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業資訊 > 手術室無菌手套感染率是多少

手術室無菌手套感染率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5-04-29 22:22:31

什麼是無菌醫療器械,包括哪些方面。無菌是指產品製造過程中無菌還是指產品最終無菌

1.必要性:
①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方法專業性強,不檢驗不知道結果;
②新建病房、新消毒設備、新消毒劑均應做效果監測。
③特殊對象、特殊需要,必做效果監測。如移植術前、ICU病房、危重病人等。
2.科學性:以科學的試驗設計、熟練的技術、可靠的結果、確切地分析,得出結果評價。
3.規范性:以權威規范為依據,符合其基本原則要求。如檢測時機的確定、標准菌株的選擇、標本數、重復次數、實驗方法等確立。
二、監測方法的分類:
1、根據檢測方法性質分:
①物理方法:測量壓力滅菌溫度、測量紫外線強度等;
②化學方法:各種化學指示卡;
③生物方法:嗜熱/枯草芽孢滅菌效果監測自然菌存活數監測;
2、根據消毒滅菌對象性質分:
①空氣消毒:
②表面消毒:
3.根據具體消毒對象分:
①壓力蒸汽滅菌:
②各種器械:
③化學消毒劑:
④紫外線燈殺菌效果:
⑤手和皮膚消毒效果:
⑥空氣消毒效果:
⑦物體表面消毒效果:
三、必要條件:
1、專業實驗室:
2、必備設備器材:
3、選擇實驗方法:
4、熟練實驗技術:
四、衛生部對500張床位以上醫院感染管理的質量指標規定:
(1)醫院感染率≤10%;滅菌切口感染 ≤0.5%
(2)醫院感染的漏報率≤20%;
調查樣本量不少於年監測病人數的10%
(3)醫院必須對消毒、滅菌效果定期進行監測。
滅菌合格率必須達到100%
(4)使用中的消毒劑、滅菌劑應進行生物和化學監測。消毒劑每季度生物監測1次,細菌含量必須<100cfu/ml,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滅菌劑每月檢測1次,不得檢出微生物。化學監測應根據消毒、滅菌劑的性能定期監測。
(5)壓力蒸氣滅菌進行工藝、化學和生物監測。環氧乙烷必須每鍋進行工藝監測,每包進行化學監測,每月進行生物監測。壓力蒸氣鍋每天第一鍋必須做B-D試驗。
(6)紫外線燈強度監測:每季度1次;新燈管30W≥90µW/cm2,舊燈管≥70µW/cm2
(7)胃腸鏡等診療器材消毒標准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腹腔鏡、關節鏡等應滅菌處理,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8)進入人體組織、血液、器官的醫療用品應滅菌處理,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接觸黏膜醫療用品細菌總數≤20cfu/g(或100 cm2);接觸皮膚的醫療用品細菌總數≤200cfu/g(或100 cm2),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
(9)母嬰同室、嬰兒室物體表面和醫護人員手不得檢出沙門氏菌。
(10)醫院各類環境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細菌數標准:
環境 類 別 空氣 物體表面 醫護人員手
cfu/cm3 cfu/cm2 cfu/cm2
Ⅰ類 層流潔凈手術室、 ≤10 ≤5 ≤5
潔凈病房
Ⅱ類 普通手術室、產房、 ≤200 ≤5 ≤5
嬰兒室、普通隔離病房
Ⅲ類 兒科、婦科檢查室、 ≤500 ≤10 ≤10
注射、換葯、治療、
急診、化驗、普通病房
Ⅳ類 傳染病科及病房 —— ≤15 ≤15
五、為保證醫院消毒滅菌可靠,應認真做好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1、影響消毒滅菌因素很多,使消毒滅菌效果難以保證。
2、消毒滅菌效果生物監測專業性強,條件難創造,結果評價難度大,實驗周期長。
3、化學測試試劑法較復雜,結果准確;試紙法簡便易行,但精確度較差。
六、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的監測:
(一)BD試紙:
檢查滅菌器工藝狀態,並不能反應滅菌器使用中被滅菌物品的實際滅菌效果。發現陽性應進行滅菌器性能檢查調試。
(二)指示膠帶:
表示是否經過滅菌處理,並不能反應被滅菌物品實際滅菌效果。
(三)化學指示卡:
檢測每包被滅菌物品的滅菌效果。建議最好每包被滅菌物品中心放一片化學指示卡,待滅菌處理後,視其變色程度(滅菌效果)決定是否使用。
(四)用生物指示劑作系統監測:
採用生物滅菌指示劑來檢查壓力蒸汽滅菌效果是最科學、最可靠的監測方法。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微生物研究所,北京鑫四環消毒技術開發中心聯合產銷的嗜熱脂肪桿菌芽孢(SS1,K31)是國際公認的標准菌株。現製成標准菌片,供檢查壓力蒸汽滅菌效果檢測。
w 菌株特點:
1、 該菌為需氧芽孢桿菌,細菌繁殖體G蘭氏染色陰性呈紫色,細菌芽胞孔雀綠著色。其細菌繁殖體對培養基要求低,在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腖瓊脂上生長良好,表面粗糙呈米黃色。
2、最適生長繁殖溫度為56–65℃,培養24h即可形成菌落,37℃下24h看不到菌落。
3、 本生物指示劑載體為高級濾紙片,染菌量為5×105–106cfu/片,封裝在小紙袋內,熱死亡時間為121℃,3.9min陽性,19min陰性;D10值1.3–1.9min,符合美國葯典第十一版規定標准。該菌無毒,熱抗穩定,在冰箱內4℃下保存一年抗力無明顯下降,在常溫(20℃左右)可保存1個月。
w 使用方法:
1、 該芽孢菌片使用時將裝有菌片的小紙袋放在被滅菌的物品中心部位(每鍋放置菌片數按衛生部規定)。
2、 滅菌後,再無菌操作下取出小紙袋中的菌片, 投放到溴甲酚紫培養液管中。同時將未經滅菌的菌片投入另一管培養基中作對照。
3、 56℃–60℃培養,48h觀察結果,對照管為米黃色;若滅菌後菌片培養液顏色不變仍為淡紫色,為陰性(–),表示滅菌徹底;如變黃為陽性(+),表示滅菌不徹底。
w 培養基成分和配製方法:
1、成分:胰蛋白腖10g、葡萄糖5g、蒸餾水 1000ml、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指示劑1ml。
2、配製方法:
(1)1.6g溴甲酚紫溶於98.4ml的96%酒精溶液中搖勻;
(2)把前三種成分溶解後,調解pH7.0-7.2,加入指示劑搖勻;
(3)每管分裝5ml,以121℃20min滅菌後,放4℃冰箱內保存,備用。
w 注意事項:
1、防止指示劑中酒精揮發而使溴甲酚紫含量過高(溴甲酚紫含量過高後可抑菌生長);
2、菌片滅菌後應及時取出培養;
3、禁止菌片接觸任何消毒劑及放射源以免影響抗力。
七、化學消毒劑消毒效果監測:
(一)消毒劑有效含量的測試:
1、主要是有效含量不穩定的消毒劑,如過氧 乙酸、含氯消毒劑等應進行含量測試。
2、 化學試劑滴定法較復雜但結果精確;試紙法方便快速,但准確性差。專用測氯試紙——比較准確;復合測試試紙(可同測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准確性較差。戊二醛試紙;含碘、臭氧等試紙尚待研究。
(二)化學消毒劑使用溶液污染菌數的檢測
1、選好用好中和劑:
2、做到:對應,濃度、比例合適
3、 中和劑選擇原則:
①本身對菌無影響
②確能去除殺菌因子
③生成物對菌無影響
④對照完全
★ 試驗分組:
① 菌液+葯液 培養
②(葯+菌液)+中和劑 培養
③ 中和劑+菌液 培養
④(葯+中和劑)+菌液 培養
⑤ PBS+菌液 培養
⑥ PBS 培養
⑦ 中和劑 培養
⑧ 培養基 培養
1)方法:
第一步: 用容量為1ml的滅菌吸管,吸取1ml消毒溶液。
第二步:將吸取的1ml樣液加入到9ml的稀釋液中,這個稀釋液的配製成分取決於消毒劑溶液的成分,即在生理鹽水溶液中加入合適的中和劑。
浸泡器械用消毒液缸 稀釋管 營養瓊脂平皿
圖1 Kelsey和Maurer提出消毒劑溶液在使用過程中的試驗
第三步:
將上述消毒稀釋液試管送到實驗室,從采樣到試驗時間不要超過1h,隨後用一支50滴/ml量的滴管 (出可用有0.02ml刻度的血清吸管),吸取混合液,在每一個營養瓊脂平板表面上(培養基平板表面上已無水分),滴10滴(每滴量為0.02ml),同樣滴二個平板。
第四步:
將二個平板分別孵育於二種不同溫度的孵箱內;一個放在37℃孵箱內1~2天;另一個平板孵育於20℃左右的室溫下3~7天,隨後計算二個平板上的菌落數,除以2,即得出每個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數。
2)試驗結果:
平板培養後有細菌菌落存在,表示消毒溶液中有細菌存在。若一個板上長1~2個菌落,可以忽略,因為消毒劑溶液畢竟是一種化學消毒劑,而不是滅菌劑,因此培養出極少量活菌是屬正常。若一個平板上生長5個或5個以上的菌落,則應注意這消毒劑溶液已被污染。從平板上檢出菌落數,可以計算出每毫升消毒溶液中存在的細菌數,其計算方法如下:
◆ 由於消毒樣液是按1:10稀釋,用50滴/ml的滴管滴10滴。如果10滴的消毒劑/稀釋液混合液生長了5個菌落,可計算出1ml消毒溶液中存在250個活菌。換句話說,在一個板上滴上10滴,它是1ml的1/5,因此計算如下:
5(一個平板上長菌落總數)×10(用消毒液稀釋10倍)×5(在平板滴10滴,只佔消毒劑/稀釋液混合液的1/5)=250個菌。
5×10×1=100個菌,即每毫升消毒液中存在的細菌數。若一個平板上長20個菌落,則每毫升消毒液中有5×10×5=250個細菌,這樣多的細菌,說明此消毒劑溶液已經失效,不能再使用

