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江西上饒的冬天天氣情況怎麼樣急求!!!
上饒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低溫少雨
⑵ 江西上饒市氣候
來我們上饒這邊需要帶短袖,春秋衣外套,棉襖,一年四季的劃分還是比較明顯的,最冷在過年前後一兩個月,一般0℃左右,不會太冷,大多數人一般冬天穿一件內衣,加一件毛衣,一件棉襖就足夠應付了,夏天熱到38℃左右,有空調的不會難受
上饒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的特點。
全市全年平均氣溫為16.7~18.3℃,年最冷(1月)平均氣溫為2.6~4.9℃,;年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32.0~35.0℃
年日照時數為1780~2100小時之間,占可照時數的40~47%。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1600~1850毫米,屬降水較多地區。
一句話,這邊適宜生活和工作,不然也不會被評為2010全國十大最幸福城市之一了,呵呵,歡迎你來我們上饒
⑶ 江西上饒天氣什麼時候轉暖,現在都到九九了,天氣為什麼還這么冷
今年稍微有點反常 適應適應就好
⑷ 上饒的民風民俗
1、婺源儺舞
儺舞是我國古代長江流域流行的一種舞蹈,舞者戴著各種質朴而誇張的面具,帶有鮮明的巫術色彩,最早是一種祈福和禱告的儀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民間舞蹈。
在《論語》、《古今事類全書》和《後漢書禮儀志》等書籍中均有記載。儺舞在婺源段莘鄉慶源村、秋口鄉長徑村和李坑村一帶頗為盛行。
儺舞的面具有四五十種,一般為木雕,臉譜生動,忠奸賢愚、喜怒哀樂都是表現的主題。儺舞的傳統節目有《開天闢地》、《劉海戲金蟾》、《雙猴捉虱》、《後羿射日》、《張飛祭槍》、《判官醉酒》、《猴王降耗子精》等數十個,舞蹈動作粗獷而朴實。
2、板龍燈
每年的的元宵節前後,在玉山、婺源、上饒縣等一帶的農村都有舞板龍燈的習俗。即用竹骨彩紙紮成龍頭龍尾,龍身由各戶自扎,每戶各置一長條形板凳,上扎二至五個花燈為龍身。
各節花燈內點蠟燭,每節板上兩盞花燈,長達2米,由一人手持。一條龍燈由上百節板燈連接組成。元宵之夜,穿行於村鎮小道,燈光映天,如巨龍遊走。引來萬人空巷,場面非常壯觀。
3、賽龍舟
每年的端午前後,上饒市的信州區和濱湖地區的波陽、余乾等縣都會舉辦各種規模的龍舟賽。在信江流域,在鄱陽湖上,彩旗招展,鼓聲陣陣,各式龍船爭先恐後,吸引了兩岸大批民眾加油喝彩,一時道路為之堵塞。
⑸ 上饒3月底的天氣怎麼樣應該穿什麼衣服合適呢
隨身帶著行李箱 內裝一年四季衣
⑹ 上饒過年的風俗習慣
1、買年貨:市場經濟如此發達,想吃啥想穿啥都能買來。而在過去,孩子們聽到鍋里沙沙沙炒豆子的聲音,年就近了。炒豆、炒番薯干、炒米焦等老土食品現在的孩子們已是不屑一顧了,但我們這些上了些年紀的還是有些懷念的。
2、送灶神, 貼年畫:吃年夜飯, 守歲,拜年,似乎是全國上下大同小異,也就不去一一細說。下面最主要說說滾龍燈、鬧元宵。
3、滾龍燈: 以前每年過年,上饒工商聯、東市街道、西市街道聯袂組織彩燈遊行,職員群眾排著隊伍,張燈結綵繞城一周,市民紛紛駐足觀看,城郊的鄉村自發地組織板龍燈客串於鄉里村間。而上饒孩子們的「滾龍燈」就更隨意了,邀上幾個好夥伴,組成「滾龍燈」小分隊,穿堂過屋去玩。「滾龍燈」的裝備十分簡易,用稻草紮成一尺長,直徑5厘米的龍頭、龍身、龍尾;再用紅紙或紅布包裹起來,上面點燃蠟燭;一人持一節,連接起來就是龍燈了。滾龍燈一般都不走遠,都在自己住的附近區域,如果是東市的絕對不會跑到西市去的,因為那裡是別的孩子的地盤,闖入人家的地方是會發生火並的。所以大過年的犯不著大動干戈。小孩「滾龍燈」挨家挨戶都要去走一走,唱著自編的《龍燈歌》:「龍燈歸屋,火炮蠟燭,龍燈歸廂間,銀子大滿間。」吉利的話樂得東家眉開眼笑,這時就會給紅利孩子,多的一元錢,少的5角錢。積少成多,一夜下來也有幾十元,然後平均分派紅利。不過也有掃興的時候,有的小氣的東家一毛不拔,嫌小孩鼓噪,頑皮的孩子就反齒相譏地把《龍燈歌》改唱為:「龍燈歸屋,火炮蠟燭,龍燈歸廂間,聾子大滿間。龍燈尾巴一翹,老闆奶跌的煤沙窖」不吉利的話氣得東家笑哭不得。
4、過元宵:過元宵是過年行事節目的落幕戲。上饒元宵節的文化符號是「燈」。上饒燈的種類很多:高翹燈、橋燈、花船燈、蛙蚌燈。
⑺ 江西省上饒市過年的習俗
1、祭灶
祭灶在我國民俗中歷史悠久,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2、接玉皇
中國民間認為灶王爺上天之後,玉皇大帝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3、洗福祿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准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4、貼門神
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人們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 按照傳統習俗,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戶便忙碌起來寫揮春貼對聯和門神,祈福來年。
5、壓歲錢
壓歲錢,春節習俗之一,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⑻ 過了春節了。現在還用買棉襖嗎江西上饒,還是穿衛衣就可以了,不知道氣溫會不會下降
上饒春天感覺天氣有些潮,加上初春氣溫來說,感覺蠻冷的。
因此我覺得棉襖可以買,樓上的廣東確實不冷,和上饒兩個情況
一般棉襖是冬季購置的,雖然感覺上是有點買遲了。就看你缺不缺了
而且衣服買來,今年穿不上就當給明年置辦了,最主要是自己感覺濕度和氣溫
