而且這個套裝裡面還有一個洗面奶,這個可以搭配使用。

Ⅷ 當年石榴花樹怎麼修剪

步驟如下:

1、幼苗期的修剪:在石榴樹第二年開始修剪,每一棵樹預留2個主幹作為培養,使它健壯起來,其他的處理掉,然後也要注意修剪根部上面剛長出的一些短的嫩芽、嫩梢。第三年夏季石榴樹基本定型,這時候在每個主幹又預留5個左右健壯枝即可。

4、最後就是整體修剪枝條其他需要注意的,在修剪期間也要培養樹形,利於石榴樹生長,要冬夏修剪結合;修剪也要適量;短截盡量少一些,疏去密枝、弱枝、病枝、枯枝才是主要目的,這樣更利於石榴高產、優質效果。

(8)石榴花帽子的步驟擴展閱讀

盆栽石榴肥水管理很重要,肥水不當可能導致 「顆粒無收」 (整株不坐果),或者「提前放花」(裂果)。肥水管理應做到 「促控協調,先濃後淡,肥水不斷」。有機肥必須施腐熟好的,而且要適量,適當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開花前後及秋季,用豆餅、芝麻醬等發酵液加水 100~200 倍,每隔 15~20 天澆 1 次,1 年 6次左右。初花期噴 0. 5%尿素溶液加「沃葉」磷酸二氫鉀液再加「沃葉」硼溶液,可提高坐果率。

石榴較耐乾旱,應本著「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和追肥後必澆」的原則澆水。生長季隨時注意盆土濕度,適時澆水,高溫季節增加澆水量。同時,避免盆內長時間積水,花期避免雨後花瓣內存水,以防爛花。注意花期避雨且不要向葉面上噴水。生長季節久陰驟晴的天氣常使幼嫩枝葉灼傷、枯乾,如遇上述天氣,應及時澆水和葉片噴水。枝梢旺盛生長期適當控制水分,以抑制植株營養生長,達到矮化的目的; 果實發育後期穩定水分,以防裂果。入冬防寒前應澆透水。

Ⅸ 奧比島的石榴花怎麼運(種子系統)

先送2個壞花到左邊 ,再送一個壞花回來 再送剩下的2個壞花去左邊,送一個壞花到右邊 送2個好花去左邊 送1個好花,1個壞花到右邊. 把2個好花送到左邊,送一個壞花到右邊. 再送2個壞花到左邊,送一個壞花到右邊 再把2個壞花送回來.

Ⅹ 作妻拗子不通氣煙袋桿 寧死爹不帶孝帽 是什麼意思

以京津兩地為主.....................

天津傳統白事風俗分南禮、北禮之別,「大戶」與「小康之家」之別。

准備工作就很麻煩,人一咽氣(這里指的是喪家老人死亡,夠得上大辦白事的人而言)喪家馬上找到近親近友研究辦理。所有一切准備不外是花錢的路數,包括請、設、找。賃、訂、購、制以及其他各項。

順序:

1.請總管 總管是為了籌備操持好這項喪事的人,他必須有辦此種事的經驗,並能與社會有關行業聯系。還要配備幾位副手聽總管(有的叫總理)的調遣,以有條不紊地挑起擔子。喪家的白事能否辦得順當,與總管關系非常大。
2.設賬房 喪家一般是找親友擔當賬房。他專管白事當中的各種開支,並設立賬目,包括登記親友送來的奠儀和輓聯、祭幛、匾額、花圈、紙活及送的「唪經」等等,其後還要算清開銷,付給勞務費。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屍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壽字,架凳兩個上面也有金花圖案。
4.刻棺木 這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本宅早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後現由喪家到材鋪看成棺或材料,選好原料運至家門口現由材鋪工人製作。壽材式樣也有南北之分。舊社會的土葬僅在棺材這一項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錢。最講究而貴重的(也是少見的)為陰沉木,其次是金絲楠木、柏木,一般能說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圓,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殮,然後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後還要在棺頭寫字(白色扁字),棺後畫蓮花。
5.找棚鋪 白事搭棚分幾種。有的只搭平棚,講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帶花活。有的搭暖棚,兩麵包細席,設天井子,吊藍團鶴天花板。大門口的棚要搭過街樓,起樓子及過脊,掛五彩網。院內棚安裝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門帶欄桿,月台(靈台)錦地錦帶欄桿,棚內寬敞亮堂,可掛祭幛、輓聯及念經時的「水陸」。此外為招待弔唁親友,在胡同開闊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價頗貴。
6.租賃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並在靈桌上擺的五供盤、茶壺、茶碗等用具,要從白貨鋪租賃。
7.找茶房 大辦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們表面上是來侍奉客人,但實際是在喪家停靈的若干日子內,一遇唪經等舉動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須通曉喪事的程序及各種禮節,又要了解帶孝的男性與死者的關系,在唪經、入殮、接三、送路、成服、祭門、發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數。茶房頭在這些活動中最應謹慎行事,每一個節骨眼兒上全要做到合乎禮節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幾種親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專門愛「挑刺」。過去有一大家辦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禮和成服的禮節中出現漏洞,結果姑奶奶打了茶房頭一個耳光子1所以有些較有名聲的茶房頭輕易不敢應大戶的活。不過他們卻賺錢不少,一場大白事下來,他們可分到千數元錢(幾個茶房分),他們在每一種活動中都算錢,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經行禮又一份,祭門、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項活動就拿一份錢。
8.找白貨鋪 即在白貨鋪租賃喪事過程中用的東西,如喪榜架,以及出殯時一切旗、鑼、傘、扇、雪柳及各種出殯時儀仗用具、用物。
9.請吹鼓手 吹鼓手有兩種,一種是吹奏「大樂」的班子,使用嗩吶、長號、大鼓、大鑼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種是細樂班子,樂器有笙、管、笛、雲鑼等,俗稱「十番樂」。
10.訂扎彩 即扎制紙人紙馬等。有的扎制精細,高如真人,著絲、麻、綢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銀山、樹木,以及房屋、室內全堂傢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況訂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講究在人還沒死預先將孝服趕作好。孝服有區別,本宅應帶孝的人孝衣下擺禿茬不收邊,外姓親戚孝服都收邊。另外本宅內的男女僕人都給孝衣一件,收邊。所有孝服白事過後主家不收回。裁縫店是隨來人通知馬上現做。
12.訂酒席 喪家從大殮起就要預備待客飯食,由本宅廚師做,平日飯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個菜。在最後的唪經、送路、發引的三天中要擺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備素席。這些都是預先在大飯庄請師傅來本宅安灶現作。舊社會還有一些專白吃的人,即使和辦紅白事的主家不認識,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設法溜進去坐下來就吃。大棚內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誰也不認識誰,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頭就走,有的吃完了這輪吃那輪,這是常有的情況。
13.零星購置 如小油燈、瓦盆(又叫喪盆,是棺材出堂時孝子摔的盒)、壽罐,用紅頭繩纏繞,送殯時由主婦抱在懷內;其次如白骨頭簪子、白頭繩(系頭用)等等,不一而足。
14.租白轎、租馬車 白轎是為孝婦出殯時乘坐,馬車是為送殯的老幼婦女親友所用。

壽衣

死者的壽衣頗為復雜。民國以來不管死者過去有無「功名」,一般大戶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男性共穿七件:布質單褲褂一身,綢質月色上有小圓壽字的棉襖褲一身,藍色綢質壽字長袍一件,綉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沒有領子,不釘扣絆,頭上戴紅纓子官帽,腳穿朝靴,內有棉襪子,戴朝珠。如過去有功名則更麻煩,武官則是武將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內穿布褲褂、棉褲襖、大棉襖、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綉花,頭戴鳳冠,披霞帔,還要蓮花墜一個、如意簪一支、九連環一個、鑲珍珠耳環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鳳冠有用點翠珠花的,九連環有用檀香木製的。
珍珠有它的許多用場,如男女鞋尖上各釘一粒,在人口內含一粒,這種排場也不過是顯示其闊綽,別無涵意。再就是所謂「鋪金蓋銀」。黃色綢子壽字棉褥子一件,白綢子壽字寢單一件,另備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紅綠綢綉花平金,上綉海水江牙(涯),分七雲、九雲,雲越多價錢越貴。海被上邊有一圓孔,可將死人臉部露出,上再敷陀羅被一件(用黃色綢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紋等),再就是頭枕、腳枕,都用黃綢子作成,立體、浮貼蓮花,並用各色綾子包鑲在蓮花瓣上。女姓壽衣則為漢裝,也有的按清宮皇後服飾扮裝。
總之,關於壽衣及附屬飾服盡極奢華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負擔的。

