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肛門失禁怎麼治療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肛門失禁 英文名稱:incontinence of feces;anal incontinence 定義:以神志清楚而排氣並有稀便自行遺出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門失禁的治療[4]應按發病原因及損傷范圍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肛門失禁如是繼發於某疾病,則需治療原發病灶,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肛管直腸疾病等,治療原發疾病,肛門失禁有的可治癒,有的可改進。
(一)非手術療法
1.促進排便 治療結直腸炎症,使有正常糞便,避免腹瀉及便秘,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常用多纖維素食物。 2.肛管括約肌操練 改進外括約肌恥骨直腸肌、肛提肌隨意收縮能力,增加肛門功能。 3.電刺激 常用於神經性肛門失禁。 Caldwell(1963)將刺激電極置於外括約肌內。Hopkinson(1966),Macleod(1979)用塞和肌電計刺激括約肌和盆底肌,使之有規律收縮和感覺反饋,均可改善肛門功能。
(二)手術療法
由於手術損傷和產傷或外力暴力損傷括約肌致局部缺陷。先天性疾病,直腸癌腫術後肛管括約肌切除等則需進行手術治療,可採用括約肌修補術,直腸陰道內括約肌修補術,括約肌折疊術,皮片移植管成形術,括約肌成形術等。 1.肛管括約肌修補術 目的:將切斷的括約肌兩端瘢痕組織分離、縫合。多用於損傷不久的病例,括約肌有機能部分佔1/2者。如傷口感染應在6~12月內修補,以免肌肉萎縮。若就診時間晚,括約肌已萎縮變成纖維組織,則術中尋找及縫合都困難,影響療效。方法:沿瘢痕外側1~2cm處行半環行切口,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將括約肌斷端由瘢痕組織處適當分離,切除瘢痕組織,但括約肌斷端應留少量纖維組織,以便縫合。沿內外括約肌間隙,將內括約肌由外括約肌處分離,並向上分離肛提肌。分離時注意不要損傷粘膜,用兩把組織鉗夾住內、外括約肌的斷端,交叉試拉括約肌的活動度及松緊度,合適後將直徑1.5~2cm的肛門鏡塞入肛內,再試拉括約肌。用絲線分別進行端端間斷縫合或重疊縫合內、外括約肌,縫合後取出肛門鏡,最後縫合皮下組織和皮膚,術後應該控制大便3~4d,便後坐浴換葯,保持局部清潔。Marti(1990)曾綜合分析文獻7位作者的401例括約肌修補的結果,成功率達90%。 2.括約肌折疊術 適用於括約肌鬆弛病例。 ⑴肛管前括約肌折疊術:在肛門前方1~2cm,沿肛緣做一半圓形切口,將皮膚和皮下組織向後翻轉,覆蓋肛門,牽起皮片,在兩側外括約肌和內括約肌之間可見一三角間隙,用絲線縫合兩側外括約肌,閉合間隙,使肛管緊縮,最後縫合皮膚。 ⑵陰道內括約肌折疊術:因切口離肛門較遠,故感染機會少。在陰道後壁做一環形切口,將陰道後壁向上分離,顯露外括約肌前部,將括約肌牽起,用絲線折疊縫合,使括約肌縮緊。將食指伸入肛管,測試緊張度,傷口上端提肛肌亦予以縫合,最後縫合陰道後壁。 ⑶parks肛管後方盆底修補術:適用於直腸脫垂固定術後仍有失禁及自發性失禁患者。在肛緣後方做一孤形切口,皮下分離,將肛管直腸後內、外括約肌之間分離,將內括約肌和肛管牽向前方,並向上分離到恥骨直腸肌上方,盡可能顯露兩側髂尾肌及恥尾肌。將兩側肌肉間斷縫合,特別是恥骨直腸肌要縫合牢固,以縮短恥骨直腸肌,使肛管肛直角前移,恢復正常角度,外括約肌亦縫合縮短,傷口縫合,放置引流。由於此手術已造成出口處狹窄,若用力排便將使修補處破裂,故術後排便不能用力,必要時腹瀉劑,Parks等(1971)曾報告183例,術後肛管自製能力完全恢復達72%,有進步12%,無進步16%。 3.皮片移植肛管成形術 適用肛管皮膚缺損和粘膜外翻引起肛門失禁者。將帶蒂皮片移植於肛管內,例如S形皮片肛管成形術。 手術方法:取膀胱截石位,沿外翻粘膜邊緣作一環形切口,與周圍組織分離,切除多餘粘膜,以肛管為中心作S形切口,形成上下二處皮片,上方皮片移向肛管右側,下方皮片移向肛管左側,皮片內側邊緣與粘膜相縫合,粘膜緣與皮片可全部縫合。 4.括約肌成形術 目前多用股薄肌或臀大肌移植於肛管周圍,代替或加強括約肌功能。適用於括約肌完全破壞或先天性無括約肌,以及不能用括約肌修補術治療者。 ⑴股薄肌移植括約肌成形術:先取平卧位,沿大腿內上股薄肌處行5~8cm縱行切口,切開筋膜,露出股薄肌,向上游離至神經血管束處。在膝內上行3~4cm縱切口,找到肌薄肌向上游離與上切口相通,在脛骨結節行3~4cm斜切口,找到股薄肌的止點,在肌腱止點的骨膜處切斷,再將股薄機由股上部切口牽出,用鹽水紗布包裹備用。 改截石位,在肛門前、後正中,距肛緣2cm處行一切口,用長鉗在皮下圍繞肛門兩側分離做兩個隧道,使肛門前後兩個切口相通,再在對側恥骨結節相對處行2~3cm切口,與肛門前切口做一個皮下隧道。將股薄肌由股上部切口牽出,向上分離,再將肌束通過隧道拉至肛門前方切口,圍繞肛門一側到肛門後方,再繞過對側到肛門前方,由恥骨結節處切口牽出,把股薄肌圍繞肛門一周,拉緊肌腱,使肛門盡量縮緊,將肌腱固定於恥骨結節膜上,最後縫合各切口。 一般在站立時兩腿內收可控制大便,下蹲時肛門鬆弛,但個體差異較大,需要有一段時間去摸索控制排便的方法。天津濱江醫院(1982)報告57例成人術後結果:優24例,排便機能與正常人相同;良25例,干糞能完全控制,但不能控制稀糞,不用帶墊,較好5例,常有糞便污染衣褲,或必需帶墊,無效3例,無排糞感覺,糞便隨時外流,必需經常帶墊。 近來有人倡用肛管動力性肌股薄肌成形術治療排便失禁,即股薄肌成形術後,再植入一電極以刺激股薄肌,使基亻於長期收縮。電刺激導致的阻力增加,使其肌纖維由Ⅱ型(疲勞占優勢)逐漸變為Ⅰ型(耐疲勞)。刺激器的開關由體外磁鐵控制,以利排便。近期臨床證實長期電刺激可使移位的股薄肌長期保持張力而恢復排便自製。Cavina報告47例結直腸腹會陰聯合切除會陰部結腸造口用電刺激新肛管括約肌。40例隨訪4年余,65%自製好,22%較好,13%失禁。但刺激器價值昂貴,在體內易感染,長期效果需隨訪。 ⑵臀大肌移植括約肌成形術:應用帶蒂臀大肌束圍繞肛管代括約肌,如Chestwood(1903)手術,將兩側臀大肌各分離出一條寬3cm肌片,遠端切斷,近端仍和骶尾部相連,將肌片在肛管後方交叉,圍繞肛管後,在肛管前方縫合,效果不甚滿意。 Chittendon(1930),Mclanahan(1941)von Rapport(1952)Dittertow,Grim(1983)Schmidt(1986)相繼曾應用此項手術。 手術方法為一期,分二步進行。 第一步:持續硬膜外麻醉下,取左側或右側卧位,常規作同側臀部及下肢消毒,鋪巾,在同側大腿及臀部外側作「L」形切口,切開皮下及筋膜,暴露臀大肌肌腹,分離帶蒂臀大肌肌束寬4cm,連同股外側肌肌束上半部,以便保持其肌束長度(在解剖過程須避免損傷坐骨神經及重要血管),並保留其帶蒂肌束的神經支配及血供。通過同側坐骨結節部皮膚隧道,將游離的臀大肌肌束拖到會陰部,縫合大腿及臀部皮膚。 第二步: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沖洗腸腔,消毒皮膚,在兩側坐骨結節內側各作半月形切口暴露坐骨結節部滑膜,通過兩個切口向前至會陰部,向後在尾骨坐骨尖水平作皮下潛行性隧道,在作皮下隧道時切忌戳破直腸腸壁及肛管。將游離的帶蒂臀大肌通過皮下隧道圍直腸下端管一周,並保持其一定的緊張度。將游離臀大肌肌束固定縫合於雙側坐骨結節滑膜上。縫合皮膚,必需置引流。 治療先天或外傷等原因造成肛管不能控制大便的多種手術方法均得不到較為滿意的效果,許多學者主張作腹壁結腸造口術。早在1952年,Pickrell曾報道利用帶蒂神經血管的肌薄肌移植,肛管括約肌成形術治療肛門失禁,其主要優點是肌力較強,收縮大腿時可產生收縮肛管作用。1982年Proshian提出用臀大肌重建肛管括約肌,其肌力優於股薄肌,仁濟醫院自1983年開始採用帶蒂神經血管臀大肌重建肌管括約肌,應用於直腸癌根治術(Miles),後用同樣方法試用干肛管失禁病例。均得到良好的效果,無嚴重感染,轉移的帶蒂血管神經的臀大肌肌束未因感染而引起纖維化,是保證轉移肌束起到收縮括約肌功能的重要因素,所以預防感染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為了有效預防感染,獲得手術成功,除了在手術時必須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外,充分的術前准備亦是十分重要的,術前增加營養,增強病員體質,同時必須充分作好腸道准備,包括清潔腸道及腸道抗生素的應用。
B. 我右正中神經和尺神經損傷怎麼治療
手術治療和物理治療!
