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有一種特殊的世襲爵位被稱為「鐵帽子王」,指的是那些享有世襲原封爵位的王爺。這類王爺的爵位由國初有大勛勞者獲得,即使其後代無功,也不會降級。清梁章鉅在《稱謂錄·宗室》中記載了包括禮親王、睿親王、肅親王在內的幾位享有這一特殊待遇的王爺。
趙大年在《公主的女兒》一書中提到,如果某位王爺被封為親王或郡王之後,皇帝因他特別親近或立過大功,便會在其爵位上加上「世襲罔替」四個字,以此確保其子孫可以代代世襲原有的爵位,而不必降級。北京人對這類王爺的稱呼便是「鐵帽子王」,這一稱呼與滿語中的「鐵桿莊稼」有著相似的意義,意指穩固而不可動搖。
這種特殊的爵位不僅象徵著榮譽和地位,還意味著家族世代享有特權。因此,「鐵帽子王」不僅在清朝時期備受重視,也被視為一種特殊的家族傳承。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爵位的傳承類似於滿人所說的「鐵桿莊稼」,象徵著一種持久和穩定。
「鐵帽子王」這一稱號,不僅是對那些在清朝立下赫赫戰功或與皇室關系密切的王爺的一種肯定,也體現了清朝皇權對特定家族的特殊照顧。這種爵位的傳承,對於家族成員來說,意味著無需為爵位的延續而擔憂,可以安心享受世襲帶來的種種便利。
因此,「鐵帽子王」不僅僅是一個稱號,更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反映了清朝皇權對特定家族的特殊照顧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