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戶外運動的基本裝備要什麼
參加各種戶外活動就像戰士不能沒有武器裝備一樣,戶外運動冒險者的裝備是不能缺少的。精良的戶外裝備可以保證安全,能提高活動延伸極限。
1、登山鞋:
惡劣而艱險的環境往往意味著難得的體驗和迷人的景色以及讓人津津樂道的經歷。而在泥濘的山路上,在布滿碎石的曠野中,在終年積雪的山地,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標志就是背包族和大自然最親近的工具之一戶外登山鞋。
戶外登山鞋主要分三大類: 由專業到休閑可分為Pro-Mountain Boot、Mountain Shoe和Trekking Shoe三大類。
購買登山鞋時要選擇比平常穿的鞋大一個號或半個號,腳後跟內要有可伸進一個手指頭位置為准。購買時要確認腳後跟與鞋是不是緊貼,登山鞋與鞋底合不合適,舒服與否,踢到前面和後跟時不能有疼痛感。鞋底:因使用了義大利的VIBRAM鞋底摩擦力與耐磨性優秀。防水性是現代登山鞋的首選功能,最好是選用帶GORE-TEX材料的登山鞋,主要是帶GORE-TEX材料可以防水而且透氣性好,在大量劇烈戶外活動中鞋的透氣是很重要的。如果買的到,可以買CoolMax面料做的內襯。 CoolMax是一種polyester, 是杜幫公司的專利產品。即輕便又舒適作為徒步登山是最適合的產品。登岩石比較多的山時,穿用攀岩鞋底製成的Edge,Blue Mountain等登山鞋就安枕無憂了。
供參考:所需費用(400元-1500元)
2、戶外服裝:
適合於野外活動的功能性戶外服裝佔主流。按照設計分別有專業登山用,一般平常outdoor用,休閑用等其它種類,可按本人的需要選擇衣著的目的:
在於三原則:保暖(外層)、保護(中層)、舒適(里層)。
原則上,登山衣著應富機動性與調節性。
高山的氣溫低於平地的氣溫,每上升一千公尺氣溫降低6(C(氣溫垂直遞減率=6(C/Km)。
但在山上所測得的氣溫並不等於人體所感受到的溫度(體感溫度)。若有風,流動的空氣能不斷把熱量由體表移走,此種「風寒效應」使體感溫度在有風時較實際氣溫來得低。一個簡易計算公式:體感溫度 = 氣溫 - 4 * (每秒風速(m/sec))^1/2 )。
原則一:保暖(外層)
在海撥比較高的山上白天的氣溫比較高,但到了晚上氣溫會急劇下降,所以保曖性服裝是四季必備的產品。這時你如果准備了GORE-TEX服裝就完全可以安心了,因為具有防水、防風、透氣、保持體溫的功能性服裝。應以方便活動、容易穿脫為原則。
原則二:保暖(中層)
中間層服裝主要提供保暖功能,選擇中間層服裝時應注意調節性與方便性,可選擇羊毛、羽毛和Pile類製品。
原則三:舒適(里層)
內衣最好准備有透氣功能的Coolmax面料內衣。因為人在運動或做其他活動時,人體常常會產生汗水與濕氣,天冷時汗水令你感到寒冷不適;高溫時,汗水更使人悶熱難受。杜邦高科技纖維CoolMax是通過四管道纖維能迅速將汗水及濕氣導離皮膚表面,並向四面八方分散,讓汗水揮發更快,時刻保持皮膚乾爽舒適。於是人體流汗,皮膚表面與服裝都不留汗。持久舒爽透氣,冬暖夏涼,倍感輕松。要准備一些備份的內衣及T恤衫,纖維夾克等保溫內衣,選擇時注意貼身應適切而勿過緊。
其它:
一般登山時選擇Unic褲子就可以。能迅速將汗水及濕氣導離皮膚表面的Coolmax彈力褲,堅固性與防濕性強的Schoeller彈力褲,耐磨性好易乾的Supplex Unic褲都是功能性產品。攀岩或活動量大的野外活動時選擇伸縮性強的Climbing褲或Zury彈力褲等最好。
馬甲雖然不是必備物品,但馬甲有口袋多的優點,小物品多時可有效的使用。
手套:也是三層穿法,最里層用PP手套,中間層用毛料或Pile手套,外層則為防水的手套。
襪子:內層最好穿一雙PP內襪,勿使用棉襪。棉襪易吸汗,潮濕後增加與足部的摩擦,容易造成摩擦部位起水泡。中層以毛襪或毛料與聚合纖維混紡的襪子較佳,具有保暖及保護足部的功能。
供參考:所需費用(1500元-3500元)
3、背包:
在歐洲、亞洲地區,背包大小容量多以所能容納的容積公升數(liter)為計算單位
背包按容量可分為20-40L的小型背包,40-60L的中型背包,60L以上的大型背包。
20-40L的小型背包適合一日出遊,一般郊山健行。
40-60L的中型背包適合露宿一晚時用,一般多用途背包、多用於攀岩、溯溪、郊山或周末隔宿露營。
60L以上的大型背包適合露宿2晚以上需用帳篷時使用,廣用型大背包、用於中級山、高山縱走。
也可以按自己攜帶行李的量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背包。
專門為專業登山人士而特殊設計的此背包考慮到大型背包的缺點之一的脖子部位的活動不方便,研製成可自由的活動脖子,而且把行李的苛重最大的分散適合於長途登山。
供參考:所需費用(150元-800元)
當你已參加過數次戶外活動腐敗後,以不是新人的時候建議你可以再按需要裝備其它伴侶!
如:帳篷、睡袋、睡墊、爐具、頭燈、手電筒、GPS、軍刀、對講機等等。
在不久的將來你很可能成為「露營者」、「攀登者」、「登山家」「探險家」等!
