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清宏路中学的高中部的前辈们 能不能说下学校的具体情况
新教学楼学校名称:福清宏路中学
学校性质:公办(完中)
学校历史:一所拥有37年教学历史的农村完全中学。现任校长兼副书记是郑永斌同志。学校创建于1973年,1982年学校停办普高。1993年,学校与融侨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创办了职业高中部。2004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学校复办普高。
编辑本段
学校荣誉
学校曾被授予“福建省普通中学学籍管理先进集体”、“福州市文明学校”、“福清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州市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福清市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福清市青少年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福清市初中办学质量先进单位”等称号。
编辑本段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188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16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130人,中高级职称98人。学校设有30个初中教学班、24个高中教学班,师生近3000人。校园面积5021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938平方米。新建的办公实验楼集电教、实验于一体。
编辑本段
未来规划
学校应用现代化学校教育管理理论,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近年来,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显着的成效,办学质量不断上升,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为福清市办学规模较大,社会声誉良好的学校。
学校以市政府的“三扩一建”教育战略布局为契机,着力校园的规划与建设,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全体员工群策群力、开拓进取,有决心、有信心力争在不远的将来把我校由一般校向达标校,由大校向强校发展。
2. 我想知道福清市里有哪些中学,哪所中学有校服,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还有今年的录取线是多少
福清的中学有:福清一中,侨中,二中,融城中学,元洪高级中学,康辉中学 以上公立学校,有校服。 还有 三华学校 滨江中学 红博学校 为私立学校。也有校服。
入取线不大清楚 你再去网络一下就好了。
希望能帮到你
3. 福清市融城中学校服怎么样的
就是跟其他学校一样、、如侨中、元洪。。。。可以找即将高三、高二的人去看看。。
4. 福清有哪些公立学校
福清市的公立中学包括福清一中、侨中、二中、融城中学和元洪高级中学、康辉中学。这些学校为学生提供统一的校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私立学校,如三华学校、滨江中学和红博学校,它们同样提供校服给学生。
福清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它以严谨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学质量闻名。侨中则以其深厚的侨乡文化底蕴著称,吸引了许多热爱中华文化的学生。二中则以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全面的课程设置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融城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内设有多个实验室和活动场所。元洪高级中学则以严格的教学管理和完善的后勤服务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康辉中学同样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三华学校、滨江中学和红博学校虽然属于私立学校,但它们同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
在福清市,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各有特色,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学校。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5. 福州福清康辉中学
福清康辉中学简介
康辉中学创办于一九九一年九月,是由旅居印尼华侨蔡道行先生捐资兴建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学校位于市区西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学校现有教学班50个(其中初中26个、高中24个);学生2774人;教职工170人。校园占地面积50亩,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有3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教学大楼两幢,综合实验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和学生食堂各一幢;学校绿树掩映,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学校行政班子年龄结构合理,管理能力强,坚持“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追求和谐”的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努力实现“以人为本,积极建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所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达标、在福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完全中学”的办学目标。
