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陕甘宁边区人察制服

陕甘宁边区人察制服

发布时间:2022-05-29 00:12:50

⑴ 记一辆纺车

记一辆纺车
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的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途的旅伴,战场的战友,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怀念。
那是一辆普通的纺车。说它普通,一来它的车架,轮叶,锭子,跟一般农村用的手摇纺车没有什么两样;二来它是延安上千上万辆纺车中的一辆。的确,那个时候在延安的人,无论是机关的干部,学校的教员和学员,也无论是部队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在工作、学习或者练兵的间隙里,谁没有使用过纺车呢?纺车跟战斗用的枪,耕田用的犁,学习用的书和笔一样,成为大家亲密的伙伴。
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使用的。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抗日的领导力量。我们抗日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结果彻底粉碎了敌人围困的阴谋。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据地的人,不但吃得饱,而且穿得暖,坚持了抗战,争取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保证足食的战线;纺羊毛,纺棉花,是保证丰衣的战线。
大家用纺的毛线织毛衣,织呢子;用纺的棉纱合线,织布。很多同志穿的衣服鞋袜,就是自己纺线或者跟同志们换工劳动做成的。开垦南泥湾的部队甚至能够在打仗、练兵和进行政治、文化学习而外,纺毛线给指战员发军装呢。同志们亲手纺线织布做的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那个时候,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不舍得丢弃。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一水又穿一水,穿一年又穿一年。衣服只要整齐干净,越朴素穿着越随心。西装革履,华丽的服饰,只有在演剧的时候作演员的服装,平时不要说穿,就是看看也觉得碍眼、隔路。美的概念里是更健康的内容,那就是整洁,朴素,自然。
纺线,劳动量并不太小,纺久了会胳膊疼腰酸;不过在刻苦学习和紧张工作的间隙里纺线,除了经济上对敌斗争的意义而外,也是一种很有兴趣的生活。在纺线的时候,眼看着匀净的毛线或者棉纱从拇指和食指中间的毛卷里或者棉条里抽出来,又细又长,连绵不断,简直会有一种艺术创作的快感,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那有节奏的乐音和歌声是和谐的,优美的。
纺线也需要技术。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会拧成绳,线会打成结。摇车,抽线,配合恰当,成为熟练的技巧,可不简单,需要用很大的耐心和毅力下一番工夫。初学纺线,往往不知道劲往哪儿使。一会儿毛卷拧成绳了,一会儿棉纱打成结了,纺手急得满头大汗。性子躁一些的人甚至为断头接不好生纺车的气,摔摔打打,恨不得把纺车砸碎。可是那关纺车什么事呢?尽管人急得站起来,坐下去,一点也没有用,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一直等到使用纺车的人心平气和了,左右手动作协调,用力适当,快慢均匀了,左手拇指和食指间的毛线或者棉纱就会像魔术家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无穷无尽地抽出来。那仿佛不是用羊毛、棉花纺线,而是从毛卷里或者棉条里往外抽线,线是现成的,早就藏在毛卷里或者棉条里的。熟练的纺手,趁着一豆灯光或者朦胧的月光,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优游自如。线上在锭子上,线穗子就跟着一层层加大,直到沉甸甸的,像成熟了的肥桃。从锭子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这个时候,就连起初想砸毁纺车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曹植:《白马篇》。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
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站着纺线,步子有进有退,手臂尽量伸直,像"白鹤晾翅",一抽线能拉得很长很长。这样气势最开阔,肢体最舒展;兴致高的时候,很难说那是生产,是舞蹈,还是体育锻炼。
为了提高生产率,大家也进行技术改革,运用物理学上轮轴和摩擦传动的道理,在轮子和锭子中间安装加速轮,加快锭子旋转的速度,把手工生产的工具变成半机械化。大多数纺车是在纺羊毛、纺棉花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木工做的;安装加速轮也是在劳动实践中大家摸索出来的创造发明。从劳动实践中还不断总结出一些新的经验。譬如,纺羊毛跟纺棉花常有不同的要求:羊毛要松一些,干一些;棉花要紧一些,潮一些。因此弹过的羊毛要卷成卷,棉花要搓成条,烘晒毛卷和阴润棉条都有一定的火候分寸。这些技术经验,不靠实践是一辈子也不知道里边的奥妙的。
为了交流经验,互相提高,纺线也开展竞赛。三五十辆或者百几十辆纺车搬在一起,在同一个时间里比纺线的数量和质量。成绩好的有奖励,譬如奖一辆纺车,奖手巾、肥皂、笔记本之类。那是很光荣的。更光荣是被称为纺毛突击手、纺纱突击手。竞赛,有的时候在礼堂,有的时候在窑洞前边,更有的时候在山根河边的坪坝上。在坪坝上竞赛的那种场面最壮阔,"沙场秋点兵"或者能有那种气派?不,阵容相近,热闹不够。那是盛大的节日里赛会的场面。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怕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地方哪一种轻工业生产有那样的规模哩。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纺手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点像飞机场上机群起飞,扬子江边船只拔锚。那哪是竞赛,那是万马奔腾,在共同完成一项战斗任务。因此竞赛结束,无论是纺得多的还是纺得比较少的,得奖的还是没有得奖的,大家都感到胜利的快乐。
就这样,用劳动的双手,自力更生。纺线,不只在经济上保证了革命根据地的人大家有衣穿,使大家学会了一套生产劳动的本领,而且在思想上还教育了大家认识"劳动为人生第一需要"的意义;自觉地克服了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负担,凡是劳动都应当付给一定报酬的习惯"《从莫斯科--喀山铁路的第一次星期六义务劳动到五一节全俄星期六义务劳动》(《列宁全集》第31卷)。。劳动为集体,同时也为自己。在劳动的过程里,很少人为了个人的什么去锱铢计较;倒是为集体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才感到是真正的幸福。
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像想起老朋友,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工作,学习,劳动,同志的友谊,革命大家庭的温暖,把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真是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曾经是艰苦的、困难的吧,但是,比起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来,那算得了什么!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⑵ 吴伯萧的一篇散文 记述了延安的生活