66°North
冰島品牌,未進入中國市場,也不常見。整體設計風格比較保守,除了少量採用Neo Shell的外套以外,其它的產品上使用的防水透氣面料特徵不詳。
Aigle
旗下大部分服裝和鞋履都具有典型的歐洲城市休閑風格,與普通品牌的服裝並無二致,唯有部分採用GTX材料的產品可以與戶外沾邊。在天貓上有官方旗艦店,但似乎中歐產品線不完全相同,個人反倒更偏愛它的中國線,尤其是GTX面料的薄風衣,歐洲根本買不到。
Arc'teryx
始祖鳥有個專屬產品線Veilance,旗下產品並不多,具有極簡的設計感,做工十分精良,個人認為比較適合身材修長的人,價格比肩奢侈品牌。始祖鳥另有一個24系列,風格回歸正常的城市設計,價格也不那麼離譜。這兩個產品線在中國都能買到。
Lafuma
在歐洲市場有Urban Travel系列,但在歐洲以外很難買到。
Levi's
旗下有Commuter騎行系列,為自行車騎行者設計,採用Schoeller Nanosphere面料,具有防潑水功能。
L.L.Bean
美式風格,整體設計比較保守,部分服裝可以看出獵裝風格。優勢是褲子和襯衫的尺碼極細,但需注意的是其國際官網上的價格不含稅,不過即使加上稅價格仍令人心動,只是物流較慢且要價高,在中國有實體店,淘寶上貨源也比較多。
Manastash
日本品牌,完全偏向城市休閑化的設計,有不少街頭風格的色彩搭配,但在中國很難買到。
Mont-bell
未進入中國市場,但在本土市場日本的產品線很全,甚至還出西裝外套。尺碼對小個頭的男士很友好。淘寶上能買到一些產品。
Nanamica
日本品牌,設計非常素雅,有不少採用GTX面料的外套,但在中國不易買到,淘寶代購也不便宜。
Norrøna
旗下有Urban Lifestyle的服裝分類,但產品很少,在中國基本也買不到。
Northland
這個牌子在歐洲算是不太入流的小眾戶外品牌,近年已放棄專業戶外路線,正式轉型為戶外休閑跨界的服裝品牌。在中國採用貼牌的模式,與歐洲的產品線完全不同。
Patagonia
旗下有城市設計的服裝,典型的美式風格,剪裁合體,做工精良,被戲稱為Patagucci(不過最近還真出現了Patagucci商標的經典款服裝,算是跟The South Face一樣的戲謔吧)。外套的防水透氣面料多採用自家的H2No,經本人長途旅行實測防雨效果值得信賴。在天貓上有官方旗艦店。這個品牌的Social Marketing在西方很有名,答主所在的商學院有拿來當案例。
Peak Performance
官網上的服裝分為Active Wear和Causual Wear兩個系列。只接觸過後者,設計質量非常高,個人尤其喜歡它的正裝和休閑襯衫,但價格不便宜,與Lacoste、Polo Raphael Lauren齊平,比始祖鳥還高一頭。並未官方進入中國市場,城市風格的服裝在淘寶上更難買。
Penfield
戶外與休閑跨界風格,沒有使用大牌面料。似乎未有官方進入中國市場。
Rab
旗下有城市休閑風格的服裝,包括牛仔褲。並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Salewa
旗下有Alpine Life系列的城市風格服裝,但產品較少,也難以在中國買到。
Schöffel
設計風格比較老氣,但廣泛採用GTX面料,個人認為比較適合中老年人。未進入中國市場。
The North Face
在日本市場有子線Purple Label,在韓國有子線White Label,設計都很好看,但我人在歐洲買不到,也未進入中國市場,因此不詳做介紹。
Uber
並非Call車軟體那個Uber,而是一個服裝品牌。專做正式商務風格的大衣和外套,可以直接套在正裝外面當雨衣。面料的防水透氣指數很高,價格也不菲。遺憾的是在中國似乎買不到。
除以上品牌以外,軍警戰術服裝品牌、獵裝品牌和自行車騎行服裝品牌也有很多採用城市休閑設計和功能面料的產品,但本人不熟悉這些領域,就沒有仔細查找。
這個市場在歐美日韓越來越大,不少戶外服裝品牌都紛紛開辟休閑產品線,但一來很多品牌並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即使通過代理商進入也較少引進休閑產品線,淘寶戶外倒爺對這類服裝也興趣不大,二來中國品牌似乎在市場腳步上又掉隊了,奧索卡、凱樂石等國產大牌似乎都無意拓展這個市場,只有極少數品牌在默默耕耘。鞋履方面,基本上從正裝皮鞋、輕便單鞋到慢跑鞋、沙漠靴,各種類型的鞋子都能找到採用GTX襯里的產品,只是在中國市場上實在非主流,價格也較高。
③ 這是什麼衣服,什麼材質
如果我沒看錯,應該是雙層沖鋒衣裡面那層,屬於戶外「抓絨」上衣!
抓絨也叫梳絨,是用鐵制梳絨耙子從羊身上將羊絨順利梳下。這是詞典上的釋義,顯然這和我們今天要談的不是一回事。抓絨簡單得說是將超細化學纖維製成毛紗,織製成織物,金屬絲刷拉絨,表面再經機器進行剪絨後製成的功能性面料。
一、目前市場常見抓絨的種類與功效的個人感受
由於抓絨的組絨方式不同,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抓絨的種類異常豐富,要歸納還真不是容易的事。為了便於選擇使用,這里就按照功能的不同予以分類。戶外所 使用的抓絨大致可以實現以下幾方面的功能:保暖、防風、輕量、快乾、耐磨、延展、易壓縮、易打理、抗靜電、防潑水等,常見戶外所使用的抓絨多數實現其中的 一種或多種功能,因此如果細分的還是很多,這里就按照主要功能簡化分為兩類,一是保暖;二是防風。實際上抓絨往往是多功能的組合,只是為了便於選擇時參 考,粗略的分類。
以下的言論僅為個人觀點,無科學的測量數據,僅供參考。由於此文為本人無事閑聊,想那說那,可能並不全面,描述次序也無先後之別。也正因為是閑聊之作,遺漏和錯誤在所難免,歡迎共同探討。
不管何種材料的抓絨,厚度仍然是決定保暖性能的主要依據,此外冷暖感受還是一個因人而異的事,不能一概而論。這里所談到的壓縮性,也只是抓絨材料之間的相對比較。
1、保暖抓絨
這類抓絨多數為單一材料採用編織或粘合的方法加工而成抓絨。目前材料多數為滌綸,我想主要是因為這種材料有快乾的特性吧。早期採用過羊毛,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逐漸被化纖材料代替,近期好像又有回朝的趨勢。
實際上這類抓絨非常多,一般休閑類也有,戶外面料中更是不計其數,花樣繁多,既有專業面料廠家的,也有各大戶外品牌自有的,選擇起來還真的比較麻煩。以下所涉及的面料只是我接觸過的,我沒有見過的還很多,有空大家補充。
1)、DecathlonCreationNovadry2。迪卡隆的Novadry2基本上用在其品牌的大部分抓絨服裝、帽子、手套上,面料的厚、薄 不一,這個Novadry2我還沒搞清楚是作為一個技術,還是抓絨的型號。其中190g/m2搖粒絨所做的套頭衫僅49,說是穿在內衣外,我常常直接貼身 穿,沒有什麼不適,其保暖性能趕上兩件羊毛衫,而且輕巧,有點類似POLARTECCLASSICS100,所以從此我再也沒有穿過羊毛衫,不足就是無彈 性,當配合的外衣不當時有點靜電。其他還有一些比較厚的,也有號稱防風的,我估計是通過密植絨來實現的類似POLARTECWindPro的性能,但是個 人感覺壓縮性能不行,所以沒有嘗試。
2)、MarmotDriClime。在marmot的產品目錄中,它被歸於防風抓絨類的, 但是其防風性能是依靠與其配合的外層尼龍面料實現的,故我將其獨立出來,在marmot的產品中使用較為普遍,那件著名的 DriClimeWindShirtJacket就不說了,與其相同面料的還有褲子,marmot的一些兩層沖鋒衣、手套、羽絨服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可 以說,
marmot對其有相當的自信。這個抓絨非常輕薄,絨毛並非常細小,幾乎看不出,壓縮性也很高,保暖類似POLARTECCLASSICS100,但厚度要小很多,大約只有一半吧。不足之處是只能貼內衣外穿,如果裡面是毛面抓絨,穿脫不是很順滑。
題外話:這個DriClimeWindShirtJacket曾經出現過國內標價(660元)低於國外標價(100美金)的事情,遺憾的是現在已經提上來了,是不是網上有朋友推薦的結果?
