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中班漢服之美教案
設計背景
我們的祖國是個多民族國家,,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色,在服飾上也不例外。每個民族都有代表他們民族特徵的服飾。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了解了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我國一共是由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組成了「中國」這個大家庭。除了我們漢族以外,還有許多的少數民族,他們有著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服裝特點。他們的服裝大都色彩鮮艷,顏色豐富。小朋友通過欣賞各民族服裝的圖片,還畫出了各民族服裝的特點。
活動目標
1、認識各民族服裝,感受服飾的民族特點。
2、使幼兒了解幾個重要民族的服飾,知道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服飾。
活動准備
1、各族服飾圖片。
2、幼兒活動手冊1第39頁。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小朋友,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56個)。 那,你們都知道哪幾個民族?
2、 每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的代表性服飾,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來認識一下幾個民族的服飾(出示圖片)
二、漂亮的民族服飾
學慣用圖案和花邊繪畫,裝飾民族服飾。
1、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藏族服飾。藏族的衣服袖子很寬大,穿長靴。
接下來我們再來認識一下蒙古族服飾——他的主要特點是身穿長袍,斜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者戴著皮帽子,腰間束腰帶,腳穿皮靴。
最後我們來認識一下維吾爾族服飾——男子穿斜領無扣的長袍,腰系長方巾。女子多在寬袖連衣裙外套上對襟背心,小姑娘多梳幾十條小辮子。
----我們漢族的衣服最最典型的衣服就是旗袍,很神聖的,女孩子穿上很漂亮。
2、剛才你們在欣賞民族服飾的時候,都看到了些什麼不同的地方?逐一提問,引導幼兒發現圖案裝飾的主要地方。
小結:小朋友看得真仔細,這些美麗的民族服飾的圖案主要裝飾在衣服的袖口、領口、衣角。
3、 那袖子兩邊的圖案是不是一樣的?(是)這就叫對稱。小朋友再仔細觀察,除了袖子還有什麼地方能表現對稱美?(衣領、褲腳、紐扣)。
4、 衣服上的圖案有什麼顏色?是怎樣排列的,有什麼規律?再看下一張圖片。它怎樣排列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原來這些民族服飾不僅有對稱美,圖案的排列也很有規律,就像我們數學里的排序。
5,欣賞二方連續圖案,了解其規律。
三、欣賞作品
1·幼兒裝飾圖案,教師關注幼兒對二方連續圖案的運用,鼓勵幼兒裝飾出不同的民族服飾。
2.幼兒作品展示。
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作品進行展覽,請家長欣賞幼兒的民族服飾。
評價分析
都說繪畫和語言是融為一體的,說能為幼兒繪畫做好鋪墊,繪畫能讓幼兒說的內容更加豐富。活動需要讓幼兒在了解民族服飾的基礎上,進行手腦並用表達,也即繪畫。前面的活動已經讓幼兒充分了解了服飾的特徵,教師在繪畫前讓幼兒又一次觀看各種圖片,承上啟發式的談話,能讓幼兒馬上回憶起已有的經驗,進行口語表達,為繪畫打開一個廣闊的思路。然後教師進行地民族服飾的范畫展覽,讓幼兒在欣賞、回顧的基礎上,進行簡單地交流,並為幼兒創造一個空間,讓幼兒與夥伴商量,並可以模仿,可以自己設計,雖然是「留白」的空間,但是可以豐富幼兒頭腦中對服飾的印象。接著,我讓幼兒進行第一次繪畫表達,並進行展示,一是幫助繪畫展示的本人以自信,在第二次繪畫的時候進行創作。二是經過大家的展示交流,豐富其他小朋友的視野。
教學反思
本主題的活動目標是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幾個少數民族服飾的名稱和特點,感受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飾,在活動過程中,我利用幼兒用書的畫面,讓幼兒了解我們祖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全國共有56個民族,除了漢族以外,其他都是少數民族,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服飾特點,我們壯族是個大少數民族家庭,服飾也很有特色,很漂亮,隨後讓幼兒動手製作新疆帽,自己欣賞或交換欣賞各自的作品,從而使達到了活動的目標,使幼兒了解少數民族服飾名稱和特點,以及分辨少數民族服飾特點,及製作少數民族的服飾作品,從而培養了幼兒熱愛祖國的文化的思想感情。活動達到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活動效果好。
② 幼兒園關於蒙古族五蓄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容,知道秋天是美麗多彩的,學習詞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綠油油」。
2、嘗試運用已有經驗替換詩歌中的事物,進行詩歌仿編活動;
3. 感受詩歌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秋天的背景圖,各種水果若干,四個小籃子。
③ 誰有幼兒園民族團結的教案
-
大班社會:可愛的少數民族
活動目標: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2.感受少數民族的風情,激發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
活動准備:
幼兒前期經驗鋪墊、PPT「少數民族的風情」
活動過程:
一、回憶已有的經驗,引出內容,說說講講知道自己的少數民族。
1.師:誰知道什麼叫少數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請你們用好聽的、有節奏的聲音說說你知道的少數民族的名字。(要求是用好聽的節奏說,那麼用什麼樣的節奏呢,最好你先預設一個節奏,比如老師先有節奏的說一說。)
