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人知道“守得云开见日出”是出自哪首古诗词吗
查了一下,只有云开日出的出处记载。
大道纵横,触事现成。 云开日出 ,水绿山青。——《五灯会元》
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犹如 云开日出 相似。俱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惑。——《祖堂集》
如今幸得见着大人,好比 云开日出 ,得见青天。——《儿女英雄传》
至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出处已不可考,大多数流传版本都是引用的。
㈡ 云对雨,雪对风,..........岭北对江东
源自《声律启蒙》,后面还有很多很多。你这段完整的是: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㈢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整句的意思是金沙江水拍打的两岸高耸的云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桥横挂在崖壁上,加上吊在旁边的铁锁让人有一种畏惧的感觉.诗人这样说主要是要突出当时红军的不畏惧艰辛和困苦勇往直前,且诗人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请采纳
㈣ 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叶对(),白云对()
叶对花,白云对蓝天。
出自《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4)旗袍云涯海畔性感扩展阅读:
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其他启蒙读物:
《笠翁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㈤ 旗袍剧情介绍,电视剧旗袍,旗袍DVD版,旗袍高清,旗袍优酷地址
电视剧 《旗袍》 地区:内地 类型:剧情 爱情 导演:李舒 演员:马苏 饰演 关萍露 王志文 饰演 丁默群 李幼斌 饰演 钱鹏飞 《旗袍》全集下载地址 http://www.yslang.com/view/25721.html 《旗袍》全集高清观看地址 http://www.meng77.com/gc/qipao/ 剧情介绍 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民众生活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黄浦江畔满目苍痍,一些年轻学生狂热投身于反侵略革命浪潮中,一部分人牺牲了,一部分人在斗争中迅速成长起来。本片讲述的就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为革命理想而奋斗不息的故事。 旗袍 海报(5张) 吴春艳和李芬芳、胖子,小王,赵世杰等是上海某校同班同学,吴春艳是学校才女,性格倔强。李芬芳性格外向,说话像开机关枪一样。赵世杰是富家子弟,革命热情最高涨。五位同学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想用自己的青春报效国家。吴春艳编的进步话剧在学校礼堂上演,李芬芳还是主演。吴把心爱的惟一的棉布旗袍借给了李芬芳当道具。演出结束后,他们从学校出来,恰逢新四军锄奸队,在一条弄堂除掉一名汉奸,同时杀死了一名日军宪兵。而这五个人无意中帮了他们的忙,其中一名锄奸队员王炳南受了刀伤,吴春艳撕开随身带着的那件旗袍替他包扎。五个人因为这小小的成就而显得兴奋无比。大批军警赶来,小王被流弹击中死去。锄奸队长老宋记住了吴春艳。四人出席了小王葬礼后,面对小王的突然夭亡,从此明白革命不仅仅是演话剧发传单,更不是儿戏。赵世杰声明无论受到何种磨难,哪怕抛却生命,都将革命到底,他们都想去心中的圣地延安。 