3)、marmotRadiantP-825。8.25oz/m2,這是marmot自主品牌的抓絨,厚度類似 POLARTECCLASSICS200,保暖性能也相當,在marmot的產品中,好像只有一款夾克使用,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國內的標價低於國外的標 價,我拿的對折才335。但與POLARTECCLASSICS200相比,略重,壓縮性略差一點,面料的手感柔順性也有點差距。
4)、Polartec。這個大名鼎鼎,美國MaldenMills公司的拳頭產品,提到抓絨不能沒有它的存在,個人認為到目前為止,它仍然是最好的抓 絨之一,目前沒有一個著名戶外服裝品牌沒有它的身影,可以看出其成功的一面。其產品線齊全,應用廣泛。其共同的特點是比一般的抓絨衫輕、軟、暖和、快乾、 易打理、抗靜電、易壓縮,而且不易掉絨。
(1)、POLARTECCLASSICS100。主要用於內衣、帽子、手套。厚度相當於羊毛衫,保暖性肯定好於一件羊毛衫,壓縮性能較好,一般我都是以它做參考來比較壓縮性能,有一定彈性。
(2)、POLARTECCLASSICS200。保暖層的主力產品,廣泛運用在中層保暖、帽子、手套甚至是襪子。保暖性以個人的實際使用體會,穿在沖 鋒衣內,5度以上很舒服,壓縮性能一般,無彈性,經過處理的有一定的防潑水能力,手感柔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廠家的這個面料有所不同,一般名廠的更 好,同材料不同廠家的價格差異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3)、POLARTECCLASSICS300。據說這種抓絨的保暖性能 相當於一件羽絨內膽,一般用於中層保暖層,因為這樣的服裝用在長時間處於嚴寒環境的戶外運動,並且還有另一種性能更好的替代,所以這個材料的產品不是很 多。我比較怕冷,有一件,保暖的確很好,有一定防潑水能力,但是重、無彈性、壓縮性能一般。如果你和我一樣怕冷也可以來一件,因為它的確保暖。
(4)、POLARTECTHERMALPRO。唉,這個抓絨是我看到抓絨裡面品種最多的,有點頭疼。這個系列相對於POLARTEC的其他抓絨,主要 是保暖、壓縮性能更好。也因為其保暖性能超群,其運用范圍已有超過POLARTECCLASSICS200的趨勢,服裝、手套、帽子都可以,面料厚度很 多、品種也花樣百出,薄的如羊毛衫的厚度,厚的我看過標POLARTECTHERMALPRO300的,選擇時需要注意其單位平方米重量,保暖還是離不開 厚度。各廠選用的也大相徑庭,價格差異較大。其保暖性以個人的感受來看,mhw的棉猴與POLARTECCLASSICS300相當。
(5)、POLARTECpowerdry。這個是不是該歸到抓絨?POLARTEC是作為一種快乾材料開發出來的。但是我自己按照個人的理解,還是歸 為抓絨來看,因為這種面料裡面是一層小田格的細絨,厚度相當於羊毛衫,彈性很好,觸膚感舒服,有很好的壓縮性能,保暖不如 POLARTECCLASSICS100,快乾還沒有體會,一般作為內衣,也有作為手套的,但是很少見。冬天的話,我願意穿這個材料的內衣,因為真的舒 服。
(6)、PolartecPowerStretch。同上面一樣,也是一種內衣材料,一面光滑,一面是細小的絨毛,厚度相當 於羊毛衫,可以兩面穿分別為更排汗、更保暖。有人說觸膚感不好,可能我皮比較糙,我穿的很舒服,這個面料彈性非常好,保暖應該和 POLARTECCLASSICS100相當,其性能介於POLARTECCLASSICS100和POLARTECpowerdry之間。如果配合 mhw的棉猴的話,我穿在0度應該沒有問題。
現在有點fb了,越來越喜歡有彈性的面料,如果各位有機會,一定要試試。
5)、TECHNOWARM200。對於關注POLARTEC的朋友來說,這個可能比較陌生,擁有這個面料純屬偶然,是樂飛葉沖鋒衣的內膽,在我只知道 抓絨和沖鋒衣這個名詞的時候買的東西,後來查了一下,TECHNOWARM也是一個比較齊全的系列,只是僅樂飛葉在用,其他品牌沒見過,會不會和哥倫比亞 的那個抓絨一樣是自有品牌就沒有考證過,宣傳稱等同POLARTECCLASSICS200,實際感受其手感倒是差不多,但是薄了點,因此保暖也有點差 距,壓縮好像要好點,穿的不多,未見起球。
6)、PatagoniaSynchilla。Patagonia一個與鳥齊名的戶外 品牌,其經營理念讓我贊嘆不已,用回收的可樂瓶做的抓絨是不是這個,還需要考證一下,這個抓絨好像也是一個系列,厚薄均有,我接觸過的是號稱如狗熊的那款 有帽的抓絨衣,但是遺憾的是這個面料沒有給我留下太好的影響。面料的厚度與POLARTECCLASSICS300有一比,外觀為長毛絨,很密,手感不 佳,柔順不足,保暖未試,因二手的尺碼不合,送人的。
2、防風抓絨
由於早先得抓絨不防風,需要與外層配合使用,在一定程 度上限制了抓絨的使用范圍。一些廠家通過改良,在保有原有的性能上,使得防風性能得到改善,同時其他綜合性能也有較大提高,我簡稱防風抓絨實際上並不準 確,但由於防風性能的改進是重點,所以姑且這樣簡單一點,見諒!這類抓絨目前我看到的有兩種形式,一是密絨;二是復合。所謂密絨,就是通過提高面料的抓絨 密度,增加面料的防風性能,而復合的形式確復雜很多,基本上為三層三明治結構,通過中間的膜來大幅提高面料的防風性能,由於三層材料的不同,這類面料的變 化可想而知。
一般情況下同等厚度,抓絨材料保暖性能接近的防風抓絨,保暖性能好於保暖抓絨。需要注意的是厚度仍然是決定保暖性能的主要因素,防風抓絨因為有一層膜的存在,保暖性能得到提高。
