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做皮帶廠小作坊沒有檔口能拿到訂單嗎
沒啥事,信譽都是一點點建立起來的。只不過是沒檔口的話,做起業務來比較費勁,主動客戶會少些,勤快點,多跑跑一樣可以成功的
㈡ 怎樣把腰/皮帶捲成一個圈
皮帶帶扣的那一頭為起點,把皮帶塞到盡,然後開始卷就可以了 每個皮帶都自帶皮帶全 最後綁在皮帶的圈裡就可以了。
用來束腰的帶子,褲帶。若是皮革的,俗語也稱皮帶。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紐扣,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腰帶是指脊椎動物的後肢與脊柱連接的骨骼,人的腰帶骨包括坐骨,恥骨,髂骨組成。
(2)做皮帶圈的抓訂擴展閱讀:
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紐扣,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說文·系部》:"衿,衣系也。"段玉裁注:"聯合衣襟之帶也。今人用銅鈕,非古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繫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並不一樣。
由於腰帶具有這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對它十分重視,不論穿著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天長日久,腰帶便成了服裝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飾物,尤其在禮見時,更是缺它不可。《南史·劉琎傳》:"(琎)方軌正直,……兄瓛夜隔壁呼?琎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後應。
瓛怪其久,琎曰:"向束帶未竟,其立操如此。"連兄弟之間夜裡見面說幾句話,都必須整衣束帶,否則就覺得有失禮貌。
古人對禮節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君臣之間更是如此。據歐陽修《歸田錄》記載,宋太宗夜召陶谷。谷至,見帝而立,卻不肯進去。太宗立即意識到這是因為自己沒有束帶的緣故,於是令左右取來袍帶,匆匆束之。陶谷見皇帝束上了腰帶,這才進去。
在當時看來,皇帝召見侍臣而不束腰帶,同樣是失禮的行為,所以不能與他行君臣之禮。
㈢ 怎樣把腰/皮帶捲成一個圈 ,方便收納
一皮帶頭為原點然後捲成圈 然後就行了 每個皮帶都自帶皮帶全 最後塞進去就行
㈣ 皮帶扣有誰知道是怎麼訂的,求具體方法
怎樣正確的裝訂皮帶扣,釘扣時可將輸送帶三點定位後採用交叉次序釘扣使輸送帶的擠壓變形均勻分布保證釘扣後接頭的直線度不受輸送帶厚度變化的影響每個帶扣均可訂實。偃師龍宇提醒大家輸送帶可方便的裝入訂扣機上的帶扣內,從而大大的節省釘扣輔助工作。
將帶扣有釘子的一面向上放進訂扣機,用穿條將帶扣定位。
將輸送帶嵌進帶扣內,一定要碰到底部位置,扣要比輸送帶兩端窄5cm左右。
請用專門配置的鐵錘,不可使用超過6磅的大錘,先輕敲A(後邊的位置)釘子套住,然後敲B(最高的位置)先輕敲使釘子訂入輸送帶再重擊,釘子會自動彎曲。
先訂中間一個扣,然後訂左邊(或右邊)一個扣,再從右(或左)依次訂完。
㈤ 褲子上皮帶穿過的東西叫什麼 就是褲腰位置用來固定皮帶的那一個個環,圍了褲腰一圈的那個,叫什麼呢
叫褲袢帶,俗話叫褲鼻子.
㈥ gucci腰帶扣那有個皮圈是幹嘛用的
古馳gucci腰帶扣皮圈作用:
是用來固定腰帶用的,不能拆卸掉,腰帶尾端是要穿過上面的gucci logo,然後從上方塞進小圓環百里。而那個在小圓環底下長長的一個線圈是度用來固定這個圓環的,防止它滑走。
(6)做皮帶圈的抓訂擴展閱讀:
gucci皮帶使用詳細步驟:
1、將皮帶平攤於操作台上。
㈦ 那裡有訂做皮帶輪保護罩的
售賣軸承,齒輪哪些地方應該都有,或者五金店,這些東西還是比較好找的。如果量大就要找廠家了!
㈧ 皮帶上的皮帶圈是活動的么
是的,那個皮圈是活動的,如果你不想讓它活動,就在腰上量出合適的位置,用補鞋膠粘住就可以了!
㈨ 做皮帶著需要哪些設備,投資多少
說下我這邊的情況吧。
開料機一台。3000元左右。開直帶的。必要
彎台一張,1000左右。平時比較少用
沖床有大有小。大的專沖皮塊的。30000元左右,可有可不有。小沖床3000元左右,可沖皮頭,可沖孔。必要。2至3台。
衣車,有7線車10000多,比較少用,電腦車20000-40000都有,這個常,同步車2500左右,專車皮革的,普通衣車也可以車。
復合機50000萬多,可有可不有。小過膠機1000多,也少用到。
油邊工具,2000多可以買齊。
產皮機有30000的,也有2000的。
飛邊機2000左右。綠繩機350台。
壓花機。20000的高周波。小的2000也有。
燙金機3000左右
其它手工工具。3000左右也能辦完。
做模具可以外發。自己做要多10000多元。
㈩ 腰帶上那個用來把過長的皮帶套住的圈圈學名叫什麼
皮帶扣(腰扣)
皮帶扣常見的材質為五金和塑膠。皮帶扣亦稱為皮帶頭或皮帶扣頭,皮帶扣就是皮帶前端的一個五金配件。用來裝飾和固定整個皮帶。皮帶扣可以分為:針扣皮帶,板扣皮帶,自動扣皮帶,夾扣皮帶。
(10)做皮帶圈的抓訂擴展閱讀:
用來束腰的帶子,褲帶。若是皮革的,俗語也稱皮帶。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紐扣,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腰帶是指脊椎動物的後肢與脊柱連接的骨骼,人的腰帶骨包括坐骨,恥骨,髂骨組成。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繫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並不一樣。
關於腰帶的系束部位,古時也有明確規定。如《禮記·深衣》記:「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孔穎達注釋說:「當無骨者,帶若當骨則緩急難中,故當無骨之處。此深衣帶於朝祭服之帶也。朝祭之帶,則近上」。故《玉藻》雲:「三分帶下,紳居二焉。是自帶以下四尺五寸也。」可見腰帶的系束部位,完全是根據各種服裝的不同形制而決定的。
我們從戰國以至西漢時期的俑像上可以看出,凡穿繞襟深衣的婦女,腰帶多系在衣襟的尖端,以防衣服散開。這種衣帶的高度,就是視衣襟的高度而定的。革帶的系法與此不同,在革帶頂端的交接之處,一般都綴有一個固定的裝置,用時只要相搭即可,不必像絲帶那樣互相系結。綴在帶首的固定裝置,大體上也有兩種形制,一種作成鉤狀,稱為「鉤」,也稱「帶鉤」;另一種作成環狀,稱「鐍」,或稱「帶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