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1.中山装 布鞋 农村老年人不用买的现成腰带,用长布条或绳子系裤子 衣服的纽扣用布条盘扣袢 农村老大爷自做的扣袢对襟粗布汗衫 农村和少数民族的织布 农村老大妈穿自己做的偏大襟的衣服 小女孩儿们扎小辫儿用红头绳
小孩儿眉心点红点儿 小男孩儿自出生就留胎毛小辫儿
2.吃饭用筷子 吃饭、喝汤用大碗哗肆并且端着碗喝 农村做饭用特大号大铁锅 炒菜用大油旺火爆炒 一家吃饭不分餐而是聚餐,同吃一个盘里的菜 生吃大葱、小葱蘸酱 吃生蒜 吃饺子 馒头 手擀面条
饼子、窝头 喝粥 饸饹 炖骨头 杂烩菜 煎饼
油条、果子、锅箅儿、麻花、麻叶 粽子 元宵
馄饨、云吞 烧饼 糖葫芦 喝白开水 原发自我国的各种蔬菜水果等等,中国吃食几千种,都是传统
3.中国式住宅各省、各市、各民族、各区域都有极独特的特点,睡大火炕 不用上网或各处打听,找到我国发行的民居邮票就可看个大概
4.先民创的各种独轮车 农村自己攒、焊的自行车 出门远行看黄历
5.过祖先遗留传承的节日 拜祖先 磕头 烧香
烧冥纸钱 唱听看京剧、地方戏 舞狮、舞龙 、高跷、秧歌、旱船、落子、相声、京东大鼓、西河大鼓、对歌、花灯、踢毽子、打陀螺、灯谜、歇后语、拜年、中国红、中国画、文房四宝、痒痒挠、年画、对联、石狮子、供神仙及祖宗牌位、花圈、挽幛、挽联、红白事随礼、中式家具、中国瓷器、中国杂技、汉字、汉文化、黄历、易经、八卦、道教、古遗迹、古建筑、诗词歌赋、扑满、中国结、中医中药、糖人、鸽子哨等等等等
衣食住行、文学、艺术、婚丧、建筑、礼仪、节日、时令、制造、科学、宗教等等均在其中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握首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段芦数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2. 各个民族的风情,习俗。快!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3. “国民千金”司藤遇到“穷剧组”:衣服自己做、布鞋夜市买
“植物系”傲娇女友和“钞能力”败犬男仆的爱情故事真的是甜到冒泡,剧集追完了,还是忍不住看一篇特别说一下《司藤》的服化道。
剧组造型师说《司藤》零赞助,既有自费购买,也有设计定制,但“穷”剧组也挺豪横,怒做了超过80套服装,真正出镜的大概只有40件,从民国的旗袍、中式的汉服、民族的大褂,再到宫廷的礼服...各个美观精致。
司藤卒于1939年,少女时代的她挽着复古波浪卷发、身穿传统的旗袍,走在民国时期繁华的大街上。旗袍的确最衬气质,只要穿上它的人,自带一种圆润的年代美,突出女性恰到好处的曲线感。
作为一枚精致的太奶奶,司藤第一次正式出场是一件珍珠白旗袍,齐腰发、柳刀眉、樱桃口,散开的半袖是30年代后期流行的款式。
剧中司藤独爱旗袍,恨不得想要从绸缎布匹开始挑选,量身定制,手工打造,当然,现代 社会 只能凑合凑合工业流水线的旗袍了,穿了一件收口的五分袖蕾丝刺绣旗袍。
虽说这件薄荷绿蕾丝旗袍被司藤小小的嫌弃了一下,但这可是剧组造型师拿出来的私人收藏,透过线下展览图片能看到,从选材、细节到做工都极其精巧别致,绝对不是行活。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司藤坐在院中看书晒太阳时穿的香槟色珍珠描边旗袍,老话说得好:一分钱一分货,银子扔在哪里,终归是看得出来的。
除了传统剪裁的旗袍,《司藤》中出现了超多新式改良旗袍,也难怪剧组要放弃找赞助了,如此庞大数量的新式旗袍,真的很少见了。
姜黄色丝绒旗袍据说花费工人半个月的时间,对于真正的爱旗袍的民国人来说,好东西都是要等的,只不过是现代人太习惯短平快,少了关于美的耐心。
旗袍中的云肩,也叫披肩,原本是保持肩膀和领口清洁的,后面演化成装饰,是汉族传统服饰中独有的元素。
云肩既可以和旗袍使用同一种材质,也可以只在颜色上做呼应,黑色丝绒斗篷上面还有柳叶般的暗纹,和旗袍上的枝叶图样也有所呼应。
除了丝质和丝绒,纱也是云肩常常选用的材质。
白纱仙气淼淼最是富家千金的心头好,薄如蝉翼的纱,总要在密密镶上珍珠作为纹理。说起来,传统的手工艺者其实就是中国最早的高级定制设计师,只不过我们确实少了纪梵希、香奈儿们的品牌管理意识。