布置

1.室內布置 人死之後各屋裡所有鏡子、懸掛的字畫、箱櫃上的銅活全用白單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擺的帶有彩花的擺設都轉向後面,重孝子屋內的床單、門窗掛簾、椅套墊等全部換上白布的,但在孫媳室內要全換上「靠」色布的。
2.外廂布置 所有各房門都用白紙封其中心,像貼春聯一般。街門的門框、門心也封白紙。

通報

1.報喪 一切布置停當後,開始向親友報喪。報喪帖是粉色紙條,以家中老僕人的名義出帖,其內容為:
家老爺(或老夫人、大老爺、大夫人)諱XXX於X年X月X日X時壽終正寢,訂於X月X日X時大殮,特此奉聞。家人XXX叩稟
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趕印若干份,分送親友(事先開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達),以此迎接弔唁之人。
2.立喪榜 喪榜形似舊式大帽鏡,上裝一花牙於帽,高約5尺左右,寬3尺,中心用白紙寫文,放在大門內。
3.掛佐錢紙 黑漆木桿,頭裝白銅如意鉤,掛上白紙一縷(上琢錢印),每串三條,角相連,下端剪成尖頭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歲而定條數。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門過道。
4.立幡桿 在大門外用三棵杉篙,上塗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桿頂裝一紙糊的「童子騎仙鶴」。
還有一則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門,不立幡桿,其靈床也不能停在過堂屋,要停在旁屋。

小殮及孝服

1.小殮的程序大體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則在老人斷氣前開始為死者理發、刮臉、凈身,女性要梳好頭。之後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邊各層壽衣則由忤作辦。
2.領香 人斷氣後,點燃一股香,由屋內送到大門外,扔在街上。同時燒紙人、紙馬、紙轎,意思是叫死人騎馬坐轎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時,也要請「陰陽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寢」。壽衣穿好,在其袖內放燒餅一個,左右手各放一金銀元寶。
靈前有小桌,上放香爐、燭扦、油燈、白蠟、供果。點上一支倒頭香(燒兩頭),然後一張張地燒紙錢,未大殮不得供飯食,大殮後燒紙才能捲起來燒。
3.「獻孝」與「送孝」 獻孝是外姓人(親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婦帶著僕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盤,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頭。茶房一舉托盤,穿孝人接過,茶房幫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爺或孫姑爺獻孝服,
孝子比姑爺輩多大都得跪獻,叩頭(孝子孝婦見了親友和弔唁的人行禮,都是雙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禮是單腿跪)。有句諺語:「孝子頭,滿街流,見了誰都先叩頭。」姑爺輩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線羅馬褂,帽子上加一條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帶,孫姑爺則在背後加一紅絨球。
送孝是給未過門的媳婦(XX孫媳)。由家人用托盤一個,上邊放一塊白布,用紅絨線打上十字襯上紅線托,送到女方,是一種象徵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開紅線,拿去白布,接著放賞錢。如果這些女方在喪家出殯前送上挽帳等奠禮,則喪家要給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喪家孝服分南禮北禮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帶扎肚子。有的在帽子兩旁釘一老錢綴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殮時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長,名曰「請麻」,放在材內。再有用白布封鞋,後跟釘一塊紅布,其意是為
後輩人「留福」。