近年来,学校按照省三级达标校办学标准,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标准化实验室、高中多媒体进教室、电子备课室的建设;增设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活动室和科技活动室;建立了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和校园网;开通“康辉之声”广播站;设立校园文化宣传栏和LED显示屏;为师生提供舒适安全的教学、学习环境;力争在今年秋季通过省三级达标校评估验收。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70人,专任教师153人,专任教师的学科、年龄结构合理,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学历达标率100%;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31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68人,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65%;高级中学教师资格90人,占高中课任教师96%。广大教师发扬“博采、善导、爱生、笃行”教风,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教科研氛围浓厚。
德育管理工作规范,我校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德育工作方法:安全先行保稳定;制度建设抓落实;常规教育树形象;理论学习促提高;活动开展展风采。目前,我校已拥有一支稳定的德育骨干队伍,形成了和谐向上的德育工作团队,为实现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学校成立了多种学生社团组织,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提供广阔的活动平台。
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近三年高考成绩列同类学校前茅,学校先后被评为“福清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高中毕业班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高中会考合格率和按时毕业率均达99%以上。09届高三年毕业班本科录取率达51%,本专科上线率达98%,其中张彬文、余思思、曾昌村、俞丽芳、孙小娟、林婷娟、王晶晶等同学分别被中国美术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集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录取;学校办学质量逐年提高,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蓝图美好,任重道远;面对“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盛世良机,我们全校教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以顽强的意志努力拼搏,为实现美好的目标,为康辉中学的跨越式发展尽自己一份力量。
6. 福清文光中学2022的校服在哪里订的
福建省福清市音西街道江侨汇商大厦。福清文光中学2022的校服在福建省福清市音西街道江侨汇商大厦定制的。福清文光中学是由福建省佳和投资有限公司与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联合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其前身是福清私立文光中学,创办于1995年。2011年5月顺利完成了改制转型的任务,2011年9月搬到新校区。新校区地址在福清音西街道音西村。学校于2017年合并初中部及小学部,更名为"福清文光学校"。
7. 福清三山中学的学校简史
福清三山中学,原名福清第十一中学,1960年创建于三山镇的海瑶村,是一所初级中学。1970年9月,学校本部迁至现址,海瑶村的旧址设为分校。 迁校后校名也更改为“福清三山中学”。1973年9月,学校本部开始招收高中学生,升格为完全中学。1984年9月,海瑶分校独立为“海瑶初级中学”。
创校五十载,几代人筚路篮缕、历尽沧桑,迄于今日,已成福清市一所老字号的完全中学。学校现有45个教学班,学生2200多人,教师145人。校园总面积103亩,教学楼3栋,图书馆1栋,综合科教楼(在建中)1栋,办公楼1栋,学生宿舍楼3栋,教师宿舍楼4栋,学生宿舍楼3栋,学生食堂1栋,礼堂1栋,综合运动场1个。
五十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二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他们有的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成为中专生、大学生,乃至硕士生、博士生;有的搏击于经济的潮头,成长为商界翘楚;有的发展于海外,成长为侨界名人;更多的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接班人。校友们为福清的振兴,祖国的腾飞,世界的繁荣,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60—1970)