吴春艳在报纸上开的专栏较受欢迎,她写下了许多进步文章,引起了日本要员的不满,命令设在上海的特务机构梅机关的木村准尉调查此事。热爱诗歌的木村却在调查过程中翻阅吴春艳专栏文字时被迷住。吴春艳和胖子等人参加游行集会,吴春艳上台演讲,有十数名学生被刚刚设立的汪伪特务分支机构,十六铺万定路一号的特务头子行动队队长范文轩下令逮捕。他竟然曾经是吴春艳学校的校长,但他并不认识吴春艳。后因赵世杰的富商父亲周旋,以年轻人涉世不深,被误导为由,他们被一同保释。赵父恨铁不成钢,一定要将赵世杰送往南洋。赵世杰心仪吴春艳,偷偷在暗夜约出吴春艳,要和吴春艳互许终身。定情物是为她定做的真丝旗袍,吴春艳情急之中慌乱异常,不知所措地收下旗袍。赵世杰当着父亲的面在十六铺上了轮船,却偷偷在开船前溜了回来。此时,赵又和送客人离码头的王炳南巧遇。 赵世杰带吴春艳、胖子、李芬芳走近了王炳南。王炳南是某报编辑,也是地下党员。不久,王炳南正式介绍赵世杰加入共产党,令另外三人羡慕不己。四个年轻人的蓬勃热情被点燃,在王炳南的指引下,他们积极投身到抗日活动中去。同时,王炳南的成熟风采,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也吸引了吴春艳,更巧的是王炳南家竟然是裁缝世家,专事旗袍。吴春艳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但因答应赵世杰在前,只好硬生生把情深藏心底。 万定路一号的特务机构分为行动队和特务队两组,分别受刘不群和范文轩领导,各有分工,职位相当,都受当时的汪伪特务总部“七十六号”特务头子李士群指挥。组织上决定由酒坊老板老宋物色,并以单线联系方式一名绝对可靠的进步青年,以 “旗袍”为名打入万定路一号。在酒坊,老宋悄悄为她举行了入党仪式,为防止人杂的酒坊有人偷听偷看,老宋和吴春艳用对口型的方式举行了宣誓仪式,连王炳南和赵世杰也不知情。组织上让她学会了跳舞,搓麻将等交际手段,没有经费她就向赵世杰借钱,在赵世杰和李芬芳等人眼里,吴春艳突然之间变得开始追慕虚荣了。她想方设法利用组织为她设置的所谓亲戚关系搭上了范文轩的妻子赵丽敏,想要在万定路一号找事做,却被范文轩拒绝。吴春艳在范文轩家邂逅了木村少佐,木村送他回来时,赵世杰和他大吵一场。木村爱上了吴春艳,经常向吴描述他心爱的日本。而李芬芳也把深藏在心底的爱向赵世杰表达。 吴春艳设计,在一次枪战中救了赵丽敏的命,从此赵丽敏称她为妹妹,自此吴春艳可以随意进入范家。吴春艳的变化令赵世杰、李芬芳、胖子等都和她反目,赵世杰痛苦异常,甚至还找王炳南喝酒诉苦。王炳南猜想吴春艳一定是受到了上级的指令才这样做的,但又不能完全确定。不久王炳南被组织派往延安学习,王走前向吴春艳表示爱意,吴痛苦异常。王劝导吴不要再这样下去,应好自为之,并送上亲手做的旗袍盘扣作纪念。 旗袍 剧照(7张) 王炳南在十六铺码头上船时,吴春艳正陪范文轩跳舞,在范妻赵丽敏不在场时,范有些蠢蠢欲动。为能送王炳南,吴春艳借机从舞场抽身,前去送行时,吴春艳遇到了同样来送王炳南的赵世杰等人,赵等逼问吴春艳如此堕落这是为什么,吴不能回答。气愤的赵世杰当场表示分手。而特务正在逼近船上的王炳南,情急之下吴春艳冲上未离港的轮船,设计救下了王炳南,但是却引起了行动队刘不群的怀疑。王炳南知道赵吴分手后,坚决要求确立恋爱关系。吴春艳考虑后答应,从此,两人苦藏相思,都盼着能在革命圣地延安见。 “隐形地下党员”吴春艳开始了她不为人知的“孤单英雄”斗争生涯,她按组织部署执行任务,接近范文轩。赵世杰发现了范文轩和吴春艳常在一起,举止暧昧,尽管他已和吴分手,但仍妒火中烧,想要刺杀范文轩,自民反倒受了重伤。吴春艳前往赵家探视,结果被赵家骂成狐狸精并赶出。此时范文轩的同党,行动队刘不群开始紧盯吴春艳,吴春艳四面楚歌。范文轩按汪伪政府指示办了一张反动报纸,对抗当时的进步报纸。吴春艳按宋方春指令,为更好地打入敌人的最核心机构,让她开始撰写倾向性明显的文章,小有名气的吴春艳终于被文学界骂为汉奸。不久,吴春艳被汪伪点名作为作家代表团人员去日本访问,并作为作家代表发言,回国后即引起了民众愤怒,她的门口倒满垃圾,走在街上有人向她扔菜叶。心力交瘁的吴春艳处于崩溃的边缘,不但放弃了自己的文学理想,而得不到民众理解。一气之下,她倾所有疯狂地定制旗袍。老宋出现,想方设法让她重新上路。