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子二十歲叫什麼
古代女子二十歲叫桃李年華。
原指桃李開花的季節,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華,比喻青春年少。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華」形容女子,初夏還不是盛夏的樣子,所以桃李年華就用來代指二十歲的女子。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另外,我們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唐代詩人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譯文: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1)女10歲裙子春秋擴展閱讀
稱謂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
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2. 女孩十歲有什麼說法
不滿周歲:襁褓之年。
嬰兒:黃口。
幼兒時期:孩提時期(2~3歲)。
童年時期:垂髫,總角(7歲左右),始齔之年(7,8歲)。
10歲:幼學之年。
12歲:金釵之年(女)。
13歲:豆蔻年華(女)。
15歲:及笄之年(女),束發之年(男),志學之年(男)。
16歲:二八年華,破瓜之年,碧玉年華(女)。
20歲:弱冠之年(男),雙十年華,桃李年華(女)。
24歲:花信年華(女)。
30歲:而立之年,壯室之年。
40歲:春秋鼎盛,強仕之年,不惑之年。
50歲:半百之年,知命之年。
60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還歷之年,平頭甲子。
50歲~60歲:耆艾之年。
64歲:古瓜之年。
70歲:致仕之年,從心之年,古稀之年。
77歲:喜壽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8歲:米壽之年。
90歲:耄耋之年,鮐背之年。
99歲:白壽之年。
100歲:天年,百壽之年,期頤之年。
3. 古代女子10歲叫什麼
幼學。
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外傅之年也是指兒童十歲。
豆蔻是指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的女孩子。
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
(3)女10歲裙子春秋擴展閱讀:
其他年齡女子稱謂:
十三歲: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十五歲:
及笄:笄,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十六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二十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二十四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三十歲: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四十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
五十四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六十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六十一歲:
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七十歲:
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懸車之年:指70歲。
七十七歲: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4. 10周歲女孩生日的祝福語有哪些
1、我親愛的女兒:你是媽媽最親的人,媽媽祝福你生日快樂,永遠幸福快樂。
2、讓我為你祝福,讓我為你歡笑,默默地祝福和支持你。祝我最親愛的閨女生日快樂。
3、青春、陽光、歡笑......為這屬於你的日子,舞出歡樂的節拍,祝我親愛的女兒生日快樂!
4、在你生日的這一天,將快樂的音符,作為禮物送給你,願您擁有365個美麗的日子,衷心地祝福你!
5、每天都在你身邊,不用苦苦地想你,也不必酸酸地戀你,只需甜甜地喜歡你!我的寶貝,生日快樂!
6、從你呱呱墜地時,你就為我們這個家庭帶來了永遠的歡樂,希望在你生日的這天過一個幸福的一天。
7、讓我的祝福像那悅耳的鈴聲飄進你的耳畔,留駐您的心間,寶貝生日快樂,希望你身體強壯,快快長大。
8、在寶貝十歲到來之際,爸媽祝你心想事成,事事如願!才藝路上平步青雲!文化成績十拿十穩!身體健康,越來越可愛漂亮!
9、十歲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年齡,是人生旅途中的第一個里程碑,在此我也要祝願我的女兒生日快樂,學習進步,健康成長.
10、十年功夫眨眼而過,十年的故事歷歷在目。青春,陽光,歡笑,都為這屬於你的日子,舞出歡樂的節拍。願你10歲生日快樂!
11、都說流星可以有求必應,如果可以我願意在夜空下等待,等到一顆星星被我感動,為我劃過星空帶著我的祝福落在你的枕邊。祝女兒生日快樂!
12、爸媽祝願你今後始終擁有三樣東西:一是愛心與善良;二是自信與堅強;三是健康與快樂。十歲的生日蠟燭即將為你點亮,所有人會對你說:寶貝,生日快樂!
13、蝴蝶飛舞是為了喜悅,花開朵朵是為了歡慶,清風徐徐是為了送出今日的祝福,祝福我的女兒,人間四月的天使,生日快樂。
14、一個平凡的日子因你而不平凡,一個普通的時刻因你而不普通,今天的世界因你更精彩,今夜的星空因你更燦爛。生日快樂!