头六任领导班子和师生们,为学校的呱呱坠地、发育成长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早在1960年,在时人称之为“华侨县长”的高至荣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诞生于海潮涨落的三山镇的海瑶村。它实际上是小学附设的初中班,首任校校长由玉瑶小学校长何世美兼任。1960年招收两个班,教师有陈泰银、高绍贵、林正银等人。1961年,学校挂牌命名为“福清第十一中学”,招收两个班,教师有林家祥、薛攀俊、郭成斌、郑国英、魏德春、王正理等人。1961年至1962年,由教导主任俞昌辉主持工作。学校有了名称,来了老师,招了学生,却没有校舍。学校寄居于海瑶村的李厝旧祠堂、旧礼拜堂、群众厅堂。时值国家经济“三年大困难”时期,师生们是在“糠菜半年粮”,饮水靠要肩挑手提。
1962至1963年,创办于东翰镇的“福清第十二中学”停办,王源达和赵德仙两位同志调到“福清第十一中学”,并分别就任副校长、教导主任,开展工作。同时调入的教师有程道霖、余天佑、钟裕祥、林和明、王朝福、陈文顺、王赋根。1964年仲夏,天大旱,师生睡三更起五更都打不到“甘霖”,自己动手,凿井取水,在高厝祠堂内挖出一口井来。井水喷涌,师生雀跃,解了“无水之饮”、“无水之炊”愁苦。
1966年1月至1970年1月,翁武官任教导主任并主持工作,林家祥任总务主任。时值“文化大革命”劫难,学校困难可想而知。1967至1968年停止招生两年,学校工作由薛攀俊主持。1969年,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当小工,上山挖石头做基石,下海洗贝壳烧墙灰。建筑材料积累够了,在海瑶村李厝祠堂的后面营建了创校九年来的第一幢五间高台式的平房校舍,为福清第十一中学争得了“一席之地”。从海瑶村旧校址毕业的校友中不乏有“才人”,如原福清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振英,现公安部监察局局长俞勇、原福清市副市长高绍炳等。
翻阅当年的史册,泛黄模糊,与其说是长年的尘灰使然,不如说是先辈的汗水使然。 (1970-1974)
1970年初,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主任由三山公社副主任翁在官兼任,副主任由“贫下中农宣传队”李贵仕兼任。学校的日常工作由王赋根负责。1970年9月,现校址破土动工,筹建工作主要由王赋根、王正理、陈遵金、郭重枝、薛攀俊、郭成斌等人负责。这时候招8个班,分为4个连队,每连100人左右,4个连队中每月轮流1个连队到南倪村农业中学参加社会实践劳动。其中的第二连校址设于三山村宝莲厝。这一年,王文视、彭敏星、余乃英、林正银、高至国等老师调入。
故事在重复中着演绎着不同的情节,师生们“半工半学”,教、读之暇,有的到当山南麓,平整场地,开挖地基,有的上山砍树造屋梁,有的下海洗贝壳烧墙灰。建筑材料准备就绪后,1971年底,垒土夯筑成,架木铺瓦成顶,一幢十间单层“交椅式”教学、办公两用房建成了。
1972年初王赋根被留任为海瑶分校负责人。这个时期,杨贤福、走马上任担任“革命委员会”主任,郑义恩、陈汝贞陆续先后走马到任,担任校“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前辈们凭借着他们的威望和才干,我校的教育事业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校舍俨然成局,先后建成了另一幢的单层教学楼、单层学生宿舍楼、双层教师宿舍楼。1973年9月学校从初级中学升格为“完全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
拓荒者、创业者之艰辛,后继者要由衷佩服,更要永远铭记。 (1974—1991)
1975年前后,杨贤福、郑义恩、陈汝贞三位副主任先后荣调。同年学校工作由王朝瑞主持。1976年,在三山公社郑坤源书记、林香载副书记,三山村党支部王金全书记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校园面积从原来的五亩扩大到六十三亩。1977年,再落成一幢师生宿舍楼、一幢师生食堂。1978年,师生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没有任何机械工具情况下,开辟出200米的跑道的运动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处处焕发生机,也给福清三山中学带来了明媚的春天。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四年高考连传捷报,有多位同学考上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全国名校。1981年,再建成一幢教师宿舍楼,高考中专录取11人,大专以上12人。1982年,45名高中毕业生参加中专学校、技工学校招生考试,有14名同学录取中专学校,5名同学录取技工学校,其中的杨运顺同学名列全县总分状元,另外还有两位同学分别夺取了语文、政治桂冠。“山窝窝里可以飞出金凤凰”,成绩博取了兄弟学校的啧啧称赞,成绩赢来了上级部门的好评。1981年学校被评为莆田地区“教育先进单位”。1982年,大中专考试全县现场会在福清三山中学召开,并获福清县人民政府、教育局的奖励,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教学楼。1985年的中考,郭有茂同学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名列全县榜首。同年,福清县人民政府、教育局再次拨款,建造了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教师宿舍楼。
1987年夏天,在官路村王锐银父子的引荐下,在王朝瑞校长、王钦光副校长的争取下, “世界福清人联谊会”日本区副主席王功镛先生决定出资25万在我校建造一幢楼宇。这就是“崇兴楼”(A座)。取名为“崇兴楼”,是为了纪念王功镛的父亲王崇兴先生。同年,官路村的另一位旅日华侨王著炳先生,也以母亲翁梅宋的名义,捐资3万元,给全校老师每人制作了一套校服,打造了一个书柜,给校园铺设了一条水泥大道。