《菜园小记》,蕴藏着一种内在的情感,显得深沉而厚实,这是因为他写的是亲身见闻、亲身经历,当年的延安生活,充实、壮丽,充满着希望和朝气,艰难困苦压不倒共产党人。

⑶ 在战争时期,军统、中统特务为何始终无法打入延安

隐蔽战线斗争一直是受到党中央重视的。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1月5日,西北政治保卫局就以原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中的政治保卫局干部为基础,在瓦窑堡正式成立,负责西北苏区和红军中的肃反、保卫工作。保卫局首任局长为王首道,1936年2月后由周兴接任。1936年6月,保卫局随中央迁至保安(今志丹县),1937年1月迁到延安棉土沟。1937年9月,西北政治保卫局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负责陕甘宁边区的锄奸、肃特保卫工作。在延安隐蔽战线斗争史上,边区保安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利剑。

除专门的保卫机关外,边区还成立人民自愿协助政府进行锄奸保卫工作的群众团体“锄奸委员会”,同时作为乡政权对群众锄奸工作的领导机构。除了公开的保卫组织之外,保卫系统还在各乡村、街道、工厂、学校、合作社、机关、团体、部队,设立秘密的“工作网”,作为保卫机关的“耳目”,这就使得敌特的渗透困难重重。

⑷ 人民警察服装还会改吗

看时代的需求,以后也许会改

警服,是指各警察统一的制服,是警察身份和执法的重要标志,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警察风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服装的变化,从侧面记录了社会发展过程的轨迹。警服的变化亦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法律、经济、人文状况,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共和国的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天。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10月1日,中国公检法司大换装,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历史上的任何典章制度和服装的变化,无不从一个侧面记录着历史事件及发展过程的轨迹。公检法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服装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警服的历史要比法官服和检察官服久远许多。

1928年,随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政府的建立,最初的肃反委员会、政治保卫局、民警局、刑事侦探局,就成了人民公安的雏形。那时,公安人员与红军战士穿一样的服装。193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从延安边区保卫处、检查处等部门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建了延安市公安局管辖的延安市警察队。警察队员的著装区别于当时的干部、战士所著的灰布军装,著黑色警察制服

帽子的样式与八路军军帽相同,没有帽徽,领章是用铝合金特制的,正面铸有“边警”二字,意为“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有一个特殊的地区,也曾实行警衔制和统一著装,那就是在194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事管制的旅大地区。旅大市人民警察实行警衔制,按警衔著装,警衔分为警监、警正、警佐、警长、警士,警服是统一制式,夏装为绿黄色,冬装为青色。