因为她的亲日,却受到了汪伪政权的干将周佛海的接见。在她最艰难无依而又和党暂失联系之时,自己都差点忘了自己究竟是共产党还是汉奸,只有赵丽敏一直在帮助安慰她。为方便工作,吴春艳勾起了刘不群和范文轩之间的权利斗争,制造了轰动一时的“百乐门”事件。吴春艳坐收渔利,革命工作慢慢变得轻车熟路,不久,吴春艳接到为江苏新四军筹集药品的任务。他认识了一名大药材商胡四海,胡四海对吴春艳有意,令范文轩不满。范文轩对富商不敢轻举妄动,而刘不群却想到了另一层,吴春艳为什么要接近一个药商?刘不群派出特务跟踪吴春艳,吴春艳借和范文轩幽会之机巧妙避开。范文轩得知吴春艳被刘不群手下跟踪窥探,这是对自己的极大不尊。范文轩大怒,和刘不群矛盾更深,闹到了七十六号总部李士群那儿。范文轩不怕丢官,据理力争。赵丽敏终于听到了风声,又气又恨认为自己招贼进门的赵要全力对付吴春艳时,范文轩却全力护住吴春艳。范文轩甚至愿意和吴一起逃往香港。吴左右为难,举棋难下。 刘不群仍然紧盯吴春艳,吴春艳巧妙利用范文轩和刘不群的矛盾,在重重危机中筹到了药品,并且顺利交给了老宋。老宋找到已经病愈的赵世杰,让他负责运送药品,赵世杰却不知道药品的来源。 终于,吴春艳接到了上级命令,刺杀罪恶累累的范文轩。按照上级通知,协助她的人竟然是胖子,赵世杰和李芬芳,而此时的李芬芳已是赵世杰的未婚妻。赵世杰终于明白了吴原来一直在忍辱负重,深入敌后进行着最艰苦的斗争。他想要回到她的身边,却被吴春艳坚决拒绝。而李芬芳却因此而和吴春艳发生误会。其时范文轩有离沪赴重庆任职的机会范文轩却因种种原因没有离开。吴春艳决定实施刺范行动。 刺杀历经数次风险,都被老奸巨猾的范文轩识破。在最后一次行动中,吴春艳引出范文轩,李芬芳和胖子却在伏击中牺牲了,赵世杰被活捉后叛变。知道真相后的范文轩忍无可忍,要让手下除掉吴春艳的时候,因范得罪了日本人,却被宪兵分队长涩谷准尉在寓所内毒杀。不久,日本兵败,梅机关的木村少佐来和吴春艳话别,送给她一袭从日本国带来的日式旗袍。当吴春艳在收音机里收听日军小分队和梅机关部分人员集体剖腹自杀的新闻时,知道木村必已死。 抗战胜利,吴春艳为自己倒酒庆祝,认为所有的委屈都可以化解了,认为终于能去延安和王炳南团聚了。王炳南却从延安回到了上海,因为内战即将爆发,他领受了新的任务。此时的吴春艳已经是众人眼中的汉奸,宋方春转达了组织上给吴春艳的又一务之后,在执行锄奸任务,杀赵世杰的时候,自己也壮烈牺牲。组织上只知有一个代号叫“旗袍”的女人,可老宋牺牲,吴春艳的身份又该由谁来确定?她以自己的坚强与执着,忍辱负重地努力去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此时王炳南却给了她一封绝交信。任务仍在继续,最后,吴春艳凭着一己之力斗智半勇,在除掉已从汪伪投靠中统的刘不群,同时为了掩护刚刚新婚的王炳南时牺牲。在她的贴身处,珍藏着王炳南送的旗袍盘扣。她留下的最后财物,仅为一袭袭华丽而孤独的旗袍。用她如花生命的华丽谢幕,向党交出了最后一份答卷,奏成一曲献身新中国解放大业的凄凉旷美的绝唱。
㈥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出于徐志摩的哪首诗,原句是什么解读下
出自再别康桥,是一首非常杰出的诗作。原诗如下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㈦ 云水谣 主题分析
影片改编自琼瑶的作品,讲述了两对男女之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故事开始的时代背景是四十年代末,国共内战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政治环境愈发的紧张,台湾的环境更是严格。作为左翼派成员的陈秋水在与牙医的女儿王碧云订婚前夕遭到台湾国民党当局的通缉,无奈之下陈秋水秘密的离开台湾前往大陆。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这一别就成为了永别。影片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是以时代发展为线索,一条是以爱情为线索,在两条线索的指引下,展现了时代和人的悲剧性,传达着导演对“在人世间,把生者和死者隔开的是什么?把相爱的人隔开的是什么?”的思考。
