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旗袍 唐装
唐装一词的出现应该从唐人一词开始。唐朝时期中国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随着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东西交流得到广泛发展,中华文明也由此传到欧洲。欧
洲人称中国人为唐人,这就是现在世界各地华人居住区都称为唐人街的开始。因
此在海外唐人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中国人的服装自然就是唐人的服装了(唐装
)。但西方人也只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优质丝绸,瓷器等精美制品和传说中了解
中国。至于唐人的服饰(唐装)到底是什么样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随着时代的
变迁江山轮换,历史到了满清时期欧洲工业革命之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向海
外派出了众多的传教士(实为侵略前锋),这时的欧洲才开始认识中国。随着帝国
主义殖民地的扩张,中国也无以幸免。中国也才开始把眼光放眼海外,海外也才
真正的认识了中国,“真正”了解到中国人的服饰是什么样的。但这时的中国已
非当年的唐帝国了。洋人看到的唐人服装(唐装)也不是大唐帝国时的真正唐装
了,他们看到的是满清入关以来强行推行的满清服装(旗袍和马褂),于是乎洋
人看来:“哦,这(旗袍和马褂)就是唐人的服装(唐装)。”之后,国内崇洋
媚外的媒体也不加思考的原版引进“唐装”一词来称呼旗袍和马褂,直至现在到
处都在称满清装为“唐装”。
明白了唐装一词其实是唐人服装(中国服装)的简称之后,就明白了唐装并不是现在所指的马褂和旗袍。唐装是一个大概念,他是指中国所有民族服装的总称,
包括各个民族和各个时期。不只是旗袍和马褂,还应该包括汉服、回服、蒙古服
、彝族服等等中国历代以来56个民族所有服装的总称。满清装只是唐装的一部份
,绝不是唐装的全部。同样,汉服虽然是唐装的主要组成部份,但汉服也只是唐
装的一部份,绝不是唐装的全部。
另外我们要复兴汉服,但绝不容忍借复兴汉服(传统文化)之名行大汉族主义
之实,复兴汉服不能以抑制其它少数民族服饰为条件和前提。现在汉网论坛里
已经有一股强烈的大汉族主义风气,只许提汉服,几乎到了绝对不能提其它
少数民族服装的地步,尤其是满族服饰,这股风气如果不有效遏制,长久下去
必为民族团结埋下隐患。
❷ 民族服饰是什么
一般来说,汉系民族(历史上几乎跟汉族是一个来源,只是民国或是建国后划出了汉族的民族,以及一直和汉族关系很亲近的民族)的民族服饰和汉族的服饰汉服很相近,汉服最大的特点是交领右衽(也就是领子在胸前交叠呈y状),而那些民族的服饰大多是交领,只不过根据民族不同,有的是右衽,有的是左衽,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因为这些民族有些是从汉族分出去的,有些是和汉族亲厚并仰慕学习汉族文化来的,除交领右衽外,还有就是和汉族汉服的上衣下裳很相像的,也是两截穿衣。(楼主可以自己搜索一下各民族的民族服饰看一下,除去裙子有的长有的短什么的,大致都是交领右衽或左衽,上衣下裳)。然后呢,游牧民族,或者说像满蒙藏一类的民族,则大多是一段式的,也就是所谓的“袍”,满族服饰算是比较特殊,从最早的满洲服饰来看,他们貌似没领子,有点像现在的圆领T恤的感觉- -。。后来学着加了领子,就是现在的旗袍的那种立领。而其他的民族像蒙族藏族之类的,也可以看到和汉服很相近的交领右衽,曾经看到过藏袍展和蒙袍展,早期的藏袍蒙袍都是交领右衽的,除去细节和纹样什么的,乍一看和汉服很有相似之处,这也是早期民族关系都很好的见证吧。。后期的游牧民族的民族服饰都有了变化,从交领变成了满洲的那种立领,也就是现在看到的很多藏袍蒙袍的款式,但交领款式仍有遗留。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和满洲当年的剃发易服政策分不开的,当时的政策大家都知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全部被逼脱下汉服改穿满服,而很多人不知道的却是,这政策其实不只是针对汉族,也针对其他满族以外的民族,所以交领变成了立领,其实也不足为奇。(所以其他汉系民族的民族服饰,比如壮族一类的,现在看貌似也变成了旗袍状的立领,其实都是有一段辛酸的历史在背后的~)
❸ 唐装和旗袍的由来
1、旗袍
这一被当代国际服装界誉为“东方女装”的代表,如今不仅受到我国广大汉族妇女的爱戴,而且也受到西方欧美妇女的青睐。其实,提起旗袍,它还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中期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至于这种旗袍是谁设计的,又是怎样得以推广的呢?满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传说,从前镜泊湖畔有个满族渔家姑娘,因为长得脸黑俊俏,心灵手巧,人称她“黑妞儿”。她觉得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打鱼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种连衣带裙多扣拌长衫,既省布合体,又劳动方便。后来,她被选进宫中封为黑娘娘,因过不惯官廷生活,穿不惯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从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长衫。