还有一件湖蓝色丝绒云肩,厚厚的流苏盖住了连里面内搭旗袍。
内搭旗袍从未单独出镜过,可还是把细节做到极致,刺绣都是呼应女主身份的白藤花,连盘扣也是蓝绿色的。
还有一种云肩是纯粹的装饰品,直接和旗袍做在一起的,类似我们今天说的假两件。
戏中还有出现了好几套长及脚踝的斗篷,也许在古代斗篷有保暖和美观的双重目的,在便携性上很难再获得现代人的喜好了,但斗篷的实在是气场神器,一件绿色连帽斗篷,让人很想念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剧中有一件中西合璧设计的洋装,内搭是长袖洋装,前胸是颇具东方风情的画框图样,据说,因为丝绒布料过于柔软,缝制画框图样的时候前前后后做废了3件。
原本打算放弃这套设计,没想到造型团队的第4次尝试竟然成功了。
民国少女时的司藤湖蓝色连帽斗篷绣满了标志性的藤纹图样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套。
不仅仅是旗袍,《司藤》也出现了国民热度最高的中式汉服,基本也是延续了自购或者定制的路线,写毛笔字时候的蓝白汉服外袍来自生活在左。
躺在藤椅上的中式服装依旧是定制的叶子汉服。
在家里的水墨画桑蚕丝褂子
墨蓝色孔雀纹长裙同样来自生活在左,此处不得不提和故事背景相呼应的民族风。
有意选择色彩明艳的民族服饰,这也成为剧中服饰的亮点所在。
更有当地取材购买的服装用品,秦放看到司藤每天踩高跟太辛苦了,送的一双平底布鞋购置于西双版纳的星光夜市,既降低预算,又符合故事情节。
沈银灯隐居在苗寨,民族手工蜡染披肩搭配做工精良的的银饰,让她成为剧中的民族风担当。
银灯的上衣以及银饰大多在云南当地购买的,据说造型师也曾经淘宝过银质首饰。
但淘宝上买的完全比不上当地传统手艺人敲制出来的银质首饰,写到这里觉得剧组想骗我云南 旅游 。
造型师说零赞助不代表拿不到赞助,只不过主角们上山入水借衣服怕赔不起,意外地让大家想办法设计定制、就地取材,“穷”剧组不迷信大牌,意外成就造型上的创意。
虽然没有特定的品牌赞助,但剧中也出现了本土品牌BANXIAOXUE的服装,这位新锐设计师的作品自带东方元素和风格。
尤其是司藤坐绿皮火车入藏的那套又有欧洲宫廷复古。
姜黄色真丝家居服来自界内界外。
现在的改良旗袍和新式汉服单价不菲,或许一些自带古风古韵的常服,更有实用性,值得买一买。
无论是定制还是购买,在细节和巧思上全部呼应主题,景甜饰演的藤系外星人,从花样、纹路到造型,处处呼应大自然、花朵、藤蔓的元素。从剧作本身来说,既有传统又有改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习惯,堪比中国传统服装美学大赏。
我也挺好奇的景甜在剧中的细长柳叶眉会不会成为轮回的新风尚。
扒到之前“人间富贵花”景甜的粗长直现代眉形,对比来看真心认为细眉最美。
反正侧边一字夹已经火了,淘宝上无数个“司藤同款”。
最后,附赠一份大好河山 旅游 指南,剧组从云南香格里拉、大理、西双版纳、无锡到浙江横店辗转多地取景。
依山傍水、蓝天白云、秀美清新...真心是在骗我们出门 旅游 ... END
文: 林曦Alice, 探索 时尚 美学,记录灵感生活,文章收录于公众号「曦有专栏」
4. 时尚奶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旗袍穿搭
旗袍在中国服装文化当中绝对称得上是国粹,它这种即具有民国风又进行不断改良添加现代元素的衣服,不仅可以衬托出东方女性的完美身材,也彰显了我们东方女性的无边魅力,因此,如何把一件旗袍穿的优雅得体,搭配、讲究上就要格外注意了。最近火遍抖音和网络的 4 位时尚奶奶,不论她们出现在哪里,都是最吸引眼球的一道风景。
“不同的设计师的风格不一样,是知性的,还是大气的,还是妖娆的,要通过自己展现出来。走秀不是简单的走路,是在把自己对服饰的理解和自己的沉淀展现出来,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学习和领悟的。”小到一个表情,需要对着镜子练习很多次;大到一个举手投足,要思考怎样的动作能传递服饰的内涵和自己的气质;或是简单的一个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