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同年代,人民警察的警服经历了哪些变化
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警察的制服经历了八次重大改革,推出了包括“五〇式”、“五五式”、“五九式”、“六六式”、“七二式”、“八三式”、“八九式”以及“九九式”在内的多个警服系列。
2. 在1950年至1955年期间,50式警服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代警服。这一系列警服包括男干部服、一般人民警察制服以及女警服。佩戴的大檐帽上,胸章上刻有“人们公安部队”字样,臂章呈现出盾形。夏季的警服为米黄色,冬季则为墨绿色。
3. 从1955年至1958年,55式警服开始配发。这一警服系列在颜色上根据不同的警种和季节有所区分,但裤子统一为藏青色,取代了之前的50式警服。
4. 1958年至1966年间,58式警服与55式警服基本保持一致,唯一的变化是取消了胸章,增加了领章。
5. 在1966年至1972年这段时间里,66式警服的制式、技术规格和质量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相同,且各警种均通用。
6. 从1972年至1983年,72式警服的标志符号包括帽徽和领章。帽徽为铝质圆形,展现国徽图案,以区别于军服,并突出警察的特色。
7. 1984年至1989年间,83式警服的冬夏装统一为橄榄色,裤子的中缝处镶有红牙线作为装饰。其标志符号包括帽徽、帽前线和领章,臂章上首次出现了英文“POLICE”字样。
8. 从1989年至1999年,89式警服对83式警服进行了细微调整。取消了裤子两侧的红裤线,并将红领章改为了松枝衬托的红色盾形牌领花。
9. 自1999年至今,99式新警服的配备使得警察在佩戴帽徽、领花、警衔、警号和胸徽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执行任务。大帽徽被装订在大檐帽和凉帽上,颜色采用了藏蓝色,以与国际警察服装颜色相协调,并完全区别于军服。
Ⅱ 你认为哪种军人的军服最好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解放军的军服经历了几次换装,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07式军服。这款军服共有644个品种,分为四个系列的礼服、常规制服和训练制服,标志着解放军军服改革的一个新高度。
2. 07式军服是解放军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军服改革,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新的军服标准。这套军装不仅展现了中国士兵在全球的英勇自信和豪迈形象,还通过独特的徽标彰显了军方的荣誉和身份。
3. 07式军服以其精心的工艺、系列的搭配和便捷的扣合而著称,与国际军装潮流相协调,同时融入了中华民族和军队的特色元素,呈现出整洁而典雅的军事外观。
4. 中国士兵身材匀称,因此中国军装主要采用修身设计。中国悠久的历史在军服上的体现,使其装饰丰富,色彩和谐,风格现代,外观引人注目。
5. 美国军服的特点在于其多样性。美军分为多个军种,每个军种的军服在形状和颜色上都有所不同。美军战斗服的质量很高,特别是其挺拔的剪裁。
6. 英国军服同样具有影响力,其军装带有明显的“英国风格”。尽管现代英国军服中较少见到羽毛装饰,但其在红白之间的鲜明色彩依然显著。
7. 德国军服偏爱深色调,尤其是深蓝色。现今在德国,军装并不常见,偶尔有军人穿着军装走在街上。德国军服设计的影响历久弥新,尤其在军大衣和高筒军鞋上得以保留。
8. 俄罗斯军服的特色在于其高大、笔直且精巧的设计,具有立领、宽边帽和宽肩章的特点。由于气候较为寒冷,俄军的军装通常是一件带有毛领的风衣。
9. 意大利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其美学和艺术广受追捧。意大利军服在设计和风格上也体现了这种文艺复兴的影响,别具一格。
Ⅲ 你认为哪种军人的军服最好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解放军的军服发生了几次换装最好的还是07式,总共644个品种与四个系列的礼服,常规制服,训练制服。07式是解放军最全面,最系统和最全面的军服改革。这次改革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07型军服的最新版本。 07式的军装展现了中国士兵在全球的英勇自信和豪迈。这套服装系列与新的军服完美搭配,具有独特的徽标,显示了军方的荣誉和身份。精心的工艺,系列的搭配和便捷的钉扎,与国际军装的潮流相吻合,同时注入了中华民族和军队的特色元素整洁典雅的军事外观。中国人苗条,所以中国军装主要是修身设计。而且由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军服上有许多装饰物可以反映出军事文化,色彩更加和谐,庄重,风格更现代,看起来也很好。
俄罗斯的军服特色是军服高大,笔直且精巧。它具有立领,宽边帽和宽肩章。因为比较冷,所以军装是一件带毛领的风衣。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主要发源地,在美学和艺术方面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许多人的追捧。
Ⅳ 中国服饰变化与阶级制度的关系
1、旧石器时期服饰简单没有太大差别
为了捕猎野兽、对付战争,防避利爪、矢石的伤害,或出于伪装与威慑,原始的兽头帽、皮甲、射、胫衣之类的部件式衣着率先发明,并因此引导出一般衣服出现。阶级并没有存在。
2、进入新石器时代
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因而服装形式发生了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贯头衣和披单服等披风式服装已成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日趋繁复,并对服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3、产生冠服制度
中国最早的服饰制度。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分析 ,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西周的社会生产力比商代有了长足的进步,等级制度逐步确立,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冠服制度,表现在贵贱有等、衣服有别。
王室公卿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的形式、颜色和图案。祭祀有吉服,朝拜有朝服,丧葬有凶服,根据地位高低,在服饰的装饰纹样和颜色上也各不相同。周王朝还设有司服一职,掌管王室服饰。
冠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服饰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中华人民制服的变化扩展阅读:
《礼记·王藻》云“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公门。”
孔《疏》:”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绿、红、碧、紫、驷黄是也。”
列采指有采色而不贰之正服。由此可知,古时以正色为尊贵,以间色为卑贱,并十分看重衣之纯,贵色而贱贰采。
《礼记.玉藻》记云:“天子素带,朱里,终辟;诸侯素带,终辟;大夫素带,辟垂。"无论是冠服,还是蔽膝、束带,均以颜色的分别来指示衣着者的身份,其中赤(大红)、朱(朱红)居最高之地位。
Ⅳ 建国时到现在的变化
衣食住行 四个方面的变化
衣
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可是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8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纤面料:的确良(一种化纤面料),二合一,三合一。而如今,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退了休的棉织衣料也成为最舒适的面料。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喇叭裤也因此流行一时。当然,那时候最普通的还是类似于中山装的的褂子。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更自主了。当时,虽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衣服的质量也不高,常常是开了线,撕裂了布,洗一洗,鲜艳的颜色也掉了下来。人们的生活好了,在衣服方面也就更不用愁了,甚至出现了衣服泛滥的情况,看看现在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一橱子衣服?
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小结: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了90年代,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住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小结: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行
出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西,走亲戚,上学,上班等等,时常需要使用一种代步工具。从最早到的步行,到马车,牛车,再到汽车,火车,无不体现一种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并且,速度也非常慢,妈妈在上大学的时候,从济宁坐车到青岛,过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而现在,仅仅需要4至5个小时。于是,国家开始兴修铁路。1996年9月1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于是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也研制出来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不仅如此,车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平坦更宽阔了。出行的方便快捷,只是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小结1: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虽然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但这一切,也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必经之路。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在我们眼中会越来越小,周游列国再也不是梦。
小结2: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