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服饰民俗文化传承之旗袍

服饰民俗文化传承之旗袍

发布时间:2022-03-25 07:23:20

❶ 蕴含古典文化的旗袍,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搭配技巧

旗袍是我们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传统的服饰之一,旗袍温柔高雅,知性而美丽,因而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之称,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古典文化的旗袍我们可以这么搭配:

在配饰方面,我们最好是选择珍珠耳环或者项链首饰,因为圆圆的珍珠,品质好的珍珠,圆圆的亮亮的,显得更具古典气质,也是因为珍珠看上去就是高贵典雅,简洁不浮夸,用来在旗袍上点缀自身,是最好不过的。而且搭配一两件珍珠饰品即可,过多的话反而显得累赘,过于浮夸世俗。再配上一双简单的高跟鞋,这一身就是完美的一体。最后值得提一下的就是旗袍颜色花纹的选择,我们尽量选择颜色少,花纹简单的旗袍,这样看上去温柔淡雅,当然也可以选择大花色,有绣花的旗袍,都好看,只是展现不同的魅力而已。

❷ 旗袍的历史文化

一、旗袍发展的历史

清朝男人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 、 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二、旗袍的发展的过程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
(1)旗袍之源~~“枣”(Zao三声)旗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但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2)民国之初旗袍开始了悄然过渡和发展。
民国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都在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3)民国初期20年代出现的倒大袖与新样式。
民国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民国的30~4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而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里~~旗袍也有过灿烂的一瞬间,那是因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化。
(5)在中国的60年中叶~70年代是旗袍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一场浩劫,也是旗袍经历的灾难期。
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旗袍已是辉煌难再了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什么是旗袍文化,旗袍文化有哪些特色

旗袍文化是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女士服装,更是民国文化的缩影。她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典型代表。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现代女性身穿旗袍

一直到现在,旗袍一直是中国女性所喜爱的一种服装。从旗袍的构成要素可以看出,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因此旗袍成为了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旗袍文化既保留了东方女性严肃、保守的文化传统,又体现了东方女性思想解放、个性独立的追求。可以说,旗袍文化就是女性解放的一个载体。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满意请采纳哦。。。

❹ 旗袍的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很多我们现在年轻人都不曾了解到的文化历史。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旗袍的文化历史。

1、旗袍的起源

旗袍最早是来源于满族,属于满族的代表性服装,后来被不同民族的女性演绎,一直流传到现在,旗袍是一种非常女性化的服装,特别的好看。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大,旗袍在现在也是一种兴起的服饰。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作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2、旗袍的文化

旗袍,作为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论,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亦是最为当今世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中国服饰之代表。旗袍不仅拥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感,更是传统中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例证与产物。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

近几年旗袍风开始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国粹的东西,很多明星也是带起了旗袍风,例如:张予曦、宋轶等人,她们穿起来像是画里出来的一样,很美。

曼妙的身段

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就袍服的演变过程看,袍服的演变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文化的交融史。旗袍不是完全的古典,更多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苏醒,一种怀旧情怀。

纤细的腰身

旗袍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虽然现在已很难看见身着旗袍、左手执油纸伞、右手执香扇的雅致美女款款而步,但那唯美的景象至今很多人依旧向往。

❺ 从旗袍看中国服饰文化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说起东方时尚,相信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旗袍。就像香奈儿的小黑裙,旗袍也许是每个中国女性心里永恒的时尚.

旗袍,也称中式旗袍。其主要结构特征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等。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始于清朝的旗人着装。经过辛亥革命及现代的改良,保留了传统旗袍的服饰工艺,使其更加符合对人体的表现。这种比例非常适合胡人胸部较平、臀位较低、上身较长的体形特点。旗袍传达出现代的胡人主义思想和胡人独特的韵律之美。

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事实上,深衣与袍服颇有差异,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当于把上衣下裳连成一体;袍服则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义,后来袍服逐渐被接纳为一种稳定的服饰式样,与上衣下裳的服制并行不悖。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起始多为交领、直据,衣身宽博、衣长至附、袖较肥阔,在袖口处收缩紧小,臂肘处形成圆弧状,称为“袂”,或称“牛胡”,古有“张袂成荫”之说。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服饰上的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再经过上世纪女权运动的推广,其在30年代,逐渐成为上层时尚,风摩全世界.引领一代潮流.

❻ 民国时期的旗袍文化有哪些

民国旗袍在中国妇女服饰史上是中国妇女服饰史发展的一个创新。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型期。受西方社会自由民主独立思潮的冲击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解体逐渐形成后期的自由民主社会的雏形、此时,人们无论从思想到服饰都经历着一种飞跃性的 历史大变革。
民国旗袍在中国妇女服饰史上是中国妇女服饰史发展的一个创新。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型期。受西方社会自由民主独立思潮的冲击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解体逐渐形成后期的自由民主社会的雏形、此时,人们无论从思想到服饰都经历着一种飞跃性的 历史大变革。
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型服饰文化也发生着变化、清代服饰做工考究工艺复杂加之穿着庄重烦琐,在工作中十分不便、已不适合这一时期妇女文化变革的需求。民国时期妇女个性十分 活跃,参加社会活动也十分频繁、与此同时国际间的交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与各 国的交往带来了不同风格的生活文化方式和不同国家的服饰文化、此时的对外开放对中国妇 女服饰的改革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中国妇女服饰从旗装逐步演化形成早期的直线旗袍款式,在做工上去繁从简,在制作工艺上也减化了很多繁的手工程序,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生产出的服装面料也十分精美繁多色彩 斑斓、突破了手工刺绣制作面料工艺繁琐图案单 一的极限。