葯物營養神經
正中神經是臂叢神經的最大分支,臨床上常將肘關節及其以上部位的正中神經損傷稱為高位損傷,腕關節部位的損傷稱為低位損傷。要確定神經損傷後,神經一肌肉運動終板是否可逆,困難很大,常常是根據時間的長短來估計。神經修復後生長速度緩慢,平均每天1mm,既使神經終板已再生,但肌肉的收縮功能仍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有時神經的再生已完成,而肌肉仍不能收縮。神經損傷後其所支配的肌肉完全麻痹,並出現進行性萎縮變性,對於手部內在肌而言其功能更為精細,但其變性程度也更為迅速和嚴重。津下認為肌肉的恢復開始於神經縫合3~4個月後[1],末梢側則需要1~2年或更長的時間。雖然神經修復已再生均良好,但其神經終板形成時,肌肉已因萎縮變性而失用。關節也因失去正常的動力而出現各種繼發畸形。所以我們對低位正中神經損傷縫合3~4個月,仍無恢復跡象或有所恢復但未見有效的肌肉功能恢復者,積極進行手術重建功能。對於正中神經損傷後拇外展功能仍存在者,應考慮拇短展肌受正中神經和尺神經雙重支配的情況。Rowntree認為[2],拇短展肌受正中神經支配者佔95%,尺神經支配者佔2.5%,雙重支配者佔2%。
3.2動力腱的選擇拇短展肌功能重建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合適的功能腱選擇(正常肌力和腱的完整性)和合適的角度,使之產生正常功能。肌腱移位後其肌力一般要丟失1~2級,所以不能選擇Ⅲ級以下的肌腱作為動力,對於單純低位正中神經損傷後功能重建的動力選擇,雖有拇固有肌(拇短伸肌、拇長展肌)等和拇外肌兩大類,但我們仍首選以環指屈指淺肌做為動力的方法。與其他動力腱相比其肯有以下優點:①肌腱移位後對環指的功能丟失很少;②以尺側屈腕肌止點作滑車重建後,其近端肌走行方向基本無改變,遠端循拇短展肌走行,基本符合生物力學要求,肌力丟失可減少到最低程度;③自環指掌
關節處切斷屈指淺肌腱,其長度已足夠,無需再行游離肌腱移植。
3.3手術注意事項①移位腱張力的調整:要求肌腱移位縫合完畢,在手術台上,腕關節屈曲20°,拇指應能穩定在外展60°以上,寧緊勿松。本組有3例因術中張力調整稍松,致術後效果不佳。②皮下隧道應在魚際肌筋膜淺層形成,如果魚際處有瘢痕,應先行切除,使有一良好的肌腱床。並用筋膜形成1~2個滑車,寬窄更適度,太窄更引起粘連,太寬則橫向滑動范圍增大,術後效果不佳。③移位腱有固定:單束固定於近節指骨基底的拇長伸肌腱上,對掌指關節的穩定性影響較大,而且對拇長伸肌腱的牽拉作用過強,易引起指間關節屈曲障礙和繼發的「鵝頸」畸形,本組中即有3例出現指間關節輕度屈曲障礙,因隨訪時間尚短(12~16月,平均13.4月),尚未發現有其它並發症。而雙束固定(津下法)既可增加第一掌骨的旋轉工,又穩定了掌指關節,符合拇指對掌的力學原理。本組57例,尚未見有並發症發生。
C. 最新壓瘡分級
1,
可疑深部組織受損 由於壓力和剪力造成皮下軟組織受傷引起的局部皮膚顏色的改變(如變紫,變紅),但皮膚完整
2,Ⅰ期:
非蒼白性發紅 皮膚完整,發紅,與周圍皮膚界限清楚,壓之不褪色,常局限於骨凸處。
3,Ⅱ期:
部分皮層受損 部分表皮受損,皮膚表淺潰瘍,基底紅,無結痂,也可為完整或破潰的血泡。
4,Ⅲ期:
全層皮膚缺失 全層皮膚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骼尚未暴露,可有結痂、皮下隧道。
5,Ⅳ期:
全層組織缺失 全層皮膚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的暴露,常有結痂和皮下隧道。
6,不能分期:
全層皮膚或組織缺失-深度未知 傷口床被腐肉(黃、棕黃、灰、綠或者棕色)和/或焦痂(棕黃、棕或黑色)完全覆蓋。傷口的真正深度需將腐肉或焦痂完全清除後才能確定。但不要移除足跟處作為「皮膚天然保護層」的結痂。
D. 目前最先進的PICC置管技術是什麼
對腫瘤患者而言, 放置PICC導管就是打通體內的一條「戰斗通道」,化療給葯通過這里進入血管去殺滅癌細胞。但是由於化療周期長,PICC留置時間一般為一年左右,患者會出現脫管、感染等並發症問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靜脈置管中心在8月份成功開展超聲心電一體(EDUG)引導下隧道式PICC置管,無一例導管相關並發症。
有導航不用「盲打」
為置留導管尋找最佳「泊車位」
孫先生,56歲,肺部惡性腫瘤患者,擬做化療需要再次置入PICC管。
孫先生表示,以前有外院多次PICC置管史且留置期間發生多次脫管和感染,「管子用不了多久就給拔了,浪費錢」,「這次是第4次做PICC了,希望不要再發生脫管和感染,留置的時間更長一點」,既往的經歷讓孫先生顯得有點焦慮。
2020年8月12日靜脈置管中心護士為孫先生進行了詳細評估,超聲顯示,孫先生的雙上肢靜脈,如貴要靜脈(起於手背靜脈網尺側的一條人體靜脈)等常用穿刺血管直徑過小不適合置管,結合孫先生的既往情況和殷切希望,擺在護理人員面前的是如何選擇安全有效的深靜脈通路和置管方式、保證治療方案順利實施的難題,而採用EDUG引導下隧道式PICC置管是該患者目前最佳的選擇。
通過慎重討論,靜脈置管中心護士於當天成功為孫先生進行了EDUG引導下隧道式PICC置管。
我院首例隧道式PICC置管術患者
EDUG引導下隧道式PICC置管術作為目前最新、最先進技術,其與傳統做法的主要區別在於,在置管過程中配合彩色超聲、腔內心電一體精準定位,避開大血管和神經,尋找最佳的血管穿刺部位和導管出口,也就是通過體內「導航」系統為導管尋找一個最佳「泊車位」。
同時,使用微創隧道針建立一個皮下隧道,使血管穿刺點與導管出口有一定的距離,並將導管出口轉移到更適宜、更有利的位置,以降低PICC留置過程中導管相關並發症的發生。
隧道式PICC導管
傳統PICC方式「事後監督」,也就說護士置管後,患者再去放射科或在床旁進行X線攝片進行導管尖端定位。如果發現導管異位,患者需要再次進行消毒等術前准備調整異位導管,不僅增加患者痛苦,重復調整增加置管帶來的感染、靜脈炎、血栓等並發症的風險。
相對於術後X線攝片定位,ECG尖端定位能夠在置管過程中實時指導,及時判斷導管位置,從而有效降低置管異位率,使一次性定位準確率達95%以上,減少了因調整導管異位造成的患者不適、經濟成本支出,減少置管者工作量。
正常心電圖
PICC導管到達CAJ位置心電圖--P波高尖
導管停留時間延長
新技術減少10倍患者發生感染幾率
國外多中心臨床隨機對照研究表明,隧道式PICC較傳統PICC,可顯著降低置管相關並發症發生率如脫管、血栓,並可減少10倍感染幾率。
其顯著優勢在於,增加部分大直徑靜脈(如頸靜脈、股靜脈)穿刺的可行性,增加置管成功率。而且由於血管穿刺點與導管出口通過隧道相通,皮下隧道本身就形成一道防止污染的屏障,能有效防止外界因素引起的感染。
此外,提升了安全性,避開肘關節的頻繁運動,大大減少經肘窩以下入路的機械性靜脈炎、血栓等相關並發症。經濟性也很可觀,由於停留時間增加,減少導管異位的發生,及患者因調整導管位置所額外支出的拍片成本,降低置管護士人力成本,提高患者舒適度。
該項技術在臨床的運用,做到了「一管到底、管盡其用」,減輕患者負擔和提升舒適度的同時,也填補深圳市該項技術的空白,也標志著醫院靜療水平在邁入國內先進行列。
E. 壓瘡評分小於18分提示有壓瘡危險,包括18分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3-23
F. 請問什麼是透析
一、腹膜透析的原理
(一)腹膜透析系統 腹膜為一層生物性半透膜,它能限制細胞和蛋白質通過,但允許電解質和一些中、小分子溶質通過。由於受各種內原、外原因素影響,其清除能力是不斷變化的。腹膜透析系統由三部分組成:腹膜的血管網、可以通過水和溶質的腹透膜、注入腹腔內的透析液。
1.腹膜的血流量 腹膜的血液供給來自下6對肋間動脈、腹壁上動脈和腹壁下動脈,血運很豐富。腹膜壁層靜脈引流入下腔靜脈,臟層靜脈引流入門靜脈。成人腹膜的血流量一般50~100ml/min。血流量的大小對腹膜清除率的影響並不十分明顯,當腹膜血流量下降至正常的25%時,尿素清除率僅下降至正常的75%。也有人提出,血流量的大小和小分子物質的排除有關,和中分子物質的清除關系不甚密切。
2.腹透膜 腹膜的面積2.0~2.2m2,較一般的血液透析膜(1.0m2)面積大。腹透膜由六層組成(圖45-1)。
圖45-1 腹膜層次圖