(見圖2)

圖2 平板上細菌的污染情況
每滴上各有少數菌落表示不能繼續使用
每滴上存在許多菌落表示嚴重污染
3)消毒劑溶液中長菌的原因:
消毒劑溶液中長菌,常見有下列幾種原因:
①容器沒有洗凈,未經加熱消毒處理。
②配製消毒劑溶液時,消毒劑和水量不準確, 使消毒濃度過低不能殺死細菌或抑制細菌。
③消毒劑溶液貯存過久,已經失效。
④由於過多的有機物質在消毒劑溶液中,消耗消毒劑而使消毒劑失效。
⑤在消毒劑溶液中存在著各種抑制消毒劑物質。
八、醫療器械滅菌效果的檢測:
采樣時間;在滅菌處理後,存放有效期內采樣。
(一)常規監測
1、檢測方法:縫合針、針頭、手術刀片等件醫療器械各5件,分別投入5ml的無菌洗脫液中。注射器則取5副在5ml無菌肉湯中分別抽吸5次。手術鉗、鑷子等大的醫療器械取2件,用棉拭子反復塗擦采樣,將棉拭子投入5ml無菌洗脫液中。振打80次,吸取1ml 接種平皿做活菌計數, 37℃培養48h,計算菌落數。
2、結果判定:平板上無菌生長為滅菌合格。
3、注意事項:若消毒因子為化學消毒劑時,
采樣液中應加入相應的中和劑。
(二)無菌檢驗
1、無菌檢驗前准備
(1)洗脫液與培養基無菌檢驗:無菌試驗前3天,於需-厭氧培養基中各接種1ml 洗脫液,分別至30~35℃與20~25℃培養72h,應無菌生長。
(2)陽性對照管菌液制備:試驗前一天取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 26003)新鮮培養物,接種1環至需-厭氧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6~18h,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稀釋10cfu/ml備用。取生孢梭菌(CMCC 6494)的需氧菌、厭氧菌培養基新鮮培養物1環接種於相同培養基內,30~35℃培養16~18h,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稀釋10cfu/ml備用。取白色念珠菌(CMCC 98001)真菌瓊脂培養基斜面新鮮培養物1環,接種於相同培養基內,20~25℃培養24h,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稀釋10cfu/ml~10cfu/ml備用。
2、無菌操作:
(1)取縫合針、針頭、刀片等小件醫療器械5件直 接侵入6管需--厭氧培養管(其中1管作陽性對照)與4管黴菌培養管。培養基用量為15ml/管。
(2)取5副注射器,在5ml洗脫液中反復抽吸5次, 接種需-厭氧培養管(6管,其中1管作陽性對照)與黴菌培養管(共4管)。接種量:1ml注射器為0.5ml,2ml注射器為1ml,5~10ml注射器為2ml,20~50ml注射器為5ml,培養 基用量為2ml以下為15ml/管,接種量5ml為40ml/管。
(3)手術鉗、鑷子等大件醫療器械取2件用棉拭子塗擦采樣,投入5ml無菌洗脫液中,接種於需-厭氧培養管(6管,其中1管作陽性對照)與黴菌培養管(共4管)。接種量為1ml/管,培養基用量為15ml/管。
3、培養:將需-厭氧培養管以及陽性與陰性對照管均於30~35℃培養5天。黴菌培養 管與陰性對照管於20~25℃培養7天。
4、結果判定:陽性對照在24h內應有菌生長,陰性對照無菌生長,需-厭氧培養管及黴菌培養管無菌生長,可判為滅菌合格。
★ 如需-厭氧培養管及黴菌培養管中任何1管顯混濁並證明有菌生長,應重新取樣,分別復測2次,如各管無菌生長仍可判為滅菌合格。
5、注意事項:
(1)在潔凈度100級區域中進行,嚴格無菌操作。
(2)采樣後送檢時間不得超過6h,樣品保存於4℃,則不超過24h。
(3)如消毒因子為消毒劑,采樣液中應加入中和劑。
(4)采樣面積,100cm2。
(5)設好陽性、陰性對照。
九、手和皮膚消毒效果檢測:
1、采樣時間,在消毒後立即采樣。
2、采樣方法
(1)手,手曲面手指跟到手指端(一隻手約30cm2),采樣液10ml。
(2)皮膚,5cm×5cm 。采樣液10ml。
3、檢驗方法
取1ml采樣液做活菌計數,37℃培養48h。
4、采樣結果計算:
平板上菌落數 X 稀釋倍數
細菌總數(cfu/cm2)= ---------------------------------
采樣面積(cm2)
5、結果判定:
(1)I、II類區域工作人員,細菌總數 ≤5cfu/cm2,並未檢出致病菌為消毒合格。
(2)III類區域工作人員,細菌總數≤10cfu/cm2,並未檢出致病菌為消毒合格。
(3)IV類區域工作人員,細菌總數≤15cfu/cm2,並未檢出致病菌為消毒合格。
●母嬰同室、嬰兒室、新生兒室及兒科病房的工作人員,不得檢出沙門氏菌及其他致病菌。
6、注意事項:
(1)采樣器材應無菌。
(2)采樣液中應含相應的中和劑。
(3)陽性對照的設定問題。
(4)消毒時間要求,外科手消毒3分鍾、衛生手消毒1分鍾,皮膚消毒5分鍾。
十、物體表面消毒效果監測
1、采樣時間:消毒處理後采樣。
2、采樣方法
用5cm×5cm滅菌規格板,采樣面積≥100 cm2。門把手等不規則表面直接用棉拭子采樣。
3、采樣液10ml(含中和劑)。
4、檢驗方法:同上
5、結果判定:
(1)I、II類區域,細菌總數≤5cfu/cm2,並未檢出致病菌為消毒合格。
(2)III類區域,細菌總數≤10cfu/cm2,並未檢出致病菌為消毒合格。
(3)IV類區域,細菌總數≤15cfu/cm2,並未檢出致病菌為消毒合格。母嬰同室、嬰兒室、新生兒室及兒科病房的物體表面,不得檢出沙門氏菌。
十一、空氣消毒效果監測
1、采樣時間:消毒後、操作前進行采樣。
2、采樣方法:
(1)布點:
室內面積≤30 m2,設內、中、外對角線3點,內外點距牆1m;室內面積 >30 m2,設四角及中央5點,四角點距牆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徑9cm、采樣高度1.5m,暴露5min。
3、檢驗方法
平板37℃培養48h。計數菌落數並分離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結果計算
50000N
細菌總數(cfu/m3)= --------------------
A×T
A為平板面積(cm2); T 為暴露時間(min);N 為平均菌落數(cfu)
5、結果判定
(1)I、II類區域,細菌總數≤10cfu/cm3,並未檢出致病菌為消毒合格。
(2)III類區域,細菌總數≤200cfu/cm3,並未檢出致病菌為消毒合格。
(3)IV類區域,細菌總數≤500cfu/cm2,並未檢出致病菌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項:采樣前關好門窗,在無人走動的情況下,靜止10min 進行采樣。
十二、紫外線燈管強度的檢測:
1、紫外線是不可見光,紫光≠殺菌。
2、紫外線直射、折射。
3、紫外線穿透力弱。
4、殺菌紫外線為C波段,中心波長2537AO
5、紫外線殺菌劑量:強度 X 時間
6、檢測紫外線燈管強度的方法:紫外線強度儀;紫外線強度指示卡
7、紫外線燈管的質量:玻璃無氣泡、氣線;啟動快;不閃動;壽命長;照射強度標准:30W燈管新燈≥90µW/cm2;舊燈≥70µW/cm2
8、紫外線強度測試距燈光垂直100cm照射直接讀強度值。
注意:①作好防護:戴眼鏡、手套,必要時戴防護面罩。
②紫外燈管開啟後穩定5分鍾後,讀測試數值。
③紫外線強度變化與燈管質量電壓,反光罩光潔度等有關。
十三、幾點信息和看法:
1、對消毒技術和方法的評價問題:
1)含氯消毒劑的更替;
2)戊二醛和鄰苯二甲醛;
3)動態消毒機的效果評價;
4)臭氧消毒的優缺點(氧化作用突出);
5)空氣和表面消毒相結合;

