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山洲第二中学代码
文山州第二中学代码,
学校发给你的大厚本上,
是有的。
也可以上州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管理系统,
立马就知道了。
B. 文山州一中就是市一中吗
文山州第一中学,始建于1916年(文山等四县联合中学)。是云南省重点中学,全州唯一一所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文山州品牌学校。是“云南省科研体联合单位”、“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试点学校”、“国家体育人才后备力量篮球试点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245亩,拥有现代化图书馆、资源丰富的网络中心、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地址:云南省文山州螺峰路185号(新址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开化镇秀峰路158号)
文山市第一中学(原:文山县第一中学)成立于1972年。36年来,历经了三个历史发展时期:从建校起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校“从零开始、艰苦创业”的时期,学校以几间低矮的平房为基地,以几十位教职工的创业精神为基础,不断奋进,迅猛发展,到80年代中期初具规模,学校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从8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末,是我校“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学校的办学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形成了“修德敬业、学有专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尊师守纪、诚实好学、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学风。1995年5月被认定为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二级一等完中的认定,标志着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位于云南省文山市开化镇普阳路延长线。文山市第一中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初中部和一个高中部。初中部位于建和路,占地面积130余亩,高中部位于卧龙小区,占地面积210余亩。
C. 文山州第一中学使用的教科书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
答: 文山州第一中学使用的教科书是人教出版社出版的
你若喜欢
便是晴天
D. 文山州第一中学十大未解之谜
文山州第一中学相关信息,
可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只要努力付出过,
就会有收获。
E. 文山军事化中学
文山州第一中学相关信息,可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只要努力付出过,就会有收获。
F. 文山州第一中学的组织机构
文山州一中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及岗位设置
党政办公室 教务处
德育处 总务处
学生处 体卫处
财务室 年级建设
G. 文山州第一中学2018年高考成级
文山州第一中学录取分数线相关信息可尝试咨询学校教务处。只要努力付出过,就会有收获。
H. 文山市第一中学腾龙校区是南校区吗
文山市第一中学腾龙校区是南校区。
文山市第一中学(原:文山县第一中学)位于云南省文山市开化镇普阳路延长线。文山市第一中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北校区和一个南校区。南校区位于城南大沟绞,北校区位于普阳路延长线,占地面积210余亩。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76个教学班,学生4103人,教职工329人,专任教师288人。其中,享受省政府津贴的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2人,一级教师82人,研究生10人。
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州级学科带头人20人,县级学科带头人40余人。在全省教育综合改革中,面向全州公开招聘了100余名优秀在职教师,使学校师资力量跻身于全州领先水平。
建校以来,文山市第一中学共办初中教学班170个,已毕业学生7679人;高中已毕业178个班共6317人。为清华、北大等省内外大中专院校输送了4267名合格新生,为文山经济建设培养了上万名合格人才。
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继续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发展卓有成效。恢复高考以来,已有30人获得全州高考文科或理科状元。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文山市第一中学
I. 文山州第一中学的发展沿革
●1916年文山等四县联合中学
●1931年云南省立第四中学
●1932年云南省立开化中学
●1933年省立开化简易师范学校
●1937年省立开化简易师范学校文山初级中学
●1939年云南省立开广中学
●1950年云南省文山中学
●1959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中学 文山地处边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部族头人互掠夺,兵戈相防,无教育事业,直到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始有私人设馆授徒,清康熙六年(1667年)以后,各县才先后开办书院、义学、私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文山县首建教育行政机关劝学所,并创办新学制高等小学堂,地点在文山五子祠(今群艺馆)。