3.透析液流量 透析效果好壞和透析液流量有一定關系。間斷腹膜透析(IPD)時透析液流量為65ml/min,而不卧床持續性腹膜透析(CAPD)時透析液流量相當低,僅為6~7ml/min。小分子物質的清除與透析液流量成正比,中分子物質的清除與流量高低無明顯關系,而與總的透析時間及透析膜面積有關。
(二)腹透時水和溶質的轉運機理 腹膜透析的目的,是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某些毒性物質,糾正電解質平衡紊亂及補充體內缺乏的鹼性物質。
1.水的清除
(1)滲透作用:腹膜本身具有滲透作用,其強弱和水分的排除成正比關系。
(2)超濾作用:在腹膜透析時,超濾作用和下述五因素有關:①腹膜毛細血管內壓力;②腹膜毛細血管內的膠體滲透壓;③腹壁結締組織內的膠體滲透壓;④腹膜腔內液體的流體靜壓;⑤腹透液本身的滲透壓。上述諸因素的代數和即為膜濾過壓。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調整腹透液本身的滲透壓來調整膜濾過壓。
2.溶液的清除
(1)擴散作用:腹透時由於透析液和血液存在著濃度差,溶質和部分電解質可通過擴散作用排出體外,達到體內平衡。
(2)對流作用:溶質隨溶劑的排泄而清除的現象稱對流,它是腹透時溶質排除的另一途徑。因此,在膜透時,增加超濾率,不僅能增加水分的排泄,也可增加溶質的排除。
(3)腹膜透析中溶質的轉運:在腹透時,溶質的運動是通過復雜的生物組織層進行的。和腎小球基底膜有許多類似之處,此點優於血透。因為血透時應用的人工透析膜並不能真正反應復雜的生物膜的轉運。臨床通常應用腹膜透析清除率和溶質轉運量來衡量透析時溶質的轉運率和量。
二、腹膜透析技術
(一)腹膜透析管 從腹透第一次應用於臨床到現在,人們已設計了許多種類的腹透管(圖45-2)。腹透管應具有無毒、可彎曲、高光潔度、不透X線、不受溫度、酸鹽及消毒劑影響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特點。
圖45-2 各種腹透管
A、雙滌輪環Tenckoff管; B、Toronto-Western管;
C、Purclue Column-盤形管;D、托擋式管(Core-texcatheter)。
標准Teckhoff管是我國目前最常用的腹透管。此管長42cm,內徑為2.6mm,外徑為4.6mm ,分三個部分。①腹腔內段:長15cm,末端7cm中有60個直徑為0.5mm的側孔和1個端孔,透析液可自由出入。②皮下段:長5cm,兩端各有一個長1cm的滌綸環,此段位於腹膜與皮膚之間。由於滌輪環的粗糙面刺激引起組織細胞、成纖維細胞增生,包裹滌綸環,使其與周圍組織緊密粘連,可以起到固定導管、防止竇道感染和漏液的作用。③皮外段:長20cm。Tenckhoff管還有另外幾種型號,主要是腹腔內段的長短不同,適於兒童和不同身高的人應用。
(二)腹膜透析管的放置方法
1.穿刺法 在局麻下用特殊的套針(Trocar)(圖45-3)進行。穿刺前應先將1000~2000ml腹透液注入腹腔,可以減少穿刺時損傷腹腔臟器的機會。如原有腹水者可不注入,穿刺點過去常選在下腹正中處,因該處血管少。但易形成腹壁病,目前認為在腹直肌外緣處穿刺較好。操作步驟為:在臍下3cm處局麻,用尖刀作0.5cm皮膚切口,然後用套針向腹腔內垂直刺入,並令病人鼓起腹部,經兩次落空感(第1次為白線筋膜,第2次為腹膜)後進入腹腔,拔出針芯即可見透析液(或腹水)流出。隨即將裝有導絲的腹透管放入套針(圖45-4)並送向Douglas腔,待腹透管末端進入該腔,病人常訴有排尿或排便感,此時抽出導絲,在腹壁打一皮下隧道,將腹透管皮外段從隧道內穿出,縫合原切口,即可開始透析。此方法可在床旁進行。
圖45-3 特殊套針
a.組合後外觀;
b.各部分零件。
圖45-4 穿刺法放置導管示意圖
A.穿刺時,僅將套針的末端細段插入腹腔內,粗段被筋膜所阻不入腹腔;
B.穿刺後腹部及皮下墜道示意圖;
a.急性腎衰時應用的單滌綸環導管;b.慢性腎衰時應用的雙滌綸環導管。
2.外科手術法 局麻後在腹正中線臍下3cm處切開皮膚3~5cm,切開筋膜2~4cm,分離肌層至腹膜,在腹膜上做1cm切口,插入腹透管至Douglas腔,用腸線作荷包縫合腹膜,然後分別縫合各層,注意將第一個滌綸環放在腹膜之上、筋膜之下。在皮下脂肪層作一隧道,至原皮膚切口的外上方(隧道長5~7cm),在此處做第2切口(0.5cm),將導管皮外段從此口拉出。第2個滌綸環放在距皮膚出口2cm處,然後縫合皮膚。此法比較安全,尤其適用於腸麻痹病人。但操作較復雜,對病人損傷亦較大,應在手術室進行。
3.腹腔鏡法 此法僅需在腹壁上開3mm的小孔,藉助腹壁彈性插入腹腔鏡,在鏡下選擇合適的管道放置部位,然後從鏡內放入腹透管,其餘步驟同穿刺法。由於此法可以藉助腹腔鏡看到整個腹腔內的解剖情況,因此在管道放置時可以避開粘連區和腸襻,選擇最佳位置。自1981年此法應用於臨床以來,和其他兩種插管方法比較,腹腔鏡法早期透析效率最高,插管並發症發生最少,尤其在發生流出道梗阻和漏液方面,優於穿刺法和外科手術法。
(三)腹膜透析液 腹膜透析液有市售的袋裝透析液,也可自製。分別為等滲、高滲、含鉀、無鉀、乳酸鹽及醋酸鹽等多種類型。一般來講,腹膜透析液的成分應和正常細胞外液大致相等。
1.葡萄糖與滲透壓 血透時,可以依靠增加血液側正壓和透析液側負壓來進行超濾脫水。腹透時,只能通過增加腹透液中的滲透壓來達到脫水目的,通常採用增加透析液中葡萄糖濃度的方法來進行。每100ml腹透液中加1mg葡萄糖可提高滲透壓55.55mmol/L,常用的透析液中葡萄糖濃度為1.5%、2.5%和4.5%。因此可見,葡萄糖濃度越高,脫水效果越好。但高滲透析液有許多缺點,它可以引起熱量過度,產生高脂血症,尤其對糖尿病人,可引起高滲昏迷。另外高滲液還使蛋白質丟失增加,刺激腹膜,引起不適。目前,有人採用木糖醇等代替葡萄糖增加腹透液的滲透壓,為糖尿病人進行腹透。還有人主張用果糖,或氨基酸來代替腹透液中的葡萄糖。
2.pH和緩沖劑 腹透液的pH一般為5.5左右,常用的緩沖劑為乳酸鹽和醋酸鹽。
3.鉀 由於腎衰竭病人常常伴有高鉀血症,故一般採用無鉀透析液進行透析。但大約10%的病人會發生低押血症,需要在透析液中加入鉀鹽。加10%氯化鉀2ml於1L透析液中可提高鉀濃度2.6mmol/L,如果加入3ml,透析液鉀濃度為4mmol/L。鉀濃度不易過高,以防產生高鉀血症或刺激腹膜產生疼痛。
4.鈉 透析液鈉濃度一般較低,為130~132mmol/L。因為高糖透析使體內水的清除大於鈉的清除,易形成高鈉血症,低鈉透析液可以糾正這一癥候。如果病人是低鈉血症或有低血壓時,應使用含鈉為140mmol/L的透析液進行透析。
5.鈣 血中可被透析的游離鈣濃度為1.5mmol/L,而腹透液中的鈣濃度為1.75mmol/L,有利於正鈣平衡以補充體內鈣量不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高滲透析液時,游離鈣可隨超濾液排出,形成腹膜鈣負平衡。如用1.5%的葡萄糖進行腹透時,每次交換,體內可從腹透液中吸收9.8mg的鈣,而用4.25%的葡萄糖時,每次交換體內向腹透液內釋放21ml的鈣。因此,在使用高滲透析液進行腹透時,應將腹透液內的鈣濃度再提高0.25~0.5mmol/L。
6.鎂 正常人血鎂為1.0mmol/L,腹透液鎂含量多為0.5mmol/L。如為低鎂血症的病人,可將腹透液內鎂含量加至0.75mmol/L,如為高鎂血症,可將鎂含量減為0.25mmol/L。
7.溫度 注入腹腔的透析液的合適溫度為37℃左右,故腹透液一般應在加溫後應用。
(四)腹膜透析操作步驟 標准技術操作為腹膜透析管插入後應盡早開始腹透,最好立即進行。最初的4個12h(即48h)內進行連續不斷的腹膜透析。但如果採用穿刺法或在腹腔鏡指導下置管,出血不多,也可只透析12h就封管。
1.每組腹透液量 第1個12h為500ml,第2個12h為1000ml,第3個12h為1500ml,第4個12h為2000ml。
2.時間 每組腹透液進入時間為5min,保留於腹腔內的時間為10min,排除液體時間為15min。
3.記錄出入量 記錄每天腹透液的總出入量,多排除的水分可讓病人口服加以補充。
4.肝素化 每升腹透液內加肝素500u。48h後用50ml肝素鹽水注入腹透管,即可停止透析。如出血較多,停透期間為防止堵管,可每隔4~6h向腹透管內注入肝素鹽水50ml(內含肝素500~1000u),直到下次透析開始 。
