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朱元璋時期明朝首都在哪
南京,那時候稱應天府。
應天府,或稱京師,是南京在明朝時期的名稱,為明朝前期首都,後永樂時期遷都順天府,應天府作為留都。應天府下轄上元、江寧、句容、溧陽、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縣。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親自帶兵分三路用十天時間攻破集慶路(今南京),並改名應天府。三月,改集慶路名為應天府。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建為南京。 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至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的25年間,應天府為明朝的京師。
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北遷,以順天府為京師,以南京應天府為留都。清初順治二年(1645年),滿清攻克應天府後改名為江寧府。
(1)朱元璋的帽子在哪擴展閱讀:
由於歷代統一王朝的都城大多都在中原,明朝統一全國之初,明太祖便打算擇機將京師遷往北方。洪武元年,下詔以汴梁為北平,以金陵為南京,效仿周唐的京平故事。
洪武二年,朱元璋又在故鄉河南鳳陽營建中都,同時下令從江南移民中都。但是開封和鳳陽都是久經戰亂,破敗不堪,難以承擔京師的重任,朱元璋於是放棄了遷都這兩處的打算。洪武十一年,罷北平,改南京為京師。
由此,南京再次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迎來歷史上的發展高峰。
明初京師(即南京)總人口近百萬人,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修造歷時達27年的南京明城牆,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
雞籠山麓的國子監學生多達近萬人,還有日本、朝鮮等國的留學生在此學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
『貳』 朱元璋 當皇帝以後,他帶的帽子叫什麼
冕旒( liú )
http://iask.sina.com.cn/b/10831797.html
『叄』 朱元璋陵墓在哪
朱元璋的陵墓即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鍾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後的合葬陵墓。因皇後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後」,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3)朱元璋的帽子在哪擴展閱讀:
明孝陵作為中國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餘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1961年3月,明孝陵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7月,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明孝陵及其明功臣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12月,又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孝陵
『肆』 明朝官帽有哪些
明朝的文武百官,依照官位大小品級,有不同的規定。戴在頭上的有:
一、梁冠:文武百官在國家重大祭祀典禮,慶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進朝賀年、冬至、皇帝生日、聖旨開讀,進呈奏表等時候,都要戴上樑冠。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線的多寡來區分。
二、烏紗帽:是明代官人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後高,靠後腦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長橢圓形的帽翅,帽內有網巾,束著頭發。
三、襆頭:是在重大的朝廷集會、奏事、謝恩時戴的,形體和宋代的差不多,帽緣左右有兩支像直尺的展角,展角尾端有的往上彎,再往左右彎。
四、四方平定巾:布做的像長方體的帽子,又稱方巾、角巾。明朝建國初年,做這種帽子的人,為了歌頌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勛,所以命名為「四方平定巾」,是讀書人、官家常戴的帽子。
五、飄飄巾:帽子像三角形屋頂、帽脊前後又各有一片長方形布披,隨風飄動,所以叫飄飄巾。跟八仙中的呂洞賓戴的帽子一樣,所以又稱純陽巾(純陽真人是呂洞賓的道號),不過純陽巾的前後帽頂布披有圈卷的雲紋。有的帽披上也加塊玉,腦後垂兩條長帶子。
六、東坡巾:蘇東坡發明的帽子。長方帽子,戴成菱形狀,摺線居中,兩邊角上又各附一片比帽子短的豎披。
其他尚有儒巾、平頂巾、漢巾、軟巾、吏巾、二儀巾、萬字巾、披雲巾、網巾、瓦楞棕帽、瓜皮帽等等,形形色色,有時也加上披肩。
『伍』 朱元璋將烏紗帽定為官帽後,為什麼要在帽的兩邊各加一翅
因為要防止議事時朝臣交頭接耳,就下詔書改變烏紗帽的樣式:在烏紗帽的兩邊各加一個翅,這樣只要腦袋一動,軟翅就忽悠忽悠顫動,皇上居高臨下,看得清清楚楚
『陸』 WOW卡洛斯的著名帽子在哪出
塔納利斯,加基森的墓地旁邊,和一匹馬在一起,做個任務拿
『柒』 明朝官員帽子兩邊的東西叫什麼
王上
『捌』 朱元璋有兩張畫像,一丑一俊,哪一張才是真身
在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朱元璋顯然是最受人們關注的皇帝之一,他的一生就都是一個傳奇,後人們頁給他貼上了何種各樣的標簽「開國皇帝」、「濫殺忠臣」等等褒貶不一,甚至就連他的畫像也流傳了一丑一俊兩種。
朱元璋的畫像在如今看來並不是顯得神秘,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甚至早就已經傳播開來,因為那張「鞋拔子」臉實在是讓人過目不忘,但除了這一張之外普遍還流傳著另外一幅畫像,兩張畫像大相徑庭,看起來更像是兩個人,那麼到底哪一張才是朱元璋的真身呢?民間所認為的「鞋拔子」臉是否就是朱元璋的形象?
綜上所述,官方的俊美畫像更符合朱元璋的歷史形象,這點甚至從他的後代畫像中就能看出來,沒理由只有朱元璋一人有奇樣貌。
凡是帽子都難看
秦漢時的那種冠還不錯
有皇帝的感覺
『拾』 朱元璋為了防止官員上朝時互相交頭接耳的帽子叫什麼
1、烏紗帽
2、烏紗帽的兩只帽翅從宋太祖時開始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員們上朝站班時互相交頭接耳。如果交頭接耳,兩只帽翅相觸,很可能會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發現。
3、烏紗帽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規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成為只有當官的才能戴的帽子。
4、據史載,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規定:凡文武官員入朝,都要戴烏紗帽,穿圓領衫。今天舞台上的傳統戲劇,尤其是京戲,演員們穿的多是明裝,通過看戲我們可以見到明朝官員們戴烏紗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