1)、密絨
(1)、PolartecWindPro
關於這個抓絨的相關說明,網上很多,我就不多羅嗦了,個人感受壓縮性能尚可,好於200的抓絨,但不如THERMALPRO,防風性能比一般抓絨稍好,但是我不會用它作為防風衣來穿。絨在外,不宜單獨外穿。
(2)、PolartecPowerShield
居然又是Polartec的東西,不過我比較喜歡這個面料,據說能防98%的風,不過沒有測試過,這個面料外面光,裡面短絨,絨的厚度與 POLARTECCLASSICS100差不多,有彈性和良好的防潑水能力,防風感覺與尼龍類防風材料差不多,沒有有膜的好,壓縮性能一般。
(3)、POLARTECTHERMALPRO
比較奇怪的是POLARTECTHERMALPRO本身是作為保暖抓絨的,但是我看到Patagonia的圓點夾克的面料卻有所不同,故在此提及一下, 這個面料外面是光面,裡面是長毛絨,其防風能力比PolartecWindPro好,但是不如PolartecPowerShield,比較適合外穿不宜 起球,壓縮能力一般,有防潑水能力,但易濕,保暖與POLARTECCLASSICS200相當。
2)、復合
隨著技術的進步,這類面料的發展最為迅速,功能性也更強,已經突破原有軟殼的概念,成為目前應用范圍最廣的一種戶外面料。由於復合的方式與材料的不同, 這類面料我已經無法單獨介紹,而且手上的這類面料成品所涉及的僅是這類面料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故只能在後面成品的介紹中談談感受,這類面料的一個共同點就 是防風能力更強,有的幾乎接近沖鋒衣的,但是壓縮能力和面料手感不是太好。
二、一些抓絨服裝的感受
由於本人比較怕冷,因此比較熱衷於采購抓絨類成品,寫這篇文字並非炫耀,只是想以本人實際感受給大家一個參考,也正因為是一個個體的感受,所以也僅能作為參考。也許同樣一樣東西,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請大家見怪不怪。哈哈。
由於我手上有的都是目前國內市場能買到的東西,網上基本上都能找到相關的介紹,我就不一一羅列技術參數之內的東西,直接談談日常生活使用的感受供參考。
1)、PatagoniaR2Jacket
Patagonia的東西很有意思,不同版本的同一型號的,常有些變化,雖然是POLARTECTHERMALPRO材料,但是這個r2我看到的大概有4個版本,因此我覺得很有意思,手上有最近的兩個版本。
新款由什麼時候開始我不是很清楚,這個新款面料外表面的長絨呈一縷一縷狀,剛拿到手我以為是壓倉造成的,後來上Patagonia官方網站,才發現原來 就是這個樣子,郁悶了一段時間,面料的裡面是很細的捲曲絨,整個面料比較薄,迎光透亮。衣服貼身裁剪,一些部位好像用的是 PolartecPowerStretch,易出汗的地方更易干,同時利用其彈性使衣服更貼身。保暖比200的抓絨略差,10度左右外加防風外衣貼身 PowerStretch很舒服,壓縮性能很好。
老款面料外表面為直長絨,裡面和新款差不多,重量略大於新款,裁剪與新款差不多,但是更保暖,在5度左右,外PatagoniamixJacket貼身PowerStretch很舒服,我個人更喜歡老款,因為怕冷。
2)、PatagoniaR3Jacket
和r2差不多,我也看到大約3個版本,手上只有一款,最新的款式不是很喜歡,面料外觀與新款的r2差不多,,也是POLARTECTHERMALPRO 的,裡面的絨更密一些,個人感覺是r2的更保暖版,但是裁剪與r2有卻別,比較適合運動量不大是穿著,目前還沒有實際穿過,按照其抓絨的厚度,估計與老款 的r2差不多,壓縮性能也比較好。
3)、PatagoniaR4Jacket
這是一件復合抓絨,中間復 合的是Windbloc,外層是長毛PolartecThermalPro,裡面是PolartecPowerDry,比較fb的用上POLARTEC三 大抓絨材料,我比較喜歡這款,因為款式很漂亮,手感柔順厚實。幾乎完全防風,未進行大運動量活動,透氣性不知,內穿PowerStretch在5度左右很 舒服。個人覺得這款衣服在運動量不大,無需外層沖鋒衣的情況下穿比較合適。從這件衣服上看,Patagonia的東西更適合休閑,與鳥相比,專業性稍欠, 但是比較適合我,是我最喜歡的一件衣服。
4)、PatagoniaR2GranularJacket
這 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款,用的是POLARTECTHERMALPRO加強防風面料,外表面如毛線編織,裡面是直長毛絨,手感柔順,裁剪合身,女款比男款漂 亮,有一定的防風性能,騎自行車無穿透的感覺,保暖性能與200的差不多。可以單穿也可以與沖鋒衣配合,用途靈活。可惜新款的外形沒有老款的好看,比較遺 憾。
5)、Patagonia0.5RTOP
不知道什麼原因,在2006年的目錄中已經找不到這款衣 服,是不是給新版的極限內衣代替?個人比較喜歡這件衣服,用的是PolartecPowerDry,作為極限內衣,這款強調的也是快乾,以響應干所以暖的 理念?與PolartecPowerStretch和我的那件49的迪卡隆相比明顯感到快乾性能要好,室外20度時,外面罩一件防風尼龍外衣,稍微活動一 下有點熱,彈性很好,觸膚感也比較柔順,貼身很舒服。奇怪的是上衣尺碼稍微大半碼,而褲子卻小半碼,搞的我比較尷尬,不過我還是很喜歡這個面料,有機會一 定配一套合身的。
6)、