民国五年(1916年),云南省教育厅训令,创办文山等四县(文山、西畴、马关、屏边)联合中学校名为“四县联合中学”省参议员陈子鉴(德厚人)任校长,校址仍在五子祠。是为文山地区第一所中学。
1925年,因兵灾匪祸,经费不济,学校停办。1929年,与文山师范合并,仅上课一学期,又因兵乱而停办。
1931年,奉省教育厅令,成立“云南省立第四中学”。校长胡占一,校舍以“四县联合中学”旧址为基础,修缮扩大。“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0月31日,学校通电成立义勇军,全校师生员工全部参军,正式编为“云南小学生义勇军第一独立大队,校长胡占一任大队长。
义勇军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出壁报、讲演、抵制日货、排演话剧,先后演出了《爱国男女》《中华儿女》《安南亡国恨》等新剧,唤醒民众参加抗日。
1932年,省教育厅省划为十一个学区,每一个学区设一所中心校。省立四中被指定为开化学区中心校,更名为“云南省立开化中学”,包含文山、邱北、马关、西畴、广南、富宁、麻栗坡、河口、靖边、猛丁等10个县区,校长仍为胡占一。
1933年9月,学校更名为“云南立开化简易师范学校”;1937rh,奉命增设“省立文山初级中学”;1939年,“简易师范”与“初级中学”合并成“省立开广中学”,分设初中部、高中部和师范部,成为文山地区的第一所完全中学。
1944年,学校奉命增设“开广师范学校”,1946年“开广师范”停办,学校更名为“云南省立开广中学”,一直到解放。
从1933年开始,教育厅实行全省中等学校毕业会考制、统一命题、制卷、监考和评卷,一科不及格者不予毕业。直到1938年,历届简师毕业生均参加会考,毕业生中服务教育者居多,成为文山地区教育事业的骨干。其间,还有不少同学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
其间,经楚图南先生介绍,曾聘得北大毕业的蔡超尘到校任教。蔡先生博学多才,在教学中介始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提倡学生要读活书,要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疾苦。当局所不容,被迫离开文山。
1947年8月,文山地下党负责人岳世华(化名岳维嵩)经人介绍到本校高中部任教。他在进步学生中组织青年读书会“拓荒社”,创办《拓荒》《黎明》等周刊(壁报),并指导演出《又喜临门》等话剧,抨击反动统治,在学生中灌输革命道理,对学生影响很大,不少学生走上革命道路,为云南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1949年底,云南和平解放,开广中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50年春人发政府将原“国立西南师范学校”、“文山县立中学”、“开广中学”三校合并,更名为“云南省文山中学”。
从1950年到1957年,根据全国教育工会提出的“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必须向工农开门”的指导方针,大批工农子弟得以入学,学生数从371人增加到1146人,教职工从42人增加到93人。
解放初期,学校在坚持正常教学的同时师生还参加了镇反、抗美援朝、减租退押、三反五反、土地改革等运动。为配合当时的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学校文工队排练了《白毛女》《赤叶河》等大型歌剧在社会上公演,影响很大。
1955年,师范部从文山中学分出去,成立文山师范学校。1959年,学校更名为“文山州第一中学”。1960年,由于班级、生额猛增,原五子祠校址满足不了需要,决定搬迁校址。由州政府划给西山原文山军分区械修所和原筹办“文山大学”(未办成)的地域共140余亩,经专业队施工和师生劳动,新校址于8月竣工,9月,全校搬到新校址上课。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初期,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许多教师被批斗,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后来,“武斗”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外出大串联,师生组织“战斗队”,斗“走资派”,打内战,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学校秩序大乱,日常工作停顿。1969年复课后,遵照毛泽东主席“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指示,学校组织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工、学农、学军,参加生产劳动,自己动手建设校园。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实知识分于政策,教职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校端正了教育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有方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迅速发展。
1950至今,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初中毕业生15829多人,高中毕业生12046人。其中,5489人升入大、中专院校深造(1950年以前281人,1977至2004年5208人升入),其中不少同学分别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重点院校录取,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到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乌拉圭、韩国国等国家留学。
1990年以来,我校先后受国家部级以上表彰的教师8人,受省级表彰的12人,受州级表彰的数十人、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教学科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学校被团中央评为“学习雷锋先进集体”、“社会实践合格单位”。多次受到省、州的表彰和奖励。
1980年,我校被列为省重点中学;
1994年,学校跻身省一级完中行列;
2003年,被列为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05年,晋升为省一级二等完中。