⑸ 警服的历史沿革

警察在中国的出现还是在本世纪初。1902年以后,清政府仿效东西方各国建立警察机构,但警察的服饰从形式到章程都没有统一规定。到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全国才有了统一的警察服装。民国时期的警服也先后经历了11次比较大的变革。
1928年,随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政府的建立,最初的肃反委员会、政治保卫局、民警局、刑事侦探局,就成了人民公安的雏形。那时,公安人员与红军战士穿一样的服装。193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从延安边区保卫处、检查处等部门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建了延安市公安局管辖的延安市警察队。警察队员的著装区别于当时的干部、战士所著的灰布军装,著黑色警察制服,帽子的样式与八路军军帽相同,没有帽徽,领章是用铝合金特制的,正面铸有“边警”二字,意为“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有一个特殊的地区,也曾实行警衔制和统一著装,那就是在194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事管制的旅大地区。旅大市人民警察实行警衔制,按警衔著装,警衔分为警监、警正、警佐、警长、警士,警服是统一制式,夏装为绿黄色,冬装为青色。
中国成立后,警服先后经历了五0式、五五式、五八式、六五式、七二式、八三式、八九式、九九式等八次沿鞋换装。前四款警服和解放军服装大致相同,只是标志上有区别,从七二式开始区别于军服。 1966年3月公安部就民警的服装制式改式问题向国务院写了专题报告,提出新式的民警服装制式、技术规格和质量均与解放军干部相同。1966年7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实行这一服装制式。
各警种服装的上衣均为深棕绿色;下装均为藏蓝色,无红色裤线。取消原来女警服中的列宁服上衣和裙子。所有干警的服装样式全与解放军空军干部服装相同。帽徽为圆形,中心是国旗,国旗周围雕金色麦穗和齿轮。 1972年1月,为区别军、警服装,突出人民警察的特点,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关于改革人民警察服装的通知》。人民警察服装颜色由深棕绿色改为藏蓝色。
夏、冬季警服除交通民警夏服上衣为白色外,其他警种的上衣、下装均为藏蓝色。男民警戴蓝色大檐帽,女民警戴蓝色无檐帽,均套白色镶蓝牙线的帽罩。
鉴于72制式警服存在着颜色不鲜明和吸热性强等问题,1974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户籍、治安、刑事、外事、司法、铁路、航运等诸警种,由当天起夏季警服均改着与交通民警相同的上白下蓝的警服。边防、森林和铁路押运民警,夏冬季服装均改着与消防民警相同的上绿下蓝警服。 1999年4月,公安部召开警服设计发布会,国内30家著名服装公司设计师的五百多套设计方案参加招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专家论证、评审,广泛征求各警种、各层次干警和社会各界意见,又经过从南到北三个城市试穿,进一步改进到最后定型。“九九”式警服的颜色,选用与国际上警服主流色调相一致的藏蓝色,完全区别于军队的草绿色,形成鲜明的警察制服体系,在面料上也提高了档次。尤其是采用国际通用的型号制,实行量体套裁,对每一位民警进行量体,按人制作,由制作厂家直接发到民警个人手里,大大提高了警服的合体率。至此,中国警察穿著新式警服闪亮登上了世界大舞台。
99式警服颜色选用国际上警察通用的藏青色或藏蓝色,警服根据民警执勤的需要,在不同气候、不同场合、执行不同任务、警用装备的携带与使用等方面作了周密的考虑。99式新警服分为常服、作训服和多功能服。
99式警服颜色选用国际上警察通用的藏青色或藏蓝色,交、巡警衬衫采用浅蓝色,高级警官衬衫采用白色,普通民警衬衫采用铁灰色。高级警官、交巡警领带颜 色为蓝色,其他警种的领带为银灰色。服饰佩戴帽徽、领花、警衔、警号、胸徽,大帽徽装订在大檐帽、凉帽、栽绒帽上;小帽徽装订在女呢帽和便帽上。领花分为 金属领花和电脑绣花两种,金属领花用于常服和茄克服;电脑绣花用于制式长、短袖衬衫上。警衔分为三种:硬警衔用于常服、茄克服;软式警衔用于长、短衬衫; 套式警衔用于多功能服。
99式新警服分为常服、作训服和多功能服。常服主要用于民警执勤时穿,作训服用于巡警、特警等处置突发事件、执行追捕任务和进行训练时穿着。多功能服分为2种:带反光条的交、巡警穿着,无反光条的,普通民警穿着。
2005年,公安部又宣传将99式警服的铁灰色衬衫换成浅清蓝色衬衫。