這件衣服目 前已經在Patagonia的產品目錄中消失,我想Patagonia是明知的,雖然聽過Patagonia有可樂瓶回收做的抓絨,一直無緣接觸,看到有 二手,價格也不貴,雖然尺碼不合,但是還是買下送人,到手後感覺不是很好。面料非常的厚,所以也重,壓縮性能不佳,外表面是濃密的長毛絨,裡面是排汗內 網,手感燥且僵估計快乾也不是很好是我不喜歡的主要原因,根據試穿的感覺,5度左右穿應該沒有問題,裁剪比較寬松,適合休閑外穿。
7)、PatagoniaCoreSkinJacket
好像見過軟殼什麼評測,這款獲得比較高的評價,價格很貴,卻很少打折,一時頭腦發熱,為LP買了一件,現在卻想再給自己買一件,喜歡啊。面料採用的是 PolartecPowerShield,但是裡面的絨卻是PolartecPowerDry,沒搞懂是怎麼一回事。外表面是光面,裡面是短絨,有很好的 彈性,裁剪合適,穿著舒適。防風性能不錯,除非特別大的風,一般無穿透感覺,保暖同200的抓絨,壓縮一般,配合 PolartecPowerStretch的話,10度左右沒有問題,防潑水,一般小雨20-30應該問題不大。既可以外穿,也可以與沖鋒衣配套,用途較 為廣泛。
8)、PatagoniaCapileneEWStretch
極其喜歡的一件保暖內衣,與 PolartecPowerStretch類似,但是彈性略差,壓縮性一般,快乾沒有太大的體會。Polartec的內衣非常有名,也許別的我感覺不到, 但是觸膚無物的感覺實在是太好了,目前還沒有其他內衣有如此舒服的感覺,可惜這也是一款被Patagonia用新款極限內衣代替的產品,新款應該是在此基 礎上增加了PolartecPowerDry,彈性更好,非常值得期待,這件如果有好的價格建議不要錯過。與Patagonia0.5RTOP相比觸膚感 更好,也更保暖,如果配合R2和防風外衣,7度或更低會比較舒服。
9)、
標準的200的抓絨,奇怪的是在官方網站的介紹內有POLARTECTHERMALPRO增強,e文不好,沒搞懂是怎麼回事,這算是我第一件名牌的抓絨 衣,談不上防風,壓縮也一般,款式中規中矩,有腋下透氣拉鏈,穿著舒適度尚可,配合防風外衣和保暖內衣在10度左右感覺不錯。我喜歡日常單穿,或配合沖鋒 衣春秋季較冷的時候穿,比較滿意。
10)、MountainHardwearMonkeyJacket
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件抓絨,也是我這次介紹唯一沒有的抓絨衣,已經看了多次,尚未下手,不過我肯定會擁有一件,喜歡它松軟的手感,輕量、保暖和合身,保暖 應該可以和300的抓絨有一比,壓縮性很好,但是款式比較笨,袖口的彈性材料裁剪比較特別,不是很舒服,宜配合防風外衣穿著,估計再配合保暖內衣對付5度 的環境沒有太大問題。
11)、MountainHardwearAlchemyJacket
著名的軟殼,復合的是 Windstopper?,外面是耐磨面料,裡面是普通的短毛抓絨,面料偏硬,沒感到彈性,防潑水不錯,但是還沒有機會試過,袖子偏瘦,估計套不上一般的 抓絨衣,我用PolartecPowerStretch或類似的保暖內衣配合,估計可以支持到10度左右。這款衣服不太適合長距離徒步,比較適合短期的有風環境,款式也一般,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短期的晴好深秋,無需沖鋒衣或其他防風外衣,不怕掛磨是我買這件衣服的目的。
12)、MountainHardwearLinkJacket
同樣是復合的Windstopper,不同的是表面是普通的短毛抓絨,款式一般,女款稍好,可以配合保暖抓絨穿著,幾乎完全防風,壓縮性一般,不太適合直接外穿,配合防風透氣外套有點多餘,我給LP拿了一件,作為日常穿著,配合保暖性好的抓絨,可以支持到10度左右。
13)、
這款只有女款,LP很喜歡,面料是POLARTECTHERMALPRO,外面表是絮狀長毛絨,裡面和R2差不多,裁剪對於mhw而言算是比較漂亮的一款,保暖可以和R3一比,壓縮性很好,手感也很柔順,適合外穿或配合沖鋒衣穿著。由於色彩比較艷麗,外穿非常亮麗。
14)、MountainHardwearPowerStretch
這個系列有上衣和褲子,面料為Polartec?PowerStretch?,彈性很好,觸膚舒服,我直接作為保暖內衣穿,面料外面光滑,裡面是細絨, 可兩面穿,據說絨朝外更保暖,我沒試,因為喜歡絨的觸膚感覺,雖然沒有Patagonia內衣那種極佳的觸膚感覺,但是好於 PolartecPowerDry,壓縮一般。配合防風尼龍外衣,對付15度問題不大,由於外表面是光滑的,因此與其他抓絨配合穿脫方便也不易起球,不足 的是mhw考慮兩面穿,因此拉鏈沒有保護,觸膚冰冷,不爽,但是我還是非常的喜歡這個系列。
15)、迪卡隆的搖立絨套頭衫
超喜歡,便宜啊,49元一件,當初買第一件的時候,看老外推了一小車還納悶,現在我們一家已經有10件各種顏色的,普通的搖立絨,面料厚度略大於 POLARTECCLASSICS100,壓縮一般,彈性不大,裁剪合身,保暖超過一般的全羊毛的毛線衣,不防風,不是很貼身,所以排汗好像不是很好,至 少比起PolartecPowerStretch略差。入秋時單穿或與外套配合,直接貼身穿觸膚感不錯,沒感到不爽。我一般是20度左右單穿,15度左右 配合防風外套,如果與MountainHardwearLinkJacket配合,應該可以到10度以下。
16)、MarmotDriClimeWindshirt