15、炫目的驕陽,已為你升起;祝福的晨鍾,已為你敲響;嬌艷的鮮花,已為你開放;美好的日子,已悄悄來臨。祝你生日快樂!
16、祝你生日快樂,你的善良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願這完全屬於你的一天帶給你快樂,願未來的日子錦上添花!
17、把我所有的愛送給你,用我所有的情關心你!願你在生日這天里,快樂幸福!一天都有好心情,晚上有好夢!
18、一支蠟燭,一顆心願,一份真情。這一刻有爸爸媽媽最真的祝福,願它匯成快樂的源泉,伴著美妙的生日歌,一起湧向你:祝你青春的樹越長越蔥蘢,生命的花越開越美麗!
19、寶貝,你已經10歲了,知道嗎?爸爸媽媽是多麼為你高興和驕傲!你會在以後的十年,二十年,還有更久的日子裡變得更加勇敢和懂事的。爸爸媽媽會用這一生去愛你,照顧你!最後,要祝你10歲生日快樂!
20、你是春天;如沐春風。你是夏天,嬌艷如火。你是秋天;溫婉靜和。你是冬天;皎白如玉。白駒過隙;十載春秋。褪去稚嫩;迎來青春。願你快樂;歡樂一生。繽紛人生;你我與共。淡淡祝福;濃濃情意。
5.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別稱有哪些 如豆蔻 及笄 要寫明是哪個年齡段哈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別稱:
1、古代女子1歲,別稱「牙牙」。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
袁枚(清)——《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
釋義:兩個牙牙學語的女兒,在你死後出生,才只有一周歲。
2、古代女子2歲,別稱「孩提」。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指2——3歲的兒童。
韓愈(唐)——《符讀書城南》:「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釋義:兩家生的孩子是一樣的聰明。
3、古代女子7歲,別稱「童齔」。
童齔:齔,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齔」,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
許慎(東漢)——《說文》:「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
釋義:女孩子出生七個月長乳牙,7歲長出恆牙。
4、古代女子10歲,別稱「幼學」。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孔子(春秋)——《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釋義:男子長到十歲叫做幼,這時候該出外上學了。
5、古代女子12歲,別稱「金釵之年」。
金釵之年:女孩到了十二歲要帶釵,金釵是作為代稱和別稱。
梁武帝.蕭衍(南北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釋義:莫愁頭上光彩熠熠,金釵排成十二行。腳下輕踏絲綉鞋,五彩斑斕描出花紋狀。
6、古代女子13歲,別稱「豆蔻年華」。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7、古代女子15歲,別稱「及笄之年」。
及笄: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孔子(春秋)——《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釋義:女子到了15歲,用簪子結發,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8、古代女子16歲,別稱「碧玉年華」。
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古文人把瓜拆分為兩個八字以紀年。
翟灝(清)——《通俗編》:破瓜年紀小腰身。
釋義:瓜字破為二和八字,取二八十六歲的寓意。
9、古代女子20歲,別稱「桃李年華」。
桃李年華:指20歲女子的代稱。
陸游(宋)——《梨花》: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華。
釋義:梨花粉淡如雪,清香宜人,在春花中獨樹標幟,自成一家,不容妖艷的桃李,獨佔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
10、古代女子24歲,別稱「花信年華」。
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范成大(宋)——《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釋義:在揚州許多腰鼓的巨聲,催促花開的信期。
11、古代女子30歲,別稱「半老徐娘」。
半老徐娘:指已到中年尚有風韻的婦女。來諷喻那些年過芳齡還風風騷騷,精心打扮的婦女,亦有人自稱徐娘,含有自謙自貶之意。
陳與義(宋)——《書懷示友十首其一》:開窗逢一笑,未覺徐娘老。
釋義:女人過了打扮的年齡還風風騷騷,描眉打眼的一痛倒飭,開得窗戶泯然一笑。
12、古代女子40歲,別稱「人老珠黃」。
人老珠黃:泛指女子老了不中用。舊時比喻女子老了被輕視,就像因年代久遠而失去光澤的珍珠一樣不值錢。
蘭陵笑笑生(明)——《金瓶梅詞話》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黃不值錢呢。
釋義:娘子現在正年輕,以後出頭的日子還多,不像我,已經老了,不值錢了。
13、古代女子50歲,別稱「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指五十歲。
孔子(春秋)——《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釋義: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有所成就,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14、古代女子60歲,別稱「花甲之年」。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乾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15、古代女子70歲,別稱「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杜甫(唐)——《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釋義: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16、古代女子80~90歲,別稱「耄耋」。
耄耋:八十、九十歲。人們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孔子(春秋)——《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
釋義:八十至九十歲年齡古稱,已經很高齡,高壽
17、古代女子90~100歲,別稱「期頤」。
期頤:百歲之人。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孔子(春秋)——《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
釋義: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6. 三十至四十歲女人的春秋外套
1,風衣
英姿颯爽的風衣,秋天一定要來一件,盡量選擇長款,既遮肉又顯酷勁~
長風衣×開叉裙,性感又時髦,非常高街的一款打扮。
隨意的內搭和牛仔褲,比較減齡、學生一族及喜歡韓風的MM可以嘗試。
駝色風衣最百搭!優雅中帶有一絲帥氣。
風衣×秋靴,最適合現在的天氣了,有了風衣穿短裙也不怕哦,風衣太擋風!