爱情是故事发展的明线,它以细腻而又感人至深的情怀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观众。影片一开始大海上的那场风暴就预示着影片的故事是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悲剧。故事中的两对男女的爱情也确实是一场场的悲剧。陈秋水与王碧云互相爱着对方,他们的心里只有彼此,但是台海相隔的他们只能苦苦的等待。当王碧云与陈秋水在浊水溪畔相遇而被那一辆拉柴的车阻隔的时候,就注定了两人是不能相守一生的。秋水走后一点信息也没有,既不知道是生,也不知道是死,在这种有一丝但是极其渺茫的希望下,等待是最痛苦的难熬——如果知道秋水死了,那么碧云也就死心了,她不会再没日没夜的盼望秋水回来,至少她可以安心的陪着秋水的灵魂,不知生死也就意味着王碧云只能日日的操劳,心得不到安宁,备受煎熬。而对于陈秋水而言,明明知道爱的人在哪里,却只能隔海相望,日日夜夜的相思之苦最是难捱。两个相爱的人是悲剧的,爱着他们的那些人也是悲剧的。薛子路深深的爱着王碧云,陈秋水走后他一直陪伴在碧云的身旁,帮着碧云四处打听秋水的下落,明明知道自己跟碧云是不可能的,但他还是不愿意放弃,一直到死他都默默的守护在王碧云的身旁。为爱奉献,不顾一切的守候,但是终究是没能等来那份爱情,不过薛子璐相对而言是幸福的,至少他可以时时的看到自己深爱的人。对于王金娣而言,她只是王碧云的一个替身,根本就没有得到过陈秋水的爱,而陈秋水也是因为无法拒绝王金娣的感情而接受了她,尽管这场婚姻里没有功利的纠葛,但也不能算是一场幸福的婚姻。也许王金娣没有奢望太多,她只是想守护着自己深爱的人。两对男女,三场纠葛,讲述着一生的悲剧。
四个人的爱情悲剧都是时代造成的,这也是时代的悲剧。
其实导演是带着历史批判性来讲述故事的,她通过几个人悲欢离合的感情与跌宕起伏的命运来表现那个时代对人的命运的摆弄与人面对命运无能为力下的无奈,表达着对那段历史的反思。归根结底,人的悲剧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所造成的。四十年代末,国共两党的内战已经接近尾声了,国民党开始准备退逃台湾,对台湾内部的政治控制就更加严密,所有左翼分子都要被抓捕,在这样的背景下陈秋水被迫逃出台湾。但是他的离开带给两个人一生的牵挂,一个是爱人王碧云,另一个是母亲。对爱人的打击是很大的,但是对母亲的打击也是巨大的。作为独子的秋水是母亲的一切希望,秋水的不知生死对于一个母亲而言,所带来的痛苦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由于事态紧急,秋水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来得及见就匆匆的离开了,没有道别,没有叮嘱,有的只是不知生死的碎心的牵挂。这是时代对一个母亲的伤害。大陆解放后,两岸还是对立的状态,纵使是费劲千辛万苦的知道了陈秋水已经化名为徐秋云,而现在正在西藏,王碧云也无法去到大陆寻夫。政治高于人性,这本身就是对人性的践踏,是时代对人的捉弄。他们剩下的还是无尽的等待。然而岁月无情,陈母终究还是含恨而终,“望穿秋水”,“望断天涯路”,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导演选取了那个年代背景下一个特殊却又平常的例子,但是却是社会现实中一个真实的缩影,它代表着那时的人们的命运——谁都无法掌握自己的路,都被大的环境所左右。这样的背景下造成了无数的悲剧,无数的悲剧组合起来便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一个时代的发展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时代终究是人的时代,纵使成为了历史那也是人的历史,来自于大的时代背景下的悲剧就是整个民族的悲剧。
将死者和生者隔开的是时间;将相爱的人隔开的是人的悲剧性的命运。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