5.腹透方式 腹透管插入5~7天後,可根據情況選擇間斷腹透、持續非卧床腹透或持續循環時腹透,如有故障可自動報警。
(五)不同方法溶質清除率的比較 小分子溶質和水的運動較快,平衡時間短,其清除率受單位時間內透析液流量和血流量影響較大。中分子溶質由於運動較慢,平衡時間長,透析時間和透析膜面積是影響其清除率的重要因素。血液透析時,由於具有較大的透析液流量和血流量,因此對小分子溶質排除較好。而腹膜透析,具有透析時間長,透析膜面積大的優勢,因此對中分子溶質排除較血透好(表45-2)。
表45-2 溶質清除率及其影響因素
溶質
分子量
人腎
HD
IPD
CAPD
CCPD
清
除
率
尿素
60
750
135
60
70
67
肌酐
113
1200
90
28
60
58
維生素B2
1352
1000
30
16
50
45
胰島素
5500
1000
5
12
30
27
影
響
因
素
血流量(ml/min)
1200
200~250
50~100
50~100
50~100
透析液流量(ml/min)
500
65
6~7
6~7
透析時間(h/W)
15
40
168
168
濾過膜面積(m2)
1.6
1.0
2.2
2.2
2.2
註:HD 血液透析;IPD 間歇性腹膜透析;CAPD 持續非卧床腹膜透析;CCPD 持續循環式腹膜透析。
(六)腹膜透析的注意事項
1.無菌操作 腹膜透析插管和交換腹透液的操作過程中應嚴格無菌操作,盡量防止腹膜炎的發生。
2.檢查待用透析液 市售的塑料袋裝腹透液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可被損壞,引起細菌或黴菌等污染,使用前應仔細檢查。一般認為,透析液中細菌生長超過106/ml時,才能看出混濁,顆粒狀雜質必須大於50μm時,才能通過塑料袋發現。
3.兒童透析 每次交換組液體量為50/kg體重左右。
4.檢查排出的透析液 透析過程中,如果發現排出的腹透液混濁,應做透析液常規、生化、細菌培養和葯物敏感試驗。一般應取保留在腹腔內時間最長的一組腹透液送檢。此後立即加用抗生素,也有人建議無論有否腹腔感染,均應在腹透液內加用抗生素。
5.檢查患者 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腹膜透析患者,應每天復查血電解質、血氣和尿素氮、肌酐等腎功能指標,病情穩定後3天復查一次,並根據復查結果調整腹透液成分。長期腹膜透析病人應每月進行一次血生化檢查(有病情變化時隨時送檢),包括血鉀、鈉、氯、鈣、磷、鎂、鋁、鹼性磷酸酶、肌酐、尿酸、尿素氮以及血pH值。第一次透析前以及每隔3~6個月復查SGPT、HBsAg、心電圖、X線攝片(胸、手和骨盆X線片),必要時復查超聲心動圖和血脂。
三、腹膜透析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一)適應證 ①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腎功能衰竭;②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功能衰竭;③急性肺水腫以及某些難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④嚴重的電解質和酸鹼紊亂,尤其是高鉀血症、高鈣危象以及乳酸中毒;⑤可經腹膜透出的葯物或毒物(表45-3);⑥其他有低溫、肝昏迷、膽紅素血症、急性高尿酸血症、草酸過多症、胱氨酸過多症以及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二)相對禁忌證 ①近期內做過腹部外科手術者,特別是接受造瘺手術的病人,因為此時有發生化學性腹膜炎的可能。但也有人報告開腹探查術2天後成功進行腹透的病例。②有較多腹部疤痕或腹壁感染者。③對於肌肉發達以及高代謝狀態的病人,BUN升高大於50mg/(L·d)最好選用血透,如進行腹透,應增加透析頻率和時間。④患者為急性或嚴重的肺部疾病患者,腹透後有引起呼吸衰竭的可能。⑤腹壁疝或腹股溝疝應先修補,待痊癒後方可進行腹透。裂孔疝時可採用小容量交換法進行透析。⑥對於有腹腔內感染的病人是否可立即進行腹透意見不一。對於急性細菌性腹膜炎的病人,部分人認為應控制感染後再做透析,但另一部分人認為可以立即進行腹透,在透析液內加用抗生素,並反覆灌洗腹腔可使腹膜炎更快痊癒。但不要採用CAPD和CCPD方法。對於真菌及結核性腹膜炎病人,多數人認為不宜採用腹膜透析。
表45-3 能從腹膜透析出的葯物
1.抗生素類:
慶大黴素(Gentamycin),卡那黴素(Kanamycin),丁胺卡那(Amikacin),妥布黴素(Tobramycin),頭孢噻啶(Cephalothin),頭孢唑啉(Cephazolin),多粘菌素B(Polymyxin B),多粘菌素E(Polymyxin E),SMZ(Sulfamethoxazole),異煙肼(Rimifon),乙胺丁醇(Ethambutol),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
2.解熱鎮痛劑:
阿司匹林(Aspirin),水楊酸鹽類(Salicylates)
3.鎮靜劑: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環已烯巴比妥鈉(Cyclonal sodium),安眠酮(Methaqualone ,又稱海米那Hyminal),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副醛(Paraledehyde),安寧(Meprobamate,又稱眠爾通Miltown)
4.心血管系統用葯:
奎尼丁(Quinidine),普魯卡因醯胺(Procainamide),甲基多巴(Methydopa),硝普鈉(Nitroprusside),苯妥英鈉(Phenytoin)
5.化學葯劑:
醋酸(Acetic acid),乙醯乙酸(Acetoacetic acid),甲醇(Methy alcohol),乙醇(Ethyl alcohol),異丙醇(Isopropanol),硼酸(Boric acid),砷(Arsenic),酮(Ketone),鋰(Lithium),鉈(Thallium),氚(Tritium),氟(Fluorine)
表45-4 常用濾過膜
材 料
產品名
賽璐珞 Cellulose Enka
醋酸纖維素膜 Celluolse Acetate Cordis Dow
聚丙烯腈 Polyacrylonitrile(PAN) Khone-Poulenc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 Asahi Toray
聚醯胺 Polyamide(PA) Gambro
聚碸 Polysulfon(PS) Amicon
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PC) Gambro
四、腹膜透析的並發症
(一)內科並發症
1.腹膜炎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中最常見的並發症,隨著人們對於腹膜炎的重視,目前的發生率已越來越低。據統計,在透析12個病人月時,約有50%的病人未發生過腹膜炎。使用自動腹膜透析機的病人腹膜炎發生率較低。引起腹膜炎的細菌70%為革蘭陽性球菌,其中2/3為表皮葡萄球菌,1/3為金黃色葡萄球菌;20%為革蘭陰性桿菌,最常見的是腸桿菌和假單胞菌屬;5%由真菌引起,最常見的為白色念珠菌。
2.肺部並發症 發生率為22%~25%。包括肺炎、肺不張、急性支氣管炎、胸腔積液及呼吸驟停。主要發病原因是腹腔中的透析液使膈肌抬高影響肺活量,以及和部分病人長期卧床有關。平時應鼓勵病人做深呼吸運動。如發生肺部並發症,除對症治療外應將每組透析液減至1000ml。胸腔積液多見於右側,可能和解剖上胸腹間淋巴管交通多在右側有關,可用滑石粉或纖維蛋白膠粘劑注入胸腔造成胸膜粘連來治療。
3.心血管並發症 發生率為15%。包括由於液體瀦留引起的肺水腫,心力衰竭;由於液體排除過快,血容量迅速減少引起的低血壓,以及心律失常,心臟停搏和高血壓等。在透析過程中應該掌握好液體平衡,認真監測出入的腹透液量、體重、心率、血壓和靜脈壓。根據病人情況,及時高速透析液內葡萄糖含量。另外對於口服洋地黃病人,要注意臨床有無洋地黃中毒的表現,以及血生化(尤其血鉀)、心電圖及血洋地黃濃度的變化。