這是一款經典,我也是看了網上的介紹才買的,用的是marmot引以為豪的DriClime,一種超細絨,外層是尼龍防風材料,輕、收納小巧,防潑水, 配合內衣穿的話,我只能支持到17度左右,如果配合保暖內衣的話也許可以支持到12度左右,沒有嘗試過,因為絨在裡面,穿脫不是很方便,由於兩層面料是分 離的,尼龍面料不平整,穿上不是很好看,但由於輕小,使用比較靈活,所以還是值得擁有,新款和老款有所不同,新款多了兩個側袋,要方便許多。
17)、MarmotWindyRidgeJacket
採用的是PolartecWindPro,感覺防風沒有說的那麼好,不如上面的DriClimeWindshirt,厚度比200的抓絨略薄,壓縮一 般,手感柔順,可與沖鋒衣配合,不太適合單穿,個人感覺這個面料比較尷尬,保暖與200的抓絨差不多,如果兩者價錢差不多的倒是可以選擇,也是看著便宜買 得送人的,既沒有太多驚喜,也算不上失望,畢竟是Polartec的東西。
18)、
一個消失的極品,哈哈,僅僅是對於我而言。採用的是POLARTECTHERMALPRO300,這是我看到唯一標300的 POLARTECTHERMALPRO抓絨衣,現在tnf已經不再生產了,代替的是TheNorthFaceDenaliJacket,一個普通300的 抓絨。外面是長毛絨,裡面是密絨,面料很輕也很厚,手感柔順舒適,裁剪收身合體,比較適合我這種較瘦脂肪比較少的人,配合保暖內衣和防風外衣,支持到0度 沒有問題。
19)、ArcteryxDeltaSVJacket
好貴的售價,但是不能否認其做工和材料 的確是好。同樣採用的是POLARTECTHERMALPRO但是比一般的POLARTECTHERMALPRO要厚很多,接近 ,裁剪相對寬松,人說穿上如熊,的確差不多,領口外側用的是光滑面料,這樣就不會 與沖鋒衣的領口細絨相互作用出現起球現象,設計的確精細,外面是長毛絨,裡面是密絨,保暖、壓縮都非常好,0度應該沒有問題。
20)、TheNorthFaceApexThermalJacket
TNF大家都比較怕,主要是假貨鬧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tnf的東西還是不錯的,這件抓絨的確很有特色。外層是tnf自家的Apex防風面料,防風效 果不錯,與SchoellerExtreme類似,但更薄,彈性更好,裡面是PolartecPowerShield,整體透氣性和彈性都比較好,壓縮一 般,防潑水並且快乾,我非常滿意。保暖配合保暖內衣的話支持到10度問題不大。
三、抓絨衣選擇建議
1)、根據自己的承受 范圍選擇。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個沒有錯,但是功能的差異並沒有價格差異的那麼大,我曾用兩件迪卡隆的49套穿,雖然有點不方便,但是保暖足夠支持到10度 以下。當然經濟條件許可,還是值得買一些好的抓絨,這樣你就可以更好的融入戶外,享受戶外帶來的樂趣。
2)、注意與其他相關1、3層的配合。盡可能避免兩層毛面在一起,並注意厚度的選擇。毛面在一起容易起球,穿脫也不便。盡可能厚、薄分開,像我那樣兩層套穿,實在是不方便,同時薄了冷,厚了熱也消耗體能。
3)、抓絨類軟殼針對性很強,一定要針對自己的用途選擇。這類軟殼固然在設計時有兼顧一些其他的戶外活動,但是還是各有側重,按需選擇,才能充分發揮其長處。
4)、避免跟風。每個人的體質、用途、審美觀點並不一樣,別人認為好的,未必是你的最佳選擇,所以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了解的基礎上購買。
四、抓絨服裝的使用建議
1)、抓絨一般可機洗,但是最好套個洗衣袋,復合類抓絨盡可能不要摔干。套個洗衣袋可以避免洗滌過程中相互摩擦,減少掉毛、起球。並且盡可能陰干,不宜暴曬。
2)、抓絨衣毛面在外不宜外穿。一是易臟;二是容易起球。實在不想穿沖鋒衣,可以用一件單層尼龍面料罩在外面,防風,而且體積和重量增加不大。
3)、盡可能遵守三層穿衣規則。兩層保暖抓絨套穿,實在不方便,也容易起球。
④ 有沒有同時適合城市和戶外活動的男裝品牌
你好,這種的話我覺得圖途啊,駱駝呀都是適合那種戶外活動的男裝品牌。
⑤ 七月份新疆旅遊需攜帶什麼裝備(包括衣服、攝影設備)
第一種武器:太陽鏡
抵擋紫外線、裝扮時尚,是太陽鏡對於戶外mm的兩大用途。
選購太陽鏡鏡必須注意:1、注意視差與色差。優質墨鏡不僅能將投射來的強光減弱,還能保持光的中性,不造成視差和色差。而劣質墨鏡戴上後看物行路時物體被扭曲或變形,以至於對路面情況判斷錯誤。色差嚴重時,更會因分不清紅綠燈而給安全行車造成威脅。2、不宜顏色過深。鏡片顏色過深會嚴重影響能見度,眼睛因看東西吃力容易受到損傷,不能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故此,選擇墨鏡的標准以灰色和綠色為最佳,這樣,不但可抵禦紫外線照射,而且視物清晰度最佳,透視外界物體顏色變化也最小。3、最好選用安全(不易碎)的樹脂鏡片,以防萬一發生意外時眼睛碎片扎傷眼睛和臉部。
第二種武器:游泳衣
游泳衣就不用專門介紹了,雖然它的使用范圍不算太廣,但若能在徒步的目的地有一汪清池能自由暢泳,是眾多mm盼望的愜意的事情。
第三種武器:頭巾
徒步於叢林中,蜘蛛網是常有的,讓它纏在頭發上,一定難受,頭巾不擋視線,拍照不碰取景框,還可省卻擦汗。一塊小布,可作毛巾或領巾,也可扎在腕上裝飾,必要還時禦寒。
而現在,市場上的頭巾可謂款式多樣用途復雜,mm們扎在頭上不僅方便實用,而且時尚前衛。比如black yak的帶帽檐的頭巾,更加增加了遮陽的效果;而現在市場上流行的buff頭巾,據說式樣有一百多款,扎的方式也不下幾十種,熱愛戶外而時尚的你,擁有幾條頭巾、「研究」出了幾種扎頭巾的方式了呢?