⑹ ③下面这些词语,有的是近几十年出现的,有的是在原有含+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

昆山美味的寿司人人都爱,但是如果处理过程或是出现质量问题时,往往会“病从口入”,可能导致腹泻、呕吐等典型的消化道症状,有时候一些人“熬一熬”就过去了,但有些人可能就差点“熬不过去”。

日前,39健康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该院重症医学科(ICU)救治了一例因食用大量寿司感染沙门氏菌并导致多脏器衰竭的女性患者。

美餐后反复腹痛腹泻发热,入院时已是病危状态

家住深圳的阿芳(化名)今年36岁,平素身体健康,1个月前突然出现腹痛、腹泻、发热,自认为没事便在网上查了些资料自行购药服用,因疫情原因担心被发热门诊隔离,“坚持”了三周,家人却发现她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终于因高热(40℃)不退、嗜睡还反应迟钝,不得不前往医院就诊,最终辗转送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经过发热门诊排除新冠肺炎相关发热后,请胃肠外科二值陈春宇主治医师急会诊,发现阿芳精神状态差,呼吸浅促(30-40次/分),意识淡漠,皮肤和眼结膜可见广泛分布出血点,伴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37×109/L,血小板只有15×109/L,血压80/60mmHg,心律140次/分,血氧饱和度不足90%,严重感染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可患者只能用睁眼、点头回答医生指令,家属也无法提供对诊断有帮助的病史信息。病人已经出现了呼吸、循环、血液、肾脏、中枢、内环境、消化道等多个脏器系统的功能障碍,遂紧急将其收入ICU抢救治疗。

阿芳在ICU的主管医生石一鸣主治医师介绍到,任何一个脏器系统功能的进一步衰竭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而患者竟然已经出现七个脏器系统功能的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还出现了严重的“死亡三联征”——重度低体温、严重酸中毒和凝血机能障碍。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春华主任医师联系医院开通绿色抢救通道,并组织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血液内科、超声科、检验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团队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呼吸机、升压药、抗感染、血液净化、输血、液体复苏、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线粒体数量监测等,很快患者被各种仪器设备围绕,监护仪上的报警声无时无刻不提示着,患者已经命悬一线。

20余天抢救恢复生命体征,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寿司是诱因

由于腹部急诊CT可见大量腹腔积液,病人伴腹膜炎体征,命悬一线,在病人和家属的充分信任下,经多学科紧急会诊后,麻醉科冒着极高风险进行麻醉保驾护航,胃肠外科紧急进行腹腔镜探查,可惜均未发现脏器坏死或者穿孔病情,病人的诊断依然是个谜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年纪轻轻既往身体健康的阿芳的病情如此凶险呢?

原因终于找到了——检验科开通绿色通道,阿芳的血培养结果提示检测到沙门氏菌属,病理科骨髓阅片排除血液病!此时,医生再次追问家属患者的饮食习惯,原来阿芳平时喜欢吃寿司等生冷食物,此次发病前曾进食过大量寿司。

杨春华仔细诊查患者,结合补充的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明确这次造成患者病情危重的元凶为沙门氏菌——由于患者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生冷食物,大量的沙门氏菌经消化道入血,造成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性休克,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原因找到,那就好办了!经过针对性治疗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在ICU、胃肠外科、血液内科、超声科、消化内科、输血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经过20余天的奋力救治,终于逆转“死亡三联征”,阿芳各器官功能逐步好转,生命体征也逐步稳定,并脱离床边血透机、呼吸机、升压药等器官功能支持,最终好转出院。

杨春华介绍到,沙门氏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寄生在人类和动物的消化系统当中,肉蛋奶以及相关制品等均可被污染。然而沙门氏菌属不分解利用蛋白质,难以通过肉眼或者气味判断食物是否被污染。沙门氏菌属为形态以及构造相似的一大类细菌,已发现的菌种超过两千种,其中包括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属在粪便中存活可超过1月,在水中可存活超过2周。患者、无症状携带者、家养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成为沙门氏菌属的传染源。发病者通常在接触感染源的1到3天内出现发烧、腹泻、腹痛等症状,既往报道中出现过血液感染的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不佳甚至死亡。因此他提醒,如出现有呕吐、腹泻或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尽快至医院就诊。

