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熱帶地區有哪些
海南
台灣南部
廣東雷州半島
雲南西雙版納
帽子的種類帽子的品種繁多, 按用途分:有風雪帽、雨帽、太陽帽、安全帽、防塵帽、睡帽、工作帽、旅遊帽、禮帽等;接使用對象和式樣分,有男帽、女帽、童帽、幼兒帽、少數民族帽、情侶帽、牛仔帽、水手帽、軍帽、警帽、職業帽等;
按製作材料分,有皮帽、氈帽、毛呢帽、長毛紱帽、絨絨帽、草帽、竹斗笠等;按款式特點分,有貝雷帽、鴨舌帽、鍾型帽、三角尖帽、前進帽、青年帽、披巾帽、無邊女帽、龍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頭帽等等。
帽子的大小以「號」來表示。帽子的標號部位是帽下口內圈,用皮尺測量帽下口內圈周長,所得數據即為帽號。「號」是以頭圍尺寸為基礎制定的。
帽的取號方法是用皮尺圍量頭部(過前額和頭後部最突出部位)一周,皮尺稍能轉動,此時的頭部周長為頭圍尺寸。根據頭圍尺寸確定帽號。
(2)熱帶地區的帽子擴展閱讀
帽子的由來:
原始人把獸皮、樹葉蓋在頭上以保護頭部,產生了帽子的雛形。《後漢書·輿服志》有「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皮」的記載。中國古代的帽,主要有冠、冕、弁、巾幘、襆頭、盔等品種(見圖)。世界各國帽的歷史也很悠久。
歐洲古代男子多戴兜帽和無邊帽,女子多戴面紗和頭巾。古代歐洲和小亞細亞農村,習慣戴家庭製作的草帽或其他植物纖維編的帽。雅典和羅馬的傳統手工藝者常戴橢圓形帽頂的氈帽。
在羅馬,這種帽子是庶民的一種標記。海狸皮帽14世紀在弗蘭德斯流行,以後流傳到法國和英國等地。英國的圓頂硬禮帽,創始於1850年。
19世紀後半葉美國流行軟氈帽。在拉丁美洲和美國西部流行闊邊帽,它是一種帽邊在邊緣處向上捲起的高頂氈帽或草帽。
地中海東南岸一帶流行土耳其帽,其形制是平頂,無帽檐,圓錐形。阿拉伯人傳統頭飾是色彩鮮艷的穆斯林頭巾。日本有傳統的絲質塗黑漆的坎墨雷帽。在熱帶地區,人們戴軟木盔以免日曬。
⑶ 熱帶地區國家有那些
玻利維亞,古巴,哥斯大黎加,牙買加,海地,墨西哥,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越南,寮國,泰國,巴西,哥倫比亞,巴拿馬,委內瑞拉,秘魯,柬埔寨,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阿曼,葉門,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等。
一、古巴
古巴全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僅西南部沿岸背風坡為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5℃。除少數地區外,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二、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的氣候條件截然不同,徹底顛覆了一年四季的分類,這里只有兩個季節,4月到12月為雨季,降雨多,12月底到第二年4月為乾季,也稱為夏季。首都聖何塞的年平均氣溫最低為15℃,最高為26℃;沿海地區的氣溫相對來說比較高,加勒比海地區的夜平均溫度為21℃,日平均溫度為30℃。
三、牙買加
熱帶雨林氣候。每年5-6月、9-11月為雨季,其中1月和5月陣雨最多。12月至次年3月為乾旱季節,天氣轉涼。6-11月底的半年時間為颶風和熱帶風暴多發期常受颶風侵襲。中北部地區雨量豐富,氣候一般處於22-32度間,年平均溫度為27度。
四、海地
海地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氣候成因:本地位於東北信風帶,常年盛行來自海洋的濕潤的東北的信風,在該國北部受地形抬升形成降雨且水量豐富,以此形成該國氣候南北的差異。各月平均氣溫在22—28℃間。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4—6月、8—10月為雨季。