黑色風衣可以也用黑色的造型來穿著,雖然保守但是不容易出錯。
2,牛仔外套
牛仔外套已然成了秋季定番~衣櫥里沒有一件牛仔外套,可不好意思稱自己是潮人哦!
圓圓的牛仔服造型令她甜美中帶有一絲干練,牛仔外套和短裙的搭配總是非常契合!
古著感牛仔服,破洞牛仔褲,每一個元素都散發著潮流之氣。
黑色+牛仔元素會讓你看起來特別酷!沒有嘗試過的妹子感覺試試看~
7. 女子十三歲( )
女子十三歲(豆蔻 ), 三十歲( 而立),四十歲( 不惑),不滿周歲的嬰兒( 襁褓),九十歲(耄耋 ),五十歲( 花甲)女子二十歲( 桃李)一至三歲( 孩提)?
8. 十歲是什麼年華女孩兒過十歲生日怎麼稱謂
十歲的稱謂是外傅或者幼學。外傅,漢語詞語,指兒童十歲。古代貴族子弟到一定年齡出外就學,所從之師稱外傅。
幼學:十歲,是指初入學的學童。(《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8)女10歲裙子春秋擴展閱讀: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
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們現在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9. 女人十幾歲可以用豆蔻年華形容,那二十、三十和四十分別可以怎麼形容
十三四歲——豆蔻年華
出處:唐代詩人杜牧的著名的七言絕句《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十五歲——及笄之年
出處:《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發簪)貫之。
十六歲——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出處:唐代詩人李群玉《醉後贈馮姬》「桂影淺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二十歲——桃李年華
出處:明代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二十四歲——花信年華
出處:宋代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花信,開花時期。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
三十歲——而立之年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四十歲——不惑之年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古代對女子年齡的其它稱謂:
二~三歲稱孩提;七歲稱髫年;幼年泛稱總角;十歲以下稱黃口;十二歲稱金釵之年;出嫁稱梅之年;三十歲稱半老徐娘。
男子: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40歲稱不惑,50歲稱知天命,60歲稱耳順,70歲稱古稀,80歲稱杖朝,90歲稱合耄耋,100歲稱樂期頤。
新華網——在古代,你的年齡怎麼說
新華網——古代對女子各年齡的稱謂
10. 古代女子每個年齡段的叫什麼(十年為一個年齡段。)
1、歲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周晬,指嬰兒周歲。
2、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3、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發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3、9歲
九齡:為9歲。
黃口:十歲以下。
指數之年:兒童九歲。
4、10歲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4、12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5、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6、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6、16歲
二八:為16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7、20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8、24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9、30歲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10、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1、50歲
知命之年:孔子 《論語·為政》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12、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13、70歲
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懸車之年:指70歲。
14、77歲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18、8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19、88歲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20、90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21、99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22、100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上壽:百歲
期頤之年:指百歲。
23、108歲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24、140歲
雙稀、雙慶——一百四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