皇上认为她擅自改变官廷服饰有罪,就赶她出宫,并一脚踢中她后心而死去。关东满人听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还穿起她剪裁的那种长袍来纪念她。后来,在旗的妇女认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为“旗袍”。说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妇女,都变得十分苗条、俊美,据说那是心灵手巧的黑娘娘在暗中帮她们打扮哩。当然,这仅仅是民间传说,但也说明这种满族的民族服饰旗袍由原始的宽腰身直筒式逐渐形成现代汉旗妇女喜爱的线条流畅、贴身合体的流线型旗袍,是经历了多少的漫长演变。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过脚。只有满族妇女出嫁时,才穿过脚旗袍,作为出嫁礼服。因为,满族贵族妇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们的旗袍过脚,以便将脚盖住。清世祖入关,迁都北京,旗袍开始在中原流行。清统一中国,也统一全国服饰,男人穿长袍马褂,女人穿旗袍。以后,随着满汉生活的融合,统一,旗袍不仅被汉族妇女吸收,并不断进行革新。特别随着辛亥革命的风云,旗袍迅速在全国普及。从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装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随之变短,身长仅过膝,袖口缩口,滚边变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渐渐变长甚至曳地,两边的权开得很高,里面衬马甲,腰身变得极窄,以至贴体,更显出女性的曲线。四十年代,旗袍再度缩短,而袖子则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几乎又回到二百年前的长马甲时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轻便适体,变成流线型。近年来,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现了后装袖、有肩缝旗袍,暗褶式开衩旗袍、短连袖旗袍、无袖旗袍等等具有当代开放气息的新款式。
2、“唐装”的兴盛可以看做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征兆。然而撇开它背后宏大的象征意义,“唐装”本身其实是一个颇模糊的概念,关于这个名词的内涵时装界有多种表述,如“华服”、“中装”等。很多人对“唐装”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华之大,唐代以降,岂无装可穿?
其实“唐装”,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着装,“唐装”说法的由来,也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外国人称“华人街”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装叫做“唐装”了。
“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唐代盛期,声誉远及海外,以后海外各国因称中国人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言:“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在美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的华人居住区,亦因而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自称唐人,正由于自古以来唐朝是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为惯称,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人的称号。在20世纪初,在当时“中西服装并行不悖”的社会大背景下,粤、港、澳一带同胞就是以“唐装”、“西装”来区别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之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这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规律的必然,更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与风度的体现。
唐装的源起时间离我们很近,因此比较容易重新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说穿着唐装上衣,还可配以西裤、皮鞋,外面能罩风衣,里面衬高领衫……这种特质是唐装风云再起的文化层面以外的实用因素,但这个因素在流行中同样不可或缺。也就是因为这一点,真正唐代人穿的长袍大袖,甚或离我们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回流行。它们的回归可能通过另一种形式,就是元素。
❹ 中国有哪些传统服饰,别只知道汉服和旗袍
既然是中国传统服饰,那五十六个民族的都要算上呀。
汉族汉服