入殮前後

如果說上述各項不過都是一些舊社會常有封建餘毒的排場,下面再揭露一下種種純屬迷信色彩的「過場」與舉動。
1.轉咒 這個舉動是死者停放妥當後,請來幾個和尚在四周轉行念經,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會做生意,如有的廟專門派和尚到處探聽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桿,就搶著去轉咒。這以後所有念經活動就得請他們廟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財路。
2.迎材 這個節目很簡單,棺材入宅時,請一位「全人」老太太,拿著一升高粱和一條紅布褲子,材到門口,將兩物放入空棺內,高喊「迎財」。同時孝婦們也哭喊「爹(媽)迎財呀!」
3.入鹼 所謂入殮先由陰陽生看好時辰,請來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樂。院內擺有旗、鑼、傘、扇,一時鑼聲瘮人,由孝男抱屍頭部,孝女抱屍腳部,忤作用五尺長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內。用紅包(毛頭紙包大草紙)掖緊四周,放隨葬晶。再用新棉花蓋在臉的四周,叫做「開臉」。再由忤作用銀針蘸盆內清水,在臉上虛劃一下,名曰「開光」。後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臉。當時孝子、女等都站在棺兩旁看著。這時茶房宣布一切停當,請家屬過目有無不妥之處,此時亦是向遺體告別。茶房喊:「還有哪位看看?」如無人再看,由忤作放「子
蓋」,漆封口,後將大蓋浮蓋。眾人舉哀大哭,此時將佐錢紙摘下,放入紙人或紙牛肚內燒掉。
入殮後就開始早晚在靈前供飯。天亮時燒雞鳴紙,晚黑時燒黃昏紙各一次。在供飯時孝婦等均要哭一陣。在人死後將其所枕的枕頭先拆開一小口放在棺材下邊,待出殯時將其內之物倒出燒掉,枕皮扔去,這叫「倒枕
頭」。
4.燒包 用白紙疊好剪成網狀袋,其中裝入金銀紙錁子,口上插紅紙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燒一次,一「七」燒一個,二「七」燒兩個,以此類推,直到七「七」為止。
5.接三 死後第二天晚上唪經(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時)後「送三」。念經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門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經,將各樣紙活在空地燒掉。與此同時在大門外台後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屬、親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舉是指死人在望鄉台上最後一次看望家中人)。念經的念到一個階段,家人就大哭一場。接著是「放焰口」。和尚念「召請各路鬼魂」,當念到死者名字,家人舉衣。和尚大座扔小饅頭,有的其中夾著銅錢。看熱鬧的小孩搶著撿。硬說是吃了不害怕,純屬迷信之談。
6.唪經 一般是棺靈在家中停放時間最少三到五「七」(期)(三十五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並非天天念經,都是一「七」一個經。除去在家請的經外,還有至親「送經」。念一棚經的價錢也不一樣,一般說一次要花200至300多元錢(民國時用銀元)。
念經這個「節目」也很復雜。這一天廟里先派來送經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內擺幾張桌子,掛紅緞綉花圍,桌子放佛像鏡框、香爐、蠟扦、各種法器(樂器)。桌前附近掛紅緞綉花「歡門」。棚內四壁掛十幀「水陸」,上畫十殿閻君。在門外幡桿上掛一布幡。這都是廟里的「排鋪」應做的工作。開始是和尚便裝(普通和尚服)