4.營養障礙 由於透析過程中丟失蛋白質、氨基酸及各種水溶性維生素,尤其在腹膜炎,體溫升高和高滲液透析時丟失更甚,可以導致病人營養不良。因此,對於長期透析的病人,不僅飲食上要避免嚴格的蛋白限制,必要時要從靜脈補充白蛋白、血漿和氨基酸。並應定期檢測血漿蛋白及透出液的蛋白濃度。
5.疼痛及迷走神經反射 由於腹透管或透析液本身的pH、滲透壓和腹透時加入的葯物以及排液過快,均可刺激腹腔內神經引起腹痛及肩岬區疼痛。可以採用調整腹透管的位置或腹透液的成分來解決。如疼痛仍不緩解,可在腹透液內加入局麻葯,劑量為2%利多卡因5ml或2%普魯卡因6ml加入1L腹透液中。另外,在輸入和排出腹透液時,有的病人會發生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迷走神經反射,可以肌注阿托品,或減慢透析液流量。
(二)體內生化改變所致的並發症
1.高鈉血症和低鈉血症 高鈉血症發生率為8.2%。由於水比溶質更易通過腹膜而被排出,故可使血中鈉濃度升高,重者可以出現驚厥、昏迷。治療上可採用鈉濃度為130mmol/L的透析液進行腹透。
低鈉血症較少見,發生率為22.2%。常和長期低鈉飲食,或低鈉透析液腹透有關。
2.低鉀血症和高鉀血症 低鉀血症的發生率為10.3%。多與用無鉀腹透液進行腹透而又忽視了監測血清鉀的水平有關。另外,腹透液內含有多量葡萄糖和鹼性葯物導致血清鉀向細胞內轉移也是原因之一。此時如果病人服用洋地黃,常會發生致死的心律失常。
高鉀血症發生率為6.0%,常由於在透析液內加鉀錯誤所致,另外和鉀攝入過多、無尿、酸中毒以及高分解代謝有關。
3.高糖血症和高滲昏迷 高糖血症發生率為8.6%,其原因除了應用高濃度葡萄糖進行透析外,還和尿毒症病人糖耐量減低有關。因此應盡量避免連續使用高滲透析液,同時定期測定病人血糖水平,以防發生高滲昏迷以致死亡。另外,用山梨醇代替葡萄糖來提高滲透壓,也可發生高滲昏迷。治療上除了停用高滲透析液外,還可加用胰島素治療。腹透液內加用胰島素的劑量為8g葡萄糖加1u胰島素。
4.平衡失調綜合征 表現為頭痛、嘔吐、高血壓、意識障礙、驚厥和昏迷。原因是細胞外液的氮和酸中毒糾正過快,而氮不易通過血腦屏障而致腦水腫。但腹透時此種情況較少見,如發生應暫時停止透析數日並對症治療。
5.代謝性鹼中毒 發生率為6.5%。當腹透液中含有相當於44.6mmol/L(HCO-3)的乳酸鹽或醋酸鹽時,有可能發生代謝性鹼中毒,應用乳酸鹽比應用醋酸鹽時發生率高。
6.呼吸性鹼中毒 由於腹壓增加,呼吸頻率加快,換氣過度所致。
7.乳酸性酸中毒 用乳酸鹽為緩沖劑進行腹透時,有時體內不能將乳酸鹽代謝為碳酸鹽而引起乳酸中毒。此種情況多發生在有肝臟病變者,但無肝病者也可發生。
(三)與技術操作有關的並發症
1.腹腔臟器損傷 穿刺引起膀胱、腸管、大血管、肝、脾等臟器損傷均有報告,但屬罕見。穿刺前注意排空膀胱,腹腔內注入液體及避免在手術瘢痕區穿刺,損傷一般可以避免。
2.穿刺及切口部位出血 少量出血不用特殊處理,如形成血腫應清除血塊,縫扎止血。如血液沿腹透管流入腹腔內,可使透出液呈血性,此時應在腹透液內加用肝素,以防形成血塊將腹透管阻塞。
3.透析液外漏 多發生在切開法放置腹透管,腹膜或筋膜縫合不嚴密者。此時,液體可滲入腹壁或陰囊,或從皮膚切口流出,增加感染機會。為避免發生透析液外漏,在插管後立即進行透析時,開始注液量不宜過多。如出現漏液,注意保護皮膚周圍清潔,防止繼發感染。腹透仍可繼續進行,但採用半卧位小量多次交換法。待4周後,透析管上的兩個滌綸環被纖維組織包裹,皮下隧道封閉,漏液便自行停止。
4.皮膚及皮下隧道感染 由於腹透管是直接從皮膚處伸出的,加上有漏液、皮下滌綸環擠壓引起壞死等因素,此處極易感染。如果感染沿腹透管播散,就可發生腹膜炎。因此如果局部皮膚紅腫,應全身應用抗生素。如形成膿腫,應拔出導管,切開引流。
5.雙向梗阻 指透析液既不能經腹透管進入腹腔,也不能從腹腔中排出。原因多由於腹透管扭曲(多在皮下隧道部位或肌層),纖維或血塊堵塞導管。此時應拔管後安裝新的透析管。
6.單向梗阻 腹透液能經腹透管進入腹腔內,但不能排出叫單向梗阻,是較常見的並發症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①腹透管放置不適或移位;②網膜或腸襻包裹導管;③便秘,原因不明,但解除便秘後梗阻可自行緩解;④麻痹性腸梗阻;⑤透析管側孔被纖維蛋白凝塊或血凝塊堵塞,此種情況多發生在腹膜炎或腹透管置入初期;⑥腹腔粘連,有腹部外傷或手術史的病人,可由於腹透液存留在腹腔粘連的小腔內而導致引流困難;⑦導管連接系統故障,病人腹部與引流容器之間的落差要在30cm以上,過少可產生排液不暢。導管接頭處松動漏氣,或導管內出現氣泡都會影響虹吸作用。
腹透病人如發生單項梗阻,可按下述步驟處理。①檢查導管聯接系統有無漏氣,病人腹部與容器之間落差是否足夠;②囑病人在出液時不斷變動體位,對導管移位、被包裹或腹腔粘連者可能有效;③在腹透液內加入肝素、尿激酶或鏈激酶,對側孔被堵者可能有效(葯物用量同腹膜炎時);④側孔堵塞時,還可用肝素鹽水加壓沖洗腹透管,劑量為2500u肝素加入30ml生理鹽水;⑤緩瀉葯或灌腸,可用大黃3~5g口服或大黃10g加水700ml灌腸。即使沒有便秘的病人也可以試用這種治療;⑥部分病人的腹透管內形成較大的活瓣狀凝塊,入液時壓力較高活瓣開放,出液時壓力較低活瓣處於關閉狀態,此時可用末端光滑的螺旋狀金屬絲或柔軟的無創性導絲從腹透管外端插入,逐出管內凝塊;⑦另置入一臨時的腹透管專供排出液體,待原腹透管通暢後,再將此管拔除,在麻痹性腸梗阻,網膜包裹腹透管等情況時,可適用此方法;⑧如經上述處理均無效,則需拔除腹透管,重新插入新管。
G. 什麼是皮下隧道
按照常規的硬膜外麻醉手術方法選點和操作,選擇穿刺點在高位腰和低位胸之間的間隙,用含腎上腺素的1%的利多卡因局麻穿剌點(第一切口)周圍皮膚及皮下組織,橫切口1cm深達筋膜,硬膜外針插過切口,根據標准技術鑒別硬膜外腔,將硬膜外專用導管經硬膜外針插入硬膜外腔,向上往頭側方向至少進入10cm(術者如操作時覺得導管太軟,也可在硬膜外專用導管內套入導絲增加硬度,以便導管進入)。
然後,除去硬膜外導管上的硬膜外針(硬膜外導管內有加強導絲的,導絲也要拉出),用無齒止血鉗鉗住硬膜外導管近穿剌點處,防止液體漏出。在離穿刺點側的10cm處(指向胸廓上方,約一支硬膜外針的長度),採用上述方法局麻後切一5mm小切口(第二切口),從該切口用硬膜外針穿過皮下至第一切口伸出,硬膜外導管從硬膜外針尖逆向插入硬膜針針,從針尾穿出,然後退出硬膜外針,將硬膜外導管全部從第二切口處拉出(拉導管時要注意導管不要打結)。
在第二切口旁2至10cm半徑范圍內,選一局部組織較厚實的地方為放置皮下埋入泵泵體的部位(第三切口),在該處切一長2.5cm左右的切口,從切口向旁邊皮下用鈍器(如手術剪刀背)解剖平切入2-3cm成一袋狀,以能平放入鎮痛泵泵體為宜。然後將硬膜外導管按以上介紹的方法穿引至第三切口處,用無齒止血鉗鉗住硬膜外導管近切口處,(此時第一切口處的止血鉗松開),保留2.5cm左右導管突出切口,其餘導管剪斷除去,將泵體螺絲由尾端套入硬外導管約2cm,然後將硬膜外管口套入泵體出口金屬管芯,至少套入5mm(以試拉不易脫了為宜),然後將導管上的螺絲與泵體出口處螺紋旋緊,松開止血鉗,使導管暢通,用生理鹽水2ml試注,觀察確認導管與泵體連接後不漏水,不紐結,然後將泵體平放入已做好的皮下袋中,檢查並確認導管無外露及紐結(如留下的導管過長,可將導管成環狀平放筋膜下,注意不要紐結),按常規縫合切口,並放置引流管(按常規時間拆除引流管及拆線)。
上述過程完畢,即可皮下注射止痛劑。步驟:用拇指和食指在病人皮膚上摸到泵體兩側邊緣,確定泵體中心點,從該處作垂直皮下注射,注射穿刺深度以注射針尖剛好觸及泵體底部為宜,注射力度不要太猛,用力要適中。注射用針可使用廠家提供的無損傷注射針或25G(5#)一次性頭皮針。
另外,病人可考慮靜脈注射抗菌素一次以預防感染。
皮下穿引硬膜外導管至埋泵處,除上述方法外,也可不用硬膜外針,而是用隧道針,從第一切口打一條皮下隧道至第二切口位置,然後將硬膜外導管口套入隧道針尾端5mm左右推按緊,用隧道針通過隧道將導管拉向第二切口,並用同樣方法引至第三切口。
由於病人體質情況不同,選擇埋泵位置也不同,位置選擇離第一切口較遠的,要適當增加一、二次小切口,重復上述穿引硬膜外管的過程才能將導管引至埋泵點。位置選擇離第一切口較近的,也可直接將第二切口切大些,在第二切口旁做皮下袋,硬膜外導管直接從第二切口連接埋入泵泵體,減少切口。