當然是兩者都有

⑵ 無菌手術包括哪些

無菌手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手術室環境:手術室必須保持高度清潔,通常為層流潔凈室,能有效過濾空氣中的微粒和微生物。

2. 手術人員准備:所有參與手術的醫護人員都需要進行嚴格的無菌技術操作,包括戴無菌手套、穿無菌手術衣、戴口罩和帽子,確保個人無菌。

3. 手術器械消毒:所有使用的手術器械必須經過高溫高壓滅菌或化學消毒劑處理,以確保無菌。

4. 患者准備:患者在手術前需要進行皮膚准備,通常使用抗菌皂液清洗手術區域,並可能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5. 手術切口管理:手術切口的消毒和覆蓋無菌布單,手術過程中切口周圍的無菌維護也是非常關鍵的。

這些步驟都是為了創造一個盡可能無菌的環境,減少手術過程中的感染風險,保護患者的安全。在無菌手術中,任何可能引入細菌的行為都會被嚴格避免,以保證手術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復。

⑶ 最大無菌屏障包括哪些內容

最大無菌屏障是在手術場合中用來防止污染的一種防護措施。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無菌手套: 醫務人員在手術期間必須穿戴無菌手套。這些手套是一次性的,並經過高溫高壓滅菌處理,確保在手術期間無菌環境的保持。

2. 無菌衣物: 醫務人員需要穿戴無菌衣物,包括無菌隔離衣和無菌鞋套。這些衣物也需要經過有效的滅菌處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3. 無菌區域: 手術室和周圍環境被劃為無菌區域,醫務人員進入無菌區域前需進行嚴格的手部消毒,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如使用無菌巾擦拭工作檯面和手術器材等,以確保無菌環境的維持。

4. 無菌器材和物品: 手術器械、紗布、手術巾、敷料等必須經過滅菌處理,並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程序使用。醫務人員應避免直接接觸無菌器材和物品,以防止污染。

5. 消毒劑: 醫務人員在手術過程中使用消毒劑對皮膚和傷口進行處理,以減少細菌數量。這些消毒劑需要經過有效的消毒驗證,確保其起到預防感染的作用。

綜上所述,最大無菌屏障涵蓋了無菌手套、無菌衣物、無菌區域、無菌器材和物品以及消毒劑等內容,它們共同工作,以確保手術過程中的無菌環境,降低感染風險。

與手術室無菌手套感染率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區有收勞保手套的地方 瀏覽:768
圍巾應該如何收針 瀏覽:954
童裝店取什麼英文名好 瀏覽:920
中國做真絲女裝拿貨哪裡拿 瀏覽:305
長款t恤裙子價格及圖片表 瀏覽:426
衣兩棉服男裝多少錢 瀏覽:400
疤粘在褲子上怎麼辦 瀏覽:251
沈陽哪裡男裝折扣大 瀏覽:222
高馳男裝價格報價行情 瀏覽:324
藕粉色衣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816
女裝贏在哪裡 瀏覽:449
圍巾是什麼品牌好 瀏覽:57
醜陋的中國校服 瀏覽:855
為什麼穿裙子就必須蹺二郎腿 瀏覽:114
微商賣童裝怎麼發朋友圈 瀏覽:425
童裝男五周歲2019年新款 瀏覽:685
一個居然踩著另一個的裙子 瀏覽:416
衛衣復數英語怎麼寫 瀏覽:508
褲子29是多少a 瀏覽:711
旗袍裙女改良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