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剛經(尼姑同),到下午「燒門子」時,排鋪向和尚喊一聲「師傅們搭衣」,他們穿上綉花道袍(俗稱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
7.燒門紙 將黃昏時,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盤,內放「疏」引路,後面是一些紙活,再後面是帶孝的親戚,最後是本宅人和孝子。這些人排成一列,行經規定的道路,然後到一空地,茶房將托盤交給孝子,點著了「疏」,燒紙活。這些儀式完畢後,和尚仍歸本宅或暫回廟,晚上再來放焰口。
8.放焰口 這個項目分兩種,一是「接三」之後有一場普通形式的放焰口,另一種形式更為復雜,包括如下三點:①傳燈:先在靈台下到經台裝兩條連貫的鐵絲,上安滑輪。靈前放一木仙鶴,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盤,可放三盞燈光。前後用白繩拉動,燈光是用黃白色綿紙疊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燈芯(或小蠟燭)。北京辦白事也有此習俗,即是在將死人放在吉祥板時就開始「散燈花」,其意義不外是以此引路燈送魂放亮,和天津大同小異。燈花的數目和死人的歲數成正比,每個燈花在繩上行走約二三分鍾,速度不能快。孝子一直在靈前跪著,時間很長,有時得孝孫暫時代替。②渡橋。這是從靈前的繩上「跑幡」。③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內用桌子搭一大經台,約四張桌子碼起來拼湊成台,共四層,有四米來高。念經的和尚均著法衣。四層高處正中坐著「大座」,手拿手鈴,頭戴五佛冠,兩邊的和尚各司吹打法器。如法鼓、鈸、鑼、磬、鍾、木魚、管、笙、笛等,而最下層坐穿黃衣紅袈裟的「長老」。孝子還要跪聽念經。這都是「北派」的舉動,其意義是超度。這其中茶房起著很大作用,他指導著孝子在場內的各種活動。
9.家祭 頭道經後,正午家祭,孝子向靈前行三獻禮。
10.開吊 家祭後算是「禮成」,此時可以接待前來弔唁的親友,門外有一組吹鼓手,一遇有客進門,他們就吹一陣,通知宅內。靈台上兩邊跪著孝子,台中鋪著紅氈拜墊。客人一上台行禮,台下細樂班開始吹奏(來客有較客氣的先將紅氈掀起再行禮),台下有家屬專等謝客(單腿打扦),來客下台,旁邊茶房打鍾,細樂停止,由「知客」(招待員)獻絹花一朵掛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
11.散帖 帖為深灰色或土黃色的折卷,外頁印「訃文」二字,內容文字為: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
顯考諱XXX(妣X母X氏)痛於X年X月X日X時壽終正寢,距生於X年X月X日XX歲,不孝男侍奉在側,親視含殮,即日遵禮成服,哀此。訃聞 謹擇於X月X日禪經接三
X月X日首七·經送庫
X月X日辰刻發引
孤哀子泣血稽顙
(父死稱孤子、母死稱哀子)
族繁不及備載
這就是送帖的整個內容,封建禮教的又一表現。
12.題主 神主又稱「靈書」,是寫著死人姓名(有的帶官銜)的木牌位。講究的是用檀香木作的,帶座、帶木套。先是請書家名士寫神主,名曰題主。題寫時孝子去孝服、換吉服(青布袍子馬褂),跪在桌下的紅氈上,寫完後叩頭送客,然後送上席一桌。
13.點主 僅是在寫完的神主上點一筆紅點,就要大費周折。點主所請的人要請有功名的文官,稱為「點主官」。被請者到喪宅時前邊鳴鑼開道,著官便衣、坐八抬大轎,另有長隨捧官服。到後在客廳更官衣,有「吉人」迎接,孝子穿「吉服」跪迎。在一桌前落坐,兩旁有「陪主」。待點主官用新毛筆蘸硃砂在神主的主字上添一紅點(也有孝子刺破中指再加個血點的)。陪主二人一司蘸紅,一司執筆。此後喪家須送敬儀或席面。