多颶風。沿海地區炎熱,高原地區平均氣溫15℃。全國平均氣溫24-27℃。海地一年分兩季:3月至11月相對炎熱,12月至2月較為涼爽。不同的氣候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五、墨西哥
墨西哥氣候復雜多樣,由於多高原和山地,垂直氣候特點明顯。墨氣候復雜多樣。高原地區終年溫和,平均氣溫10~26℃;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大部分地區分旱(10~4月)、雨(5~9月)兩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每年最旱月份為2月,降水量僅5毫米,降水最多月份為7月,降水量約170毫米。
⑷ 12月去雲南旅遊,途徑麗江等地,需要戴帽子嗎什麼材料的帽子比較合適,需要塗防曬霜嗎
一看你就沒有來過雲南
我幫你介紹哈
雲南的天氣在進如12月份後即使是晴天的話,那曬太陽是一種享受,不過早上8點到下午5點半後天氣就變涼,需要注意保暖。
在雲南以昆明為中心:滇西——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這些地方天氣比較偏冷。
——向西南的德宏等地氣候是熱帶氣候,不必要帶棉衣。
滇南——紅河、文山早晚偏涼,需要薄外衣。
滇東北-----曲靖、昭通地方早晚比較冷,中午和下午暖和,不過天氣比較乾燥,日溫差比較大。
⑸ 熱帶地區的斗笠和蓑衣
斗笠又稱笠帽、竹笠、箬笠、箬笠,是一種以竹子編成的寬大帽子,呈圓錐形,是將成熟竹子劈成竹篾用以作為胎骨,再附上一層層的竹葉或竹篾,並使用絲線固定,是東亞及東南亞農夫及漁民的傳統日常服飾,輕便好用,可遮陽擋雨。
⑹ 這種常見的熱帶花,別在耳邊或帽子上的是什麼花叫什麼名字在線等
初步估計是雞蛋花
⑺ 請熟悉近代史或者軍裝的人看一下這是什麼帽子
這是日本軍在熱帶的典型裝備,陸軍「昭五式」防暑帽;日軍夏季的防暑帽也和日軍的鋼盔一樣,是以法國軍隊為藍本,翻閱安德魯·莫羅著的《二戰軍服全紀錄》會發現地中海戰場的法軍和南非軍隊都戴著一如日本「昭五式」卡其色的硬殼防暑帽。
日本還有中「九八式」防暑帽,與「昭五式」防暑帽的區別主要在於前者縮小了四邊的帽檐,而且日軍官兵在華中、華南戰場上戴「九八式」防暑帽的居多,南支派遣軍基本戴著這種法式的「昭五式」防暑帽。
⑻ 德軍 北非 盔形帽的型號
非洲軍團地面部隊的太陽帽是常規樣式的,和英軍得沒有多大區別,帽子上有金屬鷹徽,雖然這種帽子分發很廣泛,但是在部隊中卻不大受歡迎,更多士兵還是喜歡戴戰斗帽
⑼ 雨林尖兵里的帽子哪裡有賣啊 就是熱帶雨林作戰時候帶的那種.在中央7套軍事節目里看過
那不叫貝雷帽,也不叫戰斗帽,學名叫奔尼帽。淘寶上的確有賣,價格不會很貴的。大概在25到120之間。
⑽ 帽子的蟲子是什麼
蟬(半翅目蟬科動物)
別稱知了/知拇吖/嗶蟬/海咦/蛭蟟/蛣蟟,知了龜/知了猴/蛣蟟龜/爬杈/季鳥兒
同義詞知了(一種同翅目昆蟲)一般指蟬(半翅目蟬科動物)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網路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審核 。
蟬生活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已記錄約 2000 余種蟬)。一些分布於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從背板(tergum)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
這東西算害蟲類,靠嘴上的針吸食樹汁來維持僅僅存活的幾十天,而蛻化前能在地下蟄伏幾年甚至幾十年。蟬蛻可入葯,可食用(蛻皮前好吃,用鹽腌一宿,直接用油炸不加任何調料就是一道美味)
除了腿部有倒刺外(扎不進肉里),並不能傷害人畜,直接用手拿起就可,母的一般叫啞巴,不會蟬鳴,腹部無其他東西,公的則腹部有兩個鱗片狀發聲器,也就是夏天聽見的蟬鳴叫都是公的發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