1987年8月,王朝瑞校长荣调。之后的6年时间历经5位校长。林中钦校长1987年8月到任,1989年3月退休。1989年3月港头中学校长林千荣同时主持了三山中学的党政工作。严家霖校长1989年9月上任,1990年2月调走。曾绍明校长1990年2月到任,1991年8月调走。薛希义校长1991年9月上任,1993年3月卸任。1989、1990高中停止招生两年。
纳凉不忘种树人,喝水不忘凿井人。后继者应永怀感恩之心。 (1993—2010)
1993年2月,江庆述校长调入。这位校长原来是江西省一个矿业职工的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下车伊始就对学校的现状感到很惊讶,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想到学校的条件会这么差。”江庆述校长性格坚毅,处事果断,给学校带来一阵强劲的风。他多次把当时的校舍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市委副书记陈维忠、教育局局长林华春等领导亲临视察后,先后两次牵头教育局、财政局、镇政府在学校进行现场办公。上级拨款改建了学生食堂、厕所、校门。江校长在寻求上级支持,忙于校内事务的同时,不吝拔冗,四处奔波,走访侨眷,联络侨贤。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引进四百多万元的建校资金。1994年,印尼华侨江祖镛先生,捐资40万以他父亲江清和的之名为楼名建造了“清和楼”,同时还赠送一台印刷一体机、一台电脑、一台发电机组。1995年日本华侨王功镛先生先后捐资250万以他父亲王崇兴的之名为楼名建造了崇兴教学楼B座、崇兴礼堂、崇兴学生公寓A座、崇兴学生公寓B座。同年,由老师自行集资还建造了两栋套房。1996年印尼华侨王命卿先生,捐资100万以其父亲王钦金之字为楼名建造了“聿称办公楼”、“聿陈教工宿舍”。这个时期,校园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一座座崭新漂亮的楼宇。中考、高考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不菲的成绩。1994年的中考,可以说是值得称赞的,54位同学考上一中、师范学校。1994至1996年,有8位同学在高中会考中成绩优异,而被直升保送到高校。在录取率并不高的年代,高中1994届王某女考上福州大学,1995届的陈优金考上武汉科技大学,实属不易。
1996年8月,江庆述校长荣调。行政班子大幅度调整,原有的成员有的届龄退休,有的到别校高就。李述贤校长、郑遵和书记、施明朝副校长等到任。李述贤校长其貌不扬,着装朴素,到任的第一天,骑着一辆破旧的“重庆”牌摩托来。许多人都感到很惊讶,打心里说 “这哪是是个校长,明明是个农民。”光从外表看,只能看出李校长朴素的美,他说起话来,三句至少夹一句福清方言,半土不洋,十分逗趣,足见其幽默。8月8日,行政班子开始上班,并美其名曰“暑期办公”,开辟了一个先河。这次“暑期办公”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如“三项评比”(后来“无项评比”的母本),“两考奖励办法”,“教职工住房分配制度”等,有些至今沿用。当时的高中规模比较小,原来的六位年段长被缩减为四位,高中三个年段只保留林永国一位年段长,林永国老师便有了“林部长”的美称。年段长、处室干事参加行政会,开辟了另一个先河。李述贤校长很重视培养年轻人,他在任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先后大胆起用五位不满30岁的年轻人到处室主任岗位上任职。这个时期,是学校建章立制,规范办学的最有成就的时期。校园和谐氛围是值得称道的,学校在1997年10月组织了一次全体教师到武夷山旅游。
1998年8月,李述贤校长荣调,施明朝副校长接任为校长。从这个时候起,学校的高中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中招生从原来的两个班级,一跃而成八个班。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虽也有对既定的制度做了一些修订,如“三项评比”改为“五项评比”,但基本上还是沿用原来的制度。施明朝在任的五年是承上启下,平稳过度的五年。校园主干道种植了高杆榕,运动场边铺设了水泥球场,食堂旁建造了学生饭厅等。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2001年的高考,名列福清一般校第二。游宇斌、何梅英、李琦等同学更是以高分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大等名校。
2003年,施明朝校长荣调,王命捷副校长接任为校长。林道挺副校长从福清三中调来,分管教学;陈训松副校长从海口中学调来,分管德育安全(2009年8月调离,从本校提拔上来的翁吓强接管他的工作)。2003年8月,行政班子例行“暑期办公”,主要任务是修订实行多年的规章制度,删除不合时宜的,修订、重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经多次、多方面论证,教代会通过后,形成了制度化的教育教学工作机制,有效地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从2003年8月,新一任的领导班子就积极地运筹帷幄,决策千里,尽心尽力地描绘着学校的发展蓝图。虽然历经己任校长,都为学校的硬件设施呕心沥血,但学校与同类学校相比,还有仍然很大差距。“穷则变,变则通。”2004年,在校园南面征得一块30亩的土地,解决了掣肘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2004年至2010年,先后多方措辞资金,建造了一栋六层的学生宿舍,一栋图书馆、一栋实验楼。这一切都为书写学校辉煌的明天投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5年的高考令人骄傲,是许多频频再提的当年勇的事情。这一年,本科上线63人,站上了一个历史的新高。游芳清等三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郑州大学等全国重点名校。
江山才人,各领风骚。历史前进的步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