出殮前後

1.送路 整個程序進行到「設宴」、「送路」已接近出殯的前夕。設宴招待客人前面提過,不再贅述。送路,是在晚飯後,前導是旗鑼傘扇和死者官銜板,繼之是吹鼓手、和尚或道士,由茶房(知客茶房)引導客人前行,後邊是外姓親屬、本族直系親屬順序,最後是孝子由兩名茶房架著,手托紙制牌位,走到空曠地方焚燒,和尚吹打一通,完畢後孝子叩頭謝客,客散。執事等人返宅吹打到深夜為止,這叫「坐棚」。

2.伴宿 送路歸來,凡是近親友都可在喪家住宿。待到子時辭靈,親屬家人按順序向靈位行禮,奏細樂,名曰「辭靈」。禮畢還要「掃材土」,此土放在重孝子床褥下。接著是「嵌棺」,即將棺材嵌起一角,下墊一枚銅錢,舉哀,棺上壽釘掛一串五綵綢線。
3.撿罐 辭靈的後一項是撿罐。將預備好的壽罐內裝五種雜糧,再由孝子等將死者生前愛吃的菜撿點入罐。筷子由茶房拿著,並放一蘋果堵口。紅布蓋面再用紅絨線纏繞成網路,放棺頭上。這都由茶房操作,待發引時由「全人」將罐放在兒媳婦懷中抱著,坐轎或車送葬。
4.發引 就是出殯。早飯後發引,所來客人吃一頓上席,飯後等著送殯。喪家重孝子都站著吃,表示寢食不安,哀傷已極。
5.參靈 所請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樂隊、吹鼓手都一班一班地到靈台前吹奏一遍,名為參靈,其後開始出殯。
6.喪家發引准備 由「全人」准備點蠟壓炕(用磁瓶放一蘋果)。不到回靈時不得坐炕上。發給本族送殯人兩個小饅頭,揣入懷內,要准備扶孝婦的人,棺出堂,孝婦哭喊留財,其手不準碰門框。
7.祭門 棺將出門,由茶房將大門關閉,貼白紙兩條,此時由「祭門官」(需請有聲望的武職官員)向著外邊大門行禮。禮畢轉頭離去,不進內宅,茶房揭紙開門,事後喪家送祭門官一筆厚禮。
祭門後,門外所排列的出殯儀仗隊都要按行列順序經過喪家門前出發,因此大殯中的這些隊伍往往排滿幾條街道。
8.紙活種類 出殯是另一套紙活,最前面是開路鬼、大頭鬼。紙制的行列有:卧室全部「傢具」,床帳被褥都是真的,還有陳設、古玩,其後是真服裝的「男女僕人」、「丫環」、「小童」等,最少是8個,紙人前胸貼上名字,並將其耳、目、口、鼻扎個眼(以示能聽看、言)。它們手中都捧著一樣東西,如臉盆、梳頭匣、水煙袋、痰盂、糕點、魚肉蔬菜等。有的紙糊馬車、汽車,四輪可活動,由人推行。
9.上杠 發引前一天就在門前空地擺好大杠,名曰「亮杠」。起棺時移到大杠。其時對面搭一高台,和尚手持引魂幡念一陣。孝子跪杠前,這時杠工的指揮打「響尺」,說一聲「請盆!」孝子用力摔盆,大哭一陣,同時放炮三響。茶房接過引魂幡給孝子杠著,另一手拿「哭喪棒」,開始出街上路。另有專人「撤紙錢」,最好的手藝是一撮紙錢向上一扔後,又高、又撒成滿天星,一個個徐落。

出殯

1.儀仗隊的陣容和排列順序按大殯而言,它的順序是:開路鬼,左右各一大頭鬼,銘旌(約4米來高,形如亭子,中掛紅綢子,其上釘死者官銜),其後是一對大鑼,一班吹鼓手(均著號衣),幾對官銜牌,一堂紅彩譜,一頂返魂轎(綠呢黑頂),再就是幾個「大座」,包括燈亭、爐亭、花亭、香亭、影亭(此亭內放遺像及神主),每個大座前有一堂與亭綉片相同顏色的八頂綉花大傘,八掛香譜。然後是僧、道、尼等。大座是由16人一班抬著,兩班人倒,每人發新毛巾一條,打執事的孩子帶劉海箍,發新鞋一雙。 接著是花圈、輓聯、匾額、送殯的親友、客人、紙活、帶孝的親、族、雪柳、孝子(有用孝幔遮住的)。
2.棺杠 棺杠的情況不一樣,視其家勢、地位、經濟力量而定抬杠的人數。最小的16杠(人)、24杠,稍闊的是32杠,最富或有爵位的有48杠,乃至64杠(兩班就是108人),都有雙叫響(頭兒)打響尺,指揮換肩、停止、前進、換班等動作。此人在行進當中還有一套「行話」以示眾人。杠夫穿綠駕衣,黑紅平氈帽上插一雞翎,米黃套褲。
大杠前是一頂大紅綉花傘,半副鸞駕(包括木製金瓜、鉞斧、朝天凳等)。杠後又是半副鸞駕。最後是喪家內眷所乘的白轎、馬車。
整個隊伍行進較慢,有時大座還要「路落」,某一大座壓住陣角,待前邊執事走遠,抬起大座在這段一兩丈遠的路上跑步前進,頭兒口喊「落……」,跑起來講究步子齊,亭子不歪不掂,很是壯觀。
3.茶桌 在出殯經過的路線當中,由總管派人與商號聯系,在其門口設茶桌,為隊伍供應茶水。另有茶房給孝子、內眷等送茶水。
4.路祭 這是由親友送的一個起脊穿堂路祭棚,行列停棚前,將遺像供桌上,並擺祭席一座。孝子在棚內跪陪行禮,眾送殯者順序拜禮。後回到隊伍繼續前進,再有「祭棚」同上。
5.留靈謝客 送殯客人可以在留靈謝客之際離去。全程中可停幾次。