第四種武器:頭燈
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頭燈的光亮能給mm們安全感。而不少人則覺得,除了在戶外使用,頭燈也可作為家中常備物品,以應付停電、在床上看書、或半夜上廁所等狀況。
第五種武器:登山杖
有mm把登山杖稱為「打狗棒」,其實也挺形象的。杖握手中,不但能幫助行走,必要時還能趕野狗、做獨腳架、開路打草。
登山杖可以讓戶外登山穿越活動帶來很多的好處,如提高步行的穩定性,減輕腿部的負擔;根據研究,行走時使用登山杖可以減輕至少22%施予腿部和膝蓋等肌肉關節的力量,讓腿部感覺更舒服!而同時使用兩支登山杖能夠提供較好的平衡性。更別忘了找不到樹干,它還可以做用防水布搭建雨棚的支桿。
第六種武器:密封袋
不少戶外生產廠家都會生產專用的密封待,大小有各有規格。遇到天公不作美時,手機、GPS、MP3、電池、數碼相機等怕潮濕的物件要是有個密封袋密封起來就什麼也不用擔心了。臟的衣服、換掉的襪子和內衣也用的著它,密封起來免的串味。當然,它還有其他作用,比如,動植物標本的臨時保護、遇到意外時儲存水等。
第七種武器:水壺
市場上常見的水壺,主要有西班牙的LAKEN、瑞士的SIGG、國產的軍用水壺,各種水壺的性能在網上都可以搜索到。
:(1)地圖,(2)指北針,(3)頭燈,(4)備用糧食,(5)備用衣物,(6)太陽眼鏡,(7)瑞士刀,(8)火種,(9)急救箱,(10)繩索。
其中糧食是輕便、易消化和長期存放的食品,如核果、肉乾、火腿腸、壓縮餅乾等,行進中有一半熱量來自於零食,像巧克力、糖果等和口香糖(提神和無水時刷牙用)。備用衣物包括襪子、營地用靴、內衣褲、外褲、T恤、毛線衣或厚的外套、帽子、手套與雨具。攀登過程會大量流汗,備用內衣是必須很能吸汗的衣物且不要太重。穿長袖領的衣服或有拉鏈的翻折式高領衣物可保護頸部與頭部。冬季需加頭巾,若穿毛線衣加頂厚帽亦可,加一雙厚襪,雙手加一雙防水手套,最好帶一塊椅墊避免熱能消散。太陽眼鏡可減低紫外線傷害,保護眼睛。大多數的攀岩者寧可用隱形眼鏡,因為眼鏡會在鼻樑滑動,隱型眼鏡可改進視覺敏銳度,不會出現水的斑點,但依然有缺點如太陽太大、風沙、臟物都會引起眼睛發炎,同時郊外不易清洗與保養,所以要帶好眼葯水和框架眼鏡。
急救的葯品最好用防水堅固的盒子裝妥,一般最好的葯品主要應付水泡、曬傷、擦傷,若出現太嚴重的出血或骨折最好等待醫生處理。瑞士刀是炊事、生火、急救,甚至攀岩都需要用的物品,一把刀必須有兩片刀刃、開罐器、螺絲刀、尖鑽、開瓶器、剪刀,須是不銹鋼製品。在野外火種是必須的,火柴或打火機須收藏妥當,避免受潮無法使用。
1.登山鞋:購買登山鞋時要選擇比平常穿的大一點的,腳後跟內要有可伸進一個手指頭位置為准。購買時要確認腳後跟與鞋是不是緊貼,登山鞋與鞋底合不合適,舒服與否,踢到前面和後跟時不能有疼痛感。BLACK-YAK品牌的Partner是非常好的皮製登山鞋。鞋底因使用了義大利的VIBRAM鞋底摩擦力與耐磨性優秀。金剛鞋是GORE-TEX登山鞋,即輕便又舒適作為徒步登山是最適合的產品。登岩石比較多的山時,穿用攀岩鞋底製成的Edge,Blue Mountain等登山鞋就安枕無憂了。
2.背包:背包按容量可分為20-40L的小型背包,40-60L的中型背包,60L以上的大型背包。20-40L的小型背包適合一日出遊,40-60L的中型背包適合露宿一晚時用,60L以上的大型背包適合露宿2晚以上需用帳篷時使用。也可以按自己攜帶行李的量而選擇。要推薦的小型背包是PRO-GIANT品牌的Elite(40L)背包。此背包附有防雨罩,碰到雨天也可使用,而且背部緊貼人體即使長途登山也適合。中型背包要推薦的是PRO-GIANT品牌的MT.Dream背包。此背包的背帶是按人體工學原理而設計的,而且背部設計是把苛重從肩部、腰部、臀部分散從而減少了體力損失,保持登山時的舒適感。附有防雨罩。60L以上的大型背包要推薦的是PRO-GIANT的Toneto(80L,65L)背包。專門為專業登山人士而特殊設計的此背包考慮到大型背包的缺點之一的脖子部位的活動不方便,研製成可自由的活動脖子,而且把行李的苛重最大的分散適合於長途登山。
3.瑞士軍刀和火種:瑞士軍刀的品質可以用三句話來說形容,就是「鋒利、結實、耐用」。在一把小型刀具上賦予許多實用小工具,解決了人們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種種難題。一把普通的瑞士軍刀,一般都有主刀、小刀、剪刀、開瓶器、木鋸、小改錐、拔木塞鑽、牙簽、小鑷子等工具。
以維諾斯刀為例,分別是5.8公分、9.1公分及11.1公分左右的小、中、大三種。小號刀在組合功能上適合女性、少年,和鑰匙鏈別在一起隨身攜帶,多用於家居生活,如「童子軍」、「迷你冠軍」等。中號刀由於其適中的長度,既可以做為常用工具帶到野外旅行,也是家居生及工作的好幫手。「經典型,董事長」等。而大號刀一般是握手型的刀柄,手感舒適,是野外旅行、登山探險及一些工作的好幫手,如「獵手,工作冠軍」等型號。除了在大小設計區別外,瑞士軍刀主要針對不同用途及使用組合了上百種型號,有針對野外旅行、探險登山的「露營者」、「攀登者」、「登山家」、等等,有適合釣魚的「垂釣之王」、「漁夫」等;有適合駕車者的「愛車一族」、「工匠」等;有專門為經理們設計的「經理」、「老闆」刀等甚至還有專為左撇子設計的適用刀型等等。
目前,國際上主要有兩種品牌的正宗瑞士軍刀,它們分別是產於1884年建在瑞士中部阿爾卑斯山下的維諾斯企業和在瑞士德勒蒙特成立於1893年的威戈企業。他們各自生產的瑞士軍刀大同小異,在商標上的區別是維諾斯是盾牌中嵌瑞士十字國徽,而威戈是圓角正方形中嵌十字,另外在其主刀下端都分別刻有各自的名稱Vivtorinos switzerland及Wenger Delemont Switze字的絕對不是正宗的瑞士的軍刀。火柴或打火機須收藏妥當避免受潮無法使用