現在天氣容易感冒,建議多參與體育鍛煉,強身健體,身體健康了,也不容易生病
⑼ 江西上饒上饒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
上饒梅雨和南方其它省市一樣,都是在6月6日-7月19日之間
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霉,故亦稱「霉雨」,簡稱「霉」;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 」。在中國史籍中記載較多。如《初學記》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等。中國歷書上向有霉雨始、終日的記載:開始之日稱為「入霉」,結束之日稱為「出霉」。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入霉,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霉。入霉總在6月6~15日之間,出霉總在7 月8~19日之間,中國東部有一個雨期較長、雨量比較集中的明顯雨季,由大體上呈東西向的主要雨帶南北位移所造成,是東亞大氣環流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其間的特有現象。6月中旬以後,雨帶維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帶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為「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為「出梅」。
⑽ 江西上饒的春節習俗
跳儺是有嚴格的時間限定的,一般是農歷正月初一到十六,初一叫「起儺」,十六叫「搜儺」。「起儺」之後,儺班開始四處巡迴,十六日回村「搜儺」。「搜儺」儀式極其熱烈隆重,四鄰八鄉的鄉親們在這一天夜晚往往都要趕到石郵村自己的親戚家中來,村裡往往也要擺上幾桌到幾十桌,集中招待一些來此地觀儺的「上面人」。
儺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災的文化現象。儺文化包括儺廟、儺神面具、儺舞、儺戲、儺符、儺服飾、儺兵器等組成的一個復雜整體,包含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宗教學、戲劇學等許多方面的內容。
過年要掛的紅燈籠 1、臘八:農歷臘月初八,是漢族傳統的節日,作為「年禧」即將到來的信號。作為傳統,這一天要喝臘八粥,製作臘八蒜。參見臘八節2、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爺上天 3、掃塵, 4、貼春聯,貼年畫, 5、 請神,拜神,送神, 6、燒香,燃燭, 7、掛燈籠,燈籠里點蠟燭,燭焰躥動,真好看.要是放一個電燈泡,可就遜色多了. 8、拜祖先, 9、 敲鑼打鼓, 10、年夜飯,守歲, 11放鞭炮, 拜年, 壓歲錢, 12踩高蹺,舞龍燈, 13闔家團聚。出門在外學習工作的人要回家與父母團聚,一起過年。 14盡管大陸春節法定假日是三天,但很多地方(特別是非國有單位)要到正月初八才正式上班。
[編輯]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飽,初四神落地,初五隔開。(閩南語發音)
* 初一:穿新衣,祭祖,到廟里拜佛祈求一年好運。
* 初二:回娘家。出嫁的女兒在這一天回娘家與家人團員,又稱初二回娘家
* 初三:老鼠娶親。從除夕到大年初二連續幾天下來的疲累,到初三正是好好休息的時候,古人也說是愛護動物,不要打擾老鼠娶親的好事,故說初三困到飽
* 初四:神落地。諸神回到人間,家家戶戶准備祭品,祈求神明保佑。
* 初五:隔開。新春結束,商店開張,祭拜財神。
3.年三十晚(無年三十就在年廿九)吃團年飯,一年到頭一家人齊齊整整團聚。年初二吃開年飯。
4.行花街,每年春節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年宵花市一般在春節前十天左右開始,到年三十晚十二點結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氣就越旺。花市擺賣鮮花,年桔,工藝品等。春節佛山家家戶戶都會插上鮮花來過節,桃花是必不可少的迎春花,祈求來年鴻運當頭,走個桃花運的意思。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金桔同類的四季桔、金蛋果、硃砂桔等,同樣能起到這個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選購其中一種。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還有水仙花也是佛山人過年的擺設之一。
5. 拜年。無論帶了多少禮物,但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
回娘家,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表示姑娘對娘家的思念。
6.派利事(紅包或壓歲錢)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利事主要意義在於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因此,在分派利事的長輩面前打開利事,是不禮貌的做法。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
7.正月十六行通齊,佛山有句俗語「行通濟,無蔽翳」 。當天買行運風車和生菜走通濟橋,祈求吉利好運和生財(生菜的諧音)。祭灶 掃年 年市 貼春連 年畫 接財神 年夜飯 壓歲錢 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