回靈以後

1.大回靈 殯到留靈謝客,幾乎是全部過程已到尾聲。
到了墳地,早巳打好穴,棺木卸下,下穴。埋葬後,還有回靈。銘旌、紙活、雪柳等隨大杠下地後,其餘執事都要回到喪家門前才能散去。神主、遺像由死者的小兒子或孫子請下來,托著安放在住宅內。
2.邁火 大門內放一火盆,由一「全人」拿著冰糖,凡回來的人進門必須邁過火盆,「全人」發給一塊糖果。
3.安靈 喪家在棺木出堂後,在原住室備好白圍桌以供神主、掛遺像、點燭上香,奏細樂,孝子們叩頭行禮安靈。
4.圓墳 葬後3天上午,由孝子、孝女率領家中主要成員帶香蠟紙錁到墳地圓墳,祭奠。請一位穿紅衣的小姑娘繞墳走三圈,名曰「開財門」。回來後孝子們脫孝服,每人取一個紅糖餡的熱饅頭,名曰「冷手抓熱饅頭」。

白事程序終結。

下面是轉載一篇關於舊時北京滿族出殯的文章:
漢執事分為:干三件;三半堂;五半堂;一堂;三堂;五堂;六種。實際上一堂是由兩個半堂組成,與舞台上的龍套一樣,只是以半堂為基數計算。每半堂有不同三色的幡傘各六把;金執事八對。
五半堂此種執事是規模最大的一種,有時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增加花樣。銘旌。招魂引路的旗幟,伴宿之日起就立於喪居門前了。立幡時必需按照男左女右,出殯時以16、24、32人抬著在殯前引導,在路中央行走,還要用兩名穿孝的杠頭打響尺指揮。大的銘旌總高32丈。引路王一對,打道鬼一個。1.8丈高。麒麟噴錢獸一個,從外地傳入北京,京燒活稱怯貨。
五堂半執事:一半堂,幡傘各六把、紅地綉花。清道、飛虎、飛龍、飛鳳、飛熊、飛豹、飛鯉、飛鱉旗各一對。迴避肅靜虎頭牌各一對。蛤蜊一對。二尺多長的黑白棍。粉棍一對。半個竹筒金簿罩漆。鳴鑼各一對。
二半堂,幡傘各六把、藍地綉花。三尖刀、馬蹄刀、偃月刀、象鼻子刀各一對。
三半堂,幡傘各六把、白地綉花。金輪、金螺、金傘、金蓋、金罐、金魚、金長槍各一對。
四半堂,幡傘各六把、青地綉花。瓜、斧、鐙、拳、掌、槊、督、鉞各一對。
五半堂,幡傘各六把、紫地綉花。官鼓大樂一班,13人。座傘一把,1.2丈高,5寸火焰金頂,黃綢拉幌。圍子與官罩花色圖案一致。
清音一班,俗稱清音鑼鼓。2人抬鼓,1人打,4笛合奏,1小鑼,還有單皮總指揮,其名稱曰:「九福班」。
8人抬影亭一座。座傘一把,2人拉幌。魂轎一乘,綠呢青紗供牌位,8人抬。座傘一把,2人拉幌。香幡、靈人紙活若干。3教僧侶。雪柳12把。
孝屬。長子打幡次子抱牌,余者哭喪棒。送殯執紼。除孝屬外送殯者均穿漂孝。大杠上扣官罩,照此應48杠以上。後扈,也叫:「後擁」。金瓜執事刀槍若干,5人一組,用湖色綢子連起來,48杠用15人,64杠用25人,以此類推,32杠不用後扈。