H. 求皮革製作的工藝流程以及所有的一般設備的名稱!!!
artificial leather人造革
baseball leather棒球革
basketball leather籃球革
bellow leather風箱革
belt leather帶皮
belting leather帶革; 輪帶
book-binding leather書面革
bottom leather底革
boxing-glove leather拳擊手套革
buck leather(雄)鹿革
buckle leather帶用革
buffed leather磨面革
butt leather底革
card leather梳革
case leather箱皮
charred leather皮炭
chamois leather麂皮
chrome leather鉻革
chrome tanned leather鉻鞣革
clothing leather服裝革
combination tanned leather結合鞣製的革
combing leather梳刷革
cow leather牛皮
crown leather上等皮革
crup leather馬臀革
crust leather坯革; 半硝革
cup leather制動缸皮碗
diaphragm leather隔膜革[皮]
dogskin leather狗皮(制的)革
dressing leather飾革
drum leather鼓皮
drycleanable leather耐乾洗革
easy-care leather易保養革
embossed leather壓花革
enamel leather漆皮
enamelled leather漆皮
fair leather集市皮革
fancy leather美術革, 裝飾用革
finished leather成革; 整飾過的皮革
football leather足球革
football-helmet leather橄欖球頭盔革
furniture leather傢具革
garment leather衣服革
Russia(n) leather俄羅斯革
saddle leather鞍皮[革]
saffian leather山羊革; 摩洛哥革
scrap leather廢皮; 碎皮
semi-aniline leather半苯胺革
semi-chrome leather混合鉻鞣革
sheep leather(綿)羊革
shrink leather皺紋革
skirt leather植物鞣牛皮坯革
slick-surfaced leather光麵皮革
soccerballleather足球革
softleather軟革
soleleather底革
stirrup leather鐙革
strop leather磨刀皮革
suede leather起毛皮革
sweat band leather(帽中)汗帶皮
synthetic leather合成皮帶
textile machinery leather紡織機用革
tie and dye leather扎染革
two-tone leather雙色調革
upholstery leather裝飾用皮革
upper leather面革
valve leather閥皮
vegetable tanned sole leather植物鞣鞋底革
velvet leather正絨面革
zirconium tanned leather鋯鞣革
volleyball leather排球革
wash leather可洗皮革
washable chamois leather可洗麂皮
welting leather鑲邊革; 貼邊革
white leather白革; 礬鞣革
製革工藝 專業術語
Ironning 熨平 (燙光)
Sudding 刮皮 推擠凈面
Conditioning 調節 回潮
Thickness 皮厚度鞋面革
Upper 重革 (植鞣革)
Heavy leather 陽離子染色
Aniline leather 苯胺革
aniline finish 苯胺塗飾
Oiling 加油
Grease stain 油斑
Caging 轉籠摔軟
Toggling 綳板
Sulfited oil 亞硫酸化油
Antique finish 仿古塗飾
Imitation leather 人造革
Clothing(Garment) leather 服裝革
Irregular pattern 不規則花紋
Color matching 調色
Fixine of dye 染料的
Fleshing 去肉
Shaving 削勻 削薄
Splitting 片皮
Wool grease 羊毛脂
Wool skin 綿羊皮
Emulsion 乳濁液 乳液
Ellagtannin 加水型分解丹寧
Elastin 彈性蛋白
Salt soluble protein 鹽溶性蛋白
Dry salted hide 鹽干板(皮)
Basic chromium salt 鹽基性鉻鹽
Basic dye (dyestuff) 鹽基性染料
Basicity 鹽基度
Setting out 延伸
Wet salted hide(skin) 鹽生皮
Curling 防腐 ,保存
Salt cured hide(skin) 鹽腌皮
Trimming 修邊
Salt stain 鹽斑
Embossing 壓花
Saw sting 鋸末回潮
Invoice 發票
Opening-up (皮纖維結構)鬆散
Surface active agent 表面活性劑
Cow hide 母牛皮
Leather 皮革
Fumiture leather 傢具革
Tip (Top cap) 裝飾革
Fatliquoring oiling 加脂
Casual shose 輕便鞋(運動)鞋
Hydrolysis 加水分解
Hydrolysable tannin 加水分解丹寧
Cascin finish 酪素塗飾
Cationic dye 陽離子染料
Calf skin 小牛皮
Beam 刮皮板
Soluble collagen 可溶性膠原
Color index 染色指南
Milling 干滾
Pasted drying(Pasting) 貼板乾燥
Pasted leather (Corrected 貼板乾燥革
Grease stain)
Hang drying 懸掛乾燥
Crust leather 懸掛乾燥革
Coloor matching 調色
Leather wear 皮革衣料
Kangaroo leather 袋鼠皮革
Metal complex dye(dyestuff) 金屬染料
Rection 還原
Drying oil 乾性油
Country hide 鄉村的原皮
Pigment 顏料膏
Pigment finish 顏料膏塗飾
Kid skin 小山羊皮
Kip skin 中牛皮
Grain pattern 粒紋圖案
Cattle hide 成牛皮
Neats-foot oil 牛蹄油
Tallow 牛脂
Globular protein 球狀蛋白質
Water absorption 吸水性
Killing 脫脂
Loose grain 松面
Levelling agent 均染劑
Grain 正面
Grain crcking test 表面列面試驗
Shose cream 鞋油
Grub 牛氓幼蟲
Glyceride 甘油脂
Glycerin(Glycerol) 甘油丙三醇
Cleaner 清潔劑(皮鞋)
Green hide 鮮皮
Glutaraldehyde 戊二醛
Glace kid 光面小山羊皮
Glazing 打光
Crockmeter 摩檫掉色試驗
Crop 前肩背革 剪毛 半張底革
Clove 手套
Clove leather 手套革
Deer skin 鹿皮
Buck skin 鹿革
Color difference 顏色差
Curing 防腐(保存)處理
Humidity 濕度
Automobile leather (Car 汽車革
sheet leather)
Domestic hide and skin 本地皮 國產皮
Flexibility 曲擾性 柔韌性
Tempering (植物) 退鞣
Vegetable tannage 植物鞣 (法)
Break 裡面褶紋
Fat 脂肪
Boarding 搓紋
Oxalic acid 草酸 已二酸
Fullness 豐滿度
Sodium bicarbonate 碳酸氫鈉 小蘇打
Softness 柔軟性
Astringency 收斂性
Condensed tannin 縮合丹寧
Resin tannage 樹脂鞣 (法)
Shrink leather 皺紋革
Beamhouse process 准備工序
Beamhouse work 准備操作
Slaked lime 熟石灰
Epithelial tissue 皮上組織
Vegetable tannage 植物丹寧(鞣法)
Short pickling 快浸
Shoulder 頸肩部 ,邊
Silicone resin paint 含硅樹脂塗料
Zirconium tannage 鉻鞣(法)
Vacumm rying 真空乾燥
Pickling 浸酸
Dip dyeing 浸染
Syntan 合成植物鞣劑
Osmotic pressure 浸透壓
Thinner 稀釋劑
Water buffalo hide 水牛皮
Calcium hydroxide 氫氧化鈣
Soium hydroxide 氫氧化鈉
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 氫離子濃度
Hydrogen bond 氫鍵結合
Suede 正反絨革
Skiver 片茬
Shaving Splitting 片皮 剖層
Skin 小皮
Scouring (毛皮)脫脂
Stacker 搭馬機
Stuffing 加脂
Steer 犍牛
Steer hide 犍牛皮
Staking 拉軟
Spew (Spue) 油霜
Splitting 噴槍
Spray dyeing 噴染(法)
Spray coating 噴塗
Smooth 熨平 打光
Slunk 沉澱
Sulfonated oil 死胎皮
Cattle hide 磺化油
Upper 鞋面縫制
Lime pit 石灰槽
Liming 浸灰
Painting (Paint liming) 塗糊脫毛(法)
Lime stains (Lime-blast) 灰斑
Lime plte 灰皮
Soap 肥皂
Adhesive (Glue) 粘接劑
Setting out 伸展 推平
Semi aniline finish 半苯胺整飾
Dyeing 染色
Color fastness 染色牢度
Dyeing auxiliary 助染劑
Flieshing knife 刮肉刀
Shering 剪毛
Dye (Dyestuff) 染料
Sole leather 底革
Sloft leather 軟革