❼ 旗袍的文化传承

旗袍是民国的旗人之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但是并非汉族的民族服装 ,这是一直存在的一个误区。
旗袍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 性情与气质。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 彩虹。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 间。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
旗袍之源——枣(zao 三声)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旗袍的审美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旗袍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艺术家与旗袍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设计师与旗袍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旗袍与配饰
油纸伞、香扇是旗袍的重要配饰,身穿古典旗袍,一手执香扇、 一手撑把油纸伞,款款的步伐,雅致的身影,古典的气 油纸伞是旗袍重要配饰韵,是东方古典美的化身。
总之,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❽ 旗袍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是什么

旗袍的文化内涵:

旗袍文化内涵展现了生动的民族精神,是一种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旗袍表达的是含蓄、朦胧、婉约,它适度地强调胸、臀和细腰,以造型的自然简约格调体现服饰的大家品质:典雅、淑秀、端庄,给人以审美的感受。

旗袍注重精细艺术手法和工艺表达,大量采用的刺绣、图案等丰富的服饰手段,表达了丰富的现象和意境,同时旗袍的端庄、大气,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服饰力求稳重、平静,有助安宁、融洽和礼让的人际关系,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以伦理道德自律、维持礼仪之邦的精神。

现在的旗袍已经和流行趋势相结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频频亮相,而且被作为一种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旗袍的象征意义:

因为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

旗袍中盘花扣的编制,镶滚边的精作,都是中国服饰的独特创举。盘花扣是古老的“中国结”的一种,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这种绳结就已经出现,慢慢地演变成一种民间手工艺,延传至今,在服饰上的应用,凝结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而旗袍上的盘花扣是利用中国结的编制工艺手段,以大自然为题材,在旗袍扣位的小小面积上,进行了精工再造,发展出很多的图案和花式,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和民族精华,具有中国浓郁的民族风格。

旗袍的用料多为锦、缎、绉、绸,这些都是中国生产的传统的衣服面料,面料上多配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以表达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特色,不但具有传统文化的意蕴,更体现了深邃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一向崇尚温和宽厚,追求温馨祥和、凡事适可而止的中庸之道,要求为人要谦虚谨慎、含蓄内敛,这样的审美心理与旗袍表现的特征是一致的。旗袍的高贵典雅使中国女性看起来更加优雅、娴静,同时也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

❾ 旗袍文化是什么

旗袍文化: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民国文化女性的名字,总伴随着她们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吴健雄、吴贻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张爱玲、林徽因、萧红和丁玲等。

珍贵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女演员的服装也依然是旗袍,其它传统说唱艺术如大鼓和评书等也多以旗袍为女演员传统服装。历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华裔小姐,亚洲小姐和广州西关小姐选举中,她们期间或最后必定会穿旗袍。

(9)服饰民俗文化传承之旗袍扩展阅读

1、婉约美

作为典型展现女性婀娜身材线条的服饰,穿上旗袍的女人们浑身被紧紧包裹着,走路的时候不能大步流星,只能慢慢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小碎步款款前行。

举手投足间,属于女性的柔软与美丽便一览无遗。在中国的历史上,古典妇女们给人的印象都是柔到了极致,婉约清丽,含蓄内敛,十足水做的美人儿。

而旗袍的出现,则是让这些弱质纤纤的美人们不露痕迹地将自己的美与气质展现出来,或清纯,或妖艳,或俏丽,或贤淑,或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总之,旗袍演绎出了各种女人的美与婉约来。

2、曲线美

穿着旗袍对于女性身材的凹凸有致,呈现出一种玲珑的曲线美。这对于娇小的东方女人来说,塞进旗袍里的自己仿佛一下子变挺了,自信十足,因为不管是身材还是气韵,都是这件或简约或华美的旗袍给彰显出来。

相较之下,外国的女人穿起旗袍来实在差得太多了,要么肩膀过宽,要么手臂太粗,要么就是屁股太大,总给人一种那里不对劲的地方,破坏了旗袍原有的美感。

旗袍在设计上遵循上紧下松的原则,既能展现出东方女人的体态美和精致的脸庞,同时又很好遮掩了窄肩膀不够圆润等身材缺陷,对于东方的女人们来说,实在是难得的美衣。

3、含蓄美

看似紧实包裹着女性身体那神秘不可侵犯的旗袍,高贵又典雅,然而那一抹高开叉的设计却泄露了人内心最隐秘的愿望,将女性修长优美的腿部悉数展露。

伴随着小碎步,那道若隐若现的美好风景也让人不由得心猿意马起来。旗袍将东方别具特色的性感与含蓄美演绎到极致,无时无刻不展现出女人们楚楚动人的身姿。

❿ 旗袍与哪些古代服饰结合

旗袍和清代的满族妇女的服饰结合,充分把女性的线条美和现代感给创新了。

与服饰民俗文化传承之旗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装设计师美来莲铆钉 浏览:734
韩国女装哪里买 浏览:128
裤子鞋子搭配软件 浏览:921
威海高中冬季校服图片 浏览:493
杭州品牌依目了然女装 浏览:322
动漫美女西装短裙校服 浏览:569
裙子超长款仙多少钱 浏览:71
开胸衣门襟怎么织 浏览:727
冬装中童装批发 浏览:233
童装150尺码 浏览:179
红色皮带配蓝色裤子 浏览:527
保安校服苎麻 浏览:850
旗袍搭配包2020年新款 浏览:868
蓝色牛仔裤子配什么上衣 浏览:12
小猪班纳童装多少折拿货 浏览:664
沂南五小校服卖的地址 浏览:141
童装可以换吊牌吗 浏览:84
三条杠裤子怎么搭配图片 浏览:167
买男装的app哪个便宜 浏览:876
高中男生裤子凸 浏览: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