4.帽子:人的頭部對熱度非常敏感,所以夏天要戴可防直射光線的帽檐寬透氣功能好的帽子,秋天和冬天要戴能保持溫度的功能性帽子。BLACK-YAK品牌的Alps Cap,Sada Cap,Four Season Cap用GORE-TEX面料製成的,所以具有透氣,防水功能。具有時尚感的Jungle Hat,Natural Cap,Comfy都是人氣很旺的產品。
5.服裝:最近適合於野外生活的功能性登山服裝佔主流。按照設計分別有專業登山用,平常OUT DOOR用,休閑用等很多種類,可按本人的需要選擇。
在山上白天的氣溫比較高,但到了晚上氣溫會急劇下降,所以保溫性服裝是四季必備的產品。這時你如果准備了GORE-TEX服裝就完全可以安心了。BLACK-YAK品牌的Expedition Act Parka和Stom Jacket就使用了GORE-TEX面料,是具有防水、防風、透氣、保持體溫的功能性服裝。
內衣最好准備有透氣功能的Coolmax面料內衣。因為人在運動或做其他活動時,人體常常會產生汗水與濕氣,天冷時汗水令你感到寒冷不適;高溫時,汗水更使人悶熱難受。杜邦高科技纖維GOOL-MAX是通過四管道纖維能迅速將汗水及濕氣導離皮膚表面,並向四面八方分散,讓汗水揮發更快,時刻保持皮膚乾爽舒適。於是人體流汗,皮膚表面與服裝都不留汗。持久舒爽透氣,冬暖夏涼,倍感輕松。如BLACK-YAK品牌的coolmax round T/Shirts,Coolmax Shirts, Supplex Cool Shirts等。要准備一些備份的內衣及T恤衫,纖維夾克等保溫內衣。如BLACK-YAK品牌的Polar Streatch Jacket就用了Potetorto管道面料,不僅重量輕,而且具有保溫性及多次洗滌也不變形等功能,還設計了帶拉鎖口袋,提高了使用性。褲子按季節、野外活動形式不同選擇的幅度比較大。一般登山時選擇Unic褲子就可以。能迅速將汗水及濕氣導離皮膚表面的Coolmax彈力褲,堅固性與防濕性強的Schoeller彈力褲,耐磨性好易乾的Supplex Unic褲都是功能性產品。攀岩或活動量大的野外活動時選擇伸縮性強的Climbing褲或Zury彈力褲等最好。馬甲雖然不是必備物品,但馬甲有口袋多的優點,小物品多時可有效的使用。像BLACK-YAK品牌的Expedition Vest#1#2, PGV301馬甲都是錯的產品。
6.備份食品:此類食品應該無需炊事,輕便、易消化與長期存放的食品,如核果、肉乾、脫水水果、糖果,而一些攀岩活動則加一些炊事簡單的食品如可可、速食湯、茶等食品,充裕的早餐可以提供一天的能量與體力,對郊山而言,它足以撐到准備回程前才進食,不論如何,攜帶一些糧食可以提供許多耐力與體力於無法預測的遲歸,及時的進食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與心理的振奮,郊山攜帶的糧食如三明治(適度的水份、填飽肚子)、水果、餅乾是比較適當,當然緊急使用的糧食如巧克力、脫水水果、核果與甜點。要准備預防低溫的高蛋白,高熱量食品及在保溫瓶內裝熱茶就錦上添花了。
7.手錶:戶外活動時,隨時掌握時間是非常必要的,因而一塊好用的手錶是冒險者的必備用品。CASIO的PRO TREK手錶具有雙重探測器功能,每2小時一次將26小時以來的氣壓變化用曲線表示出來,每5分鍾就會自動測量、顯示。同時表上還有高度表,開始的3分鍾大約每5秒一次顯示高度,之後每2分鍾1次。自動記憶功能可以儲存數據。只要傾斜手腕,使手錶與水平面成40度時,EL自動熒光照明功能就自動開啟並持續兩秒為你找亮表盤。
8.頭燈和手電筒:頭燈或手電筒是相當重要的裝備,但不用時必須取出電池避免被腐蝕,少數的頭燈具防水性甚至抗水性。燈泡不是可以耐用很久,最好攜帶備用的燈泡。使用如鹵素、氪、氬等燈泡會產生熱且比真空管燈泡(vacuumbulb)亮。I.太陽眼鏡高山滑雪易損傷眼睛,以紫外線而言,10,000尺高度雪的反射光超過海邊50以上,裸眼的視網饃很容易損傷,引發極大的痛苦稱雪盲,太陽眼鏡可減低此傷害,但不要被多雲的天氣騙,因為紫外線會穿透雲層,刺眼的光線會引起頭痛,太陽眼鏡會有95~100的過濾效果。購買時對著鏡子,若你能輕易的看到自己的眼睛則是太亮,若你想看到真實的色彩,鏡片的色彩應選擇灰色或綠色。若你想在多雲或濃霧的天氣看仔細,最好選黃色的鏡片。
9.急救箱:急救的葯品只能治療輕微的病症,復雜的病患仍須送醫療單位診治,我們只能處理簡單的外傷或穩定病患的心情盡速將病患撤出山區,急救葯品最好用防水堅固的盒子裝妥,一般最好的葯品主要應付(1)水泡,(2)曬傷,(3)擦傷,若出現太嚴重的出血或骨折最好等待醫生處理。
10.睡袋:最好選擇輕便、溫暖、舒適與易擠壓且能完全蓋住頭部,睡袋的溫度是靠絕緣材料提供密閉的空氣維持一定的溫度,睡袋的溫度是依據絕緣材質,材質的厚密度、尺寸、型式與製造方式而定,一般分為夏季、非雪期、雪期三種,每家製造商的睡袋推薦溫度的范圍均為參考值,通常是在5-30℃左右。
11.睡墊:甚麽樣的睡墊才是適用的呢?首先必須考慮暖度、重量、舒適度、耐用性和大小等依次重要。假如你平常是習慣赤裸睡在超大型水床上,那麽最好選擇一個豪華兩英寸厚度、全長度的開放室發泡睡墊,而不要擔心重量的問題。假如你是可以睡較硬床板的人,那麽四分之三長度的封閉室發泡睡墊就已足夠。
12.爐具:初次購買爐具的人,建議購買瓦斯爐,原因是可以當個人爐具,也可以當作團體裝備的緊急爐具,最重要的是在使用維修上也較方便。選用廠牌方面以PI最好,PRIMUS次之、COLEMAN再次之、CAMPINGGAZ是最後選擇。瓦斯爐在使用上比較方便,但是在燃料的花費上比汽化爐貴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