这样做,可以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1、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厨房用具要分开,在冰箱里也要避免把生熟食物放在同一个区域,同一层当中。上层放熟食物,下层放生食物,严防交叉污染。

2、生食蔬果前,一定要用流动自来水洗净。

3、熟食最好在10℃以下低温保存,食用前必须用80℃以上高温加热15分钟以上。

4、在日常生活中讲究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5、不吃生肉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鸡蛋,不喝生奶。

⑺ 警察不符合规定穿警服

公安民警遇到四种情形可不着警服。《规定》要求,除执行特殊侦查、警卫等任务或者从事秘密工作不宜着装,工作时间非因公外出,女民警怀孕后体型发生显著变化,或者其他不宜或者不需要着装的情形外,公安民警在工作时间应当着装。
《规定》同时要求,公安民警在工作时间,通常着执勤服;参加训练时,通常着作训服;参加授衔仪式、宣誓、阅警、重大会议、外事等活动时,除主管(主办)单位另有规定外,着常服。
(7)陕甘宁边区人察制服扩展阅读;
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使其始终处于社会焦点中,警服是警察身份和执法的重要标志,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警察风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服装的变化,从侧面记录了社会发展过程的轨迹。警服的变化亦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法律、经济、人文状况,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共和国的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天。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10月1日,中国公检法司大换装,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
历史上的任何典章制度和服装的变化,无不从一个侧面记录著历史事件及发展过程的轨迹。公检法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服装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
警服的历史要比法官服和检察官服久远许多。
警察在中国的出现还是在本世纪初。1902年以后,清政府仿效东西方各国建立警察机构,但警察的服饰从形式到章程都没有统一规定。到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全国才有了统一的警察服装。民国时期的警服也先后经历了11次比较大的变革。
1928年,随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政府的建立,最初的肃反委员会、政治保卫局、民警局、刑事侦探局,就成了人民公安的雏形。那时,公安人员与红军战士穿一样的服装。193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从延安边区保卫处、检查处等部门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建了延安市公安局管辖的延安市警察队。
警察队员的著装区别于当时的干部、战士所著的灰布军装,著黑色警察制服,帽子的样式与八路军军帽相同,没有帽徽,领章是用铝合金特制的,正面铸有“边警”二字,意为“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有一个特殊的地区,也曾实行警衔制和统一著装,那就是在194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事管制的旅大地区。旅大市人民警察实行警衔制,按警衔著装,警衔分为警监、警正、警佐、警长、警士,警服是统一制式,夏装为绿黄色,冬装为青色。

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队伍是陕甘宁人民警察还是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队伍是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得以开辟,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随着根据地和政权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建立民主政权的同时,公安机关也随之建立。



(8)陕甘宁边区人察制服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为了维护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市的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1938年5月成立了延安市警察队,全称“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简称“边警”。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比较正规的人民警察队伍。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相继建立了除奸保卫机构,如晋察冀边区公安总局、晋绥公安局、冀鲁豫边区政府公安总局等。除奸保卫机构的普遍建立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保卫抗日政权,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陕甘宁边区人察制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衣圈棉和针织棉哪个好 浏览:793
十堰市人民商场男装有哪些品牌 浏览:21
男中老年牛仔裤搭配图片欣赏 浏览:641
童装服装主题名称大全 浏览:895
酒店行业制服费用 浏览:895
东大门女外套品牌及商品 浏览:935
欧美专柜原单女装厂家 浏览:855
中老年女人冬季穿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400
粉色上衣搭配什么颜色裤子图片 浏览:337
男装潮牌中年复古风 浏览:151
哪儿招聘网拍童装模特的 浏览:913
韩版修身职业装短袖衬衫 浏览:96
初秋最该买的裙子就是它了 浏览:666
高叉旗袍动漫 浏览:159
天河城耐克童装电话 浏览:480
啥品牌的男士内裤好 浏览:574
汽车振磁皮带多少钱 浏览:850
哪个品牌的裤子带白道 浏览:382
女装为什么九月份秋装卖不动 浏览:964
婚礼旗袍妈妈装 浏览: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