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中国校服的目的

中国校服的目的

发布时间:2025-10-18 05:09:09

Ⅰ 以中国校服之我见写议论文

校服[1] (xiàofú)是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学生普遍穿着。 校服最早起源于欧洲。学校为了规范管理,统一的着装。一般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会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一般学校校服有该校校徽,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穿上校服能够展现学生精神抖擞、活力飞扬的一面,也是学生青春时代的专属标志。
校服,在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是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2]
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

感。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对于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校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对服装的投入。此外,校服也存在着许多的主要缺点,比如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校服的质量不佳,容易掉色发霉,尺寸并不适合所有人,不方便补订等等。

Ⅱ 中国校服什么时候开始


一般来说,小学生上学都是要穿校服的,有些中学和高中也会要求学生穿校服,那么为什么要穿校服?
为什么要穿校服?
1.学校为了规范管理,统一的着装,彰显校园文化内涵,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
2、穿统一校服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宴汪一员,有助于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3、安全保障,可以约束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制造问题。
4、穿校服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学生间的攀比,促进孩子的形成健全的人格。
我国校服变化
早在《诗经·郑风·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便有了最初校服的一个描述。《毛诗注疏》解释:“兄裂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由于该诗描写的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代指周朝国子生,此后也成为北齐、隋唐两宋等学子的制服,当然那个时候还不叫校服。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三十年代: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六十年代、七晌尘仔十年代:旧军装。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在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最常见的运动校服


Ⅲ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校服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的校园生活都离不开校服的身影。中国的校服,大都是蓝色或红色的运动服,版式比较宽松肥大。

而且考虑到学生们还在长身体,校服的尺码往往会做得大一些,这也是为了减轻家长们的经济负担让校服可以穿得更久一点。但是校方的这些想法却没有得到学生们的太多支持。

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想必都曾经吐槽过自己的校服,都对校服做过自己的小“设计”吧。

对审美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生来说,每天穿着同样的衣服,并且这些衣服可能还不太舒服不合身,确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了。

很多80、90一代的校园生活,都是在日复一日穿着校服的日子中度过的,但是近几年,这种在学校必须穿着校服的规定,正在慢慢的做出调整。

石家庄一小学设“汉服日”,学生穿衣自由,释放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就在近日,河北石家庄一所小学推出的关于校服的规定就打破了这一固有思维,开始让学生们校园装束变得更加有趣和新颖起来。

该学校规定,学生们可以在周四自愿穿汉服来上学。这条规定颁布之后,立刻引起了小朋友们的热烈反响,从新闻采访的图片来看,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汉服来上学都非常开心。

其实这所学校规定周四可以不穿校服并不是个例。在此之前就有不少学校将周四或是其他日子规定为可以不穿校服的日子,只不过石家庄这所学校规定可以让孩子们穿汉服,所以才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汉服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服饰,体现了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风采,近些年来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这所学校鼓励学生们穿汉服的举动,也是希望培养孩子们从小就喜欢我们的中华文化,是让孩子们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其实不管是穿哪一种服饰,学校设立服装自由日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有一个表达自己喜好的机会,都是给孩子们展现自己的机会,相比单调的校服,孩子们也更喜欢穿能展现自己特点的衣服。

校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其背后包含了学校对学生的良苦用心
既然学生们都不喜欢穿校服,更喜欢穿自己的衣服,那为什么学校还要坚持让学生穿校服,甚至制定各种校规督促学生们穿校服呢?

对于那些正经历校园生活的学生们来说,可能还不能理解学校方面的良苦用心,但是校方之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安全,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校服,便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校外人员借服饰之便混入校园,从而给孩子们的身心安全造成威胁。

校服的设计,更是体现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代表着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风采,穿着校服能带给学生们一种归属感。

让学生们都穿着同样的校服,也是为了减少学生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不让学生们沾染上爱慕虚荣的风气,同时也是在减轻家长的负担。

让学生们穿校服,也是在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简化除学习外的其他条件,让学生们能够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在学校里,很多同龄的孩子聚集到一起,都会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允许穿自己的衣服,难免会有学生想通过奇装异服来吸引别人眼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全部放在学习上,对孩子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不穿校服有利有弊,但好处更多,设立“自由穿衣日”值得提倡
对于上文中河南小学可以在周四穿汉服的规定,大部分家长和网友是赞同的,但是也有部分人表示质疑和担忧。

部分人认为,不管是周四让学生穿汉服还是设立让孩子们自由穿衣的日子都是一样的,都是违背了穿校服的初衷。

虽然只有这一天,但是孩子们还是可能产生攀比的心理,而且学生们在穿过一天自己的衣服以后,可能就更不爱穿校服了,会增加学生们对校服的反感。

这些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任何事件都是有利有弊的,从总体上看,学生们每周有一天自由穿衣的机会,这种规定带来的后果还是利大于弊的。

让学生们每天穿着校服,每天都是同样的配色和款式,学生们会觉得沉闷压抑,觉得自己的个性被束缚,觉得自己是这样,看别人也是这样,没有新鲜感。

而设立一个穿衣自由日,就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展示自己,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等。

而且就算学生们每天都穿着校服,学生们还是可以从自己的鞋子、书包、甚至文具方面进行比较,这一样还是会造成学生之间的攀比。解决的办法不是穿不穿校服,而是在于老师和家长们的引导和教育。

笔者寄语:石家庄这所小学给孩子们设立汉服日的做法,值得其他各所学校借鉴和学习。我们的培养目标一直都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阶段更应该通过更多样的方式,发展学生们的个性,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与中国校服的目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l开头的女装是什么品牌 浏览:357
我的世界赐予裤子指令 浏览:831
腿寒想穿裙子 浏览:641
哪里实体店买帽子 浏览:26
男衬衫按扣新款 浏览:175
羽绒服外表脏了怎么洗 浏览:805
起亚赛拉图助力泵皮带如何紧 浏览:261
石家庄哪里有精补羽绒服的 浏览:178
品牌女装扣子上衣 浏览:619
良制服是什么传承的意思 浏览:287
白色板鞋配什么裤子半袖好看 浏览:922
美女内衣校服照 浏览:464
别人给帽子能要么 浏览:64
但不知道校服怎么写 浏览:42
童装夹直怎样计算 浏览:180
绿色裙子搭配什么打底袜 浏览:621
七匹狼皮带用什么皮 浏览:139
梦见买白裙子周公解梦 浏览:783
北京哪个商场有卖名兰世家女装的 浏览:458
裤子怎么算长度 浏览: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