汉服是汉族人的传统服装,是汉族人从黄帝时期到明末清初衣着服装的总称,在明末清初清军入关之时被强制废除。主要特征为交领右衽,衣间多系带,给人以洒脱飘逸的形象,风格可素雅可端庄。
注意:汉服不是汉朝的服装,汉服的汉不是汉朝的汉;汉服也不是影视剧中的服装(更不是古装),影视剧中的服装不符合汉服的形制规定,称为影楼装。
❺ 小小中国文化节的相关资料是什么
1、茶文化:第一部茶经,茶文化的起源,茶艺,中国名茶、、、、、、
2、饮食文化:饺子,北京烤鸭,狗不理包子,驴打滚炸糕,粽子,各种特色地方小吃、、、、、、
3、服装文化:旗袍、唐装、民族服装(中山装)、草鞋、虎头鞋、、、、、、
4、民俗:文学艺术(古文、诗歌、书法、绘画、对联)
5、民间艺术:泥人、陶瓷、皮影、剪纸、中国结、、、、、、
6、戏曲艺术:脸谱、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地方剧种、传统乐器、刺绣、国画、、、、、、
7、体育文化:武术、杂技、蹴鞠、空竹、、、、、、
8、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
9、医药文化:中医、针灸、中药、、、、、、
10、舞蹈:民族舞蹈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它包括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史学、国画、书法、篆刻、对联、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工程、中国古典雕塑、陶瓷、丝绸、酒、茶、中国功夫、中国手工艺品、中国民俗、中国菜、中国古典医学等等。
中国古典文学
* 中国古典诗歌
国风、楚辞、汉乐府、魏晋风骨、北朝民歌、南朝吴歌西曲、南朝宫体诗、唐诗、唐五代词、宋诗、宋词、元曲、明曲、明山歌、清词、清诗
* 中国古典散文
先秦散文、汉赋、六朝骈文、唐宋古文、明清小品
* 中国古典小说
先秦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 中国古典戏剧
汉代百戏、元代杂剧
* 其他主要的文学体裁
唐宋随笔、明清戏曲、明清对联等等。
[编辑] 中国古典哲学
中国古典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兵家、名家、杂家、禅宗、密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唯识宗、律宗、理学、心学、道学、回教、妈祖崇拜等等。
[编辑] 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包括宫、商、角、征、羽、箫、笛、唢呐、埙、笙、芦笙、筝、古琴、扬琴、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锣、鼓、板、梆子、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等等。
[编辑] 中国古代游戏
* 角力:角抵、相扑、拔河、斗鸡、斗牛、斗蟋蟀、斗鸟、
* 竞技:击壤、投壶、蹴鞠、击鞠、步打、木射、秋千、毽子
* 斗智:九连环、七巧板、围棋、象棋、
* 猜射:射覆、藏钩、谜语、酒令
* 赌博:骰子、六博、樗蒲、双陆、五木、投琼、彩战、牌九、天九、麻将
纸牌:叶子戏、马吊牌、默和牌
中国建筑:
中国汉字
·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汉服、旗袍、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❻ 唐装华服旗袍汉服,各有什么区别
现在我们说的唐装一般是指民国时期由满族的旗装改良成的衣服,特征为对襟盘扣(还有一种释义是唐代的服装,不过用的很少)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装,而旗袍、唐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代表不了汉族),二者概念不可混淆。
❼ 请分别解释一下汉服,唐装,旗袍
汉服:就是汉民族的服饰,在满清被易服之前,汉人几千年的服饰都叫汉服。
唐装:正确称呼是“唐人装”,是本来是外国人对唐人(华人)的服饰的称呼,被引入回来。其实就是旗袍。和唐代一点关系都没有。真正的唐装就是唐代的汉服而已。
旗袍:旗人(满族)的民族服饰。但是清代时候,汉人的旗袍和满人的旗袍还是又差别的。满人的旗袍是连身的,看宫廷戏就知道,而汉人的旗袍保留了汉服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例如《橘子红了》。
❽ 唐装 华服 旗袍 汉服,各有什么区别
唐装是中国服饰,但是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和款式。一是指唐风汉服或唐代服装,为古代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圆领、右衽、系带、无扣或布扣。
2006年3月17日,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以“和谐·时尚·国服”为主题,邀请海内外专家为中国国服寻找答案。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纷纷提出建议,要求国家正式确立国服。有鉴于此,李延声委员特提出建议设计“中华服”作为国服的提案。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 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