Flexing enrance test 耐曲折試驗
Drum 轉古
Light fastness (Light 耐光性
resistance , Light stability)
Weather resistance ( 耐老化性
Weathering , Weatherproof)
Water resistance(Water proof) 耐水性
Heat resisting property 耐熱性
Abrasion resistance 耐磨性
Deliming 脫灰
Depickling 脫酸
Degreasing 脫脂
Deannage (Deannin) 退鞣
Unhairing (Depilation,Dehairing) 脫毛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碳酸氫鈉
Sodium carbonate 碳酸鈉
Carbohydrate 碳水化合物
Elastic fiber 彈性纖維
Tanner 製革工人
Tannin 丹寧
Vegetable tanned leather 植物鞣革
Vegetable tannage 植物鞣(法)
Chrome leataer 鉻鞣革
Chromium complex 鉻鹽絡合 鉻鹽絡合物
Chrome splits 蘭板革
Chrome tanning(Chrome tannage) 鉻鞣法
Hair 毛
Follicle mouth 毛孔
Fur 毛皮
Quebracho 堅木
Keratin 角蛋白
Gel 凝膠(體)凍膠
Raw hide and skin 原皮
Raw stock 原料皮
Bating 軟化
Synthetic fatliquoring agen 合成加脂劑
Hard water 硬水
Synthetic tanning agent 合成鞣劑
Composition sole 合成皮革
Synthetic tanning 合成植物鞣劑
Synthetic leather 合成底
Enzyme 酶化劑
Enzyme unhairing 酶脫毛
Scleroprotein(Albuminoid) 硬蛋白質
Firmness 硬度
Mineral tannage 金屬鞣法
Bristle 豬鬢 鬢毛
Coating 塗飾
Edge 包條 底邊 包邊
Collagen 膠原
Corium 真皮
Conditioner 調節器
Bacteria 細菌
Retannage 復鞣
Side 半張 片
Side leather 半張牛皮 一片牛皮
Ccirculator 植鞣循環劑
Guard hair 真毛 保護毛
Suspender 懸掛
Oxidation 氧化
Chromic oxide 氧化鉻
Oxidation dye 氧化染料
Oxidative unhairing 氧化脫毛
Titanium oxide 二氧化鈦
Instrial waste 生產廢物
Acid dye(dyestuff) 酸性染料
Acidity 酸度
Sandwitch dyeing 夾層染色
Buffing paper(Sand paper) 砂紙
Goat or kid skin 山羊皮
Finishing 塗飾
Shaved weight 削勻革重
Protein 蛋白質
Chestnut 栗木
Sodium thiosulfate 硫代硫酸鈉 大蘇打
Cheeking 片頭皮
Veininess 血管 痕 血筋
Tick 肩虱
Green hide 鮮皮
Neutralization 中和
Direct dye (dyestuff) 直接染料
Air permeability 透氣性
Measuring machine 量革機
Glazing Ironning 打光
Lasting (Pulling over) 綳幫 裝楦
Touch 手感
Fixing 固定
Iron stains 黑(鐵)斑
Oiling 加油
Glove 手套
Glove leather 手套革
Swaber 刷漿 刷子
Natural dye 天燃料
Isoelectric point 等電點
Kerosene 煤油
Toxicity 毒性
Toggling 綳扳
Split 二層革
Suede split 二層反絨革
Pigment finish 顏料塗飾劑
Slaughter house 屠宰場
Topping 頂層塗飾
Top coating 頂塗
Wrinkle 皺紋 起皺
Drycleaning 乾洗
Drum 轉古
Drum dyeing 轉古染色
Drum liming 轉古脫毛(法)
Trypsin 胰蛋白酶
Trimming 修邊(皮,耳,蹄,尾)
Paint 塗料
Dressing 整飾
Tunnel dryer (Conveyor dryer) 隧道乾燥機
Sock lining 墊 後跟墊
Insole 內底
Nappa (leather) 全粒面軟革
Nap finish] 軟面革塗飾
Raw oil 天然植(動)物油
Tanning (Tannage) 鞣製
Ssoft water 軟化水
Flesh side 肉面
Nitrocellulose finish 消化棉塗飾
Emulsion 乳化
Fatliquoring 乳化加脂
Papillary layer 乳頭層
Nubuck 正絨面革
Case leather 箱包革
Thermoplastic resin 熱可塑性樹脂
Thermosetting resin 熱硬化型樹脂
Shrinkage temperature 收縮溫度
Elongation at break 斷裂伸長
Hide processer 傾斜轉古
Hidroxyproline 羥基脯氨酸
Vibration staking machine 震動拉軟機
Binder 粘合劑
Flaying (Skinning ,Take off) 剝皮
Peel adhesion strength ( 剝離強度
Peel bond strength)
Table dyeing (Brush dyeing) 塗刷染色
Water repellency 斥水性
Patent leather 漆革
Paddle 劃槽
Paddle liming 劃槽脫毛(法)
Buffing 磨革 起絨
Buffing st 磨革革灰
Pcarlised leather 珍珠白塗飾
Bursting strength test 崩裂強度試驗
Side 半張
Hand buff 修面革
Nonionic surfactant 非離子活性劑
Subcutaneous tissue 皮下組織
Tear strength 撕裂強度
Specific gravity 比重
Pit 池 ,槽
Tensile sttength 抗張強度
Beamhouse 准備車間
Bleaching 漂白
Epidermis 表皮
Handle 手感(革)
Fellmongering 去毛
Putrefaction 腐敗
Primer (Priming agent) 底層塗飾劑
Bule 蘭扳革
Full grain 全粒面
Full chrome leather 純鉻革鞣
Hair slip 掉毛
Base coat 底塗 底塗層
Staking 拉軟
Belly 腹 腹邊皮
Pelt 裸皮
Swelling 膨脹
Sodium sulfate 芒硝
Water proof finishing(finish) 防水加工
Water proofing agent 防水劑
Antifungal agent 防腐劑
Heat retaining property 保溫性
Leather oil 皮革用油
Box finish
Boarding 搓紋
Baume 波美
Formalsehyde 戊二醛
Pretannage 預鞣
Masking agent 蒙囿劑
Matt finish 消光整飾
Whole hide 整張皮
Sammying 擠水
Wetting-back (Soaking) 回潮
Mineral oil 礦物油
Mimosa 荊樹
Alum tannage (Alum dressing) 明礬鞣(法)
Mineral tannage agent 無機鞣劑
Hair root 毛根
Reticular layer 網狀層
Hair follicle 毛囊
Wool grease 羊毛脂
Preliminary fatliquoring 預加脂
Lime splitting 片灰皮
Lacquer 塗漆
Lacquer finish 塗漆飾
Sodium sulfide 硫化鈉
Sulfuric acid 硫酸
Ammonium sulfate 硫酸銨
Sulfated oil 硫酸化油
Sodium sulfate 硫酸鈉
Phosphated oil 磷酸化油
Leather board 再生革(扳)
Retannage 復鞣
Rolling 打光 滾壓
Wax finish 上蠟 蠟塗飾
Wattle 荊樹 荊條
Toluene 甲苯
Pull-up 變色效應
Formodehyde 甲醛
Polishing 拋光
Matt 消光
Roll coater 滾塗機
Sanple 樣品
Sand 金砂板
Oxalic acid 草酸
Acetone 丙醇
adhered 粘貼
adjust 調整
aluminum 鋁
assembling 裝配;成型
backing 塗層
back stitch 回針
base 底部
bating 酵解軟化
bias 斜線
binding 沿條;包邊
bottom 底部
braided 編成辮子形的(麻花狀的)
break stitch 斷針
buffing 磨皮
calendered 壓延
carving 雕刻
cementing 膠接;上糊;粘合
cleaning 清潔;清洗
coated;coating 塗層;烤漆
coloration 染色
combining (使)結合;復合
conditioning 回濕
cooling 冷卻
counter lasting 攀後幫
cut 切,剪
cutting 切斷;裁斷
dampproof 防潮
deformation 變形;走樣
density 密度
depigmentation 褪色
design sketch 設計圖
diamond 菱形
direction 方向
discharge print 拔色印刷
dry operation 干場作業
drying 乾燥
electroplating 電鍍
embroidery 刺綉;綉花
exposed 無掩蔽的
extruded 擠壓;壓出的
fabric 面料;布,織物
fast colours 不褪色;色澤牢固
finishing 修整;整飾;磨光
fixing 整理
flat 扁平的
fleshing (製革時)削肉
folding 疊邊,卷邊,拗邊;修邊
forepart lasting 腰幫
friction 摩擦;摩擦力
from 從
front 前面