2.出示地圖:剛才小朋友說了好多少數民族,看,它們就分布在我們偉大祖國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說道到,你們看,還有其他的哪些少數民族?(讓幼兒簡單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數民族)
3.這么多的少數民族,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個嗎?(用數字表示出來)
4、總結:哇!祖國真大啊,原來我們一共有56個民族了,每個民族都有它們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特色,藏著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兒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了解維吾爾族、蒙古族兩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師:前幾天,老師讓你們自由組隊重點調查了幾個少數民族,今天請你們來說說你們的發現,輕輕的商量下派個代表上來介紹。(把幼兒分為兩大組,每個隊從少數民族的吃穿住、運動、人土風情等方面介紹)。
1.第一組幼兒代表介紹:維吾爾族
①幼兒介紹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兒的經驗
服裝:式樣寬松、灑脫,色彩對比強烈
維吾爾族的姑娘:維吾爾族姑娘以長發為美,梳細發長辮。
維吾爾族的花帽:是維吾爾族美麗的標志之一,四楞小花帽。
舞蹈:他們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長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單膝著地,會聳肩膀,女孩子會圍著男孩子跳舞。
教師:讓我們帶上四楞帽子,一起來跳一段維吾爾族舞蹈吧。(播放音樂背景,幼兒學做一些基本的動作)
特產:維吾爾族不僅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還被成為「水果之鄉」呢,知道為什麼叫它水果之鄉嗎?(產葡萄)維吾爾族是我們中國的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除了葡萄你們還知道有那些嗎?(哈密瓜,巴丹木,無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組幼兒代表介紹:蒙古族(找一找地圖上在哪裡插上紅旗)
①幼兒代表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兒的經驗(PPT)
服裝:長袍,腰帶,靴子。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裡面的內飾也有很多。
蒙古人還有摔跤,獻哈達,敬酒,敬茶等風俗習慣,(最老愛幼、老師介紹禮貌用語,幼兒學蒙古人有草原馬背上的民族的稱號(跟音樂學騎馬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繼續激發幼兒繼續探索民族風情的興趣。
1.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這2個民族的知識,了解了他們的不同風俗習慣及特點,除了這2個你還了解其他的民族嗎?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一起來看看。(諸多民族風俗節日的多媒體,邊看教師簡單的說明)
2.小結:這些少數民族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六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④ 如何開展蒙古族幼兒園蒙語言教學
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
⑤ 蒙古族帽子分類
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帶披肩帽,女帶翻檐尖頂帽。
⑥ 誰有幼兒園民族團結的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認識維吾爾族、蒙古族的聚居地、服飾、風俗習慣等,知道他們是少數民族。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熱愛祖國,團結少數民族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了解少數民族的民族風俗習慣和特色。
教學難點:能通過各民族的主要風俗習慣和特色辨認不同的少數民族。
⑦ 幼兒園大班《蒙古族是什麼樣的》主題教案
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環節,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場景,是提供給讀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資料,如所在學校的情況、個人的工作背景、事件發生的起因等。
2.主題
每篇案例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即這個案例要說明的某個問題,是反映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還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3.細節
有了主題,就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要特別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景,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揭示這些,能讓讀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這個環節中,要講明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可以和事實材料交織在一起。這是整個案例的主體,要詳盡地描述,展現問題解決的過程、步驟以及問題解決中出現的反復挫折,也可以涉及問題初步解決成效的描述。
4.結果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⑧ 蒙古族高帽子的寓意
過分誇獎的意思。比如說,你不要給我戴高帽子了,就是說,你不要過份誇獎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