送殯轎、車,夫人、兒媳、乘白轎,大兒媳懷抱寶瓶。姑奶奶乘青轎加,小姐乘藍轎,孫子媳婦乘白轎插石榴花,外孫子媳婦乘藍轎。帳房轎車上掛藍白兩色綢子,來賓車輛系普通轎車,紙錢車、奠禮車等數輛。
除了滿族外蒙漢八旗的旗人都用滿禮。蒙藏隨滿禮但略有不同。1、都嚕幡。2、門纛一對。3、曲律八根,按本家旗色為別,紅纓為漢軍,黑纓為滿、蒙。4、黃鷹、細狗、駱駝由四執事帶著,秋帽、錦袍、大帶、靴子,冬天戴羊皮帽子,反穿羊皮中褂。5、劊子手四名。(官職一品以上者才能用)6、清道、飛虎、飛龍、飛鳳、飛熊、飛豹、飛鯉、飛鱉旗各一對。7、迴避肅靜虎頭牌各一對。8、蛤蜊一對。二尺多長的黑白棍。9、粉棍一對。半個竹筒金簿罩漆。10、金執事四對,三尖刀、馬蹄刀、偃月刀、象鼻子刀.11、金輪、金螺、金傘、金蓋、金罐、金魚、金長槍各一對。12、瓜、斧、鐙、拳、掌、槊、督、鉞各一對。13、座傘一把。14日照傘一把。不拉幌。16、座傘一把。17旨意亭。八人抬。18曲柄黃傘。19官鼓大樂十三人。對拉號、四鼓、蘇鑼、對嗩吶、對雲鑼(九音鑼)跟鑼,對海笛。貝子以上者均不作樂。20、三教僧侶。21魂轎一乘,綠呢青紗供牌位,貝勒以上者可用黃色。22、座傘一把。23、童子督勝盤。用小孩扮成童子模樣舉盤,上放生前用過的博古。邊行邊助哭。24、喪主。青布帽頭、白孝衣孝帶束手。25大杠。應四十八以上。26、後扈。馬隊,獵裝。金瓜執事刀槍若干,5人一組,用湖色綢子連起來,48杠用15人,64杠用25人,以此類推,32杠不用後扈。27、送殯轎、車,夫人、兒媳、乘白轎,姑奶奶乘青轎加,小姐乘藍轎,孫子媳婦乘白轎插石榴花,外孫子媳婦乘藍轎。帳房轎車上掛藍白兩色綢子,來賓車輛系普通轎車,紙錢車、奠禮車等數輛。

與石榴花帽子的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霧霾藍搭什麼牛仔褲 瀏覽:487
做童裝的什麼公司名比較好 瀏覽:971
男裝供貨網站有哪些 瀏覽:501
淘寶性價比男裝品牌 瀏覽:887
黑色襯衫下面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260
臨沂批發衣廠家 瀏覽:198
如何走路褲子不崩泥 瀏覽:621
北京哪裡批發大碼男裝 瀏覽:272
天貓淘寶品牌女裝 瀏覽:359
西裝牛仔褲搭配馬丁靴 瀏覽:512
校服配短褲 瀏覽:769
兩種色織衣咋配才好看 瀏覽:344
明星同款條紋襯衫預訂訂購價格 瀏覽:962
原宿夾克女哪個牌子好 瀏覽:71
淺灰色褲子配什麼體恤 瀏覽:833
憋不住是拉在褲子里 瀏覽:887
北京褲子批發市場大全 瀏覽:937
買了衣服買褲子怎麼辦 瀏覽:853
帽子男嘻哈帽的帶法 瀏覽:270
中老年新款秋裝女裝外套女裝批發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