galvanization 鍍鋅, 電鍍
gluing 帖合;粘合
grading 分級
grind edge of sole 磨鞋邊
handsewn 手工縫制
hard 硬的
hard 硬
hardness 硬度
heary 重
heat transfer 加熱轉移
heating&drying 加熱烘乾
height 高
inner box 內盒
insert 插入
insole staple on last 入中底於楦上
interior/outer 內/外部
jacquard 提花
jel print 膠體印刷
last slipping 脫楦
lasting 入楦;成型
left 左
length 長度
letter 文字
leveling 鏟平
light 輕
loose thread 剪線頭
match color 配色
measuring 量皮
mold prevention 防霉
non-crushable 耐皺的
operation 操作
oval 橢圓
packing 包裝
painting 入漆,上油漆
patch 片
perforation 穿孔;打孔
picking 浸酸
pipping cord 襯條
plaid 格子
polishing 磨(拋, 擦, 打)光, 磨料
portion 一部分
pounding 整形
pre-shrunk 防縮
pressed 壓
primering 葯水處理
print;printing 印刷
provided 提供
pull-out 拔釘
pull-out last 拔楦
punching 沖孔
put-on last 入楦
rear 後面
repair cementing 補膠
repeated 重復
retanning,coloring 再鞣,染色
right 右
round 圓
rubberized 貼膠的,上膠的,塗膠的
rubber patch 滴塑
rubber label 滴嘜
same 相同的
sanforized 經過預縮水處理過的
screen 屏蔽
self fabric pipping 本布包骨
setting 定型
setting out 張皮
shape 形狀
shrink 收縮;縮水
siping 切溝
skiving 削皮
slugging 切口
small 小的
snaps 紐扣
soaking 浸水
sock laying 塞鞋墊
soft 軟
sole laying 貼底
sole press 壓底
splitting and shaving 起層及削里
sponge 發泡;海綿
squared 正方形
staking 鏟軟
stamp 印花;燙印
stitched;stitching 縫紉;針車
stripe 條紋
taffeta 平紋
tanning 鞣製
thick 厚的
thickness 厚度
thin 薄的
tight 緊
tissue paper 薄紙;塞紙
toe lasting 攀前幫
toe skiving 磨鞋頭
topping
trimming and sorting 削整及分皮
turn 變;轉動
twill 斜紋
unhairing 脫毛
volatilization 揮發
vulcanized 硫化
wash care information 洗滌說明
waxing 打蠟
weight 重量
wet operation 濕場作業
width 寬度
wrapping 攀幫
wringing 擠水
zigzag Z字型
artificial leather人造革
baseball leather棒球革
basketball leather籃球革
bellow leather風箱革
belt leather帶皮
belting leather帶革; 輪帶
book-binding leather書面革
bottom leather底革
boxing-glove leather拳擊手套革
buck leather(雄)鹿革
buckle leather帶用革
buffed leather磨面革
butt leather底革
card leather梳革
case leather箱皮
charred leather皮炭
chamois leather麂皮
chrome leather鉻革
chrome tanned leather鉻鞣革
clothing leather服裝革
combination tanned leather結合鞣製的革
combing leather梳刷革
cow leather牛皮
crown leather上等皮革
crup leather馬臀革
crust leather坯革; 半硝革
cup leather制動缸皮碗
diaphragm leather隔膜革[皮]
dogskin leather狗皮(制的)革
dressing leather飾革
drum leather鼓皮
drycleanable leather耐乾洗革
easy-care leather易保養革
embossed leather壓花革
enamel leather漆皮
enamelled leather漆皮
fair leather集市皮革
fancy leather美術革, 裝飾用革
finished leather成革; 整飾過的皮革
football leather足球革
football-helmet leather橄欖球頭盔革
furniture leather傢具革
garment leather衣服革
gas meter leather氣表革
glace leather白鞣革
glove leather手套皮
hair-on leather帶毛革
half leather半皮面裝訂, 半革裝
harness leather馬具革
hat leather制帽革
hat sweatband leather帽圈革
heavy leather厚革
heel leather(鞋)後跟皮
hunting leather粗絨面革
hydraulic leather水壓機革(密封用革)
imitation leather充牛皮裝訂, 漆布裝訂, 人造革裝訂
instrial leather工業用革
iron tanned leather鐵鞣革
japanned leather漆皮
kangaroo leather袋鼠革
kaspine leather開斯賓革
levant leather皺紋革; 摩洛哥革
light leather輕革
line leather馬具革
lining leather襯里革
luggage leather箱包革
mountain leather石棉
napped leather絨毛皮革
oar leather槳革
oil seal leather油封革
oiled leather塗油革
oil-tanned leather油鞣革
organ-pipe leather風琴管革
packing leather皮碗
paper based artificial leather紙基人造革
patent leather漆皮
patent leather漆革
piano leather鋼琴革
piston packing leather活塞填密皮
plated leather熨壓皮革
portmanteau leather旅行皮包革
rein leather馬具革
rock leather一種石棉
rolled leather軋製革
roller leather機軸革
rough-tanned leather粗鞣革
rubbing leathers【紡】搓條皮圈
Russia(n) leather俄羅斯革
saddle leather鞍皮[革]
saffian leather山羊革; 摩洛哥革
scrap leather廢皮; 碎皮
semi-aniline leather半苯胺革
semi-chrome leather混合鉻鞣革
sheep leather(綿)羊革
shrink leather皺紋革
skirt leather植物鞣牛皮坯革
slick-surfaced leather光麵皮革
soccerballleather足球革
softleather軟革
soleleather底革
stirrup leather鐙革
strop leather磨刀皮革
suede leather起毛皮革
sweat band leather(帽中)汗帶皮
synthetic leather合成皮帶
textile machinery leather紡織機用革
tie and dye leather扎染革
two-tone leather雙色調革
upholstery leather裝飾用皮革
upper leather面革
valve leather閥皮
vegetable tanned sole leather植物鞣鞋底革
velvet leather正絨面革
zirconium tanned leather鋯鞣革
volleyball leather排球革
wash leather可洗皮革
washable chamois leather可洗麂皮
welting leather鑲邊革; 貼邊革
white leather白革; 礬鞣革
I. 什麼是長期留置皮下隧道滌綸套導管
一般採用直徑38~50mm的無縫鋼管製作, 在小導管的前端做成約10cm長的圓錐狀,在尾端焊接直徑6~8mm鋼筋箍。距後端100cm內不開孔,剩餘部分按20~30cm梅花形布設直徑6mm的溢漿孔,具體的管徑設計圖中有。其作用主要為自穩時間段的軟弱破碎帶、淺埋段、洞口偏壓段、砂層段、砂卵石段、斷層破碎帶等地段的預支護,因為是在此施工段開挖前打入的,同時其位置位於待施工面的前方,所以稱為超前小導管。
J. 間歇性跛行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哪一期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分為哪三期?
1.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發涼、輕度間歇性跛行,可反復出現遊走性淺靜脈炎。檢查發現患肢皮溫稍低,色澤較蒼白,足背或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此期功能性(痙攣)大於器質性因素。
2.第二期(營養障礙期):症狀加重,間歇性跛行明顯,疼痛轉為持續性靜息痛,夜間劇烈。檢查患肢皮溫顯著降低,色澤蒼白,或出現紫斑、潮紅,小腿肌萎縮,足背或脛後動脈搏動消失。此期動脈已處於閉塞狀態,以器質變化為主摻雜一些功能性因素,肢體依靠側支循環保持存活,腰交感神經阻滯後仍可出現皮溫增高。
3.第三期(壞死期):症狀繼續加重,患肢趾(指)端發黑、壞疽、潰瘍形成,疼痛劇烈呈持續性。此期動脈完全閉塞,側支循環不能保證趾(指)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